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雪丹劉偉王丹楊娟俠鄒曼胥洪
(1山東省果樹研究所,泰安271000;2龍口市海關(guān),龍口265700)
桃果實采后腐爛防治一直是其貯藏保鮮的難點和重點[1,2],近年來,無化學(xué)殘留、安全性高、簡便有效的熱處理技術(shù)在桃果采后腐爛防治方面正逐漸受到重視。熱處理有熱蒸汽、熱水、干熱空氣、紅外輻射和微波輻射等多種方式,常用熱蒸汽和熱水燙漂(熱燙)處理[3]。目前,熱燙處理是生產(chǎn)領(lǐng)域更安全、有效、簡便的技術(shù),且更成功地用于防治桃、草莓、梨等果品的腐爛[4-9]。
桃果實熱燙處理效果主要與熱水溫度和浸泡時間有關(guān),一般情況下熱燙處理的溫度為45~65℃,處理時間從10 s到3 h不等。熱燙處理溫度和浸泡時間相互協(xié)作、共同制約,處理溫度低則需延長浸泡時間,處理溫度高時則需縮短浸泡時間。另外,處理溫度和時間還與桃果實是溶質(zhì)果或非溶質(zhì)果、大果或小果、栽培條件、成熟度有關(guān)。本研究以‘綠化9號’桃果為試材,重點研究50℃、55℃、60℃、65℃熱水浸泡處理不同時間 (20 s~6 min)對20℃常溫貨架期果實腐爛率、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響,從而確定‘綠化9號’桃最佳熱燙處理條件,以期為晚熟桃果實采后貯藏保鮮提供技術(shù)參考。
‘綠化9號’桃果采自山東省臨沂市蘭山區(qū)半程鎮(zhèn)大閔莊村桃園,桃樹為7年生,標準化栽培管理。2019年8月中旬早上采摘,當天運至實驗室,去除病蟲果、碰壓傷果,選擇9成熟度、重量 200~300 g、直徑 75~85 mm 的果實備用。
果實分別置于 50℃、55℃、60℃、65℃恒溫水浴鍋中浸泡處理,取出后瀝干果面水分,置于20℃恒溫箱觀察其腐爛率變化,不進行熱處理的果實作為對照(CK)。50℃水溫下浸泡處理時間為2 min、4 min和6 min;55℃水溫下浸泡處理時間為1 min、2 min和3 min;60℃水溫下浸泡處理時間為30 s、60 s和90 s;65℃水溫下浸泡處理時間為20 s、40 s和60 s。熱處理后的果實置于20℃條件下放置,分別于處理后 1 d、2 d、3 d、4 d統(tǒng)計果實腐爛率;貯藏4 d后分別測定果實的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對照處理果在常溫放置4 d后的腐爛率達到45%,50℃熱燙處理2 min和4 min的果實腐爛率顯著降低,特別是50℃、4 min處理果,20℃下放置4 d后腐爛率為15%。50℃、6 min處理果在常溫放置2 d后果面有輕微燙傷,隨后發(fā)展為腐爛。因此,‘綠化9號’桃在50℃熱燙處理4 min可較好抑制果實腐爛率的發(fā)生(表 1)。
表1 50℃熱燙處理對‘綠化9號’貯藏期間果實腐爛率的影響
50℃、4 min熱燙處理的‘綠化9號’桃果在常溫20℃下保鮮4 d后的硬度最高,50℃、6 min處理硬度最低。熱燙處理提高了果實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其中50℃、6 min處理果最高,其次是50℃、2 min處理果(表2)。綜合考慮果實腐爛率、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變化,‘綠化9號’桃50℃熱燙的最佳處理時間為4 min。
表2 50℃熱燙處理貯藏4 d后對 ‘綠化9號’果實品質(zhì)的影響
55℃、1 min熱燙處理的‘綠化9號’桃果常溫放置4 d果實的腐爛率低于其它處理果。55℃、3 min處理果在20℃下放置1 d時果面略有點狀褐變,放置2 d時在褐變位置開始出現(xiàn)腐爛,表明55℃、3 min處理會對 ‘綠化9號’桃產(chǎn)生燙傷性腐爛(表3)。
表3 55℃熱燙處理對‘綠化9號’貯藏期間果實腐爛率的影響
表4 55℃熱燙處理對‘綠化9號’貯藏4 d后桃果果實品質(zhì)的影響
經(jīng)過55℃,3 min熱燙處理的‘綠化9號’桃果實硬度為4.22 kg/cm2,明顯高于其它處理。55℃熱燙處理可以提高果實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但55℃、2 min處理果和55℃、3 min處理果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相同(表4)。綜合考慮‘綠化9號’桃果腐爛率、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變化發(fā)現(xiàn),55℃熱燙處理果實1 min可以降低腐爛率、提高果實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60℃熱燙處理30 s可以顯著抑制果實腐爛率的發(fā)生,20℃下放置4 d時該處理果未發(fā)生腐爛。其次是60℃、60 s處理,該處理在保鮮前期也可以很好地抑制果實腐爛,但某些小果經(jīng)過該處理會出現(xiàn)輕微的燙傷性褐變,造成常溫保鮮后期腐爛率升高,這種燙傷性腐爛在60℃、90 s處理果上表現(xiàn)更為明顯(表5),因此,生產(chǎn)上對‘綠化9號’桃進行60℃熱燙的最佳處理時間為30 s左右。
60℃熱燙60 s可以較好地保持果實硬度,其次是熱燙處理30 s;60℃熱燙30 s可以顯著增加果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綜合腐爛率、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指標(表6),60℃熱燙處理30 s可以較好的保持‘綠化9號’桃的果實品質(zhì)。
表5 60℃熱燙處理對‘綠化9號’貯藏期間果實腐爛率的影響
表6 60℃熱燙處理對‘綠化9號’桃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響
從表7可以看出,65℃熱燙處理20~60 s均可造成‘綠化9號’桃果實燙傷,使腐爛率升高,因此,‘綠化9號’桃不適宜進行65℃熱燙處理。
表7 65℃熱燙處理對‘綠化9號’貯藏期間果實腐爛率的影響
65℃熱燙處理20~60 s均造成了 ‘綠化9號’燙傷,使腐爛率升高,而60℃熱燙處理30 s、55℃熱燙處理1 min、50℃熱燙處理4 min這3種處理均可以抑制常溫保鮮的果實腐爛、增加果實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生產(chǎn)上果農(nóng)和收購商可根據(jù)自身條件選擇其中1種方式進行‘綠化9號’桃果采后處理,以增加其貯藏保鮮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