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冰
我的美食寫作,常在享用之后即刻成文,一是記憶猶新,二是與懶惰斗爭——轉身而去常被雜務纏身,小事易被輕輕放過。然,寫得匆忙,又不懂粵語,常以外地人思維評判,不免有誤。好在微信既是公開媒體,亦是討教課堂。微友不吝賜教,讓我的寫作過程延伸為學習過程:時常在感激中有班門弄斧之愧疚!
比如同事強哥指教:干菜,粵語叫“菜干”、筍干、魚干。不說干菜,大概是保留古漢語的“倒裝”式?還有類似:公雞,叫作“雞公”;梅菜扣肉的梅菜,屬于客家腌制咸菜的一類,不干的。所以不稱“梅菜干”(梅干菜),就叫作“梅菜”。再如學生爍倪從汕頭遠眺,也參與討論:菜干的“干” 應該和“果脯”的“脯”相同作名詞吧,潮汕話也說菜干、魚干,這里的“干”作名詞發(fā)音,讀如“官”,讀音和作形容詞不同。
南乳豬手是粵菜一道色香味俱全的傳統(tǒng)名菜,嶺南人稱豬蹄為豬手,是否古語?透著文雅與尊重,對生物與食物之雙重尊重;南乳又叫紅腐乳、紅方,是用紅曲發(fā)酵制成的豆腐乳。用腐乳生抽爆燒煮熟豬蹄乃用心所在。葷而不膩,嚼勁回味十足,我甚好之。大店出品一份16元,貴嗎?羅漢果瘦肉湯,半個干果異香微甜,幾塊瘦豬肉,佐配小塊甘蔗,煲出湯汁濃厚。一砵蒸飯,一盅老火湯,已然絕配。
豬手豬手,手足有別。一時討論者眾,比如上海阿勇認為:應該是這樣,前面的叫豬手,后面的叫豬腳。大概后來就統(tǒng)稱為豬手了。四會阿紅則認定煲湯描述有誤:羅漢果燉瘦肉應該不會是這個顏色,感覺像豬腳姜醋。當然還是最懂廣東的老徐表述穩(wěn)妥:豬手,豬前蹄也。這種區(qū)分于講究吃的粵人很有必要,因為豬后蹄沒多大吃頭。
還有一個有趣現(xiàn)象,粵菜品名,雅過廣州“六十三層”。廣東人在取名字上大多走樸質無華的道路,廣州花園酒店斜對面的“六十三層”,是當時廣州改革開放后最高的一棟樓——廣州市民就直接用樓層為大廈起名,約定俗成,相當親切,相當世俗與實用。廣東流傳一句話:“廣東人會生孩子,不會取名字?!睆V州人也有這個特點。比如大家熟悉的廣州塔起名,即一波三折,先是在網(wǎng)絡上征名,征集了“小蠻腰”,還有一個非主流的名字“羊巔峰”。政府同時請專家組起名,他們的取名思路在地名基礎上提升:廣州塔面對珠江的一個沙洲——海心沙,所以,他們就取名為海心塔,寓意海洋之心。但是,各方并不滿意;后來政府又批下一個項目,讓中山大學重組一個團,進行調(diào)查了解民意,最后回到一個平凡名字:廣州塔。
現(xiàn)在看來,廣州塔雖然平常,卻有一種大氣,跟廣州這座城市——比較海心塔——似乎更加吻合。
不過,你說廣東人會生孩子,不會起名字,也不完全對,因為如果放到粵菜里看,這句話就不靈了?;洸瞬似酚泻芏嗝植坏~有韻味,而且動聽響亮。比如說,綠茵白兔餃、碧綠琵琶蝦、雪花鳳凰球、生磨馬蹄糕、沙灣原奶撻、嶺南菠蘿批、椰茸草葉角、雞絲拉皮卷等,不勝枚舉。你看,每一個名字都非常文雅,應該都有文人趣味參與其中。
如果你覺得還不夠雅,讓我們看看四川菜名來一個兩相比較:擔擔面、龍抄手、賴湯圓、粉蒸牛肉、開水白菜、水煮牛肉、干燒魚、麻婆豆腐等等。比較一下,哪個雅呢?其實四川的菜名亦有韻味,透出一種質樸美與靈秀氣。而西北飲食中的烤全羊、手抓羊肉、羊肉泡饃等等,那又是另一番景象。其實大雅大俗,各具其美,各有各的風韻味道。
(摘自《廣州文藝》2018年第10期,有刪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