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玉姣
一
母親和端午節(jié),似乎很有緣。
上個世紀三十年代初,農(nóng)歷五月初五,母親出生于一個很普通的農(nóng)家。外公應該是讀了一點點老書,適逢端午佳節(jié)喜添閨女,取名素貞,與民間愛情傳說《白蛇傳》里的白素貞同名,取潔白無瑕有節(jié)操之意。母親兄弟姊妹六個,她排行老二。
母親說,也許是因為自己生日是端午節(jié)這一天,她小時候?qū)@個節(jié)日有一種特別的期待。每當村村巷巷飄出粽香時,她就抑制不住地興奮,盼了一年的端午節(jié)終于到了。外婆去野外采幾株長得最茂盛的艾草回來,斜插在自家門框。艾草隨風搖曳,滿屋飄滿清香。家里沒有糯米,哪怕是用秈米代替,也要包好粽子,讓母親他們端午節(jié)有粽子吃。粽子煮好后,外婆選一個街坊鄰居大多數(shù)在家里的時間,站在自家門口,把頭伸出門外,扯大嗓門,吆喝著母親姐弟幾個的名字,然后聲音再高過八度:“回家吃粽子咯!粽子煮好了——”他們就在別人羨慕的目光中,一邊答應著外婆,一邊飛奔回家。
母親說,童年的端午節(jié)留給她記憶中印象最深的有兩次。一次是六歲那年,一次是八歲那年。
母親小時候是上過學的,讀的是《三字經(jīng)》《弟子規(guī)》《增廣賢文》之類的古書。她經(jīng)常會和我們說起自己小時候在學堂里背書的場景。那個時候天天要下地干活,沒時間溫習功課。先生教過的文章,第二天晨訓前都要抽背,母親大多數(shù)時間是不能順利過關的。當先生的戒尺從半空中呼嘯而下,手掌立馬紅腫起來,火辣辣地痛。她和同伴們嘀咕著:要是有什么辦法可以讓自己變聰明,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把先生教過的功課背下來就好了。旁邊有個大男孩悄悄告訴母親,說他家有“靈性藥”,吃了這個“靈性藥”,別說《三字經(jīng)》和《增廣賢文》了,再長的文章都可以背下來。世界上竟然有這么好的東西?正值端午節(jié),母親毫不猶豫地用外婆分給她的兩個糯米粽子,向大男孩換取了三顆“靈性藥”。那一年,母親六歲。
母親八歲那年,經(jīng)歷了一個驚心動魄的端午節(jié)。上個世紀四十年代初,中國正在經(jīng)歷最艱難的抗日戰(zhàn)爭,日本人的侵華惡行已經(jīng)蔓延到了湘中地帶。日本人無惡不作,實行見人殺光、見物搶光、見房燒光的“三光”政策。老百姓陷入了極度的恐慌之中,完全依靠防空警報的提醒來安排自己的作息時間和地點。每個人都感覺不到明天和未來。眼看端午節(jié)到了,外公外婆盤算著把家里所有的積蓄換了糯米,至少還能給母親他們過一個能吃上糯米粽子的端午節(jié)。粽子剛剛煮好,防空警報拉響了。在這一次逃亡的人流中,母親和外公外婆走散了,被日本鬼子抓住。日本人要八歲的母親幫忙提著從老百姓家里搶來的兩只老母雞,走在隊伍的最前面帶路,他們繼續(xù)挨村去搜搶吃的用的。母親戰(zhàn)戰(zhàn)兢兢,小心翼翼地帶著他們穿過附近的幾個村莊,走了一個下午。傍晚時分,到了另一個村莊,日本人嘰哩哇啦示意母親一個人在村口待著,他們又進村去打砸搶了。趁日本人不在跟前,母親故意把手里的老母雞放了,然后一邊追著母雞跑一邊大叫著:“福爺(母親說是我們當?shù)乩习傩諏θ毡救说姆Q呼),福爺,雞婆走噶哩,雞婆走噶哩!”母親回頭看日本人沒有出來,一邊繼續(xù)趕著母雞跑,一邊假裝努力追,邊趕邊追邊跑,趁著天黑一路跑回了家。家里煮好的糯米粽子早就被日本鬼子洗劫一空。母親他們過了第一個沒有粽子的端午節(jié)。
我們好奇:“當年你一個這么漂亮的小姑娘家家,日本人就沒有侵犯你?”母親笑起來:“我早就學著院子里的嬸嬸和姐姐們,把自己臉上涂滿了黑泥巴,看不清眼睛、鼻子和嘴巴了。日本人嫌棄我是個臟小孩,太丑了?!蔽覀兙腿⌒δ赣H,幸虧是六歲那年吃了“靈性藥”,才躲過大劫。
二
母親十六歲那年,嫁給了大她九歲的父親。盡管家里條件很一般,但是像一個小妹妹,母親感受著來自父親兄長般的疼愛,很是幸福。在十九歲那年農(nóng)歷五月初六,剛剛過了端午節(jié),母親生下了大姐,自己做了母親。端午節(jié)期間初為人母,和自己的生日只差一天,母親經(jīng)常感嘆自己和端午節(jié)的緣分。
母親年輕時是一個非常能干的農(nóng)家婦女,尤其是包粽子和做布鞋的手藝,方圓幾里都是有名的。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按我們當?shù)氐幕榧蘖曀?,端午?jié)當天,沒過門的女婿要備粽子給準岳父母做節(jié)日禮,準岳父母要回禮一雙賀郎鞋給準女婿,表示兩家對這門親事的認可。送節(jié)的粽子要好看又好吃,回禮的鞋子要精致又結(jié)實,才足以表達自己的誠意和對準親家的尊重,也能讓自己在準親家面前賺足面子。這些給親家的節(jié)日備禮,大多數(shù)出自于母親的手。
那個時候還沒有我,聽哥哥姐姐們說,母親包粽子是很講究的。粽葉必須要在端午節(jié)前幾天采摘,這樣的粽葉顏色鮮艷、韌性好,包出來的粽子既好看又耐煮,而且粽香極濃。包粽子的糯米要用新鮮的稻谷,趕在包粽子前幾天才碾出來,要求粒粒飽滿圓潤、色澤白亮均勻。包粽子的豬肉一定要是新鮮的,有精有肥,油而不膩。如果是比較精致的主人家,要求用少量的糯米包好看的粽子,母親就給包那種羚羊角粽子。三個角的粽子頭拉著細細的粽子尾,瘦瘦長長,點綴幾顆紅豆綠豆。打開粽葉,一道道棕葉捆扎的印痕勾勒出一個纖細的腰身,紅黃綠三色均勻,像極了長腿細腰的芭比娃娃。如果是比較實惠大氣的人家,母親就給包粗粗壯壯的狗頭粽子。四個粽子角齊齊整整,里面放豬肉放排骨,肉鼓鼓肥墩墩滾在桌子上,咬一口香糯柔軟,滿嘴流油。哥哥姐姐們說,母親最忙的一個端午節(jié),不到五天時間,趕早趕夜替街坊鄰居做了三雙賀郎鞋,給六戶人家包過節(jié)的粽子。為了感謝母親,他們回送了足足有七八十個粽子給我們家。
后來哥哥姐姐們大了,有了我,家里的經(jīng)濟狀況大有好轉(zhuǎn)。每年的端午節(jié),仍然是我們家最熱鬧的時候,街坊鄰居們還是端來糯米,要母親幫忙包粽子。這個時候,母親一律是拒絕報酬的。
三
也許是因在家里排行最小,家里兄弟姐妹六個,陪母親包粽子的事兒,只有我最喜歡。
采集粽葉和棕葉、燒草堿水這些準備工作都是在端午節(jié)之前完成的。燒草堿水不能性急。母親到柴屋里選一大捆整齊又干凈的稻草,完全燃燒后,把稻草灰收集起來,用白布袋裝好。然后取一鍋井水燒得滾開,淋進裝有稻草灰的布袋里,布袋就從織縫里汩汩地吐出一大盆子草堿水。采集粽葉和棕葉也不能馬虎。在后院的土丘,母親鉆進粽葉叢,選取當年新長出的又寬又長、沒有傷口的粽葉摘回家,剪去葉柄和葉尖,再一片一片洗凈,放在鐵鍋里用開水煮過消毒備用。棕葉一般是父親幫忙采摘。在屋后的幾棵棕樹上,父親選取成長時間久一點、扇面寬大、顏色深綠的棕葉用鉤刀割下來,去掉硬的葉脈,再把柔軟的葉片撕成麻繩粗細的長條,用新鮮的井水洗凈后,將葉柄固定在一張半人高的明式木質(zhì)椅背上。柔軟的棕葉就像剛剛洗過的長頭發(fā),在椅背上散開,垂下來。
準備包粽子了。母親將糯米、花生、紅豆、綠豆等一起洗凈,倒入之前備好的草堿水攪拌均勻,排骨或豬肉焯水濾干端到跟前。然后,坐在一張小靠背竹椅上,笑盈盈地招呼我搬一方小矮凳坐在一旁。母親就一邊包粽子,一邊教我唱《端午謠》:
粽子香,香廚房。
艾葉香,香滿堂。
桃枝插在大門上,
出門一望麥兒黃。
這兒端陽,那兒端陽,
到處都端陽。
母親的聲音好聽極了。她唱一句,我就跟一句。五月的暖陽爬在方格木質(zhì)窗沿上,整個屋子瞬間燦爛起來。母親熟練地取出兩片粽葉,抹去水珠,葉尖向外,重疊著在手掌中平鋪開,再用雙手捏住粽葉兩端,同時向內(nèi)交叉,折成一個漏斗,然后將內(nèi)側(cè)的粽葉在漏斗內(nèi)旋轉(zhuǎn)一圈,回到原來的位置,漏斗就變成了一個圓錐。母親在圓錐中間插入一根筷子,用勺子把洗凈的糯米、紅豆、綠豆、花生和排骨豬肉等食材舀起來,搭配著一勺一勺倒進圓錐里,不時用竹筷向下輕輕戳動,將錐尖的糯米粒壓實,不留空隙。接著,她將上端超出圓錐部分的粽葉向前折疊,捻出兩個角,蓋住圓錐上面的糯米,用力捏緊粽葉的中間,再向一側(cè)疊壓出一個角。這樣,粽子頭上的三個角就長出來了。母親扯上一條棕葉,斜套著在粽子頭上的三個角和尖尖的粽子尾各繞一圈,將粽子緊緊裹住,用力拉緊,打好結(jié),散落的棕葉上即刻垂下來一個有棱有角的粽子。
母親煮粽子的時間一般安排在晚上。點燃煤火,把包好的粽子放進一大口有蓋的鐵鍋里,倒入備好的草堿水,沒過粽子。猛火煮開,文火慢熬,期間還要把粽子在鍋內(nèi)上下翻轉(zhuǎn)幾次,使它們能均勻受熱,不至于有沒煮透的粽子。第二天早上,粽香就在小屋里一圈一圈地蕩漾開來。剝開翠綠的粽葉,金黃的粽肉透出來,綴著點點紅豆綠豆,間或一兩塊排骨或豬肉,色香味俱佳。
母親告訴我,五個粽子在一起叫一吊,五吊粽子在一起叫一坨。母親每年都要至少包四坨以上的粽子。除了自家吃的,還要備一些送給左鄰右舍嘗一嘗。
四
母親四十七歲那年,經(jīng)歷過她這一輩子最傷心的一個端午節(jié)。
那一年,我七歲,小姐姐十一歲,父親在端午節(jié)期間毫無征兆地離開了,我們?nèi)胰藳]有任何思想準備,無法接受父親去世的事實。新買的棺木橫在一個臨時搭建的敞口棚里,父親的遺像立在棺木一頭,一直笑盈盈地看著我們。遺像前,碟子里裝著三個煮好的粽子和幾個水果,三炷香插在裝滿白米的竹筒里,一縷一縷青煙,幽靈一樣在棺木上空繚繞。端午雨噼噼啪啪地打在棚頂上,順著棚沿掉落下來的雨水,積在泥地上縱橫交錯,像淌在母親臉上的淚。母親撲在靈柩上拼命捶打,呼喊著父親的名字,幾次昏厥過去。
父親突然離開,家里顯得空蕩蕩冷清清。母親每天不言不語,只是默默垂淚。大家都很擔心母親,我和小姐姐陪在她身邊,不敢離開半步。一次半夜醒來,不見了母親。我倆滾下床,光著腳在黑暗的泥地里哭著喊著一路狂奔。找到母親時,池塘里的水已經(jīng)漫過了她的褲管。我倆不顧一切跳進水里,死死抱住母親不放。母親站在池塘里,看著我和小姐姐,雙手無力地垂了下來,整個身子癱在我們身上,任由我們抱著,哭成了一個孩子。我們都不敢講話,母親的淚水掉下來,打在我的臉上,我和姐姐的淚水掉下去,打進池塘里。水,冰涼冰涼,沒過母親的膝蓋,沒過小姐姐的大腿,沒過我的腰。夜,很靜很靜,能聽見流水的抽泣,吧嗒吧嗒,吧嗒吧嗒。好長時間過去了,母親慢慢立起身子,抽出手,撫過我滿是淚水的臉頰。我仰著臉,看著她的眼睛,輕輕央求:“好冷,我們回家吧,媽媽!”母親點點頭,一手摟著我,一手摟著小姐姐,把我們緊緊環(huán)在胸前。夜,依然很靜,“撲通、撲通”,“撲通、撲通”,“撲通、撲通”,我能聽到三顆心臟跳動的聲音。母親放開我們,騰出手,將自己額前的碎發(fā)捋順。手掌順落在我的頭頂上,按住我的小腦袋,用力把我往岸上一推。我的母親又成了母親!
夜很黑,家里也很黑,母親一手牽一個,領著我們回家。重新整理好床鋪,我和小姐姐一邊一個,在她的臂彎里躺下了。
父親去世以后很長一段時間,母親臉上沒有出現(xiàn)過笑容。她天天念叨:父親在墳地里,會不會又突然活過來了?她也常常擔心:如果父親在墳地里突然活過來,身上蓋著那么厚的土,不能及時坐起來、不能及時走出來怎么辦?甚至有幾次,她一個人偷偷去父親的墳地里看過,聽過。同姓的一個長輩我們稱呼二爺爺?shù)?,說依生辰八字看,父親變成了一只飛鳥。從此以后的端午節(jié),母親依然給街坊鄰居幫忙包粽子,母親依然給我們煮好多好多好吃的粽子。每次,煮好粽子的第一件事,母親就要剝開幾個父親生前最喜歡的,用盤子裝好,放在家門口的樹杈上給來來往往的飛鳥吃。母親說,鳥群中,一定有一只飛鳥是父親的來世。變成飛鳥的父親,是一定會來吃她包的粽子。
五
母親五十八歲的時候,我們有了一個慈祥的繼父,我多了三個哥哥。兩家人合成一家人,我們彼此非常珍惜這難得的緣分,相處和睦。繼父和母親非常滿意這種狀態(tài)。兩位老人經(jīng)常笑著說著,掰著手指頭算著,兒輩孫輩加起來三十幾口人,擺滿滿的三大桌子還得擠著。每年的端午節(jié),哥哥姐姐們都要回來給母親慶祝生日,陪父母過節(jié)。兄弟姐妹們在一起或玩牌或聊天或陪孩子們游戲,很是歡樂。母親就忙里忙外,樂呵呵地張羅,每桌至少要備十個菜。九個兒女,每人至少要帶上一坨粽子回家,還不包括送親戚朋友的。每年的端午節(jié),老人家都要包四五百個粽子,至少煮五大鍋,得提前幾天就開始做準備?!坝心镌冢揖驮?。兒女們經(jīng)?;丶?,就好!”母親經(jīng)常這樣說,也很享受這樣的感覺,沒有說過累。
很可惜,生活給予母親這樣的時光不長。三年后,繼父病逝。眼睜睜看著繼父瞑目的那一刻,母親哽咽著握住老人的手,整個人頓時矮了半截?;畹搅畮讱q,送走兩位至親。母親離開了和繼父一起生活的地方,也不愿意回到生養(yǎng)我們的老家。我把母親接過來和我一起住。
漸漸地,母親年歲大了。端午節(jié)期間,她拒絕哥哥姐姐們再來陪她過節(jié),但還是會保持端午節(jié)包粽子的習慣。母親一般是提前幾天回鄉(xiāng)下老家把粽子包好,把艾草采摘好。趕在端午節(jié)前一天,一大擔挑到縣城,把幾百個粽子攤在我家客廳的茶幾上、方桌上,分成幾大堆。每一堆一把新鮮的艾草、二十五個白米粽子、二十五個紅豆粽子、二十五個豬肉粽子,不多一個不少一個,再挨個給哥哥姐姐們家里送過去。九個兒女,外地安家的三個哥哥姐姐除外,母親來來回回走六趟。端午節(jié)那天,母親就在家里接哥哥姐姐們的問候電話,在電話里和晚輩們一個一個嘮叨:“好好好,我的外孫子偉偉祝外婆生日快樂了,外婆高興外婆高興……”“大妹子呀,今年你們家的粽子夠不夠?。坎粔蛭颐髂暝俣喟c?!薄白xP,你們要先吃豬肉粽子,白米粽子放冰箱里慢慢吃沒關系……”“玉英啊,昨天送粽子的時候,你們都不在家,還好我?guī)Я四銈兗业蔫€匙,我把艾葉直接插在門框上了,把粽子放在餐廳的飯桌上……”“哈哈哈,我的鵬鵬乖孫喜歡吃排骨粽子?好好好,奶奶明年給你包排骨粽子……”母親就這樣嘮叨著,享受著來自哥哥姐姐們節(jié)日的問候和生日的祝福。
我多次勸母親,年歲大了太累了身體吃不消,端午節(jié)不必回老家包粽子了,包好粽子也沒有必要親自送到各家去。母親依然堅持,說老天爺沒有虧待她,老年又喜得三個兒子。一想起有這么多的孩子吃自己包的粽子,就開心得很!
六
二〇〇九年的那個春天,那年的端午節(jié)還沒到,母親突然離開了我們。沒有給我們一天盡孝病床前的機會,甚至連送一杯水的機會都沒有留給我們。
還記得母親的葬禮過后,人群散去,一整座大房子瞬間被掏空了,每一個房間里母親留下的痕跡都在隱隱作痛。兄弟姐妹們幾個坐在一起,聊著老母親。大家說起老母親,和老母親這一輩子七十六個年頭的風風雨雨;說起老母親的生日;說起老母親與端午節(jié)的緣分,以及老母親在每一個端午節(jié)里送過來的粽子和艾草……當教師的二嫂子幾次哽咽:“沒有了老母親,突然感覺不到家在哪里……以后的端午節(jié),再也沒有老母親包的粽子了……”
老母親就這樣走了。
一年又一年,農(nóng)歷五月初五,《端午謠》如期在耳邊飄過,我經(jīng)常能聽到母親的聲音。
我相信,在另一個世界里,母親也一定給我們準備好了過節(jié)的粽子和艾草,只是沒有辦法送上來。
責任編輯:吳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