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曉涵
(山東大學黨委宣傳部 濟南250100)
左翼政黨,是歐洲統(tǒng)治精英的重要組成部分。歐洲左翼政黨的社會民主主義意識形態(tài),曾經為歐洲民眾帶來了較好的生活條件、醫(yī)療保障和教育機會,塑造了歐洲福利國家的制度體系。而現(xiàn)在,國際環(huán)境日益復雜,以追求平等為訴求的中左翼政黨非但沒有把握住“機會窗口”,反而呈現(xiàn)衰退趨勢。學界對左翼政黨的意識形態(tài)、價值觀、制度等方面的研究也在不斷深化中。盧克·馬奇(Luke March)通過對當代歐洲激進左翼政黨的意識形態(tài)和戰(zhàn)略立場進行比較,對歐洲激進左翼政黨的當前狀態(tài)及短期前景進行了分析,認為歐洲左翼政黨的成立是為了“構建一種更加具體的合作形式……以表達歐洲左翼的共同姿態(tài)”,是為了在“歐盟層面彌合分裂,以抗衡占統(tǒng)治地位的新自由主義,證明自己是能夠吸引全球正義運動的伙伴,抵消競爭對手極端左翼組織的影響等需要”;通過選舉結果分析指出,激進左翼政黨的選舉和社會發(fā)展?jié)摿Ρ纫呀浫〉玫倪x舉結果大得多,大多數(shù)情況下,選舉的結果因為內部問題和不團結遭到了削弱[1]。
陳子飛認為,歐洲左翼政黨要重新審視自身的執(zhí)政理念,制定與之相符的政治綱領和主張,以此適應社會結構的深層變遷,滿足選民日趨多元的政治需求,提高執(zhí)政能力和謀求國家政權,他深刻分析了左翼政黨的整體價值取向,力求為左翼政黨的發(fā)展提供理論依據[2]。羅伯·曼華林(Rob Manwaring)和保羅·肯尼迪(Paul Kennedy)從領導、結構變革、愿景三個方面對英國、西班牙、德國等歐洲國家左翼政黨的衰落進行了分析,認為中左翼的衰落“傷害”了西方民主,選民自由地被極端主義政黨“俘虜”,威脅了西方政治的自由甚至民主性質[3]。王學東和張文紅從多個視角分析了歐洲左翼政黨的發(fā)展形勢、面臨的問題及應對的措施等,為中國共產黨的自身建設提供了新經驗和新思路[4]。
上述研究對于多角度認識歐洲左翼政黨演進提供了有益參考。但是就當前所掌握的資料和文獻來看,國內學界對歐洲左翼政黨的專門研究較少,在知網上搜索“歐洲左翼政黨”只有72條記錄,且大多集中在左翼政黨的現(xiàn)狀、面臨的困境以及未來轉型等方面。現(xiàn)有研究成果中,極少涉及歐洲左翼政黨的衰退問題,尤其是對左翼政黨衰退的自身原因進行分析的文章少之又少。因此,對歐洲左翼政黨的研究,特別是對歐洲左翼政黨衰退原因的研究,不僅對深入挖掘西方政黨政治運作具有參考價值,而且對中國共產黨自身建設也具有啟迪意義。
當前,歐洲左翼政黨普遍面臨困境,在多國議會選舉中紛紛失利,政治影響力嚴重下滑。除了面臨右翼民粹主義政黨越來越大的沖擊外,還與國際形勢不穩(wěn)定,左翼政黨指導思想混亂、治理能力遭受質疑等密切相關。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fā)后,選民看到了資本主義市場的缺陷,歐洲各國普遍爆發(fā)了反對新自由主義的左翼運動,人民對左翼政黨在后危機時代的表現(xiàn)有了很大期待。遺憾的是,左翼政黨非但沒有抓住這次機會,反而呈現(xiàn)衰退趨勢。如圖1所示,西方左翼政黨2008-2016年執(zhí)政和失勢情況:黑色區(qū)域是左翼政黨的執(zhí)政情況,淺色區(qū)域是左翼政黨和其他政黨組成聯(lián)合政府執(zhí)政的情況,白色區(qū)域為在野情況。
圖1 中左翼政黨執(zhí)政和在野情況(2008-2016)
歐洲左翼政黨的衰退趨勢在圖中得到證實,2009年6月4日至7日的議會選舉中,英國工黨得票率只有15.3%,并在2015年和2017年大選中敗北。2017年初的荷蘭大選中,荷蘭工黨失去了29個席位,在150個席位的議會中只有9個席位,這是荷蘭工黨有史以來最糟糕的結果。在法國,弗朗索瓦·奧朗德雖然贏得2012年的總統(tǒng)大選,但是在2017年總統(tǒng)選舉中遭受挫敗,成為歷史上“最不受歡迎的總統(tǒng)”;總統(tǒng)選舉之后舉行的議會選舉中,社會黨僅保留了30余個席位,而它在上一屆議會擁有近300個席位。德國的社會民主黨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無法突破安格拉·默克爾的基督教民主聯(lián)盟的統(tǒng)治地位,并在2017年大選中遭遇“二戰(zhàn)”以來最糟糕的選舉結果。2018年意大利大選中,右翼民粹主義的五星運動黨成為獲得最多席次的單一政黨,經過談判,最終組成了兩位右翼民粹主義領導人執(zhí)掌政權的政府[5]。西班牙的社會主義工人黨自2011年上臺以來,連續(xù)失去2015年和2016年大選,面臨著一系列壓力。
國內外政治經濟形勢的演進、政黨內在運行機制的變化和極右翼政黨的崛起給傳統(tǒng)的政黨政治制度,尤其是歐洲左翼政黨帶來了巨大的挑戰(zhàn),我們可以明顯看到中左翼政黨面臨的結構性趨勢——選民基礎的縮小,這與政黨自身的發(fā)展方向、政黨的結構改革以及政黨和選民之間的信息互動密不可分。
自金融危機以來,歐洲社會民主黨和工黨普遍衰落。2007年的法國社會黨經歷了連續(xù)三次總統(tǒng)選舉失敗,獲得自1969年以來最糟糕的結果。2009年德國社會民主黨在德國聯(lián)邦眾議院選舉中獲得自聯(lián)邦共和國成立以來最糟糕的結果。2010年英國大選,工黨獲得1918年以來第二差選舉結果,并在2015年和2017年大選中敗北。同樣在2010年,瑞典民主黨得到國會349席中的62個席位,獲得1911年以來最糟糕的結果[6]。歐洲左翼政黨的衰落既有外部挑戰(zhàn),又有內部因素,從左翼政黨自身的角度來看,政黨領導者、體制結構以及政黨和選民之間的信息互動是中左翼必須面對的三個問題,并且直接關系到選民的支持率。
領導者常常是研究左派政黨命運中容易被忽略的一個方面,領導者代表著政黨的需求。如果政黨想在選舉中贏得勝利,中左翼政黨的領導人就需要與多樣化的選民聯(lián)系,了解選民的訴求,以此增加政黨的吸引力。
20世紀70年代以來,由于經濟全球化和第三次科技浪潮的沖擊,西方發(fā)達資本主義國家發(fā)展的腳步日益加快,這也激化了資本主義基本矛盾在不同的社會條件下引發(fā)的其他矛盾,“第三條道路”成為新的競選口號,引發(fā)了許多國家左翼政黨的辯論。
20世紀90年代末和21世紀初,在英國,時任工黨領袖布萊爾上臺后在政治、經濟、外交等領域對“第三條道路”進行實踐,帶領工黨連續(xù)贏得三次大選,成功地讓工黨的主導思想實現(xiàn)了由民主社會主義轉向社會民主主義。然而,在戈登·布朗的領導下,工黨在2010年大選中失利,僅獲得29.1%的選票,650個議席中也只獲得258個[7]。選舉結果與布朗執(zhí)政期間應對金融危機的政策有關。金融危機期間,英國實體經濟——汽車制造業(yè)、房地產以及零售業(yè)等部門出現(xiàn)衰退,導致英國的失業(yè)率在2007年11月至2011年11月期間,從5%急劇飆升到8.4%。為阻止經濟進一步衰退,避免英國金融體系陷入崩潰,以布朗為首的英國工黨政府先后在2008年2月和4月推動英國中央銀行兩次進行降息,但英國房地市場卻連續(xù)下跌5個月,這是1978年以來的最快下跌勢頭。此外,布朗推出的4000億英鎊的救市計劃,非但未見成效,反而讓英國經濟接連6個季度出現(xiàn)負增長態(tài)勢[8]。嚴重的經濟危機和日益下降的生活質量引發(fā)了民眾對工黨執(zhí)政能力的質疑和不滿,工黨因此失去大量選票。
2015年的大選中,埃德·米利班德領導的工黨遭受了更嚴重的損失,由于工黨曾在執(zhí)政期間兩次導致英國經濟衰退,同時又牽扯到“零小時工合同”(即在此種合同下,雇主只有在需要雇員時,雇員才需工作,這樣大大提高了雇員失業(yè)的風險),導致米利班德的支持率排在第四名。與布萊爾“新工黨”理念中的疏遠工會、向中產階級靠攏的“中間偏右”政策不同,米利班德主張回歸工黨的傳統(tǒng)本質,緊緊依靠勞工階級,希望借助“藍色工黨”賦予工黨新的社會責任形象,對抗保守黨,贏回流失的選民,但是并未取得理想效果。
2015年,杰里米·科爾賓當選為工黨黨魁,在競選活動中與年輕人不斷互動,他反對戰(zhàn)爭和緊縮,甚至承諾將帶來全新的、更民主的政治方向,得到了青年打工者和學生的大力支持,這與2015年初的工黨競選截然不同。2015年初大約有100萬工黨選民沒有參與投票,因為當時的工黨和保守黨都支持取消21歲以下失業(yè)青年的補貼和教育補貼削減。有了2015年初的前車之鑒,科爾賓的競選團隊制作了“青年宣言”,除了降低學費和壓低房價,科爾賓還承諾恢復年輕人的福利制度,為每個人提供法定最低工資,這些提案也都被寫進了工黨2017年的競選綱領之中。科爾賓成功帶領了工黨在2017年大選中贏得了30個席位,40%的選票[9]。
法國社會黨同樣意識到了政治領導人在黨派中的重要作用。法國社會黨一直以來以眾多的盟友(派系)為特征,每個派系都有自己獨特的身份、愿景和政策方針。自19世紀80年代以來,各派已將自己從多樣化和靈活性的政策轉變?yōu)楸J刂髁x,并越來越多地關注個人領導能力。社會民主黨在利昂內爾·若斯潘(Lionel Jospin)的領導下,提出“是對市場經濟,不是對市場社會”的口號,試圖使其政策適應不斷變化的社會經濟環(huán)境。喬斯平政府認為,全球化是有爭議的而非不可避免的,因此存在“操縱余地”。但是2005年關于建立歐盟憲法的全民公決中,“否決”票清楚地展示了社會主義領導人在歐洲問題上存在分歧,而歐洲問題又分裂了社會主義成員。2011年,法國社會黨進行換屆選舉,奧朗德的領導風格降低了黨內風險,并在2012年總統(tǒng)大選中擊敗前保守黨主席尼古拉·薩科齊,當選為法國新一屆總統(tǒng)。贏得總統(tǒng)大選后,奧朗德努力制定和實施清晰一致和實用的政治經濟戰(zhàn)略,但是許多背景因素影響了奧朗德執(zhí)行競選活動中承諾的政策的能力。也有人認為,他雖然具有法蘭西共和國總統(tǒng)所必需的必要素質,但是缺乏某些基本的領導才能和政黨管理能力。2017年大選中,傳統(tǒng)政黨(左翼社會黨和右翼共和黨)都未能參加第二輪的總統(tǒng)選舉,以獨立候選人身份參加大選的埃馬紐埃爾·馬克龍成功當選,改變了法國政黨制度兩極化的政治現(xiàn)象,同時體現(xiàn)出法國公民對法國傳統(tǒng)政治體制的普遍不信任和憤怒感。
由此可見,當中左翼政黨的經濟偏好、外交政策和捍衛(wèi)領域不再以單一社會運動為基礎、以單一問題為指向的時候,政黨領導人的角色和方向定位不但關系到選民的選票和政治制度的發(fā)展,還關系到國家政治和政黨政治生態(tài)問題。
政治雖然不再像以前那樣在相同的結構和制度背景下運作,但是制度的形成和塑造有可能阻礙中左翼政黨的發(fā)展。因此,制度因素成為研究歐洲左翼政黨常被忽略的一個方面。在過去的幾十年中,德國、法國等國家都對其黨派制度進行了變革。
在德國,社會民主黨自1959年通過《哥德斯堡綱領》后,實現(xiàn)了由工人階級政黨向左翼“人民黨”的轉向,但是社民黨在議會選舉中的得票率一直處于溫和水平,始終沒有突破基督教民主聯(lián)盟/基督教社會聯(lián)盟的統(tǒng)治地位。2017年德國聯(lián)邦議會選舉,社民黨的得票率為20.5%,為68年來最低得票率。社民黨是一個宣言驅動的團體,政黨的計劃、價值觀和思想都在宣言中得到了體現(xiàn)和鞏固。2007年的《漢堡原則》是對其核心使命和議程重新調整的重大嘗試,并且構成了社民黨的核心,代表了黨的基本思想(主要側重于分配正義和保持民主社會主義)。但是,這些基礎思想模糊不清,給社民黨留下了很大的解釋空間。選民在日益全球化的經濟中感到不安全,并擔心德國國籍的喪失和移民增加帶來的影響;社民黨也沒有很好地應對全球化帶來的影響,移民與技術變革也未能解決中產階級在全球化進程中遭受的沖擊以及工人階級獲得中產階級地位的人數(shù)在減少等一系列問題。
2003年3月14日,時任德國總理施羅德在國會發(fā)表施政演說,宣布《2010議程》,目標指向是德國的福利國家體制和勞工市場,希望借此推動經濟發(fā)展并減少失業(yè)。但是其中削減養(yǎng)老金和失業(yè)福利的內容背離了社民黨的核心價值,作為一個左翼政黨,社民黨更多地開始關注性別政治、少數(shù)族裔保護、文化多樣性以及移民等文化問題,忽略了應該關注的經濟問題,導致了該黨與傳統(tǒng)選民的疏遠。《2010議程》不僅在社民黨內部引發(fā)了重大爭議,還遭遇了大規(guī)模抗議活動,社民黨的傳統(tǒng)盟友工會不惜威脅與社民黨決裂。雖然協(xié)議最終生效,但是施羅德政府的改革并沒有出現(xiàn)明顯效果,使得德國失業(yè)人口在協(xié)議實施一年后,突破500萬,最終迫使施羅德提前宣布大選,黯然下臺[10]。
在2002年和2005年的競選運動后,社民黨的凝聚力和公信力下降,使得選民對社民黨的支持度進一步下降。此外,社民黨內部的分歧一直貫穿其立法和競選活動,分歧包括黨內不同派別之間的爭議(即現(xiàn)代化主義者與傳統(tǒng)主義者)、《2010議程》的爭議等。2009年,社民黨僅獲得23%的選票,達到了最低點。這次大選失敗后,黨內有關政策和戰(zhàn)略的內部爭端嚴重削弱了該黨與黨外人士溝通的能力,作為反對黨,它不能直接譴責過去11年的政治立場和政策主張,因為這只會降低社民黨現(xiàn)有的信譽。2002年9月的全國大選中,48%的受訪者相信社民黨是最有可能實現(xiàn)社會正義的政黨,到了2009年只有35%的人持這種觀點。2017年的大選結束后,僅有24%的工人支持社民黨。這表明,社民黨未能遵守“在工人階級與具有左翼傾向的各社會專業(yè)人士之間建立一座橋梁”的核心承諾,沒有將選民團結起來[11]。
面對傳統(tǒng)福利體制問題,社民黨雖然在一定程度上通過加強德國市場經濟地位的政策提升了國家地位,但是卻削弱了傳統(tǒng)的社會福利體制,引起民眾對社民黨新自由主義化的指責。面對這種指責,社民黨卻始終未能提供替代性的政策框架來保護或恢復選民團結。
法國社會黨內部同樣存在多個派系。目前有六個派系通過政策聲明進行組織,并且各派在意識形態(tài)取向和政策優(yōu)先次序上有微小差異。他們包括:?;庶h(溫和的社會民主主義者),奧布利主義者(基督教的左翼社會民主主義者),法比烏主義者(進步民主社會主義者),德拉諾主義者(社會主義自由主義者),新社會黨(民主社會主義者)和生態(tài)社會主義者。這使黨的領導人可以定期開會,決定黨可以采用的政策和策略。
應對政治參與的不斷變化是中左翼政黨面臨的挑戰(zhàn)之一,在某種程度上,這需要重新考慮什么是政黨,應當堅持什么樣的制度和方針策略以及其如何參與和執(zhí)行其代表職能,以此維系政黨的凝聚力和公信力。
中左翼政黨面臨的問題不僅在于幾十年來面臨的挑戰(zhàn),還在于缺乏令人信服的、連貫的回應。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fā)后,許多觀察家預言西方選民會向“左”搖擺,因為許多人將經濟問題歸咎于20世紀末至21世紀初的新自由主義政策。但是,中左翼政黨缺乏應對危機的信息互動,缺乏在保護公民免受自由市場的嚴峻考驗的同時如何促進增長的相關政策和信息。中左翼政黨要么忽略了選民政治訴求多樣性的挑戰(zhàn),要么提出了“多元文化主義”,這些回應都不能阻止社會沖突或左翼選民的流失,特別是工人階級選民的流失。這種現(xiàn)象在英國脫歐公投的結果中得到了明顯體現(xiàn),許多傳統(tǒng)的工黨據點和支持者投票決定退出歐盟,一些工人階級選民也因此涌向右翼民粹主義政黨。
作為英國最大的反對黨,工黨在“脫歐”中扮演著重要角色,2015年,激進左翼代表杰里米·科爾賓成為新一屆黨魁。在科爾賓的領導下,雖然工黨持反對“脫歐”的基本態(tài)度,并強調捍衛(wèi)英國國家利益,但是工黨也表示會尊重脫歐結果。就實質性議題而言,工黨和保守黨對脫歐的立場差別并不大。于是,在2016年初正式脫歐公投前,脫歐派與留歐派之間的較量已經展開:留歐派最初微弱領先,但是2016年5月份之后的數(shù)據則顯示民調開始傾向脫歐派。
脫歐派與留歐派辯論的主題是移民和經濟,留歐派為了規(guī)避脫歐之后的經濟風險,而脫歐派則是想要重新獲得英國邊境的控制權以及制定法規(guī)和限制移民的權力。拋開經濟和移民因素,脫歐群體的另一關鍵點是缺乏對時任首相卡梅倫及其政府的信任,所以,脫歐陣營不僅在移民方面被成功動員,還在反政府情緒方面被調動。隨著公投時間點的臨近,邊界、移民與安全問題越來越中心化,在2016年5月的調查中,脫歐派的支持者首次超過留歐派,并贏得公投。脫歐的公投結果不但讓留歐派大失所望,脫歐派也沒有想象中釋然,有些脫歐派在知曉結果后,大概有400萬人要求重新投票。由此可見,脫歐的結果讓人深思:脫歐是偶然,是技術層面的操作失誤?還是民眾在全球化大背景下因為缺乏有效的溝通互動機制無所適從的必然選擇?
中左翼政黨的失敗或失誤與右翼民粹主義政黨的崛起存在一定的因果關系,右翼民粹主義政黨針對公民的經濟和社會擔憂提供了簡單明了的信息,由此獲得大量支持。在脫歐公投前,英國獨立黨表現(xiàn)突出,曾一度與保守黨和工黨形成鼎立之勢,有效的吸引了部分選民的支持并在公投中起到了引領作用。但脫歐成功后,在2017年英國大選中,獨立黨的投票支持率從12.6%下降到1.8%,并且未能贏得任何議會席位。而英國工黨,雖然在脫歐結果已成定局時表示尊重英國選民做出的“脫歐”決定,但是與公投前堅定的留歐立場相比,工黨對于是否留歐態(tài)度不夠明確[12]。由此可見,作為單一議題政黨的獨立黨完成了自己的脫歐使命后并沒有繼續(xù)得到民眾的廣泛支持,選民很有可能是希望通過右翼民粹主義政黨發(fā)聲,與政黨進行信息互動,表達自身的政治訴求,以此減少歐盟和全球化的影響,保護其傳統(tǒng)價值觀念來達到恢復社會團結和國家穩(wěn)定的目標。
歐洲左翼政黨在思想路線、社會基礎、執(zhí)政能力等方面暴露出諸多問題,既無法將其“社會民主”的價值觀注入現(xiàn)實政策,也無法提出不同于新自由主義的替代性議程,這讓左翼政黨內部分歧嚴重,黨內斗爭不斷,非但沒能緩解全球化帶來的階級分化等一系列社會不平等問題,反而使得失業(yè)率居高不下,導致左翼政黨核心選民流失嚴重,社會基礎遭到削弱。此外,激進左翼政黨和極右翼政黨也在利用新的政治目標、形式作為“替代性力量”,為民眾發(fā)聲,吸引普通民眾,不斷侵蝕左翼政黨的選民基礎。
當今,國際形勢復雜多變,不穩(wěn)定、不確定因素持續(xù)增加,歐洲左翼政黨應積極主動尋找對策,在后危機時代明確自身的政治定位和意識形態(tài)。其一,要重新定位執(zhí)政理念和政治觀念,拋棄淡化自身階級色彩的中間化做法,提高治理能力和執(zhí)政水平,夯實選民基礎。其二,在政治策略方面,左翼政黨應當克服差異、彌合分歧,倡導多元共生、團結協(xié)作,形成一致的聲音、構建廣泛的政治聯(lián)盟,更好地應對來自激進左翼政黨和極右翼政黨的挑戰(zhàn)。此外,要贏得民眾支持,左翼政黨還要不斷進行政策創(chuàng)新,提高政治策略的可操作性,兌現(xiàn)左翼政黨提出的“創(chuàng)建較公平社會”的政治承諾??偟膩碚f,歐洲左翼政黨需要在推動經濟增長的同時,解決政治、福利、安全等一系列問題,激發(fā)選民潛力,提高社會支持率,實現(xiàn)政治目標。[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