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子揚
長期遭受“山寨”困擾的福建達利食品集團有限公司(下稱“福建達利公司”)近期打贏了一起商標侵權糾紛案。
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近日宣判,關于達利園食品河北有限公司(下稱“達利園河北公司”)與福建達利公司的商標權糾紛一案,維持一審判決。福建達利公司勝訴,達利園河北公司停止在其企業(yè)名稱中使用“達利園”字樣,并賠償福建達利公司25萬元。
公開資料顯示,“達利園”品牌曾多次被不法廠家山寨。業(yè)內人士表示,在快消行業(yè),一些知名品牌面臨的商標侵權以及山寨問題層出不窮,歸根結底是犯罪成本太低??煜髽I(yè)應提前做好維權準備,加強知識產權保護。
據判決書,因商標侵權糾紛一案,福建達利公司于2019年5月向山東省濟南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達利園河北公司停止在其企業(yè)名稱中使用“達利園”字樣,并賠償經濟損失等。
山東省濟南市中級人民法院認為,結合福建達利公司提交的證據,可以證明達利園河北公司在2017年使用“達利園”企業(yè)字號之前,福建達利公司的“達利園”品牌已經在中國飲料市場取得了很高的市場知名度,為相關公眾所知悉,福建達利公司的“達利園”品牌應當獲得較高水平的保護。
達利園河北公司未經注冊商標專用權人許可,在包裝手提袋、包裝盒上突出使用“達利園食品河北有限公司”字樣,以及在企業(yè)名稱中使用“達利園”字號,并在經營過程中將其進行了突出使用,明顯具有攀附福建達利公司注冊商標知名度的主觀意圖。達利園河北公司使用“達利園”作為其企業(yè)字號的行為,構成對福建達利公司的不正當競爭。
2019年12月,山東省濟南市中級人民法院對該案進行了一審判決,要求達利園河北公司于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停止在其企業(yè)名稱中使用“達利園”字樣,包括停止生產、銷售標注的企業(yè)名稱中使用“達利園”字樣的飲料產品。達利園河北公司于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賠償福建達利公司經濟損失及合理開支共計25萬元。
對于一審判決,達利園河北公司不服,并向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2020年7月,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對該案件進行了二審。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認為,一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維持原判。
對于本次案件,知識產權律師劉曉飛表示,該案是按照被告達利園河北公司在企業(yè)商號方面侵犯了達利食品的注冊商標的專用權來判的?,F在大多數知名企業(yè)都會把自己的商標進行注冊保護,知名企業(yè)在這方面意識都比較強,所以在商標注冊方面不會給仿冒者留下太多的空子。但仿冒者經常在商號方面去侵犯知名企業(yè)的在先權利。
據劉曉飛介紹,在我國,商標都是到商標局去注冊,但是企業(yè)的商號、名稱是到縣級以上工商局,或者現在的市場監(jiān)管局進行注冊。這樣就會出現不同的登記機關,且在同行業(yè)可以允許同名公司出現。這就使很多的仿冒者鉆法律的空子,把他人的知名的商標,或者比較知名的商號,在異地進行注冊。
事實上,出現這樣的問題,法律方面一般都是按照商標侵權或者按不正當競爭去處理。如果有人將他人的商標注冊成自己的商號,在使用過程中,突出使用該商號,就按商標侵權去處理;如果不是突出使用,是全稱使用的話,就按不正當競爭去處理。劉曉飛解釋,“現在法律規(guī)定比較清楚,這種類似的判例非常多,法院保護在先權利的態(tài)度比較堅決?!?/p>
李瑚 攝
而為應對商標侵權,政策上也有新舉措。據了解,一直以來,我國對于商標侵權或者不正當競爭的侵權行為的判決,賠償是依據“填平原則”,就是挖一個“坑”,企業(yè)方受多少損失由侵權方來填平。今年4月20日,國家知識產權局發(fā)布2020—2021年貫徹落實《關于強化知識產權保護的意見》推進計劃,強化知識產權行政執(zhí)法和司法保護,制定出臺商標侵權等判斷標準,加大侵權懲罰性賠償,從重打擊侵犯知識產權行為。
一直以來,福建達利公司都是市場的跟隨者??v觀達利食品的各個產品線,無論是功能飲料“樂虎”,還是涼茶“和其正”,都是福建達利公司緊追市場爆款的體現。而如今,這些產品在行業(yè)里都能排到三四名的位置。
然而,達利食品這些產品的成功,也吸引了一大撥山寨廠商的覬覦。數據顯示,福建達利公司從2016年開始商標糾紛案件激增,這或與達利食品2015年在港交所上市引發(fā)關注有關。在兩年案件高峰后商標糾紛數量趨于平穩(wěn),不過2020年又出現一個糾紛小高峰。
根據公開資料顯示,2020年4月21日開始,陜西省漢陰縣市場監(jiān)管局在轄區(qū)市場開展了一場農村假冒偽劣食品專項整治,其中就查處假冒“達利園”乳酸菌飲料1152瓶、過期飲料120瓶。 2019年7月,河北省曝光10起“山寨”食品案,其中滄州市河北富順康飲料有限公司生產的果汁、果味系列飲料產品的包裝主要展示版面及銷售單元的顯著標識有“達利園(深圳)飲料有限公司”字樣。當地市場監(jiān)管局對當事人作出行政處罰,沒收尚未銷售的違法產品,罰款13萬元。
此外,2018年央視的3·15晚會還曝光了福建達利公司旗下的豆本豆產品多次被山寨的案例。這些企業(yè)通過模糊產品名稱,如使用豆禾豆豆奶、豆中豆豆奶、豆友豆豆奶、豆本豆奶等名稱,跟風模仿豆本豆豆奶產品,以謀取私利。
針對上述情況,劉曉飛建議企業(yè),對于高知名度的商標可以申請認定馳名商標,因為我國對于馳名商標會給予更大范圍、更大力度的保護。事實上,在各級市場監(jiān)督部門登記核準企業(yè)名稱時,如果涉及馳名商標,都會進行檢索,這樣可以預先防范侵權事件發(fā)生。企業(yè)若發(fā)現這種侵權的行為,要積極去維權,不要放水養(yǎng)魚。
中華商標協會副秘書長臧寶清認為,為了應對侵權,企業(yè)不得不付出大量人力物力成本。因此,企業(yè)在經營中,應高度重視品牌、商標的經營和維護;保持警惕,及時發(fā)現搶注、侵權等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