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唐波清,常德人。中國微型小說學會會員。湖南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已出版小小說集 《花癡》 《兩顆香椿樹》 《輪回》《父親與經(jīng)濟學》 等作品14部。在 《小說選刊》 等各種報刊和公眾號上發(fā)表小小說500余篇。
牛嫂沒嫁過人,可她竟然有個孩子,叫軍軍。
牛嫂原本不是榨油匠,她爹才是村里的榨油師傅。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牛嫂爹可風光呢,他領著三個徒弟,操持著村子里唯一的榨油坊。每逢菜籽、棉籽、花生、芝麻等農(nóng)作物豐收時,榨油坊前便排起長長的隊伍。村里人都想早點聞到菜油、棉油、花生油、芝麻油的香味。
聞著油香味,走進榨油坊,映入眼簾的就是一套古老的榨油設備。它主要由花櫟木和竹篾片幾種材料制作而成,大概分為榨殼、榨腳、撞桿三大部分。據(jù)牛嫂爹說,這套設備攏共有50多個大小零件。榨殼由四根粗樹干捆扎而成,中間掏空,挖成圓洞,放置油餅;榨腳是支撐榨殼的幾條木柱子,防止撞桿撞擊楔子時榨殼移位。這就是村里的榨油坊,這也是牛嫂爹的全部家當。
村里榨油是件大事,因而榨油總是充滿儀式感。每年開春,牛嫂爹總要把榨油坊打掃得干干凈凈,然后選一個艷陽高照的日子開始榨油。村里人爭著趕著把菜籽、花生啥的曬得干干爽爽,除去土坷垃,篩出癟粒籽,挑選好柴火,盼著去榨油。牛嫂爹使喚徒弟們做好開榨準備,捆草衣子、上油箍、踩枯、上枯餅、排串、上楔子……在村里德高望重的幾位老人的見證下,牛嫂爹莊重地揭開木榨上的紅布,一年的榨油就算正式開始。
牛嫂爹最疼愛牛嫂。牛嫂是她爹唯一的寶貝女兒,娘病死得早,爹把女兒當做命肝心,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
牛嫂爹最喜歡黃二。黃二是牛嫂爹最得意的徒弟,聰明好學,榨油的十八般武藝,黃二樣樣精通。其實,牛嫂爹隱存著私心呢,他夢想著招納黃二為上門女婿。
黃二的眼睛出賣了他,他打心底里喜歡牛嫂,喜歡軍軍;牛嫂對黃二如同親弟弟,軍軍對黃二也好似親叔叔。牛嫂爹看在眼里,喜在心頭。
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那年寒冬,一個“出門冰上走”的日子。牛嫂爹趕集去賣油,賣了個好價錢,幾個平日里耍得要好的老漢,聚在一起多喝了幾杯“苞谷燒”?;貋硗局?,山高路陡,冰面打滑,腳下踩空,牛嫂爹飄落懸崖。牛嫂爹沒了,牛嫂就沒了爹,牛嫂只剩下軍軍,牛嫂只剩下榨油坊。
牛嫂將爹送進榨油坊后面的大青山。牛嫂扎起白頭巾,走進榨油坊,擠入黃二他們?nèi)齻€徒弟的中間。只聽見“咿呀——嘭嘭”的聲音響起,三個壯漢,戴著藍頭巾,打著赤膊,一個女人,戴著白頭巾,穿著孝衣,齊心協(xié)力地抬著撞桿就往木榨的楔子上使勁兒地猛撞,榨油坊里發(fā)出震耳欲聾的碰擊聲。不久,金黃色的花生油冒了出來,像一條小溪流,緩緩流進油桶里。新鮮的冒著熱氣的花生油,散發(fā)著誘人的芳香,引得村里人口舌生津。
牛嫂對黃二說:你教俺榨油,爹的本事不能丟。
黃二擔心地說:榨油是個苦力活兒,也是個技術活兒,男人都難得吃消,你一個弱女子能行?
牛嫂瞪了瞪那雙好看的杏眼,黃二不敢再拒絕。其實,黃二的心里求之不得,他很樂意教牛嫂。說起榨油的工序,黃二滔滔不絕:譬如花生油,先將曬干的花生去殼,然后碎成油坯,拿到大鍋灶蒸熟以后,倒進鋪好稻草的圓形榨槽里,再用稻草把油坯包成圓柱形,外面用麻繩一圈圈纏綁起來,最后緊密地放進榨殼的空洞里……
牛嫂打斷黃二的話。沒吃過豬肉,還沒見過豬跑路?這些程序俺都知道,接下來就開始打榨。你們幾個楞頭青打著赤膊,喊著號子,有節(jié)奏地來回撞擊,榨槽里的油坯便“嘎吱吱”地響,一直往下擠兌。要不了兩袋煙的工夫,那黏稠清亮的花生油就從榨槽口流滴下來,細細地流進深埋在地下的油桶里。
牛嫂天生聰慧。黃二只要言語一遍,牛嫂就心領神會;黃二只要示范一次,牛嫂就一學就會。一年下來,晾曬、熟炒、碾籽、熏蒸、箍餅、碼餅、打榨等十幾道工序,牛嫂比黃二做得還熟稔。黃二的心思在牛嫂的身上,牛嫂的心思全在榨油上。沒過幾年,牛嫂榨油的技術遠遠超過了黃二。黃二驚奇地說,你比你爹還榨得好,你爹100斤菜籽頂多榨油32斤,如今你能榨油35斤,青出于藍而勝于藍。
從此,村里的榨油坊生意興隆,牛嫂便成了方圓幾十里唯一的女榨油匠。
徒弟們早就學成歸去,唯有黃二始終陪伴著牛嫂,陪伴著軍軍,陪伴著榨油坊。黃二的那點心思,牛嫂心里跟明鏡似的。牛嫂快人快語,說話直截了當:黃二,你就早點成個家吧,莫把時光浪費在俺身上。
黃二沉默無語。黃二不離不棄。
可牛嫂一門心思就知道榨油。牛嫂跟個男人似的,整天在榨油坊里鉚足勁兒地撞桿。牛嫂邊撞桿邊喊號子:早上太陽東邊出啊,榨油女子加把勁啊。腳跟穩(wěn)起樁嘍,嘿嚕嘿吆,加把勁呀,嘿嚕吆,撞呀撞啰,呀嗬嘿。龍神吐油,呀兒吆,香油流成海,流成海啰……
黃二心疼牛嫂。黃二忍不住對牛嫂說:這輩子,俺非你不娶。
牛嫂淡淡地笑。俺這輩子不嫁人。
為啥?黃二急得不行。
牛嫂反問黃二:你曉不曉得俺娃咋叫軍軍?
黃二迫不及待地答著,俺知道。俺哥是軍人,俺哥是英雄,軍人的兒子自然叫軍軍。俺哥在臨死之前,從部隊寄了一封加急信,他囑咐俺,軍軍是哥的兒子,一定要替哥把軍軍撫養(yǎng)成人,一定要替哥照顧好未過門的嫂子。哥愧對你嫂子,哥還欠你嫂子一個婚禮。
牛嫂依然淡淡地笑。
村里的榨油坊,原始而古老,除了幾盞照明的白熾燈泡,沒有一點現(xiàn)代的氣息。那個花好月圓的夜晚,黃二依舊陪伴著牛嫂,陪伴著軍軍。透著香味的榨油坊里,大大的碾盤像一臺留聲機,圓圓的油坯是唱片,長長的撞桿是唱針,它刻錄進牛嫂辛勤的勞作、豐收的喜悅,它播放出牛嫂最喜愛、最動聽的樂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