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家瑜,謝榕,李麗軍,韋偉,唐志剛,張麗,申煒
(廣西南寧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放射影像科,廣西 南寧 530000)
自2019年12月開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在湖北省武漢市出現,隨后在全國各地陸續(xù)出現并爆發(fā)[1-2]。然而,COVID-19早期臨床表現不典型,與普通感冒不易區(qū)別,這加大了疑似病例的診斷及收治工作的難度。《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六版)中提到將COVID-19影像學特征納入重要的診斷標準,尤其是無流行病學史時,胸部CT診斷結果直接影響疑似病例的收治工作。但關于COVID-19早期胸部影像學特征僅提及多發(fā)小斑片影及間質改變,以肺外帶明顯,并未做出詳細征象描述及鑒別診斷。故筆者通過回顧近期國內外文獻報道[1-7]關于COVID-19確診病例142例的影像特征研究及專題講座后,按照學者們提出的影像特征的重要與否進行標分后制成評價系統,對本院收治的120例COVID-19疑似病例(確診4例)進行重新評價,對比前后診斷符合率,以提高COVID-19的早期影像認知,為COVID-19疑似病例提供更客觀可靠的評價方法。
1.1 病例資料 回顧性分析我院收治120例胸部CT表現陽性的新冠肺炎疑似病例患者,病例均為發(fā)病5 d內行胸部CT檢查。其中男68例(56.67%),女52例(43.33%),年齡1~94歲,平均(47.83±7.45)歲。起病前有武漢居住、旅游史14例(11.67%),另外56例(46.67%)無武漢居住史,但有與高危感染者密切接觸史,47例(39.17%)無流行病學史,3例(2.50%)聚集性發(fā)病史。臨床表現為發(fā)熱和/或呼吸道癥狀79例(65.83%),無發(fā)熱和/或呼吸道癥狀41例(34.17%);白細胞總數正?;蚪档?,淋巴細胞計數減低75例(62.50%);白細胞總數及淋巴細胞計數正常45例(37.50%)。
1.2 檢查設備 采用西門子SOMATOMgo.系列16排螺旋CT掃描,患者采取仰臥位,于吸氣末期掃描,掃描范圍自胸廓入口至雙側肋弓下緣,層厚1 mm,管電壓120~140 kv,管電流45~60 mAs。
1.3 影像學特征評分法 本研究小組根據國內外已發(fā)表COVID-19文獻及書籍[1-9]中提及COVID-19早期CT影像重要特征進行歸納:①分布:胸膜下或肺外周1/3;②數量:多發(fā);③病灶密度:磨玻璃密度; ④形態(tài)特點:斑片狀/結節(jié)狀/楔形/病灶周圍暈征;⑤邊界:模糊;⑥支氣管:管壁增厚或空氣支氣管征;⑦伸入病灶內血管:增粗,邊界清楚;⑧小葉間隔:增厚。每滿足以上1項特征得1分,具體如圖1所示。將疑似病例分為:低危組:0~2分;中危組:3~5分;高危組:6~8分。
1.4 影像學分析方法 a組:2名高年資胸部影像醫(yī)師;b組:2名低年資影像醫(yī)師;兩組醫(yī)師分別進行2次閱片;第1次:用過往經驗對120例疑似病例肺部CT薄層圖像閱片;第2次:用評分法對120例疑似病例肺部CT薄層圖像閱片。
1.5 統計學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 19.0對數據進行分析,主觀評分的一致性用Kappa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計算4名放射科醫(yī)師評分一致性情況分析采用Kappa檢驗,Kappa檢驗值范圍為0~0.2時表示極低一致性;0.21~0.40時表示一致性一般,0.41~0.60表示一致性中等,0.61~0.80表示高度一致性,0.8~1.0表示幾乎一致[10]。通過ROC曲線計算,對于新冠肺炎病例早期診斷時,評分法的最佳臨界值。
2.1 兩組影像醫(yī)師運用不同閱片方法后診斷效能比較
2.1.1 經驗法 兩組影像醫(yī)師對120例疑似病例診斷結果相差較遠,見表1。2名高年資胸部影像醫(yī)師間、2名低年資影像醫(yī)師間及4名影像醫(yī)師間對新冠肺炎疑似病例診斷一致性檢驗Kappa值,見表2,結果表示除2名高年資胸部影像醫(yī)師間診斷一致性中等外,2名低年資影像醫(yī)師以及2組高、低年資影像醫(yī)師間的診斷一致性均一般。
表1 4名影像醫(yī)師按經驗對120例COVID-19疑似病例診斷結果比較例
表2 4名影像醫(yī)師按經驗法對120例COVID-19疑似病例診斷結果一致性Kappa值比較
2.1.2 評分法 2組影像醫(yī)師對120例疑似病例影像分析及診斷結果相近,見表3、表4。2名高年資胸部影像醫(yī)師間、2名低年資影像醫(yī)師間及4名影像醫(yī)師間對新冠肺炎疑似病例診斷一致性檢驗Kappa值,見表5,結果表明2名低年資影像醫(yī)師對120例COVID-19疑似病例影像分析能力明顯提升,且2名低年資影像醫(yī)師對COVID-19疑似病例的診斷結果接近于高年資影像醫(yī)師的診斷水平。
表3 4名影像醫(yī)師按評分表對120例COVID-19疑似病例診斷結果比較
表4 4名影像醫(yī)師按評分法對120例COVID-19疑似病例診斷結果比較例
表5 4名影像醫(yī)師按評分法對120例COVID-19疑似病例診斷結果一致性Kappa值比較
2.2 利用評分法預判COVID-19的ROC曲線 利用評分法來預判COVID-19的ROC曲線,見圖2,評分法AUC為0.994,最佳臨界點為5.5;敏感度及特異度分別為100%、95.3%。當影像醫(yī)師對于新冠肺炎疑似病例評分>5.5分時,該患者罹患COVID-19的概率明顯增加。
2020年2月11日,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將此次疫情的病原體命名為2019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其屬于β屬的冠狀病毒,有包膜,顆粒成圓形或橢圓形,常為多形性,直徑60~140 nm。而S蛋白是該病毒的主要蛋白之一,其編碼基因用于病毒分型,通過S-蛋白與人的血管緊張素轉化酶2(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2,ACE2)相互作用的分子機制來感染人類的呼吸道上皮細胞。COVID-19對人類具有很強的感染致病力?!缎滦凸跔畈《痉窝自\療方案》(試行第六版)中提及目前傳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患者,無癥狀感染者也可能成為傳染源。經呼吸道飛沫及密切接觸傳播是主要的傳播途徑,但在相對封閉的環(huán)境中長時間暴露于高濃度氣溶膠情況下存在經氣溶膠傳播的可能。這一觀點的提出,增大了疑似病例的收治難度及范圍。且病毒潛伏期一般為3~7 d,最長不超過14 d。人群普遍易感,老年人及有基礎疾病者感染后病情較重,兒童及嬰幼兒也可發(fā)病。在該方案中提及疑似病例為有流行病學史時,符合3條臨床表現(發(fā)熱/或呼吸道癥狀;具有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影像學特征;發(fā)病早期白細胞總數正?;蚪档?,淋巴細胞計數減少)中任意2條。也可無明顯流行病學史,僅需符合3條臨床表現,即可歸入疑似病例。由此可見,CT檢查是臨床篩查及診斷COVID-19的首選方法之一。其診斷效能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COVID-19疑似病例的數量。而目前正處于疫情的全面篩查的關鍵時期,盡快掌握COVID-19早期影像特征顯得至關重要。
筆者通過學習分析近期國內外學者關于142例確診COVID-19患者的影像特征研究及專題講座后,發(fā)現大部分學者均提及以下幾點:①分布:胸膜下、肺外周1/3,這可能和病毒大小有關,COVID-19直徑為60~140 nm,而肺泡直徑為200 μm,肺泡孔直徑為10~15 μm,故病毒可以很快通過支氣管達到肺泡內后起病。②數量:由于COVID-19病毒為RNA,其須在肺內達一定數量才可致病,故一般為多發(fā)病灶,單發(fā)罕見。③磨玻璃密度影、小葉間隔增厚及病灶周圍暈征的特點,這和其他病毒所致的肺炎類似,如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severe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中東呼吸綜合征(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MERS)等,組織病理學表現多呈急性彌漫性肺泡損傷,伴有肺泡腔和間隔水腫、炎性細胞浸潤和細支氣管損傷[11];而病灶周圍暈征,可能和病毒極小,極易通過肺泡孔擴散后引起臨近肺泡腔及間隔水腫有關。而這一特點正好與細菌性肺炎鑒別[4]。細菌性肺炎是沿支氣管分布的小片狀影,可融合成大灶或大片狀實變影。④伸入病灶內血管增粗,邊界清楚,這可能與2019-nCoV病毒不侵犯血管有關。
本研究發(fā)現使用評分法后,4名醫(yī)師對于COVID-19疑似病例的影像分析能力及診斷結果一致性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高,能使低年資影像醫(yī)師對COVID-19疑似病例的診斷率接近高年資胸部影像醫(yī)師水平。運用評分法后,放射科低年資醫(yī)師對于非病毒性肺炎病例診斷數明顯增多,尤其是對無流行病學史的疑似病例診斷中,與高年資影像醫(yī)師的診斷一致, 2位低年資醫(yī)生的診斷效能明顯提升,上述研究結果可能與評分法條目中明確觀察內容的特征,并用打分制來量化評價結果,通過ROC曲線分析得出,當疑似病例影像評分>5.5時,則高度提示臨床醫(yī)生患者患病毒性肺炎的風險極大;若分數低,則可提示臨床醫(yī)生基本排除病毒性肺炎可能,這樣較為客觀的量化診斷結果。提高放射醫(yī)師診斷效能,同時提高疑似病例的診斷準確率,對于基層醫(yī)院做疑似病例篩查工作提供更為客觀的支持。
本研究存在不足:由于COVID-19與SARS、MERS、人感染H7N9禽流感肺炎、H1N1甲型流感病毒性肺炎等[12-16]同屬于病毒性肺炎,其致病方式相近,影像表現也相近,均表現為多發(fā)片狀磨玻璃影,故較難鑒別,需要參考其他實驗室檢查指標。評分表僅能提供低年資醫(yī)師鑒別非病毒性肺炎與病毒性肺炎時使用。其次,由于時間關系,參與測試人員較少,因此,在不同級別醫(yī)師間的診斷效能值得進一步研究。第三,由于確診人數過少,需擴大樣本量進一步研究。
綜上所述,胸部CT檢查作為篩查COVID-19疑似病例的首選方法,COVID-19早期肺部影像特征又作為診斷該病的關鍵,如何提高放射科醫(yī)師對COVID-19的診斷效能,無疑成為了此次疫情防治工作中對于可疑病例診斷的關鍵性問題。本研究中的評分系統操作簡單,客觀性較強,能較好地應用于COVID-19疑似病例篩查,推廣于基層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