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寶蘭
摘? 要:當前小學綜合實踐的開展效果達不到課程改革的需求,現狀也不容樂觀。結合當前的“微課熱”及“信息化教學”的流行趨勢,本文試圖談談微課助陣小學綜合與實踐活動的教與學,以期對優(yōu)化拓展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綜合實踐;微課;信息化教學
1.前言
信息技術和計算機網絡技術的迅猛發(fā)展,已經滲透到各行各業(yè)中。在如今的自媒體應用時代,“微課”早已成為一種廣受歡迎的學習方式和教學手段。下面筆者就針對當前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的現狀及問題來談談微課如何助力小學綜合實踐活動教學。
2.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的現狀及問題
2.1課程資源匱乏
首先,在應試教育的“大背景”下,在我國大多數的學校內,都將綜合實踐課程作為“副科”,“副科”是相對與主課而言的。要參加升學考試的科目比如“語文、數學、英語”才是“主課”,自然受到學校及老師和學生的重視,相對而言,副科淪落到邊緣位置,“綜合實踐活動”也面臨如此處境;其次,綜合實踐課程本身具有與其他文化課截然不同的特征,文化課或許能“紙上談兵”地學習,但是綜合實踐課程的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緊密聯系,需要學生真正參與、動手實踐、體驗活動,所以對教學時間和空間的要求很高,同時對任課老師也是一種挑戰(zhàn)。結合實際情況:任課老師基本都是其他學科的被臨時派來教綜合實踐課程的,專業(yè)性不足,只能將以前上過的舊課直接拿過來就上。教師經驗不足也不夠重視,課程資源匱乏,未收集更多的課程資源,嚴重脫離了課程理念,使綜合實踐課程失去了原來的活力。
2.2實施無法保障
實施無法保障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學校、學生、家長的不重視、不作為;(2)教師師資的“專業(yè)性”缺失,甚至沒有專門從事社會實踐課程的老師,因此心有余力而不足,有時也想好好開展綜合實踐課程,卻沒有足夠的組織與引導能力來勝任,由一些主課老師草率替代,他們本身對綜合實踐課程知之甚少,到了期中期末考試,這些綜合實踐活動課就被占用了;(3)在保障“安全”的教育壓力下,學生容易在綜合實踐活動中發(fā)生一些不必要的意外和傷害,所以有些學校寧愿不上綜合實踐課來規(guī)避教育責任,但這讓學生失去了在綜合實踐活動課中鍛煉學習的機會。
2.3缺少關注,被“邊緣化”
在當前的教育背景下,社會實踐活動課被“孤立”、“邊緣化”。究其原因也主要有以下原因:(1)學校的不重視是根本原因。有些學校一味的追求分數和升學率,覺得開展社會實踐課程就是浪費學生有效的學習時間。(2)學生自身的不重視。重復、單一、無聊的社會實踐課吸引不了孩子的興趣,其他學生沒有真正感受過社會實踐課應該有的充滿樂趣和活力的課堂,久而久之,他們也就提不起對社會實踐課的興趣了。(3)家長的不理解與不配合。很大一部分家長覺得上這種課對孩子提高成績并沒有實際作用,所以也不積極支持。
3.微課助陣綜合實踐活動教與學
3.1激活興趣,喚醒生活體驗
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天性好動,注意力集中的時間很短,而綜合實踐課程又需要學生們的高度配合和靈活的反應,怎樣才能給小學生上好綜合實踐課程呢?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課前,教師可以播放與課程相關的微課作為新課的導入,喚起同學們的生活經驗;在課中,利用微課開展先做后學的教學。例如在制作“垃圾桶”的教學中,采用這種形式,學生先動手做了垃圾桶,又在微課中學習了如何制作垃圾桶與垃圾分類的知識,與生活緊密相關,學以致用,使學生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增強了學習的信心和樂趣;在課后,可以請學生回家自己嘗試跟隨微課學習總結反思學習內容,展現學習成果,實現微課分享,有效提升了學生參與后續(xù)活動的熱情與激情。
3.2翻轉課堂,重整教學內容
微課的出現可以彌補傳統(tǒng)教學對時間、空間的不足,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教學需要更加靈活地重整課堂教學內容。例如:在《走近揚州的美食》這一活動中,改變了傳統(tǒng)地教學,讓同學們上臺說一說自己家鄉(xiāng)地美食,現在我們就可以請每位同學在家錄制一段“制作家長美食”地微視頻,在課前播放,極大節(jié)約了課堂時間,做到了翻轉課堂,然后在課堂上請同學們小組合作自己制作自己最喜歡的美食,并帶回家請父母品嘗,課后作業(yè)就是拍一個采訪父母品嘗后地感受地微視頻,這種活動增進了親子關系,十分有意義,也體現了綜合社會實踐課程育人的核心理念。
3.3因材施教,注重“個性化”需求
因材施教要求老師要根據不同的學生的特點照顧到每一個孩子,讓不同的孩子在社會實踐活動中都得到不同的發(fā)展,這才是一節(jié)好的社會實踐活動課??紤]到每個學生的知識儲備量和理解知識、運用知識的能力參差不齊,教師可以利用微課錄制不同層次不同難度的微課,在課堂上,可以集體講解重難點,以便于大部分學生學習和掌握知識,對于一部分有困難的學生,適當降低學習難度,使他們學習較簡單的課程,并且微課具有可反復觀看的特點,有利于這部分學生課后的鞏固與復習;而對于學有余力的學生,可以讓他們在課后時間自學相關知識,激發(fā)他們的思考,提高和進一步開發(fā)學生的潛能。學生的個性差異性是一個需要教師十分關注的問題,而微課正是幫助教師解決這一問題的好助手,為學生學習的自主探究與活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與機會。
4.結語
綜合實踐課程是開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和思維能力的課程,但迫于課程資源匱乏、實施無法保障、缺少關注,被“邊緣化”等問題,在實施過程和實施效果上還有明顯的缺失。因此要加大微課助力綜合實踐活動教與學活動的力度,激活興趣,喚醒生活體驗,翻轉課堂,重整教學內容,因材施教,注重“個性化”需求,促進小學綜合實踐課程的教學水平及學生綜合實踐活動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 彭小紅.談小學綜合實踐課的有效教學[J].中國教育學刊,2016(10):1-3.
[2]? 張一春.微課建設研究與思考[J].中國教育網絡.2013,(10).
[3]? 胡世清,文春龍.我國微課研究及趨勢分析[J].中國遠程教育,2016(08).
[4]? 江吉林,黃秋生.我國微課研究的熱點與趨勢分析[J].現代教育技術,2016,26(07):57-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