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聞
天何所沓?十二焉分?日月安屬?列星安陳?
當年,屈原寫下曠世奇文《天問》。該篇詩歌連續(xù)對天地、自然和人世等一切事物現(xiàn)象提出172個問題,追尋宇宙的奧秘。
2020年4月24日,是第五個“中國航天日”。上午10時,國家航天局宣布,將我國行星探測任務命名為“天問”,且將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命名為“天問一號”,同時公布了我國首次火星探測標識“攬星九天”。
自此開始,中國航天的火星逐夢之旅正式開啟。
火星,我們來了!
“天問系列”的名稱、標識和首次任務名稱的確定,意味著中國的太空探索跨入新的階段和里程。這不僅代表著我國航空航天綜合國力的增強,也在寄托著中國人對火星探索的偉大理想。
國家航天局總工程師葛小春介紹,國家航天局將行星探測任務命名為“天問”系列,作為行星探測的第一步,也是有其意義所在的?!疤靻枴眮碜灾袊鴤ゴ笤娙饲拈L詩,表達了中華民族對于真理追求的堅韌與執(zhí)著,體現(xiàn)了對自然和宇宙空間探索的文化傳承,寓意探求科學真理征途漫漫、追求科技創(chuàng)新永無止境。這正是對我國行星探測科研理想的最佳詮釋與寫照。
除此之外,中國行星探測工程以“攬星九天”作為工程的圖形標識,也有其獨特的內(nèi)涵?!皵埿蔷盘臁眻D案表現(xiàn)了太陽系八大行星依次排開,表達了宇宙的五彩繽紛以及科學發(fā)現(xiàn)的豐富多彩,開放的橢圓軌道整體傾斜向上,展示了字母“C”的形象。
葛小春介紹,獨特字母“C”的形象,匯集了中國行星探測(China)、國際合作精神(Cooperation)、深空探測進入太空的能力(C3)等多重含義,展現(xiàn)了中國航天開放合作的理念與態(tài)度。
為什么選擇火星?
命名既定,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離實施又近了一步。而中國火星探測任務前進的一小步,便是我們對火星了解的一大步。
到底,我們?yōu)槭裁催x擇火星作為中國行星探測的第一站呢?
“天問系列”是探測太陽系八大行星的浩大天體研究工程。第一站選擇火星,是因為它離地球最近。還有一個可能的原因是,它能解答人們長期以來的一個聯(lián)想,即人類是否可以移民其他星球?因為火星跟地球有相似的自轉(zhuǎn)周期,為24小時37分,火星上也有春夏秋冬四季的交替。正是由于這些相似條件,火星被霍金等很多科學家視為讓人類生存和延續(xù)人類文明的“備份”星球和棲息地。
當然,這樣的聯(lián)想在目前還只是想象?;鹦鞘欠襁m宜人類居住,需要實地探測和研究,更需要分析和總結(jié)探測所獲得的科學證據(jù)和信息。但是,即便火星適宜人類居住,也可能并非是人類探索的唯一理由。更重要的是,通過對火星的探測,人類可以更好地認識地球,以及地球與其他八大行星的關(guān)系。更遠一些看,還可以認識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地球的起源、形成和未來如何演變。
一個更為實際的問題是,通過“天問系列”和“天問一號”的探索,在獲得一定的研究結(jié)果和證據(jù)的情況下,可以回答一系列重要的問題:人類該如何保護地球這個目前唯一的家園?如何在保護地球的同時守護太陽系和宇宙?
回答不好這些問題,將來人類即便移民火星,也有可能像沒有珍惜、保護地球一樣,讓火星同樣遭受破壞。
對火星的探測及實施“天問系列”,也意味著中國有能力參與太空探索的合作與競爭,并且讓探索和獲得的成果造福本國人民和世界公眾。無論是天體材料的獲取、行星運行規(guī)律的認知,還是了解地球與其他行星和天體的相互作用,太陽對地球和其他行星的影響等,都會落實到認識和理解所有天體對地球自然氣候和生物生存的影響,都將成為科學認知與世界分享,并作用于地球村村民的生產(chǎn)生活。
“天問一號”預計7月實施
其實,中國這一航天偉大事業(yè)已經(jīng)醞釀多時。
時間追溯到2019年11月14日,中國火星探測任務首次在世界公開亮相。國家航天局發(fā)布在了河北懷來進行的著陸器懸停避障試驗畫面,試驗模擬了著陸器在火星環(huán)境下懸停、避障、緩速下降的過程。安全著陸是火星探測任務最艱巨的挑戰(zhàn)之一,這次試驗在亞洲最大的地外天體著陸綜合試驗場模擬了火星重力環(huán)境(火星重力加速度約為地球的1/3)。
火星探測難度相比月球探測升級。最大不同在于距離的懸殊。地月平均距離為38萬公里,而地火最近距離為5500萬公里,最遠為3億~4億公里,對測控能力要求極高。有人比喻,讓火星探測器精準著陸,相當于從巴黎擊出一只高爾夫球,落在東京的一個洞里。
航天專家龐之浩介紹,距離越遠信號越弱,地火距離還將帶來至少10分鐘的信號延時。探測器進入火星軌道和著陸的那段關(guān)鍵時間,只能依靠研究人員提前輸入數(shù)據(jù),由探測器進行自主判斷,相當于“盲降”。
除此之外,火星光照強度小,加上大氣對陽光的削減,火星車能源供給也比月球車更為困難。這些都使得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更具難度和復雜性。
但是,基于我國在嫦娥工程中五戰(zhàn)五捷的經(jīng)驗,以及大推力運載火箭、超1億公里測控等技術(shù)的突破,此次中國火星探測之旅的成功仍然指日可待。
按照計劃,2020年我國將通過“長征五號”發(fā)射火星探測器,并通過一次發(fā)射實現(xiàn)火星環(huán)繞、著陸和巡視探測。值得一提的是,我國通過開展火星探測任務,將為人類和平利用太空,推動構(gòu)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更多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力量。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中國的航天筑夢之旅未來還將有無限可能。作為中國行星探測的重要起始站,“天問一號”的遨游太空之旅即將起航,未來,它將用科研事實揭開火星的奧秘,解答人類跨越千年的“天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