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嬌
摘要:實驗教學是物理教學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實驗,直觀具體、形象生動;新授課中的實驗教學,能讓學生的認識從感性向理性過渡,從具體到抽象過渡,適合學生的身心特點。在教學中做好實驗教學不但能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更能讓學掌握基本科學方法、培養(yǎng)其處理問題基本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關鍵詞:實驗教學;新授課;提高核心素養(yǎng)
正文:
實驗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求知欲,教學中要創(chuàng)設符合學生認知規(guī)律的學習環(huán)境。當然做好實驗教學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鑒于中考中對實驗的考查是無處不在的,不單單拘泥在實驗探究題中,在選擇填空簡答各種題型中均有涉及,而且像每年的簡答題基本上就是決定學生分數(shù)高低的分水嶺之一。我在教學中嘗試一下幾種做法,來幫助學生更好把握對實驗考查的動向。
一、抓基礎,激興趣
物理學科作為最貼近生活的學科,它是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生活,符合學生認知特點。堅持將教材上有很多演示實驗,那些即使我們看來再簡單不過的,都以不同的形式讓學生親身經歷學習和探索自然科學的過程。這么做,不但能激發(fā)學生興趣,更能幫助學生理解知識。新課程標準中提出物理學科要面向全體學生,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由于青少年的心智發(fā)展水平不完全相同,不可避免的在同一個班級出現(xiàn)不同理解力的學生,所以將基礎問題提出來,基礎現(xiàn)象呈現(xiàn)出來,基礎公式定理推導出來,無疑是對全體學生最好的教育。物理是一類工具性的學科,它是決定學生步入社會后維持自我生計的關鍵因素。課堂上學生可以展示課前實驗-----液體壓強隨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可以進行分組實驗-----鹽水浮雞蛋;課下可以制作浮沉子等等。這樣學困生能掌握基本生活生存技巧,學優(yōu)生能在現(xiàn)有知識上進行創(chuàng)新,各有所得。
二、重理解,提效率
在課標中,科學探究和科學內容并列的,它在物理中的地位不言而喻。科學探究不但能讓學生產生大量興趣,也能在過程中讓自己感受到失敗與錯誤,通過糾正錯誤,逐步走向正確,即真正體會成功的喜悅。每節(jié)物理課都有重難點,為了突出重點和突破難點,我的態(tài)度是重理解,提效率。正所謂意義不能給予,只能通過發(fā)現(xiàn)富有探索性的物理學習實踐,才是發(fā)現(xiàn)物理現(xiàn)象背后意義的關鍵,也就是物理核心素養(yǎng)形成的過程。為了讓有些生疏的、難以直觀呈現(xiàn)的內容呈現(xiàn)出來,為了將抽象的內容結合在具體實物上能更好的被同學們理解,我會自己動手做簡單的動畫,比如,在學習物體的浮沉條件時,學生總是不會將運動和力結合起來進行分析問題,我就做了幾個動畫幫助學生理解。這個動畫不但有運動還將物體的受力情況清晰體現(xiàn)出來,更是提醒學生在解決運動問題時不要忽略物體受力情況。反過來,因為物體受不同的力,才導致其有不同的運動。有了這個小動畫,同學們就能在最短的時間內理解物體的浮沉條件,也更深一步理解運動和力的關系了。
三、建模型,拓思路
一節(jié)課的主線,可以是知識發(fā)展順序,也可以是學生認知的順序。比如,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時,邏輯是通過改變物距來觀察像的性質,這是知識發(fā)展的順序,在教學中要能發(fā)現(xiàn)這樣的邏輯順序,以此依據(jù)再進行實驗教學,學生就能快速進入探究狀態(tài),容易了許多,也簡單了許多。同理,中考試題中都是原創(chuàng)試題,同學們是從沒見過原題的。而且有些題目反映的物理過程不易分析,對此我們可以運用實驗方法幫助學生建立模型,找到邏輯順序,讓學生盡快進入物理狀態(tài)。這樣既能深入淺出的明白其中的道理,又能拓寬學生的解題思路。
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這節(jié)課上,我們得到規(guī)律,成實像時物遠像近像變小,他表示動態(tài)成像時,物距增大,像距減小,像變小。但同學們缺乏對凸透鏡成像的光路感性認識,對這類問題的解答易跟著感覺走,對此,我們可以制作光路成像的模型,以慢動作的形式,把某點的特殊光路展現(xiàn)出來,從而把成像過程形象化,模型化,即加深了理解,又培養(yǎng)了能力。
四、勤鞏固,善思考
鞏固,是目的也是手段。學生學了當堂知識后并不可能馬上就記住,就需要及時的鞏固。知識的鞏固可以通過作業(yè)、復習、實踐等環(huán)節(jié)實現(xiàn)。作業(yè)可以有多總形式,課上可以進行預習作業(yè)、隨堂作業(yè)及隨堂抽測等。個人認為隨堂抽測是課堂鞏固學習的較好方式之一。新課之前抽測可以測試舊知識掌握情況,新課之后抽測可以測試當堂知識掌握程度。同時在測試過程中讓部分同學到黑板測試,部分同學在座位上測試,各有側重。溫故而知新,不但適用學生,也適用老師,如果不思考,只一味地講課,只能淪為上課的機器,學生聽的更毫無新意可言。我們要始終相信經常復習之前學過的東西或者經常去思考之前有困惑的問題,每次都會有新的領悟和收獲的。以下是本人在課堂上進行抽測的圖片。
新課程改革是以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為核心,改變傳統(tǒng)的重知識,輕方法,重講授,輕活動的教學。要求教師注重學生的實質體驗類環(huán)節(jié),課標要求的實驗必須全做,教材上涉及到的實驗爭取全做,對學生理解有幫助的實驗盡量多做,學生感興趣的實驗課下能做就做…實驗教學任重道遠,但我相信堅持就有改變。
參考文獻:
《物理課程標準(2011年版)》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