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杰
摘 要:消息寫作是新聞報道中最基礎(chǔ)、最常見的方式,用事實說話、保證客觀性是它的第一原則。在當(dāng)下以情動人的大環(huán)境中,用情感進行消息寫作開始出現(xiàn)。在寫作過程中,作者可以通過精心選取寫作材料和提升自身情感意識的途徑,以直接表露寫作材料中的情感或者抒發(fā)自身情感的方式體現(xiàn)消息寫作中的情感表達。本文將詳細論述消息寫作中的情感表達。
關(guān)鍵詞:消息寫作;材料;情感表達
一、引言
伯特蘭·羅素曾經(jīng)說過:“人類的事情都是從感情生出來的。”[1]也就是說,每一個人都會對自己所面對的客觀事物是否滿足自身需要產(chǎn)生一種情感態(tài)度,這種態(tài)度能夠使人更有效地進行社會生產(chǎn),從而促進更高質(zhì)量的發(fā)展??梢?,人對于情感的表達不是社會活動中可有可無的附屬品,而是不可或缺的必需品。任何情況下,新聞寫作都要堅持用事實說話以追求新聞客觀公正的第一要義。在撰寫通訊稿或者評論時,記者需要將自己的真情實感、褒貶揚抑注入筆尖,在消息寫作中是否也需要情感的表達是個值得討論的問題。
二、情感表達的必要性
2016年2月19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xí)近平在北京主持召開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并發(fā)表重要講話,強調(diào)“新聞輿論工作者要轉(zhuǎn)作風(fēng)改文風(fēng),俯下身、沉下心、察實情、說實話、動真情,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溫度、有品質(zhì)的作品”。[2]這要求現(xiàn)在的消息寫作要有所改進,改進文風(fēng),增強可讀性,在某些程度上,情感表達就具備一定的必要性。
第一,在消息寫作時表達必要的情感可以提升新聞的人情味。新聞的人情味就是在新聞作品中具有親和力和感染力的事實或敘述,并能引起讀者的共鳴。記者在進行消息寫作時,情感表達要基于以人為本的理念,從讀者出發(fā),多站在讀者的角度去構(gòu)思、布局,以讀者的需要和利益為第一出發(fā)點,這樣在無形中也拉近了與讀者之間的距離。記者在消息寫作時如果需要抒發(fā)自己的感情,自然而然會在文字表達上更加注意美感和細節(jié),字里行間更具親和力;或者通過第三人的角度間接性地流露情感,就算是刻板冰冷的“多數(shù)據(jù)”新聞也會變得生動起來,這樣寫出來的作品無疑更具人情味,更能打動讀者并使其信服、接受,最終化為行動,以此更好地完成新聞輿論的導(dǎo)向作用。
第二,情感表達能夠升華新聞的價值要素。一般來說,新聞中可以傳遞情感的信息文字,在事件新聞和人物新聞中作出區(qū)分。事件型消息主要是陳述講清事實,在這里,情感表達多被當(dāng)作一種附屬信息;人物型消息則將情感表達作為主要信息向受眾傳遞。“情感既有共性也有個性,挖掘事實中個性特色的情感體驗時常是新聞報道的主題,同時,也是新聞價值中接近性的體現(xiàn)?!盵3]也就是說,消息寫作中情感的表達對新聞價值的影響主要體現(xiàn)在接近性這個方面。
三、情感表達的形式
“情感文化就是社會文化,其中包括與社會制度相耦合的人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取向、情感行動等,屬于社會結(jié)構(gòu)的感性力量?!盵4]消息寫作中情感的表達正是以這種感性力量引導(dǎo)著報道的價值和輿論的走向,但是這種情感不止以一種方式發(fā)揮著它的作用,在整體形式上表現(xiàn)為新聞事實本身所蘊含的情感和作者在寫作中所灌注的情感兩方面。
一方面是新聞事實本身所蘊含的情感。在生活中,每天都都有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事情發(fā)生,記者會有選擇地將部分事件刊登出來,一般來說,能被記者發(fā)現(xiàn)并最終公之于眾的事件本身就有一定的新聞價值。此外,被報道的事件本身一般還蘊含著一定的情感因素。植根于新聞事件的原生情感因素往往是感染讀者的第一來源,讀者閱讀時,基本上是快速瀏覽整篇新聞報道,但是自帶情感的新聞事件可以吸引讀者的眼球,進而使其停留在情感表達最豐富的地方。一般說來,作者進行采編工作的時候會把焦點放在事件情感最充足的地方,到后面以自己的想法再加敘描,對原本的情感進行二次加工,順其自然就生成了一篇優(yōu)秀的消息報道。
另一方面是作者在寫作中所灌注的情感。盡管新聞事件本身蘊含著一定的情感成分,但消息寫作中情感表達的主要來源依舊是作者。簡單說來,作者的情感由“內(nèi)化”和“外化”兩個部分組成,內(nèi)化指的是作者針對新聞事件動用自己的社會認知來做出情感判斷(寫作時作者的心里想法),外化指的就是心里的情感和想法通過文字的方式表達出來,這兩者之間具有一前一后的邏輯關(guān)系。在消息寫作時,能否寫出讀者喜歡的作品,很大一部分歸因于作者對消息情感的灌注,而情感灌注的深淺主要取決于對前期采訪的投入程度和對新聞材料的理解程度。除此之外,情感的表達方式也起到了一定作用,主要有以下兩種:
第一,直抒胸臆,也就是直接抒發(fā)感情。消息作者在寫作中直截了當(dāng)?shù)乇磉_自己對涉及的人或物的感情態(tài)度,以此強化消息中的思想情感,吸引影響受眾。消息作者直抒胸臆時,是情感語言的直接外化,這就不乏使用到帶有感情色彩的詞語,此類詞語的使用無疑比不使用更具情感性,而詞語使用的頻次和豐富程度也在某種程度上決定情感的厚度,但這往往取決于消息作者自己的寫作風(fēng)格,有的作者喜歡用氣勢磅礴的詞語烘托慷慨激昂的情感,有的擅長用纏綿蘊藉的句子突出情感的溫婉細膩等等。
第二,借物抒情,即是將情感寄托在一定的場景或事物中。這是一種委婉表達情感的方法,通常作者會使用文學(xué)寫作的手法,如“散文式”寫法。運用這種寫作手法的作者并不直接點評新聞中的人和事,而是將自己想要表達的情感隱藏在與人和事相關(guān)的客觀環(huán)境中,也就是常說的寄情于物、寄情于景,以此達到旁敲側(cè)擊的效果。載于1935年7月5日天津《大公報》的消息《瞿秋白畢命記》中有這樣一段:“書畢乃至中山公園,全園為之寂靜,鳥雀停息呻吟。信步行至亭前,已見韭菜四碟,美酒一甕,彼獨坐其上,自斟自飲,談笑自若,神色無異。酒半乃言曰:‘人之公余稍憩,為小快樂;夜間安眠,為大快樂;辭世長逝,為真快樂。繼而高唱《國際歌》,以打破沉默之空氣,酒畢徐步赴刑場,前后衛(wèi)士護送,空間極為嚴肅。經(jīng)過街衢之口,見一瞎眼乞丐,彼猶回首顧視,似有所感也。既至刑場,彼自請仰臥受刑。槍聲一發(fā),瞿遂長辭人世矣!”
這一段中,第一句“書畢乃至中山公園,全園為之寂靜,鳥雀停息呻吟”。作者通過對刑場周圍環(huán)境的描寫來表達共產(chǎn)黨人瞿秋白英勇就義的悲壯之感,后面幾句描繪了就刑過程和現(xiàn)場的細節(jié),同樣表達了瞿秋白視死如歸、大義凜然的氣概,躍然紙上,報道感人至深。
四、情感表達的途徑
消息寫作中的情感表達具備了一定的必要性,因此,在合適的場合中凸顯事件的情感和表達作者的情感具備了正當(dāng)性。有了直抒胸臆和借物抒情這兩種表達載體,就需要考慮如何填充情感表達的內(nèi)核。也就是說,在消息寫作中怎樣表達情感、具體怎樣做,即是情感表達的途徑。
(一)精心選取寫作材料
材料是消息寫作的根基、情感表達的寓所。在眾多可選用的新聞材料中,如何選擇出最切實可用、最能激起心靈波動的材料是寫作前期最重要的工作,但是供寫作用的材料并非一開始就已經(jīng)匯集在一起等著被挑選,每一份材料是否能被運用還需要記者去挖掘。這其中有兩點:一要依靠作者的新聞敏感進行基礎(chǔ)篩選,過濾掉缺乏真實性以及沒有新聞價值的材料;二要選擇一定的背景材料與事實材料相結(jié)合。背景材料的合理運用可以說明新聞事件產(chǎn)生的原因和條件,解答讀者“為什么”的疑惑,增加報道的可信度和讀者的參與感。同時,背景材料還可以作解釋說明,對事實材料進行補充,起到輔助作用。比如《人民日報》在1948年11月9日刊登的一則消息《中原我軍占領(lǐng)南陽》,這則消息由毛澤東撰寫,文章中這樣一句:“南陽為古宛縣,三國時曹操與張繡曾于此城發(fā)生爭奪戰(zhàn)。后漢光武帝劉秀,曾于此地起兵,發(fā)動反對王莽王朝的戰(zhàn)爭,創(chuàng)立了后漢王朝?!边@段背景材料一氣呵成,說明了南陽自古以來重要的戰(zhàn)略地位,凸顯出如今解放南陽極為重要的意義。
(二)細心挖掘情感意識
要在消息寫作中體現(xiàn)情感,增強新聞作品的感染力,情感的表達不要停留在材料表面,而要深深扎根于表達的主題上,缺乏深度的情感抒發(fā)不足以強化主題并給人啟迪。
根據(jù)以上情感表達的基本要求,作者對情感意識的細心挖掘就成了一種必然,也是情感表達的重要途徑。對情感的挖掘,作者首先要提升自己的“情感敏感”,能夠迅速抓取到一段材料所涉及的情感成分。此外,要深挖材料本身的情感成分。對于已經(jīng)被選擇用到寫作中來的新聞材料,在其中可能會有一些情感的存在,這往往需要作者去挖掘,而不遺余力地將這些情感表現(xiàn)出來,除了是情感表達的一種形式,也是一種途徑。
(三)致力描繪事件細節(jié)
消息寫作中的細節(jié),比如人物細小的動作、事物的微妙變化等,這些細節(jié)雖小,卻是烘托情感的重要手段。對某些細節(jié)進行描繪,不僅能進一步凸顯新聞?wù)鎸崳疫€可為作者情感的抒發(fā)提供支持。
五、結(jié)語
消息寫作中的情感表達,其表達的形式和途徑是保證情感充分的關(guān)鍵點,因為這不僅豐富了文本的表現(xiàn)形式,而且提煉了作品的主題深度。消息寫作中的情感表達是一種創(chuàng)造。它創(chuàng)造性地打破了消息寫作原本的樊籬,拓展了消息文本的主題邊界,滿足了讀者的閱讀渴求。
參考文獻:
[1]伯特蘭·羅素.懷疑論集:上[M].上海:商務(wù)印書館,1956:10.
[2]人民網(wǎng).習(xí)近平:堅持正確方向創(chuàng)新方法手段 提高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dǎo)力[EB/OL].(2016-02-19)[2020-07-08].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6/0219/c1024-28136159.html.
[3]易磊,賀威.多學(xué)科視角下的新聞寫作情感表達——新聞寫作情感研究[J].晉城職業(yè)技術(shù)學(xué)院學(xué)報,2009(3):72-75.
[4]郭景萍.情感社會學(xué)——理論·歷史·現(xiàn)實[M].上海: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0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