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銳,李旭殷
(集美大學外國語學院,福建 廈門 361021)
評價(Assessment)在教學中不僅能加強教育管理,促進教育測量和評價理論的自身發(fā)展,更重要的是能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促進學生的學業(yè)發(fā)展[1]。具備評價素養(yǎng)(Assessment Literacy)的教師能夠準確理解評價內容、目的與方法這三大要素,在教學過程中設計合適的評價方法,準確分析評價結果,對教學質量的提高有著巨大的幫助。大學作為培養(yǎng)人才的重地,對學生的評價應具有全面性。因此,大學英語教師不但要具備良好的專業(yè)教學能力,還應有較高的評價素養(yǎng),除了正確使用總結性評價外、還應該具備運用形成性評價包括表現(xiàn)性評價、真實性評價和發(fā)展性評價的多元評價能力,從而更全面地對學生的綜合能力進行檢測,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評價素養(yǎng)這一術語源于普通教育學領域,由美國學者Rick Stiggins最早提出。Stiggins將評價素養(yǎng)定義為評價的過程中需要了解和使用的知識和技能[2]。Paterno認為評價素養(yǎng)是進行評價實踐所需的評價原理的相關知識,包括評價術語、評價方法、技術的開發(fā)和運用,熟悉評價的質量標準,熟悉有別于傳統(tǒng)的學習測量的方法[3]。Popham指出評價素養(yǎng)包括教師對被認為可能對教育決策產生影響的評價基本概念和程序的理解。強調教師所要掌握的不是深奧的概念,而是有利于教學評價的基本原理[4]。Bachman針對網(wǎng)絡評價素養(yǎng)教育資源進行研究,界定了評價素養(yǎng)的內涵。他認為評價素養(yǎng)是設計、命制、修改和評價大規(guī)模標準化考試和課堂測驗時所需的知識、技能和能力;對測試過程的熟悉度;對指導和支撐實踐的原則和概念(包括倫理問題和行為準則)的意識。評價素養(yǎng)要求教師具備設計、實施與評價課堂評估的能力,靈活運用評價知識和技能,設計適當?shù)脑u價模式,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評價。進而從評價結果的分析中得到反饋,改善教學模式[5]。具備評價素養(yǎng)的教師對教學評價有更準確的認識,能夠熟練運用評價知識與技能。
從評價素養(yǎng)的概念可知,對評價素養(yǎng)的直接界定包含了理解與應用相關評價知識、技能。具有評價素養(yǎng)的教師熟悉評價理論,善于選取評價方法,懂得交流評價結果的重要性,能夠賦予學生評價的權利,從而提高教學效果。盡管學者們對評價素養(yǎng)的界定方式不同,但都認為評價素養(yǎng)是教師對學生進行學業(yè)評價時,不可或缺的基本素養(yǎng)。
在Stiggins提出評價素養(yǎng)這一概念約20年后,語言測試領域才出現(xiàn)語言評價素養(yǎng)(Language Assessment Literacy)這一概念。語言測試和其他測試的不同之處在于語言既是測試工具又是測試對象[5]。
Boyles[6]認為語言教師評價素養(yǎng)指的是語言教師對語言測試原則和實踐的理解。她認為語言教師需要一個工具來分析和反思評價數(shù)據(jù),以便做出合理的決策。具備評價素養(yǎng)的教師不僅能夠選擇恰當?shù)脑u價方法,而且能夠通過對評價數(shù)據(jù)的準確分析來降低測試的消極反撥效應。
Taylor[7]認為語言評價素養(yǎng)應該兼顧評價技術手段、實際技能、理論知識和對原則的理解,并且良好地理解語言教學環(huán)境中評價的角色和功能。
可見,語言測試實踐和其他學科的評價實踐有著根本上的差異[8],語言評價素養(yǎng)應是語言教師在評價活動中所涉及的特有的對語言評價知識的理解和應用。正如Fulcher所述,語言評價素養(yǎng)的相關研究尚處于萌芽階段[9]。
在教師評價素養(yǎng)的構成方面,1990年美國教師聯(lián)盟(AFT)、國家教育測量委員會(NCMA)和國家教育協(xié)會(NEA)共同開發(fā)了學生教育評價中的教師能力標準(Standards for Teacher Competence in Educational Assessment of Students),其中共歸納了七個方面的標準(簡稱“七標準”)[10]。七個方面分別是:1.教師應能夠熟練地選擇適合運用于教學決策的評價方法;2.熟練地開發(fā)適用于教學決策的評價方法;3.熟練地管理、評分和解釋外部評價以及教師的自身評價結果;4.熟練運用評價結果來做出對個別學生、教學規(guī)劃、課程發(fā)展和學校改善的決策;5.熟練地開發(fā)運用于學生評價的有效評分程序;6.熟練地和學生、家長、其他非專業(yè)對象以及教育研究人員交流評價的結果;7.熟練地辨別不符合倫理和法律以及不恰當?shù)脑u價方法和評價信息的運用。以上七大標準是美國各大州制定相關法規(guī)的重要參考,對教師的教學評價、評價培訓、相關課程和評價素養(yǎng)的調查研究具有深遠的影響?!捌邩藴省笔茄芯拷處熢u價素養(yǎng)的重要參考指標。
在語言教師評價素養(yǎng)的構成方面,Brindley[11]借鑒了AFT、NCME和AEA的《教師的學生教育評價能力標準》,對教師評價素養(yǎng)直接進行研究,構建了有關語言教師評價培訓的框架。內容包括五大模塊:1.評價的社會背景;2.能力的定義和描述;3.編制和評價語言測驗;4.語言課程中的評價;5.評價實踐。Inbar-Lourie[12]參考了Brindley的研究,構建了一個包含評價目的、評價品質、評價方法的三維框架。他認為語言測試者在設計評價任務時首先應考慮到社會、政治和歷史等方面的因素,應了解評價對不同領域的影響,懂得為什么進行評價。其次,語言測試者要熟練掌握語言知識與理論,在制定評價方法時懂得評價什么。最后語言測試者應掌握評價方法,懂得如何進行評價。也就是要把為何評、評什么、如何評三個部分有關聯(lián)的結合起來(見圖1)。
圖1 Inbar-Lourie的語言教師評價素養(yǎng)構成
Taylor[13]將評價素養(yǎng)分為八個維度:1.理論知識;2.專業(yè)技能;3.原則和概念;4.語言教育學;5.社會文化價值;6.地方風俗;7.個人信仰;8.評分與決策。她認為并不是所有的評價相關人員需要了解以上內容。例如,語言測試研究者可能會在他們的工作中涵蓋以上內容,而語言教師更加青睞有益于他們出題的實踐技能而不是相關的測試理論。
綜上可見,評價素養(yǎng)包括評價方面的知識與技能以及態(tài)度對評價行為的影響,因此,本文從評價態(tài)度、評價能力和評價知識這三個維度分析大學英語教師的評價素養(yǎng)(見圖2)。
圖2 本研究的評價素養(yǎng)框架
本研究通過網(wǎng)絡發(fā)放問卷與面對面訪談相結合的方式展開,旨在回答三個問題:1.大學英語教師的評價素養(yǎng)現(xiàn)狀如何?2.影響大學英語教師評價素養(yǎng)的因素是什么?3.如何提升大學英語教師的評價素養(yǎng)?
調查對象主要為沿海某省份經(jīng)濟發(fā)達地區(qū)的大學英語教師。問卷參考了美國教師聯(lián)盟和國家教育測量委員會聯(lián)合開發(fā)的《學生教育評價中的教師能力標準》[10]以及林敦來[14]的研究問卷,從評價態(tài)度、評價能力和評價知識三方面進行調查。問卷包括調查對象的基本情況,分別從性別、學歷、教齡、職稱、年齡、師范背景等方面進行調查。問卷主體部分是對教師評價素養(yǎng)的檢測,包含對教師的評價學習經(jīng)歷、教學評價情況以及語言測試基本知識的調查,共有98名大學英語教師填寫了問卷。問卷調查結束后,針對問卷中所反映出的問題編制訪談提綱,選取10名大學英語教師(見表1)進行半結構式訪談。
表1 受訪教師的基本情況
利用問卷星網(wǎng)上調查后,從評價態(tài)度、評價能力、評價知識三個維度對問卷中的數(shù)據(jù)進行整理。
評價態(tài)度指的是教師對評價活動的看法以及由此做出行動選擇的一種心理傾向[15]95。問卷分別從對評價的認識、分析評價結果的看法、評價方法選擇和評價目的四個方面對教師的評價態(tài)度進行檢測。 如圖3所示,88.78%的教師認為準確的評價可以促進學生英語學習;86.74%的教師表示每次學生考試后,應該引導學生對英語試卷進行分析,并向學生解釋分析結果;92.86%的教師贊成應根據(jù)不同的課程目標采用多種評價方法來評價學生的英語學習。
圖3 評價態(tài)度調查結果
下表2是根據(jù)評價態(tài)度的數(shù)據(jù)利用SPSS21分析出教師在評價目的方面的態(tài)度,可見,教師的態(tài)度更傾向于對學生的語言能力和學習能力的檢測。這一點確合普通高等院校培養(yǎng)人才的定位和目標,也符合新時代創(chuàng)一流學科人才培養(yǎng)目標,教師們對評價目的有正確的認識,他們的評價態(tài)度較為積極。
表2 英語標準化測試的目的調查結果
評價能力指的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善于運用評價方法對學生進行準確評價,并能夠利用評價結果對教學進行調控的能力[16]。問卷分別從評價方案的制定、評價反饋、評價結果交流和評價主體的選擇這四個方面對教師的評價能力進行調查(見圖4)。63.27%的教師每學期初,總會設計一份所教學科的評價方案。90.81%的教師會利用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作業(yè)、期中、期末的考試結果對自己的教學進行反思。56.13%的教師經(jīng)常根據(jù)評價結果與學生或者學生家長溝通、交流學習情況。
圖4 評價能力調查結果
對評價主體的選擇,“教師”這一選項的均值高達4.13分,遠遠高于平均值3。選項“學生”的平均分僅為2.65分,選項 “家長”的平均分僅為1.4分(見表3)。說明大多數(shù)教師認為評價的主體是教師。事實上,根據(jù)評價原理,學生在整個教學活動過程中處于主體地位[17],應積極主動參與到評價活動中去。但現(xiàn)實中教師卻是評價主體,學生被評價,這不符合高校多元化、復合型人才培養(yǎng)目標。
表3 評價主體調查結果
對英語教師而言,評價知識主要指的是語言測試方面的知識[15]110,教師的評價經(jīng)歷對教師的評價素養(yǎng)有著巨大的影響。本研究通過職前培養(yǎng)、職后培訓、自主學習、課題研究等方面對教師的語言測試知識學習經(jīng)歷進行調查,結果顯示57.14%的大學英語教師在入職之前沒有接觸過語言測試相關課程;50%在職期間沒有參加過與語言測試相關的培訓;58.16%沒有自學過與語言測試有關的內容;還有61.22的大學英語教師沒有參與過與語言測試有關的課題研究;而有84.69%的大學英語教師迫切希望補充語言測試相關知識 。
問卷中還包含了與語言測試知識相關的單項選擇題,目的在于檢測教師對評價知識的掌握情況。其中關于考察信度(reliability)、效度(validity)、區(qū)分度(discrimination)、反撥作用(washback)等概念和百分制考試含義的題目,六道題的平均正確率僅為39.97%。此外,這些沒弄清楚語言測試概念的教師們,有81.63%經(jīng)常在每學期的期中或期末的考試中自主命題。
對能力進行檢測,并在檢測后積極引導學生對試卷進行分析,且教師們對評價的目的有正確的認識,評價態(tài)度較為積極。在評價能力方面,教師們對評價方案的制定和評價結果交流方面的表現(xiàn)較差,且教學評價以教師為主導,學生和家長的參與度低 。在評價知識方面,雖然64.29%的教師畢業(yè)于師范專業(yè),還有42.86%的教師在成為英語教師以前修過語言測試或評估方面的課程,且50%的教師在工作期間參加過有關語言測試或評估方面的專題培訓,但教師對語言測試的基本概念認識卻模糊,準確率極低,對評價的分數(shù)解釋識知不清。在嚴重缺乏評價知識的情況下,教師們卻經(jīng)常參與命題,這勢必造成對學生全面評價的不準確性,對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yǎng)產生巨大影響。因此,加強教師們評價知識的學習,提升教師評價素養(yǎng)迫在眉睫。
就問卷調查結果分析,筆者對部分教師進行了訪談,期望通過訪談更直觀地了解影響提升大學英語教師評價素養(yǎng)的因素,整理訪談結果發(fā)現(xiàn)主要有以下幾點:
作為考試大國,我國對考試尤為重視,然而有關教育評價方面的教學卻一直沒有得到重視。如上文提到:雖然64.29%的大學英語教師畢業(yè)于師范專業(yè),卻只有42.86%的教師在入職前學習過相關的語言測試課程。反映了高師專業(yè)在課程設置上的缺失。訪談過程中有22年教學經(jīng)歷,本科畢業(yè)于師范類大學的A教師表示:
“(語言測試)完全是一個全新的方向。對我來說,本科中的教學法似乎沒有提到,而研究生我學得是英美文學方向,那我就可能還得學一下語言學,還有相關的一些知識,可能這個要惡補一下?!?/p>
英語教師如果缺乏語言測試知識的學習,必然對教師自身的評價素養(yǎng)以及對學生的學習評價產生巨大影響。針對高師專業(yè)課程設置方面的疑問,筆者查詢了幾所國內重點師范大學師范英語專業(yè)課程表,與教師教育相關的課程(見表4)。
表4 三所重點師范大學師范英語專業(yè)語言測試課程設置情況
三所師范大學的師范英語專業(yè)課程設置情況可以發(fā)現(xiàn),師范大學A沒有開設語言測試課程;師范大學B開設了語言測試以及課堂形成性評價兩門與評價相關的課程,并作為必修課;師范大學C開設了英語測試課程,但僅作為選修課??梢姡幢闶菄鴥戎攸c師范大學也弱化了教學評價方面的內容,這也解釋了為什么教師們對補充評價知識的需求如此強烈。為了更好地提升教師隊伍的教師評價素養(yǎng),高校在課程的設置方面應給予重視。
訪談中我們還發(fā)現(xiàn):教師在教學評價方面比較迷茫,缺乏教學評價方面的相關指導。B教師說道:
“教學管理層好像對我們沒有監(jiān)督,好像一切都是老師個人的行為,沒有一個評價的標準。”
C教師也說道:
“知識更新太快,那我們怎么樣才算是真正地、能夠有效地去評價自己的評價素養(yǎng)呢。還有就是說,我們目前行使的一些方式并不是非常科學,非常有效的?!?/p>
對在職教師來說,在職培訓是補充教師教學知識的有效途徑,但現(xiàn)階段的職后培訓卻不盡人意。上文問卷調查結果顯示,50%的教師在工作期間沒有參與過語言測試的相關培訓。除了相關培訓之外,教師還缺乏相關知識方面的交流,正如D教師說:
“可能缺乏一些學習和交流。就是跟其他院校的一些學習和交流,可能這方面會比較缺乏。我們平常獲取知識得到最多的就是同事之間互相的交流,可能會講到這個東西?!?/p>
此外,對于教師評價素養(yǎng)的提升,E教師如是說:
“第一個肯定就是說要重視,如果學校領導層不重視測試,那沒有老師(會)去學的。測試對于我們的學科建設還是非常重要的?,F(xiàn)在我們老師在出題的時候,其實是挺隨意的,基本上都只是一種學校測試,就是achievement test。主要就是對于所學內容的一種測試,但是缺乏其他形式的測試。另外呢,至于我們測試的方法是否科學,然后是否有效,其實都是沒有經(jīng)過論證的。另外老師們也缺乏這一方面的培訓。我覺得如果要提高的話,第一呢,無論是領導層還是教師自己都要意識到測試的重要性。但是光意識到重要性還不夠,因為老師有這個意愿你還要提供相應的培訓。甚至是學院的這種測試小組,審核啊、分工啊、合作啊,因為沒有這樣的一個機構來評估你的測試是科學不科學,反正大家就很隨意,我想怎么出就怎么出。”
可見,當前大環(huán)境對語言測試并不重視,由于相關部門的忽視,教師缺乏正確的指導,語言測試的相關知識對教師們來說是一個盲區(qū)。在高師師范專業(yè)較少開設語言測試課程的情況下,若又缺乏相應的指導,肯定對教師的評價素養(yǎng)產生巨大的影響。為了更好地提升大學英語教師的整體評價素養(yǎng),相關部門應當重視起來,組織相關的培訓和指導,解決教師在評價方面的困擾。
上文調查中,有84.69%的教師認為應該補充相關方面的知識,但只有41.84%的教師會通過自學的方式補充這方面的不足,可見仍然有許多高校教師缺乏職后自主學習的主動性。 正如D教師強調說:
“看老師本身有沒有花心思在學生身上,有沒有花心思在這個課程上,如果他是真的有花心思,那我覺得還好。但是也會出現(xiàn)一些比如說沒有那么負責任的老師,他可能也是在敷衍學生。這樣的話他對學生的評判標準就不好說了?!?/p>
但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英語教師尤其是教授“大學英語”課程的教師,由于教學任務重,往往不會過多的關注與自身教學或研究方向無關的內容。C教師說道:
“我們教學任務壓力很大,然后如果出去培訓就會拖了很多課,不好補,這個時間上不允許?!?/p>
除此之外,女教師還有自己的家庭和孩子要照顧,如果真的想提高自己的評價素養(yǎng),也很難擠出大塊的時間脫產培訓。在工作與家庭瑣事纏身的情況下,教師往往會選擇舍棄一些東西。比如對剛入職的教師來說,學歷高的教師接受新事物比較快,但對一些只教非英語專業(yè)學生的大外老師,則很難讓他們積極主動去學習新領域,正如F教師說:
“應該是他本身的意識程度吧,就是他(她)自己,對不對?要老師主動的,因為學校沒有一個明確的、明文的任務給你。這個完全是在于老師自身有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對不對?你覺得它是不是很重要,并不是說因為我有這個工作,我必須來做這個,比如說我當輔導員啊、當班主任,我必須要跟學生來聊天等各種方式來評價他們,跟蹤他們的表現(xiàn)。我覺得(教師的)自覺性很重要,是難度最大的,做什么都是這樣。”
所以,對于教師理念的培養(yǎng)很重要,應當讓教師了解到提升評價素養(yǎng)是提高自身職業(yè)素養(yǎng)的必備條件,對促進教學質量提升有積極作用,從而引發(fā)教師主動學習相關知識的熱情,努力提升評價素養(yǎng)是當務之急。
通過問卷調查結果和訪談的分析獲知了大學英語教師的評價素養(yǎng)現(xiàn)狀及其影響因素。那么如何提升大學英語教師評價素養(yǎng),本文提出以下幾點建議供同行參考。
對于高校教師來說學習和掌握新知識是為了更好地提高教學質量和科研水平,單有積極的評價態(tài)度,而沒有實踐是毫無用處的。 從上文中可以看到,有些重點師范大學都沒有開設語言測試這門課程,或者僅把它作為一門選修課處理。高師專業(yè)課程設置的缺失是導致許多教師對評價知識含糊不清的一個重要原因。
Stiggins[18]認為教師運用評價有三大目標:支持決策(分組、評定、篩選);教學(引導學生學習與實踐),對學生的課堂行為進行管理。教師不能只停留在第一個層面,即判斷學生的需求,選擇學生進行特殊的活動,分組教學以及成績評定;還應掌握后面兩個部分的具體目標,內容包括:告知學生學習目標,給予學生實踐機會,引導學生進行自評、同伴互評;學會利用評價進行課堂管理。但教育課程中所提供的評價知識往往局限于第一個層面,缺乏后面兩個方面的內容。本研究結果顯示20多年前Stiggins發(fā)現(xiàn)的這一問題今天仍然存在于我們的教育課程設置中,即高校不但要開設語言測試的課程,還應確保該課程的教學效果。因此,教育主管行政部門和各大師范院校應充分意識到語言測試課程對入職教師的重要性,完善英語師范生的培養(yǎng)計劃,將語言測試等相關評價課程納入到師范英語專業(yè)的必修課程當中,并保障課程開設的質量和實踐性, 為師范生日后走上教師崗位打好基礎。
職前的學習為教師的順利入職打下了良好的基礎,職后的學習有利于教師補缺補漏,進一步提高教學水平。研究顯示84.69%的大學英語教師有補充評價知識的需求,因此加強職后培訓與學習成為當前我國大學英語教師的當務之急。首先是增加培訓的覆蓋率,讓大多數(shù)的教師都能有機會參與到培訓中來。其次,應增加培訓的次數(shù),在培訓內容的設計上形成一套完整的體系,能夠處理好課程的銜接問題。一兩次課的培訓,教師往往沒有什么很大的收獲;培訓應該系統(tǒng)化、具體化,讓不同基礎的教師在學習之后都能有所收獲。最后是提高培訓的質量,減少脫離實際教學的理論知識,增加實踐教學的運用,使職后培訓和學習自動化、常態(tài)化。
評價素養(yǎng)的提高,離不開教師自身的努力。教師應意識到準確地評價對教學的重要性,提高自主學習意識,補充評價知識,為自身的專業(yè)化發(fā)展而不斷努力。同時要做到評價觀念與行為的轉變,擺脫應試教育的影響,不斷改善評價方法。最后要將所學知識運用到教學實踐中去,促進教學的發(fā)展,在不斷地學習與教學實踐中提升評價素養(yǎng)。
1.豐富評價知識。由問卷調查可知,由于缺乏評價理論的支撐,教師在教學評價方面是比較迷茫的?!敖處煿ぷ魇且环N學習的專業(yè),學習的專業(yè)需要專業(yè)的學習?!盵19]教師應該將經(jīng)驗上升到理論層面,加強自我學習、自我提高的意識,努力學習理論知識,補充自身不足,踐行終生學習。
隨著科技的發(fā)展,人們可以快速的獲取想要的資源,為自主學習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其中網(wǎng)絡學習就是一種非常便捷的方式,比如教師可以登錄相關網(wǎng)站學習教學評價相關的課程,也應該利用好身邊的資源,比如圖書館,也可以虛心向同校了解評價相關知識的教師請教,切勿閉門造車。同時一個人學習可能會缺乏動力,教師可以組織教研組進行共同學習交流。
自主學習的方式多種多樣,最難的地方在于教師如何克服職業(yè)倦怠,發(fā)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努力探索知識。教師應該清楚地認識到教師這一職業(yè)的特殊性,教師肩負著培養(yǎng)祖國未來人才的重任,如果不努力提高自身專業(yè)水平,又怎么去教育學生?因此,教師應制定相應的學習計劃,根據(jù)自身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并督促自己的學習。
2.轉變評價觀念。為了提高評價素養(yǎng),教師要轉變評價觀念。首先,教師應當意識到評價在教學過程中的重要性,合理安排評價在教學中所占的分量。其次,教師應擺脫應試教育的束縛,采用多種評價方式檢測學生的學習情況。最后,教師應引導學生參與到評價中來。受傳統(tǒng)教學觀念的影響,教學評價主要由教師來進行,不利于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yǎng)。教師應轉變傳統(tǒng)評價方式,給予學生評價的權利。同伴互評,師生互評等評價方式都可以應用到教學中來。在同伴互評的過程中,一方面是對學生自己學習情況的檢測,另一方面可以發(fā)現(xiàn)他人的優(yōu)點相互促進。但教師在選擇評價學生進行評價的時候要注意到可行性。如果只是讓學生對著標準答案批改作業(yè),就很難起到啟發(fā)學生思維的作用,學生也不會有太大的積極性。所以教師應針對不同的情況選取不同的評價方式。
3. 加強評價實踐。教學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所組成的一種人類特有的人才培養(yǎng)活動。通過這種活動,教師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引導學生學習和掌握文化科學知識和技能,促進學生素質提高,使他們成為社會所需要的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對教學來說實踐尤為重要。缺乏實踐,教師對相關理論知識的學習就只停留在文字表面。就像學游泳只學習理論知識是不夠的,還應下水進行實踐。教師只有通過一次次地實踐才能完成從了解知識到運用相關知識的轉變。通過實踐教師才能了解到如何運用不同的評價方式,深刻的體會到教學評價對教學的重要作用。
教師的評價實踐活動包括評價方案的制定與實施、評價結果分析與交流、評價反思、試題命制、評價研究等方面。為了提高課堂評價的效果,教師應提高制定評價方案的能力。不同班級的學生具有不同的特點,教師不能照搬照抄他人的評價方案。應該根據(jù)學生的具體情況,制定合理的評價方案。在評價方案的制定過程中教師應注意到一致性,評價目標、評價方法、評價過程應該是一個有聯(lián)系的整體。一個好的評價方案應該做到對學生進行全面的檢測,是包含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綜合評價。評價方案的制定作為課堂評價的第一步,需要教師多花時間仔細推敲。
課堂評價過后,對評價結果的處理也十分重要。在評價結果的利用方面教師應該具備合理評定與解釋評價結果的能力和交流評價結果的能力。評定與解釋評價結果的能力就是指教師要能夠對評價進行打分并合理地解釋評價原因。例如教師對某個學生的學習評價是B等級,那么教師就要能夠解釋這個等級所代表的具體意義,為什么對這個學生的評價是B等級。同樣獲得B等級的學生之間的情況又有何不同。交流評價結果主要在教師與學生、教師與家長、教師與教師之間進行。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有利于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不足,有針對性的補缺補漏。教師與家長之間的交流有利于家長及時了解孩子情況,為孩子提供必要的幫助。教師與教師之間的交流,有利于形成互幫互助的教學氛圍,解決評價困難,改善教學評價方式。教師在利用評價結果時可以參考以下幾點:第一,將評價結果與目標相結合,讓學生了解到和目標的差距,激勵學生向目標努力。第二,評價結果的反饋要及時且持續(xù)進行,這樣才能使學生及時了解自己每個階段的學習情況,有利于學生進行下一步的學習規(guī)劃。最后,對評價結果的分析不能只停留在分數(shù)表面,應發(fā)現(xiàn)教學所存在的問題,改善教學方法。
教學實踐活動離不開教學反思,通過教學反思教師可以及時發(fā)現(xiàn)自己在課堂評價方面的優(yōu)點與不足,不斷完善自己的課堂評價模式。通過教學反思,教師對課堂評價的方法會有更為深厚的理解,有利于教師總結教學經(jīng)驗,提高教學評價水平。教師應將教學反思貫穿在整個教學評價當中,對教學評價過程中所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及時的思考。同時教師也可以參與到對課堂評價的教學研究當中來,教學研究有利于教師的專業(yè)化發(fā)展,加深對課堂評價的理解,對教師評價素養(yǎng)的提高有很大的幫助。
評價素養(yǎng)是教師發(fā)展終生能力的必需品,也是促進學生學習的重要保證[20]。具備評價素養(yǎng)的教師能更好地理解教學與評價之間的關系,從而更全面地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評價。面對當前不容樂觀的大學英語教師評價素養(yǎng)局勢,高師院校應優(yōu)化師范課程設置,尤其是評價類課程,讓學生在職前有一定的評價基礎;在職教師應積極參與職后培訓。最重要的是教師應意識到評價在教學過程中的重大作用以及評價素養(yǎng)對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重要性,厘清評價素養(yǎng)的概念,了解評價素養(yǎng)的內涵,努力補充評價知識;根據(jù)教學目標制定教學計劃;選擇適當?shù)脑u價方式對教學情況進行檢測,對學生的學習過程和結果進行綜合評價;利用評價結果及時為教學提供反饋,并不斷完善自己的評價模式;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提升評價素養(yǎng),促進教學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