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興育,折喜龍,楚 瀟,馬 波,喻 磊,王從毅
陜西省西安市第四醫(yī)院眼科,陜西西安 710004
眼軸長度的準確測量是白內(nèi)障手術中人工晶狀體度數(shù)計算精確的基礎。有研究指出,54%的白內(nèi)障術后屈光誤差來源于眼軸長度測量誤差[1]。因此,精準的眼軸長度測量、更高的眼軸長度測出率成為屈光白內(nèi)障手術的要求。
IOLMaster500基于部分相干干涉(PCI)原理測量眼軸長度,是目前眼軸光學測量的“金標準”[2]。IOLMaster700是第一臺基于掃頻OCT原理進行眼軸測量的生物測量儀器。兩者在白內(nèi)障患者眼軸長度測量中的一致性得到了多個研究的證實[3-4],然而它們的眼軸測出率是否存在差異是眼科醫(yī)師關注的問題。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討IOLMaster500及IOLMaster700的眼軸測出率及其在白內(nèi)障不同混濁程度分級中測出率的差別,為臨床合理應用眼軸測量儀器提供理論指導。
1.1一般資料 收集2018年11—12月在本院眼科白內(nèi)障中心就診的白內(nèi)障患者593例(859眼),其中男285例(412眼),女308例(447眼);年齡45~90歲,平均(67.2±10.2)歲。排除標準:(1)無法配合裂隙燈檢查以及IOLMaster眼軸測量的患者;(2)合并角膜白斑、玻璃體積血以及視網(wǎng)膜脫離的患者。本研究經(jīng)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患者均被告知檢查方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方法 所有患者分別應用IOLMaster500(Version7.7,Carl Zeiss公司,德國)以及IOLMaster700(Version1.5,Carl Zeiss公司,德國)進行眼軸測量。測量方法:患者將下頜置于下頜托上,額部緊貼額帶,醫(yī)師調(diào)整儀器手柄,將檢測鏡頭對準測量眼,引導患者注視鏡頭中的紅燈,在對焦清晰后進入眼軸測量程序進行眼軸測量,采用手動模式獲取眼軸測量結果。所有患者均測量5次,如眼軸長度測出且信噪比(SNR)大于1.6則記為眼軸測出。完成眼軸測量后的患者使用復方托比卡胺(參天公司,日本)散瞳至瞳孔大于6 mm后由同一名高年資白內(nèi)障手術醫(yī)師應用LOCSⅢ分級系統(tǒng)進行白內(nèi)障混濁程度分級。記錄所有患者的晶狀體核混濁、核顏色、皮質(zhì)混濁以及后囊膜下混濁得分。
1.3統(tǒng)計學處理 所有數(shù)據(jù)均采用SPSS22.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處理和分析。計數(shù)資料以例數(shù)表示,兩種儀器眼軸測出率以及各種混濁程度分級下的眼軸測出率比較采用McNemar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IOLMaster500及IOLMaster700眼軸測出率比較 859眼中,IOLMaster500可以測出690眼的眼軸,測出率為80.3%;IOLMaster700可以測出804眼的眼軸,測出率為93.6%。應用McNemar檢驗進行比較,兩種檢查方法的測出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晶狀體核混濁及核顏色分級對眼軸測出率的影響 參考LOCSⅢ分級系統(tǒng),將納入本研究的859眼分別進行晶狀體核混濁及核顏色分級,共分為4組,分別計算每組眼數(shù)及兩種儀器可測量出眼軸長度的眼數(shù)。各組IOLMaster700眼軸測出率高于IOLMaster500,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3晶狀體皮質(zhì)混濁及后囊膜下混濁分級對眼軸測出率的影響 參考LOCSⅢ分級系統(tǒng),將納入本研究的859眼分別進行晶狀體皮質(zhì)混濁及后囊膜下混濁分級,共分為4組。分別計算每組眼數(shù)及兩種儀器可測量出眼軸長度的眼數(shù)。在皮質(zhì)混濁分級>5.5的患者中,IOLMaster700與IOLMaster500的眼軸測出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在其他分組的患者中,IOLMaster700與IOLMaster500的眼軸測出率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且IOLMaster700眼軸測出率高于IOLMaster500。見表2。
表1 核混濁及核顏色LOCSⅢ分級后IOLMaster500與IOLMaster700可測出眼軸的眼數(shù)(n)
表2 皮質(zhì)混濁及后囊膜下混濁LOCSⅢ分級后IOLMaster500與IOLMaster700可測出眼軸的眼數(shù)(n)
IOLMaster作為眼軸光學測量儀器的代表,因其避免接觸角膜,直接測量淚膜至黃斑中心凹下色素上皮層的光學眼軸距離,精確度高,可重復性好,已成為眼軸測量的新選擇[5]。然而,在嚴重白內(nèi)障患者中,其測出率明顯降低[6]。喻磊等[7]研究表明,我國西部地區(qū)三級甲等醫(yī)院組合信號IOLMaster眼軸測出率僅為65.88%。
本研究中IOLMaster500眼軸測出率為80.3%,而IOLMaster700的眼軸測出率達93.6%。IOLMaster700較IOLMaster500眼軸測出率明顯提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究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兩點:(1)掃描方式不同。IOLMaster700利用SS-OCT原理對眼球0°、30°、60°、90°、120°、150°這6個方向進行斷層成像,掃描范圍廣,而IOLMaster500利用PCI原理進行視軸方向的單線掃面,掃描范圍小。SS-OCT技術的應用減少了晶狀體視軸方向混濁對光學眼軸測量儀器的影響。(2)光源波長不同。IOLMaster700的檢查光源波長為1 055 nm的可調(diào)節(jié)激光,而IOLMaster500的檢查光源則是780 nm的半導體激光。波長的增加提高了光線穿透混濁屈光介質(zhì)的能力[8]。基于以上兩種原因,使得IOLMaster700擁有了更高的眼軸測出率。
在本研究中,皮質(zhì)混濁分級>5.5的患者,IOLMaster700與IOLMaster500的測出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這說明雖然掃描方式以及光源波長的改進使IOLMaster700具有更高的眼軸測出率,但是在皮質(zhì)混濁分級>5.5的患者中,由于光線透射困難,IOLMaster700眼軸測出率在統(tǒng)計學上并未優(yōu)于IOLMaster500。在IOLMaster700無法測量眼軸的患者中,聲學測量儀器對于完成眼軸長度的測量仍有重要作用。
在國外相關研究中,IOLMaster500眼軸測出率可達到95.0%,IOLMaster700眼軸測出率可達到100.0%[2,9]。本研究中IOLMaster500及IOLMaster700眼軸測出率分別為80.3%和93.6%,均明顯低于上述研究結果[2,9],與崔蕊等[4]的研究結果比較接近。分析本研究中IOLMaster700無法測量眼軸的白內(nèi)障患者(55眼),其均為過熟期或整個后囊膜下致密混濁的白內(nèi)障患者,即使采用SS-OCT技術也無法使測量光源穿過眼球。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可能與國內(nèi)的醫(yī)療條件有限及白內(nèi)障治療觀念有關。
本研究未對IOLMaster500未能測出但IOLMaster700測出眼軸的這類患者進行充分的臨床分析,進一步研究應深入分析此類患者的臨床特點,以指導新一代光學眼軸測量儀器的設計。同時應針對皮質(zhì)混濁分級>5.5的患者進一步擴大樣本量,以對兩種檢查方法做進一步的比較。
綜上所述,基于SS-OCT原理的IOLMaster700的眼軸測出率總體上高于IOLMaster500,IOLMaster700在臨床上的合理應用可提高眼軸測出率,從而有利于屈光白內(nèi)障手術的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