王陳
魏晉士人是什么形象呢?有一句廣為傳頌的話,即有一種瀟灑叫魏晉風度。他們大概應該醉臥竹林,沉溺于琴棋書畫,縱情山水,放達于宇宙萬物,灑脫超逸是他們思想符號,不尊禮法是他們的行為標準。那么這樣志趣高潔的魏晉士人,對錢財這個身外之物有著怎樣的觀念呢。
“錢之為體,有乾坤之象。內(nèi)則其方,外則其圓……親之如兄,字日孔方。失之則貧弱,得之則富昌……錢多者處前,錢少者居后;處前者為君長,在后者為臣仆?!边@首著名的《錢神淪》就是西晉人魯褒所作,后世對錢的戲稱孔方兄就是源于此。全文極盡嘲諷之語,描繪了西晉時人對于金錢近乎瘋狂地追逐,可見西晉時期有著不同尋常的愛錢之風。但這不能說明志趣高潔的魏晉士人也這么瘋狂愛錢,那么接下來我們來看幾個小故事。
一、王戎儉吝
談到作為竹林七賢之一的王戎,應該沒有人反駁他的名士身份,但就是這樣一位名士,卻吝嗇到極致。第一件事是王戎兒子成婚:“王戎儉吝,其從子婚,與一單衣,后更責之。”,王戎的次予成婚,王戌送了一件單衣,思索幾天后,競要回去了。第二件事是王戎女兒嫁人:“王戎女適裴鎮(zhèn),貸錢數(shù)_萬。女歸,戎色不悅。女遽還錢,乃釋然?!?,王戌的女兒出嫁向娘家借了幾萬錢,回家時未還錢,王戊便面色不悅,直至還上錢才放心。第三件事,就是著名的王戎鉆李:“王戎有好李,常賣之,恐人得其種,恒鉆其核?!逼鋵嵰陨隙轮v的是王戎的吝嗇,并不能直接說明王戎的愛財無度,但王戎是什么人呢,漢魏晉二朝士族官至大司馬,良田水碓無數(shù)、洛下無比。就是這樣極富的王戎,算計著兒了成親的賀禮、女兒借貸的區(qū)區(qū)萬錢和自家好李的李子核兒,并“每與大人燈下散籌算計”,夜夜計算自己的錢財,可謂愛錢到極致。
二、石崇劫客
所謂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但魏晉的很多名士愛財卻取之無道。如如西晉重臣石崇曾命部下偽裝劫匪劫掠來往客商,“在荊州劫遠使課商,致富不貲。”石崇作為朝廷重臣,愛財也就罷了,竟然以這種手段劫掠財物且不善加遮掩,可見對于金錢的貪戀以經(jīng)到了極點。
三、重臣斗富
西晉斗富成風,甚至于皇帝親自參與助臣下斗富,這種得到上層統(tǒng)治者認可的行為便愈加猖獗。斗富之事以石崇和王愷斗富為首,上行下效,整個西晉朝廷充斥著奢靡攀比之風。《晉書》記載石崇“絲竹盡當時之選,皰膳窮水陸之珍。與貴戚王愷、羊琇之徒以奢靡相尚?!笔缢牭慕z竹管弦都是當時最上乘的,一餐之數(shù)就要窮盡當時水陸之間的奇珍異饈,與當時貴戚羊琇、王愷以奢靡相爭。據(jù)史書記載當時石崇的財富竟然連皇帝都比不上,當時晉武帝幫助自己的舅舅王愷與石崇斗富,猶不能勝,可見當時王愷的財富稱得上是富可敵國。何曾何邵父子也是豪奢極欲的典型代表,何曾去宮中赴宴,宮中御膳也沒有可吃的下去的,皇帝就命人去他府中取他的吃食,蒸餅上不劃出十字,就不下口。每日食錢近萬,還說沒有可下筷子的地方?!叭唬ê卧┬陨莺?,務在華侈。帷帳車服,窮極綺麗;廚膳滋味,過于王者。每燕見不食太官所設(shè),帝輒命取其食。蒸餅不坼作十字,不食。食日萬錢,猶日無下箸處?!薄埃ㄔ由郏溕莺嗁F,亦有父風。衣裘服玩,新故巨積。食必盡四方珍異,一日之供,以錢二萬為限,時論以為太官御膳,無以加之?!庇纱丝煽次簳x是少數(shù)的極度奢靡的時代,名士名臣不僅貪財無度且斗富無F限。
那么為什么魏晉士人會這么愛錢呢,主要原因就是統(tǒng)治階級的放縱。呂思勉曾說過:“晉初所任,非功臣之后,則外戚之倫?!惫Τ贾?、外戚之倫,其實就是世家大族。司馬氏所依靠的政治力量就是這些世家大族,在這樣的情況下,司馬氏必要以利益籠絡這些士族,士族獲得更多的利益也就更加愿意擁護司馬氏的政權(quán)。另一方面,晉武帝司馬炎支持重臣斗富也是一種平衡士族勢力的方法。事實上,西晉時期士族勢力要比皇族勢力大,士族之間爭權(quán)奪利如不加以平衡,難免會有一家獨大的情況出現(xiàn),而這種情況是統(tǒng)治者不愿意看到的,所以放縱臣子互相爭斗,權(quán)利此消彼長,才能平衡官場收復四方。比較有趣的是士族之間無窮無盡的斂財斗富,他們的統(tǒng)治者司馬炎卻下令弘揚節(jié)儉“戊辰,下詔大弘節(jié)儉,出御府珠玉玩好之物,頒賜王宮以下各有差?!?不僅下令節(jié)儉,自己也身體力行,苛守禮制:“初,帝雖從漢魏之制,既葬除服,而深衣素冠,降席撤膳,哀敬如喪者”。上述可見司馬炎明發(fā)詔令厲行節(jié)儉,自身的吃穿用度甚至比不過臣子,但他卻縱容臣下的斂財斗富。有些忠直的大臣上奏彈劾他就一味裝可憐顯得寬厚大度,以求在后世人的眼中,這位皇帝簡樸自持、寬厚大度,即使臣子行為無度,他也只是約束不嚴而己,沒有什么大的罪過。但其實晉武帝也不是真正的節(jié)儉,他大興廟宇勞民傷財,寺廟往往金碧輝煌堪比皇城,所揮霍的錢財也并不比臣下少。所以從以上來看,統(tǒng)治者自身搜刮民脂民膏大興廟宇滿足私欲,并出于穩(wěn)固統(tǒng)治的目的放縱臣子斂財斗富,如此上行下效,貪財之風開始盛行毫不遮掩。
傳統(tǒng)的魏晉士人形象還是太過單薄和美化,人本身就是一個復雜體,不可能盡善盡美。魏晉士人自有其獨特的風骨,但也有其劣性鄙陋之處。西晉初定,亂世之后人們對于財物的依賴必然加強,所以西晉所應該做的就是休養(yǎng)生息、安定民心。但司馬氏政權(quán)依靠世家大族上位,吸取曹魏庶族地主集團覆滅的教訓,對世家大族偏聽偏信禮遇有加。世家大族為了擴充勢力,不斷劫掠民脂民膏,加上中央政策虎頭蛇尾,魏晉士人還未安定的心又浮動了起來,窮奢極欲成了魏晉士人普遍的生活狀態(tài)。表現(xiàn)在生活中就是貪財、奢靡的生活習慣和不加節(jié)制的擄掠,將人性的惡劣面完全的激發(fā)出來。西晉后,在政權(quán)頻繁更迭的社會環(huán)境下,財富地位得失只在頃刻間,士人對于動蕩的社會更加失去信心,他們崇尚玄學不遵禮法只顧生前的享樂,甚至只在乎片刻的安逸,瀟灑的背后其實是厝火積薪的偷安心理,也是時代造就的一種可悲。
但是單說魏晉士人斂財奢靡,而忽略了其貢獻也是不科學的。正如之前曹魏時期的建安風骨一樣,竹林七賢此類的一大批魏晉士人在文學、哲學和科技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文學上,阮籍、嵇康的詠懷詩承繼建安風骨,又發(fā)展的更加文質(zhì)俱佳,較建安詩更隱晦,而含義更深遠。阮籍的《詠懷詩八十二首》是其代表作,為后人輯錄而成,是中國古代五言詩發(fā)展的重要階段。嵇康善詩善文,在玄學方面大有成就,曾著《養(yǎng)生論》,有《嵇康集》傳世。西晉太康年間,詩賦的發(fā)展又迎來一次高峰,當時有三張、二陸、兩潘和一左,分別為張亢、張載、張協(xié)、陸機、陸云、潘岳、潘尼和左思。其中左思的賦、陸機的樂府詩和潘岳的悼亡詩最廣為傳頌,是中國古代文學史上極為輝煌燦爛的一筆。所以魏晉士人在特殊的時代背景下造就了特殊的魏晉文化,又經(jīng)后人傳頌成了魏晉風度,在客觀上說,魏晉士人的貢獻是獨特的,當?shù)闷鹞簳x風度這一美稱。
總之,魏晉士人瀟灑的風度是有的,窮奢極欲也是有的。他們在那樣一個動亂的時代,拼盡力氣拿到一切能夠?qū)ψ约河斜U系臋?quán)力和物質(zhì),時代使然,他們沒有空暇去考慮國家社稷,甚至沒有空暇去考慮自己下一刻的命運。我相信如果不是處于這樣一個時代,士人的品格他們也該是有的,或許夜深人靜,他們也會細讀史書里的名臣列傳,然后慨嘆遺憾自己終究不能有所作為。在這樣獨特的時代下,魏晉士人隨著歷史的洪流形成了獨特的魏晉文化,為后人留下了深厚的文化寶庫,這一方面來說魏晉士人依然是值得敬佩的。
(作者供職于吉林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