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社論
“常將有日思無日,莫把無時當有時”,特殊時期倡導糧食節(jié)約體現了一種深刻的危機意識,有利于夯實我國糧食安全的底座。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近日對制止餐飲浪費行為做出重要指示。他指出,盡管我國糧食生產連年豐收,對糧食安全還是始終要有危機意識,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帶來的影響更是給我們敲響了警鐘。要進一步加強宣傳教育,切實培養(yǎng)節(jié)約習慣,在全社會營造浪費可恥、節(jié)約為榮的氛圍。
糧食安全是社會穩(wěn)定的壓艙石。習近平總書記一直高度重視糧食安全,提倡“厲行節(jié)約、反對浪費”的社會風尚,多次強調要制止餐飲浪費行為。2013年1月,習近平就做出重要指示,要求“厲行節(jié)約、反對浪費”。此后,習近平又多次做出重要指示,要求切實遏制公款消費中的各種違規(guī)違紀違法現象。應當說,節(jié)約糧食、反對浪費是中央一以貫之的要求。
在特殊時期,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強調“堅決制止餐飲浪費行為”,無疑有著更為現實的意義;“堅決”一詞,也反映出節(jié)約糧食的緊迫性,沒有商量余地。
就國際來說,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全球糧食安全不可避免地受到沖擊。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預計,今年全球面臨嚴重糧食不安全的人口數量可能由1.35億增至2.65億:聯合國糧農組織和經合組織發(fā)布的報告也指出,新冠病毒大流行可能會對全球糧食市場產生“歷史性沖擊”。這表明糧食安全在眼下是世界性的重大課題。
就國內而言,盡管我國糧食連年豐收,在新冠肺炎疫情最嚴峻的時候,國內食品供應也保持了良好的運轉,但是,“中國糧食供求將長期處于緊平衡狀態(tài)”的態(tài)勢還將持續(xù)。而當前國內外經濟環(huán)境不確定因素還在增加,加上極端天氣影響,我國糧食供求關系持續(xù)承壓。在這種情況下,全社會形成一種“厲行節(jié)約、反對浪費”的風氣,十分必要。
實際上,增產與減損,本就是確保糧食安全的兩大基礎。此前我國已確立了“以我為主、立足國內、確保產能、適度進口、科技支撐”的國家糧食安全戰(zhàn)略,保證了我國糧食的穩(wěn)定供應。在這種情況下,從“節(jié)流”層面減少糧食浪費,就是為糧食安全上好另一重保險。
需要看到的是,盡管十八大以來,各地出臺相關文件、開展“光盤行動”,大力整治浪費之風,“舌尖上的浪費”現象有所改觀,特別是公款餐飲浪費行為得到有效遏制,但也應看到,即便是在疫情期間,一些地方浪費糧食的現象仍然存在。在當前特殊的社會經濟背景下,重申“厲行節(jié)約、反對浪費”,就是繼續(xù)擰緊公眾節(jié)約糧食之弦,讓節(jié)約糧食化為一種永久的風氣。
糧食安全“關系千萬重”,習近平總書記倡導“厲行節(jié)約、反對浪費”,實質上體現了一種深刻的危機意識。新中國經過幾十年的努力,逐漸實現了由“吃不飽”到“吃得好”的轉變,但作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這片土地上每天有14億人吃飯,這是我國需要直面的基本國情。除守住耕地紅線、利用科技促進糧食增產外,每個人都要養(yǎng)成節(jié)約糧食的習慣,居安思危,細水長流。
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每個人只有時刻對糧食安全保持一種危機意識,“常將有日思無日,莫把無時當有時”,個體力量方能匯聚成流,進而夯實我國糧食安全底座,增強應對各種風險與挑戰(zhàn)的定力,而這最終惠及的是國民長遠福祉。
(選自2020年8月12日《新京報》)
【鏈接】
世界糧食危機凸顯 聯合國再次發(fā)出警告
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使全球糧食供應鏈面臨巨大壓力。一些糧食出口國為求自保,紛紛出臺限制甚至禁止糧食出口政策。越南率先宣布停止大米出口,稻米出口國印度也因為“封國”而陷入出口停滯,小麥出口國俄羅斯也隨后限制了小麥出售。除疫情外,嚴重的蝗災也在威脅著非洲和南亞的一些國家。印度學者預測,蝗災或許會使得印度糧食減產30%-50%,而對于已經在與糧食不安全做斗爭的巴基斯坦來說,蝗災的來襲更加致命。
由聯合國糧食及農業(yè)組織、國際農業(yè)發(fā)展基金、世界糧食計劃署等機構聯合發(fā)布的報告顯示,新冠肺炎疫情可能導致全球饑餓人數在2020年大幅增加。今年將新增1.3億饑餓人口,全世界將有6.9億人處于饑餓狀態(tài)。聯合國的研究報告發(fā)出預警,今年共有25個國家面臨嚴重饑餓風險,世界瀕臨至少50年來最嚴重的糧食危機。
(據2020年8月3日《央視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