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倫群
李元洛先生說:“美人之光,可以養(yǎng)目;智者之詩,可以養(yǎng)心?!惫诺湓姼枋侵袊幕墓鍖?,對滋潤學生心靈,陶冶學生情操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由于古典詩歌距離學生時代久遠,加上一些老師采用“字字解釋、句句翻譯”八字真經(jīng)教學法,大大破壞了詩歌的美,使一篇篇充滿靈性的古典詩歌變得索然寡味,毫無生機,因而一些學生對古典詩歌不免敬而遠之。要調(diào)動學生學習古典詩歌的積極性,教師要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使教師教得很活,學生學得有味。下面手以潔合教學實踐談四點粗淺看法。
一、興趣引路法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俗話也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時我們可以通過一些典故、趣聞、軼事來激發(fā)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在教李清照《醉花陰》這首詞時,為了讓學生對這首詞發(fā)生興趣,我首先向學生介紹了李清照和他丈夫趙明誠打賭的故事:李清照寫了這首,《醉花陰》,寄給他的丈夫趙明誠,趙明誠覺得詞寫得太好了,自己寫的不如妻子,但他不甘心,于是趙明誠廢寢忘食想了三天三夜,寫了十五首詞,把李清照的《醉花陰》混雜在這十五首詞中,然后拿給朋友看,要朋友評選哪首寫得最好,朋友欣賞了半天,說道:“只有莫道不銷魂三句絕佳”。學生聽了這個故事都發(fā)出會心的微笑,不禁對這首詞產(chǎn)生興趣和期待,從而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該詩的主動性,課堂效果顯著增強。
二、意境再現(xiàn)法
一些寫景抒情的詩歌特別注重營造意境。所謂意境,是指作家的主觀情思和所描寫的富于特征性的客觀景物渾融契合而形成的藝術境界和氛圍。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意象的把玩,進入詩歌本身所營造的意境之中,從而把握詩歌所展示的意象與內(nèi)在的意蘊,調(diào)動學生的自身的生活積累與審美經(jīng)驗,完成詩歌意境的再現(xiàn)與再造。從而引導學生加強審美體驗,提高審美情趣。
比如《天凈沙·秋思》,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首先找出全詩的意象,一共描寫了九個事:物,那么也就是九個意象。我又引導學生:這九個意象不是用關聯(lián)詞承接起來的,那是用什么把它們串聯(lián)起來的?學生通過思考得出:是用一種情即游子的羈旅愁情作為線索把它們串起來的。我又進一步地啟發(fā):這九個意象通過情感的串聯(lián),就組成一幅非常美的圖畫,也就是本詩的意境。請同學們用自已優(yōu)美的語言,把本詩的意境再現(xiàn)出來。
有生云:暮色蒼茫,百年古樹無聲聳立,光禿禿的樹枝直刺蒼天,軀干上纏著的枯藤葉子,在西風中獵獵翻飛。一只烏鴉靜靜地停在古樹枝頭,仿佛和古樹枯藤結成一體,宛若靡塑。小橋下,小溪潺潺流淌。小溪邊,農(nóng)舍悄然而立,房頂上,炊煙如蛇,蜿蜒升起。一位游子正騎在一匹瘦骨嶙峋的馬上,在荒涼古道上朝著夕陽走去,他孤寂落寞的影子被拖得老長老長多美的意境啊,學生浸潤其中,會感受到一種巨大的藝術享受。如果在教學中,我們只是簡單地翻譯一下了事,那么這道精神大餐,無疑就味同嚼蠟。
三、知人共情法
劉勰說:“情者文之經(jīng),辭者理之緯,經(jīng)定而后緯成,理定而后辭暢,此立文之本也?!笔闱樾缘墓诺湓姼瓒加兴鼈儍?nèi)在的情感經(jīng)緯與情感脈絡,解讀、賞析古典詩歌就必須探求本源、尋找內(nèi)理、把握心聲。對于抒情性詩作,教學時,要引導深入到詩人的內(nèi)心深處,體驗詩人的情感,從而觸摸詩人的靈魂。教學時引導學生知人論世、將心比心,積極共情。
比如李白的《行路難》這首詩,把李白此時的“情”參透了,其他的問題就迎刃而解。我以情感體驗為切入點,引導學生深入到李白的內(nèi)心深處,把握他的情感波斕。結合時代背景以及李白的經(jīng)歷,我讓學生把自己當作李白,感受作者寫作此詩的情感態(tài)度,理出本詩情感軌跡。
本詩開始是寫宴會的場面,有好酒好菜,李白的心情應該是很高興的,接著筆鋒一轉,寫道:停杯投著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此時李白的情緒一下子跌落下來,由高興轉為失落,為什么心情一下子不好呢?那是因為李白想到仕途坎坷,報國無門,心里感到憋屈,此時此刻作者的心情跌到最低點,是不是就這么一直低沉下去呢?李白畢竟是李白,在逆境中他還是充滿著希望,有朝一日會得到朝庭重用的,心情一下子又樂觀起來,但是又想到路途艱難,出路又不知在哪里,心里不免沉重起來,但李白并沒有消沉下去,最后一句:“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睂η巴境錆M信心,頗有“夭生我材必有用”的豪邁情懷。一下子振起全篇。
通過知人共情法,我們感受到李白那顆跳動的心靈,理出李白那喜怒哀樂、抑揚沉潛的情感軌跡。經(jīng)過這樣的體驗,學生對這首詩以及李白本人才會有深刻的理解。
四、拓展延伸法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總是孤立的教某一篇古詩,要盡量進行拓展延伸、類比遷移。通過比較,尋找相似點、共通性;通過比較,體會差異性、多樣化。以此來全面提高學生的欣賞水平和文學修養(yǎng)。
在進行詩歌教學時,我們可以把同一題材、同一風格的詩作擺在一起,通過比較,讓學生對詩歌的理解更深刻、更全面,從而歸納出一定的規(guī)律。相同風格的詩歌可以擺在一起進行對比教學,不同風格、不同內(nèi)容的詩作也可以進行對比教學,通過這樣的教學讓學生體會到中國古典詩歌的豐富多彩、千姿百態(tài)。
比如在教蘇東坡的《江城子·密州出獵》這首詞時,我把他的另外一首《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纺脕磉M行對比教學。通過引導、分析,學生很快就比較出兩首詞的不同點:一是主題不同:第一首詞抒發(fā)的是報國之志,第二首則是悼妻之作;二是寫法不同:第一首通過打獵場面的描繪以及典故的引用來表達作者希望得到朝庭重用的思想,而第二首則是通景物的渲染、想像的設置來表達自己對亡妻思念之情的;三是風格上不同:前一首豪邁雄壯、意氣風發(fā),后一首纏綿徘惻、蕩氣回腸。這樣的對比教學,不僅讓學生熟悉了這兩首詩詞,對蘇東坡這個人有一個全面的認識,更重要的是對中國古典詩詞的寫法有了一個全面的了解。
總之,教無定法,但又教貴有法。我們在中國古典詩歌教學上既要繼承前人好的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同時又要將一些靈活、實用的方法吸收過來,爭取在每一堂課上都有精彩的表現(xiàn),讓課堂充滿生機,讓古典詩歌煥發(fā)青春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