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蔚
我的父親劉洪濱是2008年9月病逝的,在他離去后的這些年中,懷念之情伴隨著我們度過了無數個日日夜夜。父親的音容笑貌不曾稍有褪色,父親的諄諄教誨也時常在我們的耳邊回蕩。
我出生時父親任總政文工團曲藝隊隊長,母親孫立民則是曲藝隊中的山東琴書演員。我雖然沒有跟隨他們走上曲藝藝術之路,但父母的藝術造詣和為藝術無私奉獻的精神卻深深感染了我,給我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
1962年初,不滿5歲的我第一次觀看父親的表演。記得那是一個周日,天下著大雪,我們一家三口和山東快書大師高元鈞先生同乘一輛車去北京音樂廳,父親和高元鈞先生將在那里進行山東快書《武松傳》的專場演出,而我母親擔任報幕員。當時我的年紀尚小,領會不到他們表演的妙處,開場不久就坐不住了,就想出去玩。好不容易挨到演出間歇,我就纏著母親帶我到劇場前廳小賣部買冰糖葫蘆?;氐絼龊螅也抛⒁獾嚼锩婧趬簤旱娜侨?,再仔細借光打量,左近的叔叔阿姨們臉上都帶著興奮和期待。當時我還有些迷惘:父親的表演這么吸引人么?有我手里的冰糖葫蘆“香甜”么?
隨著年歲稍長,耳濡目染下我也開始對山東快書有了興趣,對觀眾的期待和父親的堅持也有了些許理解。那時我偶爾會想,山東快書也許就是父親的“冰糖葫蘆”,酸酸甜甜的,讓人難以割舍。
但在“文化大革命”中,文藝卻是最“需要”割舍的。
1970年,我們舉家遷往滄州,父親任滄州市武裝部副政委,母親任滄州軍分區(qū)宣傳科干事。這樣,父母的藝術之路也畫上了休止符。
按當時的規(guī)定,在武裝部任職的父親有配槍。在解放戰(zhàn)爭時期入伍的父親對手槍非常愛惜,有空暇就擦槍。男孩子對武器總會有種不可抑制的好奇心,所以在父親擦槍時,我總在旁邊看得目不轉睛??擅慨敻赣H擦完槍,就接著擦拭他那副鴛鴦板,和擦拭配槍時一樣仔細。我有些不理解:“你現在不上臺演出了,還擦鴛鴦板干什么?”父親聽了只是瞥我一眼,也不說話,擦拭鴛鴦板又加了幾分勁力。
若干年后,我自己有了答案。當年身處逆境的父親,仍然在時刻準備著。武器是軍人的第二生命,軍人擦拭武器,是為了隨時可以殺敵報國;而身為軍人的父親,用對待武器的態(tài)度對待鴛鴦板,就是在時刻準備著重返舞臺?!白右?guī)夜半猶啼血,不信東風喚不回”就是那一時期父親最真實的寫照。
大地渴望東風帶來春的氣息,而當春天真正到來后,大地卻又沉默地微笑著,擔負起自己應該承擔的一切。中國軍人就有著大地一樣的氣質,而父親更是把這種氣質融入他的藝術情懷中。
1979年初,對越自衛(wèi)反擊戰(zhàn)結束后,我根據參戰(zhàn)部隊的真人真事,編寫了一段山東快書《巧送傷員》。后來我偶遇時任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曲藝編輯的陳連升,閑談之間他知道了我的這個作品。不久,他通知我去錄制,《巧送傷員》也成了我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的第一個作品。1986年,我回家看望父親,他對我說:“還記得你寫的《巧送傷員》嗎?”當時我很疑惑,父親接著說:“這次山東快書大獎賽,我的一個學生演唱了你的作品,而且還得了表演獎。但我把作者的署名改了,不是你的名字?!薄盀槭裁??”乍聞這個消息,我有些詫異?!耙驗槲沂沁@次大獎賽的組織者,還是評委?!备赣H嚴肅地說。
對兒子嚴格,對戰(zhàn)友“隨意”,這是我總結出的父親的性格。父親與劉學智先生合作編寫了一些曲藝理論書籍,還創(chuàng)作了很多優(yōu)秀的曲藝作品。但他們兩人的署名是一本“糊涂賬”,誰前誰后沒個準。我對此挺好奇,父親則渾不在意地笑笑:“兩個人的名字總有一個在前一個在后,不可能都在前啊。我和你學智叔叔有個約定,我們倆創(chuàng)作時誰執(zhí)筆,誰的名字就寫在前面。有時候‘功勞不分軒輊,那誰在前都一樣。橫豎我們跟鴛鴦板一樣,一塊也不少就是了?!辈粻幟粸槔?,一心一意為藝術,這可能是“二劉”常年密切合作的秘訣了。
父親在70歲時寫了一篇《一個說書人的自述》,里面有“奮筆著書卷,伏案有三秋。專著有兩論,書壇勤耕耘”的詞句?!皶怼敝搁L篇山東快書《馬本齋傳奇》(與劉樹強合作),“兩論”是指演唱曲目文論集《魂系鴛鴦板》和《山東快書表演概論》。在這“一書兩論”中,我對《馬本齋傳奇》的印象尤深。當年我在北京市公安局《金盾》雜志社任編輯部主任,對書籍的出版、印刷等環(huán)節(jié)有些了解。父親就讓我?guī)退邉澇霭妗恶R本齋傳奇》。從封面設計到聯系印廠再到正式付梓,這本書也花了我不少的心血。從某種程度上講,這本書是我們父子共同的心血結晶?!恶R本齋傳奇》出版后,作者樣書主要在我那里。1994年11月,父親參與發(fā)起的“全國第一屆山東快書藝術研討會暨高元鈞大師塑像揭幕儀式”在山東臨清舉行。一天,他突然給我打電話:“參加儀式的很多人都想要《馬本齋傳奇》這本書,我?guī)У缴綎|臨清的書都送完了,你多帶些,馬上送到臨清?!备赣H的軍令如山,我只好向領導請假,周六日帶著書連夜趕往山東臨清。
可能有人會說:“把自己的著作送給別人,這是為了出名吧?”對這種言論,我不想辯駁。
父親在曲藝界有名么?有,從20世紀60年代就有了。1960年,由高元鈞、李潤杰、高鳳山、劉洪濱、劉學智合著的《快書、快板研究》一書,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發(fā)行;1963年,由高元鈞、劉學智、劉洪濱合著的《表演山東快書的經驗》一書,由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發(fā)行;1964年,由劉學智、劉洪濱合著的《數來寶的創(chuàng)作與表演》一書,也由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發(fā)行;等等。除了這些著作,父親還有很多的作品傳世。
父親想出名么?想。但他想的是讓山東快書更出名,讓中國曲藝更出名。如果不是為了這些,那父親何必要在能頤養(yǎng)天年時還筆耕不輟,還創(chuàng)演不止呢?
父親已經走了12年了,他走完了自己的藝術道路。但就在這12年間,已經有更多山東快書的“后浪”們繼踵而起,把這條路拓得越來越寬,越來越長。
魂系鴛鴦板,是父親的信念,也是我們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