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學恒
摘要:分析哲學和現(xiàn)象學是20世紀西方哲學的兩大主流。一般認為,量子力學哲學屬于分析哲學,但這不意味著由胡塞爾和海德格爾所主導的現(xiàn)象學不能用來解決量子力學中的哲學問題。本文運用現(xiàn)象學的方法,如“回到事情本身”(胡塞爾)、“存在論上情緒先于邏輯”(海德格爾),分析量子力學中的測量和實在問題。從而把“測量”理解為一種在認識原初自然意義上的更廣泛的“干擾”,即“重置自然”。在這樣的觀點下考慮物理學方法“數(shù)學—實驗”所認識的“物理客體”中的實在問題,并區(qū)分“形而上學實在”和“物理實在”。運用現(xiàn)象學方法說明物理學方法不可能認識“形而上學實在”,并論證“形而上學實在”的最終形式,即“無”,而不是“以太”。
關鍵詞:現(xiàn)象學方法;海德格爾;量子力學哲學;測量和實在
中圖分類號:N02;O413.1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量子力學從建立開始直到現(xiàn)在一直充滿著爭議,其所包含的哲學問題都是沒有得到根本性解決的。量子力學中的測量和實在問題構成了量子力學哲學的重要問題。哥本哈根的“測量”概念引入了“主體”的概念,使得量子力學和唯我論、神秘主義糾纏在一起。我們在這里區(qū)分“物理實在”和“形而上學實在”,嚴格意義上講,這種區(qū)分是非常困難的。隨著思路的一步步推進,相信這種區(qū)分會越來越清晰。“物理實在”專指物理概念的客觀存在,比如原子、電子、夸克等;“形而上學實在”專指哲學本體論的存在(不一定客觀存在),比如存在(貝克萊意義上“存在即被感知”,海德格爾意義上“存在即無”)等。“物理實在”如果想突破它適用范圍而推向本體論,這就是它們的交集,這個時候我們把它們的交集放在“形而上學實在”里面來討論。
引入一個認識主體后,康德的思想是不可避免的,于是有了“物自體”和“現(xiàn)象”的區(qū)分。前者是形而上學領域,后者是物理學認識的領域。本文在分析量子力學測量問題的基礎上給出“物理實在”的界限,并說明通達“形而上學實在”的方法和它存在的意義。本文與分析哲學運用邏輯分析量子力學中的哲學問題有所不同,運用的是現(xiàn)象學方法?,F(xiàn)象學方法本質(zhì)上就是一種關于如何不受先入為主的概念、命題、理論等的干擾而達到最初的“看”(現(xiàn)象學“直觀”)的方法。在現(xiàn)象學方法的幫助下,量子力學中的測量和實在問題變得更加清晰起來。
1 現(xiàn)象學方法概述
1.1 胡塞爾的現(xiàn)象學方法:還原與描述
現(xiàn)象學是由哲學家胡塞爾所開創(chuàng)的?,F(xiàn)象學是一個研究意識的哲學流派,旨在讓意識如其所是的那樣顯現(xiàn)出來,又要對其進行如其所是的描述的一個哲學流派?,F(xiàn)象學的口號是“回到事情本身”,按照胡塞爾的說法:“合理地和科學地判斷事情就意謂著朝向事情本身,或從話語和意見返回事情本身,在其自身所與性中探索事情并擺脫一切不符合事情的前見”[1],為了“回到事情本身”,現(xiàn)象學采用了現(xiàn)象學的還原方法和現(xiàn)象學的描述方法。還原方法目的是回到如其所是的“看”,描述方法要把這如其所是的“看”如其所是地描述出來?,F(xiàn)象學的還原方法包括“現(xiàn)象學還原”“本質(zhì)還原”和“先驗還原”?!艾F(xiàn)象學還原”旨在回到對現(xiàn)象如其所是的“看”,不被任何理論所限制,有經(jīng)驗論傾向的意味?!氨举|(zhì)還原”是要把現(xiàn)象學還原的經(jīng)驗材料進一步還原到一般概念,以建立起知識的根基?!跋闰炦€原”的目的是把所有的材料——無論是經(jīng)驗的還是知識的——都還原到最初的“我”上面去,在這個“我”里面尋找最初形成知識的先天性。我們在這里只采用胡塞爾現(xiàn)象學的方法,而解決的問題和胡塞爾有些不同,故不采用胡塞爾的重要概念如“范疇直觀”“意向性”等。因為我們無法確定在出生之前或者接近出生時的嬰兒時期是否具備這些東西,故而無法確定其先天性。
為了實現(xiàn)現(xiàn)象學還原,胡塞爾提出了“懸置”和“直觀”的方法?!皯抑谩笔侵庇^的前提,指的是我們把一切理論和知識放在括號中,不讓它們干擾我們?nèi)缙渌堑亍翱础?。用“觀察滲透理論”的觀點看,就是觀察中不要滲透任何理論,用孩子般的眼光和頭腦去觀察。在懸置知識的基礎上,我們就可以實現(xiàn)“直觀”了?!爸庇^”被胡塞爾認為是“一切原則之原則”。“任何原初地給予的直觀都是認識的合法源泉,一切在直觀中原初地(即所謂在其親身的現(xiàn)實中)呈現(xiàn)給我們的東西,只能按照它自身被給予的那樣,而且也只能在它自身在此被給予的界限之內(nèi)被感受?!盵2]“直觀”本質(zhì)上就是指最初的“看”,不包含“想”的看。就如維特根斯坦所說的:“不要想,而要看?!?/p>
1.2 海德格爾的現(xiàn)象學方法:存在論上情緒先于邏輯
海德格爾的現(xiàn)象學和胡塞爾的現(xiàn)象學有很大的不同。胡塞爾要解決的是認識論的西方哲學的老問題,而海德格爾要解決的是存在論的問題。海德格爾認為存在論問題先于認識論問題。所以如何如其所是地“直觀”“存在”,就成了海德格爾現(xiàn)象學方法的核心問題。在海德格爾那里,“存在”即“無”。在《形而上學是什么》中,海德格爾說“畏啟示無”。[3]也就是說“畏”是直觀“存在”的方法。并且說:“無比不和否定更源始(“否定全體”是邏輯的特殊理智行動,也就是超越于形式邏輯不否定“全體自身”的邏輯,實際上指的是辯證邏輯)”[4]。所以海德格爾在存在論上的現(xiàn)象學方法是“畏”,“畏”是一種情緒,它先于邏輯。這里的“先于”本質(zhì)上是給出了如果沒有“畏”只是邏輯的“否定”無法得到“無”,得到的是一個“非有”(否定所有“現(xiàn)象”)。在存在論上,“畏”的方法是直觀的方法,即我們對“存在”的直觀情緒。因此,在對“無”的認識中,“畏”是必不可少的,是對理性或者邏輯方法的互補?!拔贰鄙踔潦歉釉鹾蜕羁痰姆椒?。
海德格爾關于存在論的思想很明顯是反理性的,是非理性的。這是對西方啟蒙主義以來高舉理性大旗的背離,也是叔本華、尼采以來非理性思想的延續(xù)。最為根本的是,在存在論問題上回歸到非理性回歸到情緒,這無疑是對理性或者邏輯最強烈的批判。使用理性想要通達形而上學的真理,最后發(fā)現(xiàn)最為原初和根本的方法卻是情緒。不過,我們不能走向非理性的極端,而把邏輯完全不顧。如果說情緒是無法直接被語言完全表達的言外之意,那么邏輯將是語言本身所具有的。因此,語言和言外之意是對立統(tǒng)一的。語言應該既具有邏輯又具有言外之意。也就是說,任何語言不能只是語義本身,還要有語言的隱喻。這樣的話,語言所包含的邏輯不應該再是形式邏輯的,而是辯證邏輯的,強調(diào)對立統(tǒng)一的邏輯。
2 測量和實在問題
2.1 用“現(xiàn)象學還原”分析“測量”
現(xiàn)象學還原的第一步是“懸置”。所以,我們首先必須把關于量子力學、物理學、形而上學等一系列的理論全部放在括號里,以達到不讓其干擾我們最初的“直觀”。我們要用孩子般的眼光來進行觀察。既然已經(jīng)“懸置”了所有的理論知識,那么物理學中關于“微觀世界”的概念如“光子”“原子”“電子”等就不能用來干擾我們的觀察了。以“單電子干涉實驗”[5]為例,在實驗中,我們用儀器進行實驗,用手進行各種操作過程,這就是我們的“現(xiàn)象學還原”。我們的“現(xiàn)象學描述”就是:幾個儀器(電子槍、狹縫板、電視監(jiān)視器等)放在實驗室中,它們之間通過一些方法連接在一起,比如導線等,實驗者通過一些操作使得儀器出現(xiàn)一些變化,最后,實驗者通過觀察數(shù)據(jù)導出實驗材料即數(shù)學數(shù)據(jù)。如果對每個單獨儀器的發(fā)明進行“現(xiàn)象學還原”則是一個復雜的歷史過程,包括儀器的人為性設計和人為性技術實現(xiàn)過程。這里最大的問題在于“單獨的儀器”和“多個儀器連接在一起”是不一樣的,后者包含了連接方法本身。就像筆芯和筆桿一樣,把筆芯放在筆桿里面,它就可以實現(xiàn)一個整體的功能,它和單獨的筆芯“加”單獨的筆桿是不一樣的。
通過“現(xiàn)象學還原”,我們要去除“微觀世界”的干擾,實現(xiàn)最初的“看”,然后通過“看”,我們區(qū)分“單個儀器”和“多個儀器連接在一起”。為了簡便,我們稱后者為“儀器整體”。有了“儀器整體”的概念后,量子力學的“測量”概念也就清晰了,它表征的是“儀器整體”里面“連接”的概念,因為量子力學理論中有“微觀世界”的概念,所以“測量干擾”就在這個概念基礎上表征了“連接”的概念。科學儀器從最早的量尺和鐘表越來越理論化,以至于儀器本身不僅是一種認識自然的干擾,而且愈來愈理論化,以至于被儀器所觀測到的事物都必須在理論的框架之下,如果理論都是假設,那么儀器所觀測到的現(xiàn)象就都是假設?!艾F(xiàn)代儀器的研制, 必須在科學假說的指導下才能進行,否則不知道用什么方法研制儀器,以及研究出的儀器能干什么?!盵6]這說明,儀器中已經(jīng)越來越滲透著理論,越來越不存在純粹客觀的使用儀器的觀察。
量子力學的“直觀”和現(xiàn)象學的“直觀”是有所不同的。“量子現(xiàn)象是可以被直觀的,但是,量子現(xiàn)象的直觀必須借助相應的科學儀器,人們才能經(jīng) 驗地直觀到微觀粒子,才能直觀到微觀粒子的本質(zhì)。”[7]按照玻爾“盲人拄拐”的觀點,那么量子測量中的“直觀”則是一種干擾行為,是對原初“直觀”下的自然的“干擾”,因此,遮蔽了我們對原初自然的認識。
2.2 用“本質(zhì)還原”分析“物理實在”
通過“現(xiàn)象學還原”得到了最初的觀察,然后在觀察中,我們從未觀察到任何的“微觀客體”,因此“電子”的概念在物理學中是被虛構的概念。同樣的,如果沒有把“微觀世界”的概念加入到儀器中,電子槍可以發(fā)射“電子”的理論,光學顯微鏡、電子顯微鏡具有“放大作用”的理論就是荒謬的。所以在這里面沒有最初的根基作為“微觀世界”存在的有效證據(jù),只是無形地運用循環(huán)論證。運用儀器進行觀察和運用肉眼觀察是不一樣的,把儀器作為肉眼的功能的理論是有問題的。儀器充當?shù)氖恰坝猩坨R”,而不是“肉眼的功能”。通過“現(xiàn)象學還原”,我們已經(jīng)把儀器作為外在的現(xiàn)象,那些具有“肉眼功能”的儀器現(xiàn)在被作為相互“連接”在一起的“儀器整體”。
所以通過“數(shù)學—實驗”認識現(xiàn)在的物理學理論中的“物理實在”在本質(zhì)上都是虛構的。“數(shù)學—實驗”這個概念,一方面指的是我們用數(shù)學來認識世界,另一方面說明實驗儀器本身的設計和技術實現(xiàn)以及對于觀察數(shù)據(jù)的記錄都是被數(shù)學化的。數(shù)學化包含了儀器本身相對穩(wěn)定的性質(zhì)(技術批量生產(chǎn)也是這種性質(zhì)),也包含了儀器設計中對數(shù)據(jù)進行觀察的設計,比如儀器上的刻度。數(shù)學化還包含了我們對于觀察的取材是數(shù)學數(shù)據(jù),比如顏色的概念也必須以光的波長、振幅的數(shù)學數(shù)據(jù)。通過這種方法,物理學給數(shù)學方程賦予了“物理實在”的各種虛構概念,比如“力”(因果性的概念)和“原子”(還原論的概念)的概念。并且給儀器的觀察本身賦予了這些概念的理解,使得儀器被理論化。從本質(zhì)上說,我們通過“數(shù)學—實驗”去認識的自然還是原初的自然嗎?還是我們對自然的一種改造性質(zhì)的認識?我們通過“數(shù)學—實驗”認識的并不是原初的自然,我們認識的是在我們的被數(shù)學化的技術性實驗所“重置”的自然。我們的這些認識并不能完全適應最初的自然,最初的自然并不是就是按照西方數(shù)學而設計的。用“數(shù)學—實驗”想要通達某種真理——無論是形而上學的,還是和原初的自然相符合的——都是不可能的。想要達到和原初自然的相對的更加符合,不得不讓西方數(shù)學發(fā)展成為既包含“確定性”又包含“不確定性”的數(shù)學。而這種數(shù)學對應的不是過分技術化的實驗,而是給純粹肉眼觀察留有地盤的。這樣的數(shù)學被應用于“物理范式”的革命有可能嗎?為此我們應該放棄“物理方程”而尋找一種新的“物理數(shù)學”形式嗎?
那什么才是認識論上有效的“物理實在”呢?首先給出關于認識論的觀點。觀察和理論之間如何同一呢?這個問題本身是有問題的,問題在于按照形式邏輯的思維把觀察和理論的概念給絕對化、靜止化了。恰好相反,觀察和理論的概念都是變化著的。觀察具有無限的發(fā)展可能性,理論也在不斷變化中。兩者都是動態(tài)的,所以觀察長遠來看不是“特殊的”,理論在某一階段也不是“普遍的”。兩者的“數(shù)量”都不是絕對的多或者少的關系。所以解決認識論的關鍵不是給已經(jīng)被形式邏輯教條化的兩者關系尋找同一的理論,而是在于回到兩者真實的情況,再來重新理解它們的關系。在此基礎上,按照《易經(jīng)》的觀點“象者,像也”。也就是說,理論是觀察的“相似”的圖像,絕對的“同一”是不存在的。那么問題又來了,觀察和理論誰是邏輯第一性(誰是知識合法性的根基)的?同樣的,解決問題的辦法是分析問題本身所具有的問題。兩者的關系為什么非要有一個邏輯第一性呢?問題的根源和第一個問題在本質(zhì)上是一致的。因為西方啟蒙主義以來,要找到一個確定的“理性”,以給知識尋找合法性。就是這個確定的“理性”使得知識和經(jīng)驗之間產(chǎn)生了差距,也就是“理性”知識在“經(jīng)驗”面前顯得不合法。由于不合法,又不放棄確定的“理性”的追求,故而就產(chǎn)生了經(jīng)驗和知識之間在合法性上的邏輯第一性問題。雖然“理性”的概念一直是一個不確定的東西,但是啟蒙主義以來,認識論都是在堅持尋找這么一個堅實的東西。為什么呢?因為啟蒙用“理性”對抗“基督教蒙昧”,所以必須有一個確定的“理性”。那么這樣的“理性”有可能性嗎?我們從出生開始,感知能力已經(jīng)和經(jīng)驗交織在一起,想?yún)^(qū)分二者是不可能的,兩者的關系是復雜的。即便是在嬰兒時期,我們也無法排除經(jīng)驗對我們自身頭腦的影響和構造。
由以上的認識論觀點,我們可以得出在“單電子干涉實驗”中的圖像是對儀器的“相似性圖像”,背后的“物理實在”是不可能的。這和維特根斯坦的“圖像論”是基本一致的,就像用模型模擬一場真實的車禍現(xiàn)場一樣。同樣的,分析一下這個新的量子力學的“躍遷實驗”。這個新的“躍遷實驗”是用了新的儀器之間的“連接”方法,和以前的“躍遷實驗”不一樣的?!安皇侵苯訙y量態(tài)|B>和暗態(tài)|D>”,所以這個實驗不是觀察“量子躍遷過程”,不能用來推翻關于“量子躍遷”在未測量之前的“隨機性”理論。如果運用了觀測,就不可能去推翻測量之前的理論,更何況這個實驗并不是“直接測量”。也就是說,在儀器之間的“連接”方式上它都不會是“直接連接”而是“間接連接”。
2.3 用“先驗還原”分析“形而上學實在”
通過“現(xiàn)象學還原”,我們把所有儀器作為感官延伸的觀點破除了,這些儀器和其他儀器連接為一個整體。所以,在儀器角度來講,唯我論的觀點被破除了。但是,我們自身存在是否和世界的存在聯(lián)系在儀器這個問題仍然是存在的。用莊子的話講“子非魚,焉知魚之樂?”我們無法知道石頭、樹木和我們生前和死后的世界,故而無法知道我們的世界是否是唯一的。把一切現(xiàn)象和知識還原到一個“我”中,實現(xiàn)了“先驗還原”。那么世界只是“我”的世界,這是唯我論的觀點。唯我論可以站得住腳嗎?既然我們無法確定“我”之外的世界,那么我們既可以站在“我之內(nèi)”的立場上,也可以站在“我之外”的立場上。維特根斯坦說“世界的意義在世界之外”,故而從意義的角度而言,“我之外”的世界具有更加深刻的意義。那么我們?nèi)绾螐摹拔抑小边M入“我之外”的世界呢?
2.4 用“畏啟示無”分析“以太”
在“我之中”去到“我之外”這本身在思維上就是不可能的。因此,在這里一切邏輯、數(shù)學、實驗(都在“我之中”)的方法全部失效。如果說哲學的本質(zhì)一直是這樣一種超越活動的話,那么最初的和最終的有效方法是什么呢?這種方法在本質(zhì)上已經(jīng)拒絕了唯物論和唯我論的觀點,因為它們?nèi)匀皇窃凇拔抑小薄?/p>
難道方法是讓“我”消失嗎?顯然不是,我們是在“我之中”通達“我之外”,因此不是絕對地進入“我之外”。問題變得越來越復雜。
換種思路,“哲學起源于驚訝”。這說明哲學的本質(zhì)可能在情緒之中。因此,方法可能就是情緒的。正是在驚訝的情緒中,我們從“我之中”通達了“我之外”,但是,“我之外”對于“我”而言是一個“無”,“我”無法獲得關于“它”的任何形象。同樣的,海德格爾說“畏啟示無”,也就是說“畏”使得“我”從“我之中”通達了“我之外”?!拔贰笔且环N情緒。因此,“驚訝”和“畏”是形而上學的本質(zhì),也是最終的方法,在這種體驗中,真理顯現(xiàn)自身。
如果“無”是通過情緒通達的,那么它不是通過思維的或者邏輯的, 也不是通過苦修通達的“無的境界”(“無的境界”并非“無”)。那么物理學中出現(xiàn)的“一無所有”比如“以太”是這個“無”嗎?(以太指的是萬有引力、光等的傳播介質(zhì),但是卻不能被直接觀察到,處于一種不可直接認識的“無”之中)顯然不是,因為物理學中的這個“一無所有”并不是通過情緒通達的,而是通過思維通達的。這種思維便是通過否定一切現(xiàn)象,而得到了類似康德“物自體”的概念,但并未真正處于對于“物自體”的領悟之中?!傲孔蛹m纏”出現(xiàn)在測量之前,因此,它不是現(xiàn)象的,而是“一無所有的”,我們無法認識它,它不是物理現(xiàn)象?!傲孔蛹m纏”會體現(xiàn)出“以太”的特點,比如“超距作用”,在本質(zhì)上,這只是一種整體性的體現(xiàn)。它是超越時間和空間的,因此無法用現(xiàn)象中的時間和空間概念去理解“它”。
在最新的“量子糾纏”實驗中,說是看到了“量子糾纏”,通過分析得知這是不可能的。一方面,觀察后(檢測到一個光子的“測量”破壞了“糾纏”)就不是觀察前的“量子糾纏”;另一方面,瞬間同時觀察兩個“光子”這是不可能的(實驗儀器中的“延遲線”是有問題的),在實驗中不可能實現(xiàn)超越于時間的測量過程。
3 結語
通過現(xiàn)象學方法的分析,加深了我們對于量子力學中的哲學問題和形而上學的理解。那么,如果形而上學是我們所要尋找的真理。那么,未來的物理學“范式”會有朝向形而上學的革命嗎?“范式革命”可以通過改變技術的性質(zhì)把原初的自然數(shù)學化嗎?胡塞爾“回到事情被本身”的現(xiàn)象學方法讓我們認識到量子力學中的“測量”是一種主體性的“干擾”行為,阻隔了我們和最初自然的關系。海德格爾在存在論上的“情緒先于邏輯”方法使得我們認識到物理學方法認識世界形而上學“實在”的局限性。理性要和非理性結合起來才能形成我們對世界完備的認識,但是理性對世界的認識是不完備的。物理學的基本范式是數(shù)學和實驗。在以上分析中實驗儀器已經(jīng)被作為認識原初自然的“障礙”。
物理學形而上學的范式,從牛頓的“宗教上帝”轉(zhuǎn)變?yōu)閻垡蛩固沟摹皵?shù)學上帝”。使用數(shù)學來解釋世界本身也像儀器一樣也是一種主體的預設條件。經(jīng)過量子力學的“主體性”的引入,愛因斯坦的“數(shù)學上帝”已經(jīng)站不住腳,使用數(shù)學方程不再是描述客觀實在真理的有效方法。數(shù)學方程在量子力學中只能描述概率波,它不是實在的。使用數(shù)學來通達“上帝”的方法應該進一步受到質(zhì)疑,數(shù)學本身也要受到質(zhì)疑。數(shù)學的真理性根基在哪里?數(shù)學真的可以用來描述世界嗎?數(shù)學危機的出現(xiàn),非歐幾何的產(chǎn)生,哥德爾不完備性定理這些都顯示了西方數(shù)學自身的矛盾性和描述世界的不完備性。西方數(shù)學體系是一個“人為”的體系,它可以更改,并不具有絕對的真理性質(zhì)。對此,克萊因質(zhì)疑地說道:“現(xiàn)在我們知道,數(shù)學已不再受到普遍尊重和景仰。數(shù)學曾經(jīng)被認為是精確論證的頂峰,其真理的化身,是關于宇宙設計的真理。那么,人類如何認識到這種觀點是錯誤的,我們現(xiàn)在的觀點又是什么?!彼裕褂梦鞣綌?shù)學體系讓我們認識了“人為”的自然,而不是自然本身。我們不是按照自然本來的面貌去認識自然的,而是用我們的有色眼鏡——西方數(shù)學——認識自然的。其中最為明顯的現(xiàn)象就是——制造精密儀器和實驗操作。這些都是為了使得自然符合我們的“數(shù)學化”的過程。
所以,我們必須尋找西方理性主義之外非理性傳統(tǒng)文化的營養(yǎng)來使西方理性傳統(tǒng)對世界的認識完備起來。也就是尋找數(shù)學和實驗相結合的物理學方法之外的方法來協(xié)調(diào)理性對世界認識的不完備性。
(責任編輯:侯辛鋒)
參考文獻:
[1]胡塞爾.胡塞爾現(xiàn)象學的觀念[M].倪梁康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86.
[2]海德格爾.路標[M].孫周興,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0.
[3]P G Merli,G.F.Missroli G.Pozzi,Am.J.Physis.44(1976)306.
[4]吳國林.基于量子力學對現(xiàn)象學基本概念的反思[J].東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12(4):283-288.
[5]Z K Minev,S.O.Mundhada,S Shankar,P Reinhold,R Gutiérrez-Jáuregui,R.J.Schoelkopf,M. Mirrahimi,H.J.Carmichael&M.H.Devoret.To catch and reverse a quantum jump mid-flight.Nature570,pages200–204(2019).
[6]Tomas Aidukas, Pavan Chandra Konda , Andrew R. Harvey, Miles J. Padgett &Paul-Antoine Moreau.Phase and amplitude imaging with quantum correlations through Fourier Ptychography.Scientific Reports|(2019) 9:10445.
[7]克萊因.數(shù)學:確定性的喪失[M].李宏魁,譯.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