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麗嫦
摘 要:把勞動教育融入綜合實踐活動課堂里,是現(xiàn)今素質教育的熱門話題。綜合實踐課堂的主題活動不但要有勞動內容,還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勞動環(huán)境,增加勞動機會。讓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課堂里體驗勞動的樂趣,培養(yǎng)正確的勞動價值觀。
關鍵詞:勞動教育;綜合實踐課堂;勞動價值觀
2020年上半年廣州市花都區(qū)獅嶺鎮(zhèn)冠華小學采用了線上學習的形式。其中廣州的電視課堂獲得了很多家長和學生的高度評價。雖然課堂只有短短的二十分鐘,卻精彩無限,讓每個一線教師都眼前一亮。本次綜合實踐電視課堂讓筆者感到最大的亮點就是注重在各年級開展勞動教育,把課堂教學延伸到學生的實際生活中去。國務院印發(fā)《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它將勞動教育納入大中小學必修課,并將勞動素養(yǎng)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正式對勞動課程進行了系統(tǒng)規(guī)劃和構建,重新明確了勞動教育在學校課程中的重要價值和地位。這一規(guī)定成為課程建設、師資建設、基地建設不斷深入推進的重要動力,同時也讓筆者對勞動教育和綜合實踐課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F(xiàn)結合筆者自己的教學經驗和對課程的認識從以下四個方面分析如何讓綜合實踐活動課更有“勞動味”。
一、有效把握綜合實踐課和勞動教育的關系
2018年9月10日,國家領導人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發(fā)表重要講話,強調要在學生中弘揚勞動精神,教育引導學生崇尚勞動、尊重勞動,懂得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道理,長大后能夠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chuàng)造性勞動。強調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fā)展道路,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1]?!暗轮求w美勞”的五字教育方針一直是人類社會的教育目標,現(xiàn)在是,過去也是這樣。但是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以下簡稱《規(guī)劃綱要》)把“五育”變成了“”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勞”不見了。因為“德智體美”不能與“勞”并列?;蛘叽蠹铱梢赃@樣理解的:“德智體美”四個方面是人的整體素質完整的組成部分,是對人的素質基本要求。而“勞”是對人的技能方面的要求。二者是兩個不同層面的東西。如今《規(guī)劃綱要》把兩者分開,并不是不重視勞動教育,而是“勞”的組成發(fā)生了變化,不單純強調體力勞動,也包括了那些益智動腦、培養(yǎng)全面能力的動手實踐和社會實踐。在探究中勞動,在勞動中創(chuàng)造,是我們的核心理念,因此兩者是相融相生的。
二、把勞動課堂融入綜合實踐課堂
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指出:根據(jù)各學段特點,在大中小學設立勞動教育必修課程,系統(tǒng)加強勞動教育。中小學勞動教育課每周不少于1課時,學校要對學生每天課外校外勞動時間作出規(guī)定。勞動,已成為學生學習重要的一課。廣州市花都區(qū)獅嶺鎮(zhèn)冠華小學早就將勞動教育貫穿于綜合實踐活動中,圍繞考察探究、社會服務、設計制作職業(yè)體驗四大綜合實踐活動方式,設計與實施學生的日常生活勞動、生產勞動和服務性勞動,促進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發(fā)展。
綜合實踐教育都是以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為本,以黨和國家的教育政策為綱。兩者都是把教育的場所從封閉的課堂教育引向開放環(huán)境中,讓學生能夠觀察、認識并體驗身邊真實發(fā)生的一切,這種教育方式是靈活的。同時,綜合實踐課堂多用啟發(fā)、引導互動為主;勞動課要打開五感,充分調動“視聽觸味嗅”,讓學生達成一種全身心的體驗和學習[2]。實踐性和靈活性是兩者的特點,所以在綜合實踐課堂中要注意以下問題。
(一)主題活動要體現(xiàn)勞動教育內容
綜合實踐活動的內容是以主題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的。圍繞勞動教育的認知目標,參與性目標、體驗性目標等,教師主要從家務勞動、校內勞動以及校外勞動三個維度設計豐富多樣、形象生動的活動主題。例如在母親節(jié)開展感恩主題活動中,教師就要引導學生認識傳統(tǒng)的感恩教育,讓學生體會父母的辛苦,讓學生積極主動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所以活動主題就包括:給媽媽寫一封信,抒發(fā)對媽媽的感激之情;幫媽媽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如:洗衣服、做飯、拖地等);制作一張感恩卡,向媽媽說一聲謝謝,送一句祝福語。通過這些活動,讓學生懂得感激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而孩子在活動中的優(yōu)良表現(xiàn),也讓父母看到未來的希望。這些主題具有生活性、情境性,注重從學生身邊問題出發(fā),關注學生的實際經驗和親身體驗。
(二)主題活動要創(chuàng)設勞動環(huán)境,增加勞動機會
由于綜合實踐活動本身的開放性、綜合性,教師可結合學生的興趣和需要確定主活動主題。同時也要根據(jù)學生特點,提供大量豐富的可選擇的主題。如尋找生活中的標志、美化家居、我是購物小能手等。這些以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和社會經驗為基礎發(fā)掘出來的活動主題,回歸學生的經驗和生活,便于操作和實施,也增進了學生和社現(xiàn)實社會的密切聯(lián)系,更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參與活動的興趣。例如學校在各班開展《垃圾分類》主題活動,給每個學生發(fā)給分類的標志和袋子,提示同學要愛護環(huán)境,主動維護環(huán)境,并親自動手撿垃圾,讓學生在勞動中爭做學校的主人。這些主題表面上與勞動不掛邊,事實上這個活動就屬于高層次的勞動。
(三)主題活動要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
在整個小學階段,學生的操作能力還不夠穩(wěn)定,只有掌握學生的年齡特點,不同的年段要選擇不同的勞動內容,才能更好地開展活動主題。低年級的活動主題要注重圍繞勞動意識的啟蒙,讓學生學習日常生活,感知勞動樂趣,知道人人要勞動。所以我們會在一二年級開展巧手疊襪子、學習綁鞋帶、餐前餐后小能手等主題活動。這些主題簡單有趣,學生易活動,易實踐,學生做起來有很高的積極性,活動效果顯著。而中高年級的同學已經有較強的求知的欲望和獨立意識,對新鮮事物開始思考、追求和探索。那么活動主題就要圍繞衛(wèi)生勞動習慣養(yǎng)成,做好個人清潔衛(wèi)生,主動分擔家務,適當參加校內外公益活動,學會與他人合作,體會勞動光榮等為主。例如我校在六年級開展“變廢為寶”的主題活動中,學生利用廢舊的盒子做成收納盒、利用飲料瓶和塑料袋做成了插花擺件、利用環(huán)保袋做成的圍裙,甚至還有風干的玉米梗做成壁畫。這些主題活動本身有一定的難度,需要學生要有豐富的想象力,還要有動手操作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只有高年級的學生才適合。有針對性性的設計活動主題,才能實現(xiàn)課堂的有效性。
三、在綜合實踐活動課堂中體驗勞動樂趣
實踐是綜合實踐活動的主要方式,教師設計組織的實踐活動的質量直接關系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的成長和收獲,教師在組織實踐活動時,盡量以玩為主的活動方式,在設計活動時要考慮到活動的趣味性、生動性,要給予學生充分的活動時間和空間,不要走過場流于形式,在具體活動組織中,可選擇游戲參觀情境模擬、現(xiàn)場體現(xiàn)、小制作對話等表現(xiàn)形式[3]。值得注意的是“玩”并不是毫無目的、隨意散漫的玩,而是要在玩的過程中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探索與培養(yǎng)學生的研究興趣。例如在《超市的秘密》這個實踐活動,“逛超市、買東西”是孩子們最喜愛的活動,筆者通過小視頻,引導學生觀察超市擺放貨物的習慣,讓學生了解到一般生產日期較早的商品會放在貨架前面,生產日期較遲的貨物會放在貨柜最里面。通過這節(jié)課,學生不僅明白商家的意圖:推銷商品,減少損失,并且知道如何去挑選新鮮的商品。這些活動來源于學生的生活世界,情境真實,學生自然積極參與。這不是簡單的學習,也有勞動的快樂,我們要讓孩子去享受這樣的過程體驗,體驗活動帶來的愉悅。
四、在課堂評價過程中培養(yǎng)正確的勞動價值觀
評價是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它是綜合實踐活動過程的一個階段。評價的目的不是甄別學生,而是讓學生及時獲得關于學習過程的反饋。反思實踐活動中的成敗與得失,以便改進后續(xù)的學習活動。將勞動價值觀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促進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和價值觀,學會尊重他人的勞動成果[4]?,F(xiàn)在家庭里,孩子都成了掌上明珠,從小過著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生活。什么都是父母代辦,孩子缺乏自理能力,勞動觀念淡薄。筆者曾經在一年級上過《我是勞動小能手》的綜合實踐活動課,有的學生開始是不會掃地的,連拿掃把都不會拿。孩子們在做家務勞動時會遇到許多困難和挫折,每一次困難和挫折都是對孩子意志、能力的磨煉,每一次磨煉都會讓孩子增長克服困難的勇氣,抑制自身的惰性。家務勞動能對孩子成長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它能讓孩子在勞動中體驗精神上的愉悅,學會關心他人,增強人與人之間的感情。還有一些孩子認為家務活是為了他人而做,偶爾做一次半次是為了應付教師布置的任務。其實這是學生的勞動價值觀問題。孩子從小從事力所能及的勞動,就能在不斷的實踐中逐漸認識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明白做家務是每個家庭成員應盡的責任。
如果說綜合實踐活動是學生學習的載體,那么勞動就是學生學習的工具;我們期待勞動之美,在學生的綜合實踐活動中綻放。
參考文獻:
[1]柳宗慧.小學綜合實踐活動·勞動[M].廣州:廣州出版社,2020.
[2]萬偉.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有效指導需要關注的幾個問題[J].江蘇教育研究,2011(2):15.
[3]郭元祥.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設計與實施[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2):18.
[4]邵春瑾.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核心素養(yǎng)與評價探析[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17(3):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