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廣陵
摘要: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fā)展,電力行業(yè)也迅速發(fā)展。其中電力自動化系統(tǒng)已經廣泛應用于配網中,使整體運行速度和質量都有了顯著的提升。當今社會,由于高科技設備已經運用到千家萬戶,高質量電能已經成為各大企業(yè)和人們關注的焦點。所以,本文就電力配網運行可靠性的主要影響因素及防范對策進行了分析,僅供參考。
關鍵詞:電力配網;主要影響因素;防范對策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以及科學技術的迅速發(fā)展,就當前國家與社會在電力方面的相關投資而言,在未來很長的時間進程中都將呈現穩(wěn)步增長的態(tài)勢。因此,在未來的電力系統(tǒng)自動化的進程中一定要注重社會發(fā)展的實際需要,同時緊隨時代的步伐與時俱進。本文就電力系統(tǒng)其自動化進程在配網運作中的相關應用以及其在新技術領域方面的相關應用進行一定的探討。
一、電力配網目前存在的各種問題
1.網架結構方面的問題
配網結構如果不夠科學合理就會嚴重限制電力配網的供電可靠性提升,主要是以下幾點:第一,配網架構設計不合理。在城市建設中,城市的基礎設施建設無法與電力配網設計線路配合建設,就會導致配網線路進行重復更改,但在變更過程中就會破壞電力配網已經設計好的線路格局,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供電能力,就會造成供電可靠性不高的結果。第二,城市在建設之初,道路未能進行系統(tǒng)合理的規(guī)劃,需要對其進行不斷調整,在進行調整時也會改變原有的電力配網設計線路,在整改過程中就會導致供電能力分配不均衡。第三,一些電力配網線路過于曲折。一些地區(qū)受到資金的限制,需要對建設投入進行控制,對一些已經設計好的線路進行改造施工,就會導致線路過于曲折繁復。第四,電力配網線路在進行互供互倒方面水平較低,在一些區(qū)域內,電力配網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導致線路的開關不足,對于其設置不夠科學合理,部分線路不能夠達到負荷倒供的要求標準,無法互倒電源。
2.電力配網管理方式單一,資源浪費嚴重
我國電力配網大多數都采用較為單一的管理模式,這種管理模式的弊端就是工作人員難以第一時間對電力配網進行檢測和預防。大多數情況下都是在發(fā)生問題之后,在進行維修工作。這種搶救方法難以找到出現事故的根本原因。從而無法對故障原因進行進一步的研究和預防。這種處理問題的表面化,直接造成了電路故障的多發(fā)性,長此以往,嚴重的影響了居民的正常用電。這不僅僅對我國電力配網的發(fā)展造成了影響,還對居民和工作維修人員的生命安全留有了隱患。
3.設備類型多
配電網自動化建設的過程中很大一部分與設備密不可分。而工作人員能否熟悉設備具備的各項功能以及基本操作尤為重要。目前,在配網自動化建設的過程中,設備類型不同,特點不同,每種設備的配置操作方法以及維修方法等都不盡相同。這對工作人員在解決設備問題過程中造成了很大的阻礙。因此,在配網自動化建設的過程中,應當明確設備的正確作用,根據運行經驗,了解配網自動化設備的維修步驟,提高供電可靠性。
4.承載的工作負荷
近些年來城鄉(xiāng)居民對于生活品質更加注重,特別是城市居民,使用的電器數量逐漸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電力的需求量,對電力配網產生了嚴重的負擔。工業(yè)生產和居民用電成為電力的主要使用者,隨著用電量的不斷增加,對電力運輸負荷產生了巨大的壓力,并且受到城市化的影響,導致電力配網在進行傳輸時,沒有廣闊的場地進行傳輸,使傳輸質量受到嚴重影響?,F有的電力配網工作,已經不能適應人們用電量的變化。隨著電力配網承載負荷的逐漸增加,使配網與電氣設備受到破壞,電氣設備與配網的使用質量難以提升。
二、提升電力配網可靠性具體手段
1.增進人工智能技術
在配電網運行當中的相關應用就目前電力系統(tǒng)之中較為廣泛運用的人工智能技術主要有:專家系統(tǒng)體系、搜尋算法以及人工神經網絡等。其中的專家系統(tǒng)體系,其為警報訊號的處理、開關方面的相關操縱、電壓管控、故障判別以及運行規(guī)劃等各方面構建了充足完備的知識庫體系;人工精神網絡技術其具有更為迅速地處理技能以及較為強大的分類能技能,其較為普遍的運用于電力系統(tǒng)當中的時時管控、檢測以及狀態(tài)評估等方面;搜尋算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更好地給配網建設以及其調配方面供應更好的調整跟處理方式。由此可見,在如今人工智能化技術的不斷成長以及發(fā)展進程下,其人工智能技術在實施問題檢修、分配調度等諸多領域代替人工操作已然在逐步地變?yōu)楝F實。
2.組織配網檢查
在對電力配網進行檢查過程中,可以詳細了解該區(qū)域內的居民生產生活的具體用電狀況,以及居民是否進行合理用電。如果查明存在偷電和違規(guī)用電的情況,就需要及時進行報告,采取一定的措施來應對,對用電用戶的進行規(guī)范管理,使電力運行更加健康穩(wěn)定。加強對用電方面的檢查和管理,及時發(fā)現線路上出現的故障和問題,并對其進行解決和完善,降低再次出現故障的概率,導致電力配網不夠穩(wěn)定,影響用戶的用電體驗,維護電力系統(tǒng)的穩(wěn)健運行。
3.信息處理技術
在設備管理中,運行狀態(tài)監(jiān)測、電算化等都無法脫離信息技術而存在,同時這也是電力自動化的重要標志。運用信息技術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人員的設備檢測能力,提升配電的可靠性。將信息技術運用到整個配電輸送中,可以有效匹配運行參數與實時數據,只要設備出現異常,管理者就能馬上從反饋的數據中找到故障的位置,并進行處理。例如,配電系統(tǒng)中的絕緣問題,其最大的影響因素就是線路與設備,產生問題的原因也基本都是設備及線路長期負載缺乏有效維護。倘若這一問題不能及時解決,就勢必會留下非常嚴重的安全隱患。信息技術中運用了遙控等相應的遠程控制技術,可以自動對設備和開關等實施監(jiān)測,進而找到故障發(fā)生的路段,并把故障區(qū)域隔離起來,減少停電帶來的影響。整個過程不需要人員參與,只需要計算機就能夠實現恢復供電,降低了人員工作量。
4.提高工作人員業(yè)務能力
想要推動配電網自動化建設,確保配電網運行管控的綜合水平,最根本的是應當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只有提高了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才能夠確保整個配電網自動化系統(tǒng)的正常運行。作為工作人員不僅僅需要擁有較好的業(yè)務技術能力,同時,針對配電網運行管控也應當具備一定的維護能力,從而提高整體工作效率。因此,作為電力企業(yè)應當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建立與之相對應的人才隊伍管理制度。電力企業(yè)可以從內部挑選出具有較高綜合水平且具有一定專業(yè)能力的工作人員進行系統(tǒng)性的訓練,同時也可以通過外聘教師來加強訓練的有效性。此外,由于配電網自動化建設過程十分復雜,會涉及到很多技術,如通信、自動化、配電運行等,因此只有加大關于工作人員的培訓,建立與之相對應的組織結構來對技術人員進行集中性培訓才能夠使得他們掌握先進的有關配電網自動化建設的知識內容,進而滿足配電網自動化發(fā)展的需求。
結語
日常生活中電器設備的不斷增加,對于電力能源更加需要,使電網運輸負荷承擔更多的負擔,很容易對電力配網的運行產生影響,增加故障的發(fā)生概率。隨著居民用電量的提高,我國電力企業(yè)也要加快自身的發(fā)展速度,這樣才能夠滿足人們的用電需求。與此同時,也促進了電力企業(yè)的發(fā)展。為了使居民的安全用電得到保障,電力企業(yè)要為居民提供更優(yōu)質化的服務,這也是電力配網運維管理的實際意義。
參考文獻:
[1]李 艷.分析電力系統(tǒng)配電網自動化現狀及前景[J].科技風,2018,353(21):200.
[2]羅永堅.配電網運行管理中常見問題及解決措施[J].工程技術研究,2016,(5):193-194.
[3]查西濤.試論電力自動化系統(tǒng)在配電網運行管理中的應用[J].科技視界,2017,(33):198-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