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彩麗
【摘 要】目的:探討團體心理輔導在老年人心理健康管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觀察并比較干休所門診部開展團體心理輔導活動前后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管理效果。結果:團體心理輔導后老年人的抑郁率、焦慮率和日常生活能力、睡眠質量評分均明顯低于輔導前(P<0.05);智力狀態(tài)評分明顯高于輔導前(P<0.05)。結論:團體心理輔導能夠有效提高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管理效果。
【關鍵詞】心理健康管理;老年人;團體心理輔導
老年人受慢性病、生活方式和家庭社會關系等方面因素的影響,普遍存在抑郁、焦慮、恐懼、緊張、固執(zhí)、依賴、自閉、寂寞和孤獨等負面情緒,嚴重影響其心理健康。團體心理輔導是一種團體心理干預技術,可以利用團體內人際交互作用有效糾正心理問題,與單獨個體心理輔導相比有明顯優(yōu)勢[1]。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20年期間在軍區(qū)濟南第三離職干部休養(yǎng)所門診部接受心理輔導的老年人58例。
1.2心理輔導方法
開展知識講座,面對面為老年人講解生理與心理的相關性,強調心理健康對疾病康復的重要性;列舉以睡眠異常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的疾病,分析失眠的原因、影響因素、改善方法,糾正老年人的不良睡眠習慣;邀請中醫(yī)臨床專家科普飲食和睡眠方面的中醫(yī)基礎養(yǎng)生知識,幫助老年人認識常用穴位,學會簡單的艾灸、推拿手法。利用運動、游戲和音樂、繪畫對老年人進行心理輔導,其中運動療法以八段錦和樂眠操為代表,分別具有糾正形體、防治疾病、鍛煉平衡能力和助眠的功效;游戲療法是指利用沙盤游戲激發(fā)老年人的潛意識,幫助其打開心結,進而解決其內在問題與沖突,使其在無意識中自我治愈;音樂療法是指通過演奏釋放老年人的心理壓力,利用節(jié)奏觸動其內在感情,并借助樂器配合增強情感的交流互動,消除溝通障礙;繪畫療法是指通過繪畫抒發(fā)老年人的內心真實感受,消除個人需求、文化水平和年齡、性別的干擾,進而提高心理干預的實效性[2]。
1.3觀察指標
團體心理輔導前后老年人的負面情緒和日常生活能力、智力狀態(tài)、睡眠質量。
1.4評定方法
抑郁度和焦慮度分別用抑郁自評量表和焦慮自評量表進行評估,并分別以53分、63分、73分和50分、60分、70分為界,分為輕度、中度和重度三個等級,評分與抑郁度、焦慮度呈正比。日常生活能力、智力狀態(tài)和睡眠質量分別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簡易智力狀態(tài)量表和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shù)量表進行評估,評分與智力狀態(tài)呈正比,與日常生活能力、睡眠質量均呈反比。
1.5統(tǒng)計學方法
收集的臨床資料用SPSS20.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分析和處理,若P<0.05,則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心理狀態(tài)
團體心理輔導前后的58例老年人中分別有30例(51.72%)和24例(41.38%)抑郁,二者有明顯差異(P<0.05);分別有17例(29.31%)和10例(17.24%)焦慮,二者有明顯差異(P<0.05)。見表1。
2.2生存質量
團體心理輔導前后的58例老年人能力、智力和睡眠等方面的生存質量評分均有明顯差異(P<0.05)。見表2。
3.討論
由表1可見,團體心理輔導后老年人的情緒不良率明顯低于輔導前(P<0.05),說明團體心理輔導有利于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這主要是因為沙盤心理療法和音樂、繪畫療法分別通過觸覺、聽覺和視覺途徑進行心理干預,豐富了心理輔導形式,彌補了語言輔導的不足;心理健康知識講座使老年人認識到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提高了心理輔導的依從性。由表2可見,團體心理輔導后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能力、智力狀態(tài)和睡眠質量均明顯優(yōu)于輔導前(P<0.05),說明團體心理輔導能夠有效提高老年人的生存質量,這主要是因為中醫(yī)養(yǎng)生講座豐富了老年人的保健知識及能力;八段錦使老年人氣血通暢、氣正筋柔,有效改善了其體質;睡眠知識講座和樂眠操分別從知識和技能方面發(fā)揮了助眠的作用。
總之,在老年人心理健康管理中進行團體心理輔導,能夠有效緩解老年人的不良情緒,提高其生存質量,具有優(yōu)質和高效的優(yōu)點,值得在干休所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杜勇芝,付春斌.團體心理輔導在社區(qū)心理健康服務中的應用研究[J].心理月刊,2019,14(11):55.
[2]嚴順琴.團體心理輔導在城市社區(qū)老年人心理健康服務中的應用[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5,35(11):3167-3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