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溪月
摘 要 隨著社會經濟轉型發(fā)展,新興行業(yè)不斷涌現,高校學生的工作開始有了轉變,為了完善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讓學生得以健康全面發(fā)展,在新的社會發(fā)展形勢下,研究高校學生的心理變化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本文針對高校學生目前普遍存在的學習拖延行為進行分析,明確這一行為的形成原因,給出有效的心理調節(jié)解決辦法。
關鍵詞 拖延心理 成因 應對方式
中圖分類號:G444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DOI:10.16400/j.cnki.kjdkx.2020.09.082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and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emerging industries are emerging, and the work of college students has begun to change.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enable them to develop healthily and comprehensively,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study the psychological changes of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new social development situ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mmon learning procrastination behavior of college students, clarifies the causes of this behavior, and gives effective psychological adjustment solutions.
Keywords procrastination psychology; cause; solutions
大學生在社會上的關注度非常高,通過研究他們的心理和行為變化基本可以了解社會存在的普遍問題,對社會發(fā)展有重要影響。所以,高校學生心理研究是目前必不可少的社會課題。拖延心理是目前高校大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嚴重影響了大學生的身心健康和學業(yè)等,必須對大學生這一心理行為深入研究,找到有效的改善措施。拖延癥似乎成為了一個社會熱詞,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身邊的人甚至是自己可能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拖延行為。所謂拖延,就是持續(xù)推遲去完成或者準備開始某一項事務。大學生拖延行為普遍是學習拖延,對老師布置的任務或者自己的學習計劃無法按期完成。
1 學習拖延概述
大多數學者認為,學習拖延是指有目的的推遲規(guī)定的學習計劃和任務。本文進一步總結學習拖延是指學習任務執(zhí)行者有意識的推遲原本可以按期執(zhí)行的學習任務,持續(xù)的拖延行為會對人的心理產生不利影響。學習任務執(zhí)行者了解自己的學習任務需要按時完成,在沒有其他因素干擾下,學習執(zhí)行者將原本可以按時完成的任務推遲完成。學習拖延行為是一種不良習慣,嚴重影響學習效率,比如完不成作業(yè),影響在老師心里的印象;學習成績下降,影響學業(yè);完不成論文寫作,無法正常畢業(yè)等?,F在的大學生普遍存在上述學習拖延行為,持續(xù)的學習拖延嚴重影響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學習拖延讓原本輕松的學習任務變的緊張,會帶來更大的學習壓力,持續(xù)的學習壓力會影響大學生的情緒,比如緊張、焦慮、自責甚至是抑郁,長時間負面情緒會影響機體免疫能力,出現失眠、精神渙散等癥狀,對大學生的身心健康產生不利影響。拖延癥從某種意義上,指的是自我調節(jié)失敗,在能夠預料后果有害的情況下,仍然將計劃要做的事情往后推遲的一種行為。拖延癥并不是一個嚴格的心理學或醫(yī)學術語,但嚴重或經常的拖延行為,通常是一些深層心理問題的表現。
2 學習拖延的理論觀點分析
2.1 行為主義觀點
學習拖延在行為主義中被認為是習得行為,強化理論認為,學習拖延是被強化后的行為,學習拖延者在以前的學習過程中有過拖延行為,并且從中獲得了滿足感,甚至是成功經歷,從而導致其形成了學習拖延習慣。學習拖延者會習慣性將本可以按時完成的學習任務推遲完成,有的甚至是臨期才開始準備完成任務,但是這種緊迫感也會讓學習拖延者可以在短時間內高效率的完成學習任務,拖延者還從中獲得了滿足和快樂。時間的緊迫會讓拖延者有一定的壓力,出現緊張情緒,但是有時候對他們而言也是一次挑戰(zhàn)。甚至會在這種高強度工作中對自己的效率充滿自豪,所以會進一步刺激他們在以后的學習中拖延行為更加明顯。
2.2 心理動力學觀點
心理動力學學者表示,人會本能的回避死亡,絕大多數人在面對死亡時都無法做到泰然自若,對于死亡的抗拒是人的本能反應,當今社會人們普遍壓力較大,出現焦慮情緒不可避免,拖延成為人們本能的自我保護方式。拖延者會下意識的將時間忽略,對時間流逝極為抗拒,其實就是對死亡的抗拒。所以拖延行為也是人們在自我保護。
2.3 認知心理學觀點
在認知心理學中,將學習拖延與非理性信念聯(lián)系在了一起,有相關學者認為,在學習任務難度較大的情況下,部分自尊不足的人通常會選擇推遲完成任務,他們在逃避自己能力不足的問題。大部分拖延者認為自己的拖延行為是因為時間有限或者精力不足,有時找借口說自己還有其他更重要的事情要做,對自己沒有按時完成任務的行為找很多客觀理由,但是對自己能力問題從不愿意承認,通過這種方式維護在他人心中的所謂尊嚴。所以,拖延有時候是為了逃避面對自己能力不足的方式。
3 大學生學習拖延在心理學角度的分析
3.1 學習任務對學習拖延的影響
學習拖延往往取決于任務的價值,在開始學習任務之前,先從個人角度對任務的重要性、緊急程度、對自己的影響、對他人的影響等幾個方面進行評估,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學習拖延的嚴重程度。對于一些較為緊急的學習任務,學習會及時去完成。還有就是任務難度,先會考慮任務難度是否是自己能夠擔任的,如果擔任任務難度是否是自己可以解決的范圍。通常情況下,人們更愿意去做那些難度低、有趣味性的任務,那么其他難度大、比較枯燥的任務在執(zhí)行時就很容易出現拖延行為。
3.2 學習動機會學習拖延的影響
影響學習拖延的另一個要素就是學習動機。學習動機是指學生對學習的內在需求,同時也給予學生持續(xù)學習的內在動力。學習動機為學生向目標努力學習的動力。其實大部分學生即使到大學階段,對自己學習的意義也沒有清楚的認識,這樣就會缺少學習動力作為自身學習行為的支持,在學習過程中只是為了考試的分數和畢業(yè)文憑,對知識的學習和探索缺乏自主性,所以,在學習過程中,一些難度較高的學習任務大部分學生會通過拖延的方式來逃避,有時是在任務較多時會選擇先完成其他任務,對學習任務選擇視而不見,主要原因在于其他任務對自己的吸引力更大。從中也可以發(fā)現,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往往是由學習動機決定的,他會影響學生對學習投入精力的多少,對學生的學習生涯會產生重要影響。
3.3 時間管理對學習拖延的影響
學生拖延還有一個影響因素就是時間管理,對于時間管理能力強的學生而言,所有的學習時間都是按照自己的學習能力和學習需求提前安排好的,他們清楚的明白某一時間點自己的學習任務有哪些,而且也清楚自己某一時間點內對哪些學習任務的完成效率最高,所以,他們將學習任務和時間作出了合理的安排,高效的利用了任何一個學習時間段,學習拖延對他們而言是不存在的。大部分拖延者不具備時間管理意識和能力,學習沒有計劃和條例。對于已經計劃好的學習任務,可能會受到其他因素的影響,最終沒有按照計劃行事。影響學習拖延的主要因素就是學習任務、學習動機和時間管理。大學生在開始學習任務之前,會根據學習任務的難度、緊急性等方面考慮執(zhí)行任務的必要性。學習動機會影響學生去完成符合自己興趣愛好的任務,盡可能的選擇難度較大的任務,通過拖延維護自己的自尊心。學習拖延者普遍缺乏時間管理能力,逼迫自己在短時間內發(fā)揮高效率學習能力,導致學習拖延。
4 大學生拖延心理問題的解決辦法
(1)調整任務心理預期完成目標。拖延心理是拖延者行為習慣和生活態(tài)度的一種體現,同時也說明這是一種普遍的社會心理現象。大部分拖延者的性格比較固執(zhí),不允許任何事物存在一點瑕疵,給自己帶來了極大的心理負擔,只有在完全有把握的情況下,才開始行動去完成任務。拖延者可以適當調整心態(tài),把對任務要完美完成的意識弱化,盡可能的偏向于只是單純想完成任務,適當降低任務預期完成目標。
(2)設置心理干預逐漸解決拖延問題。任務執(zhí)行過程中,拖延者往往更容易被周圍有趣的事情打擾,從而放棄完成任務,去做自己輕松感興趣的事情,緩解完成任務帶來的心理負擔。每當有這種追求舒適的心理出現時,可以把自己的學習任務寫出來,通過這種方式警醒自己必須按時完成學習任務。也可以利用手機、鬧鐘等工具,設置一個學習時間段提醒功能,在此期間必須完成學習才可能參與其他活動,通過這種方式逐漸緩解自己的拖延問題。
(3)組建群體共同完成學習任務。相較于由個人去完成一項任務,群體配合完成任務可能更有利于防止拖延問題的產生。所以可以通過組建群體共同完成一項任務的方式來緩解拖延行為,因為群體成員之間可以相互督促,利用集體榮譽感和責任心為完成學習任務提供動力。
(4)通過心理暗示增強自信心。在面對學習任務時,對自己的能力信心不足,限制自己去完成任務。所以大學生要樹立自信心,放下得失心理,堅定自己的目標,并為之付出努力。不斷給自己心理暗示,告訴自己我可以、我能行,堅持到最后一定會成功。
(5)提高自主學習能力,明確學習動機。自主學習是大學生必須具備的行為習慣,在學習過程中要根據自己的學習能力和習慣制定符合自己的學習策略,明確自己的學習動機,提高自控能力,制定學習計劃,建立學習目標,逐漸緩解拖延問題。
5 總結
當代大學生普遍存在拖延心理,嚴重影響大學生的身心健康。造成拖延心理的因素有很多,程度也有一定的差異,要有針對性的采取解決辦法。本文深入研究導致大學生拖延心理的幾個重要因素,并針對這些形成因素給出了幾點解決措施,以此來幫助大學生更好的完成學業(yè)。
參考文獻
[1] 王旭江.大學生拖延心理及對策研究[J].勞動保障世界,2018(8Z):44-44.
[2] 衡少康,張曉飛,屈穎. 淺論高校貧困大學生心理問題及解決方案[J].山東青年,2018(07):25-26.
[3] 賀馨銳,安佳,楊琦等.大學生專業(yè)認同與學業(yè)拖延的相關研究及團體干預[J].心理月刊,2019(23):36-36.
[4] 郭丹.社會科學方法論在解決當代大學生"拖延癥"問題中的應用[J].山西青年,2019(10):259-260.
[5] 楊彩霞,趙倩,張宏偉.延安市某大學學生手機使用情況與拖延行為的關系研究[J].醫(yī)學與社會,2019(05):115-118.
[6] 劉改改.大學生拖延癥的影響因素以及對策研究[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2019(12):01-02.
[7] 卿再花,吳彩虹,曹建平.大學生時間管理傾向對心理健康的影響:學業(yè)拖延的中介作用[J].長沙大學學報,2018(04):140-142.
[8] 馬娜,喻承甫,廖日暉等.大學生主動性人格與學業(yè)拖延:成就動機的中介作用和未來時間洞察力的調節(jié)作用[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20(01):129-133.
[9] 耿靖宇,侯曉,楊華勇等.特質焦慮與大學生拖延行為的關系:有調節(jié)的中介模型[J].心理與行為研究,2019(03):402-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