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巧燕
摘? 要:小學語文教材體裁多樣,不同的文體有不同的教學價值、教學方法和教學目標。只有我們在教學中善于將學段意識、文體意識、語用意識轉化為教學行為,立足文體的語言特點,才能使所上的課符合那一類課型,那一類文體特點的課,使學生得言得意又得法。
關鍵詞:語文課堂;文體;說明文;策略
縱觀小學語文教材,我們會發(fā)現(xiàn)編寫組編入了各種體裁的課文,其目的是引導學生逐漸接觸各種文體,學習豐富的語言,形成一定的語文能力。不同的文體有不同的教學價值、教學方法和教學目標。如何就文體的特點實施教學,讓學生在學習語言文字的同時,又了解其文體特點,筆者現(xiàn)以說明文為載體,初探其教學策略:
一、多讀,發(fā)現(xiàn)其語言“平實易懂”
說明文內容淺顯、語言平實,讀起來乏味。因此,我們在組織教學時,往往忽視文本的朗讀,而注重分析文章內容。孰不知,說明文的朗讀亦起著重要的作用。
如在執(zhí)教《只有一個地球》這一課時,引導學生思考課文中的問題“有人會說,宇宙空間不是很大嘛,那里有數(shù)不清的星球,在地球資源枯竭的時候我們不能移到別的星球上去嗎”,我們采用以讀代講的方法,讓學生先找出相關語句再運用各種形式充分讀。學生在讀中理解了“沒有適合、遙遠”等詞語的意思,深刻體會到我們“只有一個地球”,最后作朗讀指導,學生就能悟出:人類只有地球這么一個棲息地,應該好好保護。
說明文教學中,我們還是要把“讀”放在第一位,讓學生讀詞語,讀句子、讀段落,讀全文,讓學生在讀中理解文意,感受說明文語言平實易懂的特點,從而初步形成“說明文”文體特點的認識。
二、對比,體會其語言的“準確嚴謹”
說明文是以說明為主要表達方式,解說事物、闡明事理的一種文體,以說明性語言為主,其語言具有說明性,把事物、事理科學地、準確地解說清楚,讓人明白。為了讓讀者一目了然,其用詞必然要精當、準確,對知識的表達也要具有科學性和嚴密性,要怎樣幫助學生體會其語言的“準確嚴謹”呢?
1、“刪”中發(fā)現(xiàn)語言的“準確”
如教學《天馬》這一課,引導學生“我們不敢肯定漢明帝迎取的就是這件工藝品,但至少可以說,這種題材的工藝品在當時就是非常珍貴的?!边@句話時,我讓學生把表示語氣的詞語“不敢”和表示范圍的詞語“在當時”刪去,讓學生自讀,對比、體會其意思發(fā)生的變化。學生就能很輕松地明白:如果刪掉“不敢”,就會變成作者很確定漢明帝迎取的就這件工藝品,改變了原意。又如果刪掉“在當時”就改變這件工藝品的珍貴只限定在東漢時期的時間性。通過刪除后的對比,學生一下子就能體會到說明文用詞的準確性、嚴謹性。
2、“換”中體會語言的“嚴謹”
如教學《趙州橋》這一課,我問學生:“趙州橋非常雄偉,全長50.82米,兩端寬9.6米,中部略窄,寬9米?!敝械摹奥浴蹦芊駬Q成”“很”,為什么?讓學生體會到:“略”是稍微的意思,表明中部只不過是比兩端狹窄些,如果換成“很”,就表明這兩者在寬度上相差很大,與實際不符合,“略”體現(xiàn)了語言的嚴謹性。
不管是“刪”還是“換”,在對比中,學生能夠感到“改變了原意”,“與事實不相符合”等,那體會語言的“準確嚴謹”的目的就達到了。
三、想象,領略其語言的“形象趣味”
打比方,是說明文的說明方法之一,它能讓讀者對不了解的事物成抽象的事理變得具體、生動、形象而易于理解。如《只有一個地球》中“地球又是一個半徑只有6300多千米的星球,在群星璀璨的宇宙海洋中,就像一葉扁舟”等這些打比方,老師可引導學生邊讀邊想象其畫面,從而理解形象的比喻能使不熟悉的事物變得更為通俗易懂。
插神話,是說明文常用的一種寫法,它引用神話故事等,形象地說明事物的特征,增強事物的神秘色彩,增強說明的情趣性,使說明更有說服力。如《太陽》中插入神話《后羿射日》,想象情景,借此引出太陽離我們很遠,即使步行、坐飛機都需要很多年。說明文好似一水墨畫,而這些神話故事猶如那重彩一筆,使文章有了色彩,有了趣味。教學中,我們要抓住學生喜看神話故事的特點,引導體會其中的作用。
四、感悟,挖掘其語言的“真情厚意”
文章不是無情物,說明文同樣表達了作者的情感,同樣具有吸引我們眼球的“動情點”。如教學《綠色千島湖》第一段時,我引導學生抓住“賽”、“比”理解、對比千島湖和太湖、西湖的美,利用多媒體再現(xiàn)真實千島湖,體會水綠、島翠、山青,讓學生充分地多角度地感受千島湖環(huán)境的優(yōu)美綠色。此時,師再順勢引導:“作者也和你們一樣有這樣的感受,大家讀一讀?!痹谶@樣情境下,學生們讀得入景入情??梢?,說明文也可上得有情有趣,情真意切!
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只有我們在教學中善于將學段意識、文體意識、語用意識轉化為教學行為,立足文體的語言特點,挖掘文本的語言訓練點,才能使所上的課既是那個學段的課,又是符合那一類課型的課,還是符合那一類文體特點的課,課堂上才能落實三個維度的學習目標,使學生得言得意又得法。
參考文獻
[1] 林嬋玉.葉蒼岑說明文教學思想研究[D].閩南師范大學,2018.
[2] 陳苗.小學語文科文體知識教學現(xiàn)狀及對策研究[D].西華師范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