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奉倩 陳加英 朱嬌嬌 李欣
摘要:AI人工智能作為當代最前沿高端的科學技術飛速發(fā)展,很多人都察覺到了人工智能子集伴侶機器人的商機。紀錄片《明天之前》以世界視野,從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出發(fā)點,對機器人能否進入家庭成為人類的伴侶提出了思考。當智能全面、擬人化的AI產品出現(xiàn)時,伴侶機器人普及的時代將變得不可阻擋。而AI伴侶是能夠幫助我們解決存在的社會問題,還是將我們與社會存在的問題放大,我們都無法預料。本文旨在結合《明天之前》與一些大眾關心的社會問題進行淺述。
關鍵詞:伴侶機器人;社會關系;《明天之前》;人工智能
引言:2019年6月國內上映了《明天之前》,用記錄片的形式展示在科技與人類、現(xiàn)實與未來之中,人類會面臨怎樣的考驗,引發(fā)人們的思考。伴侶機器人作為紀錄片中討論的第一個主題出現(xiàn),就其能否進入家庭成為人類的伴侶這一問題展開。片中采訪了AbyssCreations公司的創(chuàng)始人馬特·麥克馬倫及其機器人團隊、該公司的資深用戶、伴侶機器人反對者理查森教授、伴侶機器人支持者戴維·拉維(人工智能教授)等。他們結合自己所在領域的知識給出了自己的見解,而我們在明天之前面對AI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應該做什么,也值得深思。
人類對機器人的研究從未停止,AI也從未止步不前,人工智能的時代終將到來。《明天之前》中對伴侶機器人很多人都抱著積極的態(tài)度,筆者簡要概括出如下兩大點原因:
一、完美擇偶標準的實現(xiàn)者
(一)滿足使用者對理想伴侶的所有要求
美國心理學家斯騰伯格提出的愛情理論:激情+親密+承諾=愛情。等價于性欲+溫暖+維持關系的決定期許或擔保=愛情。而伴侶機器人,滿足愛情成立的所有條件。它能夠記住伴侶的所有喜好,能夠及時給伴侶需要的安慰,能夠接受伴侶所有的負面情緒,對伴侶的了解超過本人,能夠隨叫隨到,時刻準備著被伴侶需要。這就意味著,伴侶機器人能夠做到普通伴侶能夠做到的事情,也能做到普通伴侶做不到的事情。在《明天之前》中,對馬特·麥克馬倫及其機器人團隊采訪時,馬特作為伴侶機器人的生產者認為伴侶機器人不僅僅是生理需求,也是陪伴,是友誼,是感情。同時布里克、菲爾、戴夫三人作為成人玩偶的資深用戶表示,他們都或多或少在現(xiàn)實生活中與異性的相處出現(xiàn)了問題,也是成人玩偶讓他們重新振作了起來,讓他們不再感覺到孤單,變得積極樂觀。他們也期望著伴侶機器人的到來,給他們更多的陪伴與安慰。
(二)伴侶機器人是另外一種選擇
進入婚姻,成為父母,成家生子是很多人的必然選項,卻不是絕對。有人只是需要陪伴,需要不一樣的選擇。而伴侶機器人的存在不僅僅是生理需求,也是陪伴,是友誼,是感情。對于與異性交往無障礙的人,伴侶機器人給他們提供了另外一種選擇,但是對于與異性交往有障礙的人,伴侶機器人將會成為他們唯一的選擇。也許應該努力把自己變成與異性交往沒有障礙的人,但是努力之后還是有這種障礙的人就不配擁有自己的選擇嗎?答案肯定是否定的,所有人都平等,他們有權力去選擇,也應該有這樣一個機會去選擇。
二、伴侶機器人對社會的影響
(一)伴侶機器人能夠減少性侵案件的發(fā)生
性暴力被世界衛(wèi)生組織定義為“無論當事人雙方是何種關系,以及在何種情形下(包括但不限于在家里和工作中)任何人通過強迫手段使另一方與其發(fā)生任何形式的性行為、企圖發(fā)生性行為、令人厭惡的性暗示或性騷擾、買賣行為或其他另行說明的行為”。據(jù)聯(lián)合國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全球有35%的女性都曾經歷過身體或性暴力。在全球范圍內,女性性騷擾現(xiàn)狀觸目驚心。近幾年來,無數(shù)性侵丑聞被公之于眾。告子曾說:“食,色,性也”,如果是本性而不能改變,那如何減少性侵案件的發(fā)生呢?答案是伴侶機器人。在紀錄片中,馬特對伴侶機器人做出了如下解釋:伴侶機器人不會讓擁有者產生負面的行為,而那些會物化女性,待機器人很不好的擁有者,他們面對真人也會如此,所以在設定伴侶機器人的價值觀時,會鼓勵人們采取更積極友好的互動模式,有意識地設計AI程序,對人們的行為加以引導,改善。正是如此,伴侶機器人的出現(xiàn)將為如何減少性侵案件的發(fā)生提供了一種良好的解決方案。
(二)伴侶機器人能夠減少性病的發(fā)生
2019年6月6日,世界衛(wèi)生組織發(fā)布了一項嚴重的數(shù)據(jù):在全世界范圍內,每天都會增加超過100萬例性感染疾病案例。每天上百萬的性疾病數(shù)字在增加,社會卻沒有引起重視,大眾也沒有引以為戒,致使風險依舊存在,甚至風險越來越高,我們的健康也將受到嚴重威脅。那么我們怎樣才能獲得健康的性生活?伴侶機器能夠解決性病這個世界性的難題嗎?性病被定義為通過性接觸而傳染的疾病,感染病源體的途徑包括不潔性行為、高危性行為。而伴侶機器人的材質采用無毒硅膠樹脂,讓伴侶機器人本身不具有性病傳播或感染的威脅,也將帶領我們遠離性疾病的威脅。
人工智能領域專家戴維·拉維預言“2050之前,會有人和機器人結婚”,伴侶機器人的時代終將到來。在未來,逐漸趨于完美的機器人會普遍出現(xiàn)在人們的生活。那么有支持的聲音,反對的呼聲出現(xiàn)也無可避免。對此,筆者同樣結合《明天之前》與自己的思考簡要歸納出下面四點:
一、異性之間、同性之間的關系以及社會上的健康問題會發(fā)生怎樣的變化
(一)伴侶擇偶標準的降低,致使肥胖健康問題加重
愛情發(fā)生的基礎是彼此心動,外貌則是心動的外因。因此,催長了醫(yī)美和健身行業(yè)。當對外貌沒有要求的完美戀人出現(xiàn),同時降低擇偶要求。肥胖問題是否會因此愈演愈烈,人的健康是否會受到影響,人的惰性是否會增長,這些思考無可避免。在2019年的肥胖流行病學調查中顯示,自1980年以來,全球超重和肥胖癥發(fā)生率翻了一番,以致目前將近三分之一的世界人口被歸為超重或肥胖癥,并且發(fā)生率在所有年齡段和性別中均增加。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便捷的出行,出現(xiàn)了“能坐絕對不站,能躺絕對不坐”的普遍社會現(xiàn)象,越來越便捷高質量的生活,催生了現(xiàn)代人的惰性。當伴侶這一欄也將不再具有限制性,肥胖問題又將失去一個強大的對手。
(二)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將會變得更遠
伴侶機器人的到來,可以解決一些人在人際關系中受挫的交際問題,給他們陪伴與安慰。但是會不會讓那些在封閉和努力走出封閉中間徘徊的人退回自己的世界,繼續(xù)選擇封閉與社會脫節(jié)呢?《明天之前》中理查森教授在接受曾寶儀采訪時說“這是人類第一次,人類被鼓勵不要互相之間建立關系?!薄斑@場運動是希望人們去思考,我們到底在進入一個什么樣的社會,人們一直在說,和人建立感情不是必要的,你完全可以代之以橡膠娃娃或者是機器人,不用一定要和人相處,如果這種觀念成為一種常態(tài),人類會陷入危機之中?!逼鋵嵨覀冏屑毝嗨伎家环聿樯淌诘膽n慮并不是危言聳聽。研發(fā)者可以設計程序,讓它制造一些假象和我們“正常的相處”,可是我們人類是在互相之間學習交流經驗之中成長和進步,這些機器人真的能取代這些嗎?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被機器人取代,將會讓人與人相處的關系成本越來越高,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也將越來越遠。
二、促進婚姻制度的解體
皮尤研究中心曾發(fā)起的一項心理學調查研究數(shù)據(jù)顯示,88%的人認為“愛情”是結婚的重要理由。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人們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結婚、一段穩(wěn)定關系已經不再是目的,幸福才是。古往今來,人們追求愛情的愿望從未消失,甚至愈演愈烈。但是全球75億人,從理論上講,能遇見愛人的幾率只有75億分之一,從數(shù)學的角度來講是趨于無窮,是可忽略的存在。自2013年以來,結婚人群每年均在下降,2019年達到了低谷,離婚率近十年卻持續(xù)增長,甚至于離結比相較于前十年,翻了個倍。離婚率逐年升高,結婚率逐年降低,都表明婚姻的不幸福不匹配,而婚后的不幸福也導致著家庭暴力和爭吵的出現(xiàn)。隨著社會男女比例失調,男性單身越來越多,社會也不足以支持現(xiàn)代人高標準的擇偶要求了。所以當一個完美情人,符合心中所有設想的伴侶機器人出現(xiàn)時。大概沒有人可以拒絕這種吸引,到時婚姻制度將受到巨大沖擊,致使結婚率到達一個新的低谷,離婚率到達一個新的高峰。
三、伴侶機器人的屬性定義仍然存在詬病
資本作為伴侶機器人的支持者,同時也在支撐著他運行,AI技術已然成熟,現(xiàn)在缺乏的是類人的外形,而類人化造價必然不菲,并不是普通人能夠承擔的價格?!癶armony”作為全球第一個商業(yè)化的伴侶機器人,出現(xiàn)的目的致使她是被定義為色情商品的存在。紀錄片中凱瑟琳·理查森(機器人與人工智能倫理學教授)在接受采訪時說,“當人們在購買伴侶機器人時,它仍然是一色情商品,轉而會影響世界上的每個女性,這在某種程度上意味著,我們還是有一種把人當作財產的文化。世界上的女性,或多或少都在經歷著鮮為人知的痛苦,有些國家比如印度,女嬰經常被強制性流產,這就是影響之一。再如對女性的暴力,在英國,每周都有兩名女性,被其現(xiàn)任或前任伴侶殺害,雖然我們不會出現(xiàn)在色情作品或妓院里,但是并不表明,商品化女性的身體就不會對我們真實的女性產生影響?!北M管這類被資本支持的商品,在目前看來不存在普及,只能是資本主義市場的流通,卻不能代表明天我們未知的一切。
四、仍然存在安全隱患
1978年9月6日,日本廣島一家工廠的切割機器人在切鋼板時,突然發(fā)生異常,將一名值班工人當作鋼板操作,這是世界上第一宗機器人殺人事件,這也是悲劇的開始。一次次偶然的失誤,都會有人成為科技前行路上的犧牲品。機器人的運動本來就是依靠電來帶動,同時需要定時維護,如果安全不合格對人是存在威脅的,就算伴侶機器人通過了安檢,是否一定就能保證萬無一失,沒有人敢保證。對于機器人的材質安全,紀錄片中蘇珊(馬特機器人團隊成員)如是說:伴侶機器人,我們必須盡可能保證安全,才能讓它接觸人的隱私部位。所以使用過程中仍然可能存在研發(fā)者沒有考慮到的問題,就可能會觸發(fā)某些安全隱患,這些風險是否能夠被控制在我們能夠承受的范圍之內就顯得極其重要。
結語
汽車到來的時候我們都害怕汽車,手機到來的時候我們都抵制手機。AI人工智能現(xiàn)在已經成為不可阻擋的趨勢,伴侶機器人作為AI人工智能的子集,他的存在同樣無法阻擋。但是誰都不能完全擔保他是絕對安全的,或者說他是絕對不能存在的事物,我們應該理性去看待他,在他到來之前盡量去保證他存在的安全性,盡可能的去解決我們所能考慮到的問題,讓他的存在更加具有說服力。今天永遠都會變成明天,而身處今天的我們,永遠都身在明天之前。
參考文獻:
[1]程林.“皮格馬利翁情結”與人機之戀[J].《浙江學刊》,2019(04).
[2]宋健.結婚率新低現(xiàn)象的人口學解讀[J].《人民論壇》,2020(08).
[3]翟振武,劉雯莉.中國人真的都不結婚了嗎——從隊列的視角看中國人的結婚和不婚[J].《探索與爭鳴》,2020(03).
[4]馬承鳳.智能機器人倫理道德問題探析——觀電影《機械姬》有感[J].《大眾文藝》,2019(08)
作者簡介:
李奉倩(2000-),女,漢,四川省廣安市,本科,研究方向:機械電子工程
陳加英(2001-),女,漢,四川達州市,本科,研究方向:機械電子工程
朱嬌嬌(1999-),女,漢,四川省廣安市,本科,研究方向:建筑環(huán)境與能源應用工程
李欣(2001-),女,漢,四川省資陽市,本科,研究方向:機械電子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