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偉,楊子斌,楊鵬彪,李 林,楊榮新,董錫亮,王正祥
無骨折脫位型頸髓損傷通常為外力造成頸部損傷后,X線和CT檢查未見明顯異常,而癥狀和體征異常。2011年9月~2016年9月,我科采用椎弓根釘棒聯合全椎板切除術治療35例無骨折脫位型頸髓損傷患者,報道如下。
1.1 病例資料本組35例,男29例,女6例,年齡29~68(55.11±10.65)歲。受傷原因:車禍傷19例,高處跌傷11例,摔傷5例。按ASIA神經功能分級標準:A級1例,B級21例,C級11例,D級2例?;颊咧饕憩F:頸后部疼痛及四肢活動受限,四肢麻木無力及大小便功能障礙,無上肢根性疼痛癥狀。行X線及CT檢查均未見明顯骨折、脫位等情況,MRI檢查可見頸椎管狹窄、頸髓受壓水腫或黃韌帶肥厚。患者受傷至手術時間5 h~21 d。
1.2 術前處理頸椎給予頸托制動,并予脫水、營養(yǎng)神經等支持治療。受傷8 h及以內入院者應用甲基強的松龍沖擊療法;受傷8 h后入院者應用甘露醇脫水治療。
1.3 手術方法全身麻醉。患者俯臥位于頭頸手術架上。頸后路正中切口,逐層進入,顯露頸椎后方結構,剝離肌肉組織至兩側椎板及側塊,先置入椎弓根螺釘,再行頸椎椎管減壓。按下頸椎弓根釘進針點進針,固定椎體,兩側鈦棒預彎放置,螺帽固定,恢復頸椎生理曲度。術中C臂機透視了解螺釘置入位置、方向、角度及頸椎曲度恢復情況。根據MRI檢查顯示的脊髓挫傷水腫節(jié)段確定減壓范圍,行頸椎全椎板切除減壓,將切除的椎板自體骨咬成碎骨植于減壓范圍頭尾兩端行植骨融合。置1根負壓引流管,逐層縫合。
1.4 術后處理常規(guī)監(jiān)護,給予吸氧、全身支持、脫水及應用抗生素3~4 d治療。引流量<50 ml/d時可拔除引流管。鼓勵患者早期坐立,鍛煉肺功能。術后頸托固定保護1個月。
1.5 觀察指標與療效評價記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以及術后并發(fā)癥。觀察ASIA神經功能分級術后1年較術前改善情況。
1.6 統(tǒng)計學處理采用SPSS 20.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術前及術后1年ASIA神經功能分級比較采用配對Wilcoxon秩和檢驗。
患者均順利完成手術。手術時間為100~130(109.03±8.65) min,術中出血量為100~600(310.15±79.65) ml。患者均獲得隨訪,時間12~48個月。術后2例出現傷口并發(fā)癥,予置管沖洗后,傷口完全愈合;1例出現腦脊液漏,加強營養(yǎng)和抗感染后,引流管口愈合;其余無嚴重并發(fā)癥發(fā)生。術后1年無頸椎后凸畸形發(fā)生,無內固定斷裂、脫落等。1例術后1年頸椎側位X線片提示鄰近節(jié)段失穩(wěn),但無臨床癥狀,未予特殊處理。ASIA神經功能分級術后1年較術前明顯改善(Z=-4.816,P<0.05),見表1。
典型病例見圖1、2。
表1 手術前后ASIA神經功能分級(例)
3.1 無骨折脫位型頸髓損傷的機制無骨折脫位型頸髓損傷多見于50歲以上中老年人,頸椎有退變,椎體有增生。當遭受暴力時,若頸椎過度屈曲,導致椎間盤纖維環(huán)擠壓,造成急性椎間盤損傷,椎間盤髓核組織向椎管內擠壓頸髓;若頸椎過度后伸,導致黃韌帶皺褶,椎管內后方部分向前擠壓頸髓,造成頸髓損傷。有學者[1]報道頸椎退變合并椎管狹窄發(fā)生創(chuàng)傷性無骨折脫位型頸髓損傷是無頸椎退變椎管狹窄患者的124倍。雖然該類損傷由創(chuàng)傷導致,但脊柱的退行性改變、椎間盤突出、繼發(fā)性椎管狹窄和Klippel-Feil綜合征等是造成無骨折脫位頸髓損傷的重要因素。在外力作用下導致頸椎椎管有效容積減小,同時頸椎椎管狹窄限制了脊髓損傷后(水腫、出血及挫傷)脊髓可膨脹的空間,局部壓力增高阻礙脊髓功能的恢復,是頸髓損傷最重要的病理基礎。這也就能解釋頸椎X線和CT檢查顯示無明顯骨性結構異常,而頸椎MRI檢查可見明顯的脊髓受壓、頸髓挫傷和水腫。因此,頭頸部外傷合并頸椎椎管狹窄易發(fā)生無骨折脫位型頸髓損傷。在臨床工作中,若遇到中老年頭頸部外傷患者,存在四肢肌力減弱或皮膚感覺減退癥狀,而常規(guī)X線和(或)CT檢查未見頸椎骨折脫位時,應積極行頸椎MRI檢查,避免漏診。
3.2 椎弓根釘棒聯合全椎板切除術的優(yōu)勢無骨折脫位型頸髓損傷患者往往存在頸椎退變及頸椎管狹窄,椎管內容積減小,以多節(jié)段為主。多需手術予以頸部脊髓減壓與頸椎穩(wěn)定性重建。結合本組結果筆者體會,由于多數患者合并多節(jié)段頸椎管狹窄,行后路椎板切除椎管擴大減壓術可達到減壓范圍廣的目的,頸椎椎管擴大容積較前路好。有學者[2]報道該類患者可行頸椎后路單開門椎管擴大成形術治療,但開門手術掌握不好會有較高的術后再關門發(fā)生率,并有門軸斷裂的可能。而后路全椎板切除術則減壓更徹底,減壓范圍更廣,應用椎弓根釘棒聯合全椎板切除術,并于側塊間進行自體骨植骨融合。也可采用側塊螺釘內固定,雖相對頸椎椎弓根螺釘而言安全性較高,操作難度較小,但側塊螺釘進釘點相對偏內,這樣全椎板切除不夠廣,自然減壓范圍相對于頸椎椎弓根螺釘要小。對于頸脊髓短節(jié)段無骨折脫位型頸髓損傷的患者,有學者[3]報道采用前路零切跡行手術治療。本組均未發(fā)生頸椎椎弓根螺釘拔出或釘棒斷裂等情況,1例術后1年頸椎側位X線片提示鄰近節(jié)段失穩(wěn),但無臨床癥狀,未予特殊處理。因此,針對該類患者,我們的經驗是優(yōu)先選用椎弓根釘棒固定,因為椎弓根螺釘固定牢靠,可達到更堅強固定。而手術時機選擇上,目前多數學者認為,無骨折脫位型頸髓損傷患者早期行手術減壓更利于神經功能恢復,相對于非手術治療,預后效果更好[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