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雄
摘? 要:張之洞是清末重臣,他的軍事思想對清廷的海防政策有著較大的影響??梢哉f,秀英炮臺的建設也是他軍事思想的集中體現(xiàn)。某種角度上看,張之洞的努力是秀英炮臺在晚晴動蕩時局下能夠成功建成的主要原因。
關鍵詞:張之洞;秀英炮臺;作用
張之洞的軍事思想和軍事主張,正如他自己所說的“弟儒家者流,豈知兵事,特以外任十余年來,防海防江,迫于職守,不能不從多年老兵、他邦客將詢訪考求”?!?】張之洞整軍經武的實踐,并不僅僅在于履行疆臣的基本職責,更體現(xiàn)了一個儒臣匡扶天下的理想追求。但中法戰(zhàn)爭卻給張之洞的思想帶來了巨大的震撼。尤其是在他調任兩廣總督后,個人的軍事思想日益進步,并且力主修建了海南秀英炮臺。張之洞對秀英炮臺修建發(fā)揮的重大作用可以從三個方面體現(xiàn),從思想上提供炮臺建造的必要性,親力親為現(xiàn)場督建提供了可行性,以及為之提供各種客觀條件的保障。
一、張之洞的軍事思想為修建秀英炮臺提供了必要性
張之洞自幼天賦聰穎,5歲便進入私塾學習。熟讀經史子集后,青年人“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熱血促使他積極自學了以《孫子兵法》《武備志》等為代表的傳統(tǒng)兵學,從少年時期開始,他在親人的授意和理想的導向下幫父親張瑛處理軍務,將所學投入細鎖的軍事事務中去。27歲后在很長時間內一直從事學政工作。才華逐步凸顯后,他成為晚清清流的首領,并“師夷長技以制夷”【2】救國存亡思想下漸漸向洋務派轉變。但作為文官,他并沒有親自上過戰(zhàn)場,也沒有主持清朝的軍事大權,更不是專門的軍事理論學家。總體而言,他的軍事思想沒有形成系統(tǒng)性的理論,但具有極強的實踐性,比較適應當時中國的實際情況。
張之洞的軍事思想對海南的軍事發(fā)展也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其中一點便是在他的大力推動下促成了海口秀英炮臺的修建。其軍事實踐相對較晚,大致是從調任兩廣總督后開始。從《法釁已成敬陳戰(zhàn)守事宜折》等多份文稿中,我們可以大致總結出他在軍事上的主要觀點:第一,依靠百姓出財出力強化當前晚清薄弱的軍事實力;第二,增加基礎設施的建設并促使它利于軍事使用;【5】第三,積極防御和做好打持久戰(zhàn)的心理準備;【4】第四,開辦軍事重工業(yè)企業(yè)以實現(xiàn)軍事物資的自我供應;第五,開設專門學堂進行國家基層軍事人才的自主培訓。第三點主張對西方列強做好積極防御工作以及打持久戰(zhàn)的心理準備正是促成秀英炮臺修建的思想動力。
1884年6月,張之洞正式調任兩廣總督。他調任后一直苦心經營兩廣沿海各地的海防建設,瓊州防務是其中的重點。海南在當時是廣東的南方重鎮(zhèn),它的軍事建設記錄在歷史上常與“粵”地緊密聯(lián)系。10月21日,張之洞擬寫奏章,指出中國地界“三洋海面,以粵為沖。中國之有洋務,以粵為始。探洋情、買洋械,以粵為便”【1】,極力強調廣東沿海海防建設的重要性,要求在廣東地區(qū)開展軍事洋務活動。張之洞親臨海島視察??诘匦蔚貏葜笙铝钚藿ㄐ阌⑴谂_。從1887年到1891年,歷時4年,占地三萬多平方米,有五門大炮、練兵場和營房的秀英炮臺建成,成為中國古代四大炮臺之一,并且在抗日戰(zhàn)爭中發(fā)揮一定的作用。
二、張之洞親力親為現(xiàn)場督建為修建秀英炮臺提供了可行性
張之洞作為主戰(zhàn)清流黨的中流砥柱,清廷在中法戰(zhàn)爭中節(jié)節(jié)敗退的情況下認為“非戰(zhàn)不能練海防,非敗不能練戰(zhàn)”【6】,堅決要求兩廣各地政軍民三界都做好打持久戰(zhàn)的心理準備。與此同時,他作為主戰(zhàn)派還有另一個實踐主戰(zhàn),即為主張積極防御,表示要學習西方的“堅船炮利”,因此,為了鞏固海南島海防,防備當時法國及其他可能的列強軍船的侵入,他對對海口秀英炮臺的修建,盤算極為詳細周全,實施方案科學且具體,實地考察??诤0兜貏莶⑶矣H力親為到現(xiàn)場督建秀英炮臺。
他親自考察??诘貏?,周密謀劃后下令修建??谛阌⑴谂_。他對海島海防建設關注程度要從他親自到海口視察地形地勢,親自確定秀英炮臺筑地的行為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1887年農歷十二月初二,張之洞從虎門乘船出發(fā)到瓊州巡視。他親自登陸海島進行現(xiàn)場測量和考察后,為修建秀英炮臺選定了地址,并為它的建設作了一系列軍事謀劃。
歷時四年,炮臺修建成功,張之洞再次親臨秀英炮臺,并為它的后期發(fā)展提供持續(xù)保障。張之洞認為加強海南海防建設,首要的任務是構筑有威力的炮臺,苦心謀劃著在海南建立了多座炮臺,炮臺守護范圍囊括整個??诟蹫?,算得上海南第一炮臺。對侵略者產生了震撼和防范的效果。
三、張之洞為秀英炮臺的修建提供了全方面保障
(一)財力和物力上的保障
秀英炮臺作為軍事設施,一貫地頗費財力物力,張之洞為炮臺修建提供了財力和物力上的充足保障。為了提高晚清的軍事實力,除了學習西方的軍隊管理和規(guī)范制度外,還必須為兵士配備實實在在的有戰(zhàn)斗力的新式武器裝備。張之洞經過考察了解到,我國的舊式炮臺雖然也存在,并且也使用火器大炮,但它們存在一些阻礙戰(zhàn)斗力和防御力的問題,一是舊式炮臺數量較少,尤其是在海南島這類當時非常落后的地區(qū),二是使用的火器大炮威力在歷史的發(fā)展進程中已經開始落后于西方的“堅船利炮”了。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晚清軍事實力的整體上升。
(二)人才和兵力上的保障
清朝末期,中華內憂外患不斷,整體國力衰弱,要想建設一些規(guī)模較大的軍事設施并不是很容易。秀英炮臺的具體建設需要有才能也有靠山保障的地方官承擔,同時也需要一定的外圍兵力拱衛(wèi)。張之洞在這兩方面也對秀英炮臺的修建提供了充分的保障。盡管張之洞對炮臺的修建異常重視,親自考察選址,周密謀劃實施,但作為兩廣之首,他并不能時時刻刻守在秀英炮臺修建現(xiàn)場。因此他舉薦了此后為秀英炮臺建設乃至整個海南發(fā)展都產生影響的朱采。炮臺修建財務清晰,成型效果好,成為海南島海防史上的創(chuàng)舉?!?]與此同時,張之洞還為拱衛(wèi)炮臺作了兵力上的保障。他也積極地作出了實踐,在兩廣大力組建廣勝軍,積極強化軍事操練,讓它拱衛(wèi)沿海海防。
(三)海防教育上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