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峰
爆肚兒的起源和存在年限已不好考證,不過可以肯定的是,它是清真的飲食?,F(xiàn)在北京留存下來的老號都是清真館,但在很多小吃街上所見到的爆肚兒,已經(jīng)沒有民族之分,更談不上吃爆肚兒的講究了。北京的爆肚兒是一種回族菜肴,也是北京風(fēng)味小吃中的名吃。簡單點兒說,就是將牛羊肉的肚片兒,放進煮沸的水中,煮一下?lián)瞥鰜恚褐袅铣浴?/p>
爆肚兒是北京標(biāo)準(zhǔn)小吃,口味比北方人更適宜,在南方很少見到。爆肚兒在佐料方面的內(nèi)容和涮羊肉的內(nèi)容相差并不大,只是比較簡單,基本上是麻醬,比較像涮羊肉的佐料韭菜花。所謂爆肚,其實是羊胃和牛胃的一部分。羊肚與牛肚同屬一類,其他的名稱也各不相同,如牛肚的百葉,厚頭的,羊肚的品種就更多了,有散丹、板芯、腹板、肚領(lǐng)、蘑姑頭等。眾多名目,因所取部位的不同,價格也有所差異,肚仁、蘑菇是精華部分,要用幾只羊肚才能出一個肚仁和一個蘑菇。肚仁和蘑菇的特征是嫩,肚仁兒吃起來很脆,吃起來比較輕松,不像散丹,也不像白葉,吃起來很費力,大都要吞下,所以高價的肚仁是有道理的。老客戶一般都要先吃爆肚子,然后再來卷散丹磨牙,吃完后再來肚仁兒,并把這樣的吃法稱為“雨過天青”。
爆肚兒介紹
爆肚,據(jù)考證是在清朝光緒年間產(chǎn)生,經(jīng)逐步改良,技法完善,到清末民初至20世紀(jì)50年代初,爆肚業(yè)在京城開始鼎盛繁華,經(jīng)營者以祖籍山東的回族居多。
羊肚分葫蘆、花芽子、食信兒、蘑菇、肚板、大肚領(lǐng)、散丹等7個部位,而羊肚的這七個部分又可以分出10個品種,如大肚領(lǐng)分肚領(lǐng)兒、肚仁之說,蘑菇有蘑菇牙和蘑菇頭之別,還有陽扇肚板兒和陰扇肚板之分等等。解放后,牛肚漸漸地也被用于肚兒類的制作,為肚兒的品類又增加了牛肚領(lǐng)兒、牛肚仁兒、牛百葉及百葉上面的百葉頭等4個品種,一共有13個品種。
爆肚做法
爆肚第一講究的工序當(dāng)數(shù)選料。一定要選當(dāng)天宰殺的新鮮牛羊肚,羊肚要選挺實、大個的,整個肚板都要鼓起來才好;牛肚則要選厚實的,百葉上的小疙瘩要顆顆直立,這樣的肚爆出來口感十分爽脆;牛百葉還有黑、黃兩種,發(fā)黑的牛百葉是取自飼料喂養(yǎng)的牛,發(fā)黃的是取自糧食莊稼喂養(yǎng)的,所以后者烹飪后的味道也會更好些。
洗肚兒要用涼水,講究快洗快收拾,爆肚尤其講究肚兒處理后的質(zhì)量,有異味的肚兒一概棄之不用,所以肚兒一定要清洗干凈。
僅次于選料的就是刀功。切肚,要按著不同的部位切成不同的形狀:牛肚領(lǐng)兒切薄片,羊肚仁兒、食信兒切寸段,肚板兒、葫蘆、百葉、散丹切條,寬度仿似韭菜,“肚尖”“肚頭”用堿水浸泡可增加脆嫩口感。
北京爆肚技法有油爆、芫爆、香火爆。文學(xué)家梁實秋曾在《雅舍談吃》一書中說過:肚兒是羊肚兒,口北綿羊肥大,羊胃有好幾個部分:散丹、葫蘆、肚板兒、肚領(lǐng)兒,以肚領(lǐng)兒最厚。館子里的爆肚,以肚領(lǐng)為限,并剝皮的,所以叫肚仁兒。爆肚仁有三種方法:芫爆、油爆、湯爆。
水爆,一般在小吃里使用的比較多的方法。講求大火,滾開火力極旺。材料進湯,幾秒就熟。但不同的部位因質(zhì)地不同,爆炸時間的長短也稍有不同,但所有部分爆炸時間一共只有幾秒,沒有多少延長,一般散丹5秒,肚板7秒,葫蘆、腹領(lǐng)兒8秒,食信兒12秒,這幾秒的時間差異很大,因為所有的部分爆炸時間都是相差的,老師更是以師傅的經(jīng)歷和感覺來衡量老嫩的程度,以漏勺觸碰肚子時的感受,就能看出這次爆炸的時間夠不夠了。
加入香菜,用水去泡,再用香菜、蔥切碎和生姜切碎,用味精和鹽調(diào)味,然后將其從鍋中取出,因為肚兒柔軟,要求也很高,因此經(jīng)??梢栽诶媳本╋埖昕吹剿鼈?。
當(dāng)油爆裂時,先用水燙一下,調(diào)節(jié)水分,加熱油,加調(diào)味料并攪拌。然后將肚兒切成小塊,用高火煎煮。
但是無論哪種肚兒,時間都應(yīng)該是正確的。過熱會嚴(yán)重影響炸肚兒的味道,特別是如果它們不太老的話。否則,嘴中不會有松脆的口感,并且大多數(shù)味道都會消失。
所謂的“肚兒”是牛,羊和豬的胃。老北京人被稱為“散丹”,有兩種腸胃。
羊肚分葫蘆、花芽子、食信兒、蘑菇、肚板、大肚領(lǐng)、散丹、七個部分,而這七種部分又可分出十種,如大肚分肚領(lǐng)、肚仁說,蘑菇牙與蘑菇之別,還有陽扇腹板和陰扇腹板之別,等等。解放以后,牛肚逐漸被用來制作肚兒,為肚子的品種增加了牛肚的領(lǐng)兒、牛肚仁、牛百葉和上百葉等4種品種,共有13種。
羊肚不同部分不僅形狀不同,而且口味不同。一盤爆肚是通過剝?nèi)兹ρ虿⑷コ椭瞥傻?,口感非常酥脆,柔軟,耐嚼,新鮮但不油膩,最好的腸胃比新鮮貝類更脆。肚板緊接羊的食道,它含有紅色的肌肉纖維并具有咀嚼的頭。蘑菇在腹部的頂端是粉紅色的,有粘液。蘑菇很難吃,但蘑菇頭仍然很棒。在加工時,用刀將蘑菇頭切成小環(huán)。它不僅味道鮮美,而且是一種堅韌易碎的產(chǎn)品,蘑菇頭應(yīng)從6至7只小羊羔中收集。它有足夠的重量,是肚兒中最稀有的部分,既美味又嫩,咀嚼后口中有甜味。蘑菇頂上有一層散布的顆粒,稱為散丹,這是羊身上的說法,在牛的身上是牛的百葉部位。
牛有四個肚子。前三個胃是毛狀胃,網(wǎng)狀胃(也稱為蜂巢胃和麻木胃),皮瓣胃(也稱為瓣膜上方和百葉胃)。瘤胃內(nèi)壁上的肉柱通常被稱為“肚兒羽,肚兒梁和肚兒仁”,厚而堅韌的肉被稱為“尖腹頭”,而使用最廣泛的腸是肚羽和百葉。
爆肚的制作最講究火候。所謂爆肚兒就是將生肚兒切好后首先焯水,然后下鍋快速爆炒,有時候一些客人的要求不同,用的材料配比不同,炒制的時間也就會有不同。因此,老北京的做法應(yīng)該是給每一位客人單獨炒制,而不是像現(xiàn)在的餐廳后廚一樣,全部炒制好再給客人上菜。在老北京,有一些“吃主兒”看一眼就能知道爆肚兒的好壞,店家糊弄不得。
爆肚兒雖然好吃,但畢竟只是一道菜,不能一直吃到飽,在實際吃飯時爆肚兒只是作為一道菜品,還應(yīng)有羊雜碎湯、熱燒餅,如果有會吃的客人,還會選擇一些咸菜來調(diào)節(jié)口味,要是有一些客人喜歡喝酒,在這種爆炒的美味中喝點老北京二鍋頭就更加享受了。
作者單位:本刊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