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重 李瑞彪
摘 要:文章以基礎理論的視角,采用理論研究和述評研究的方法,對貴州毛南族音樂口述史研究的價值、方法和現狀進行了研究,并對音樂口述史的概念做了界定,認為其借鑒了口述史和音樂學的研究方法,形成了一個交叉的研究方向,既隸屬于音樂學學科也隸屬于歷史學學科。貴州毛南族音樂口述史研究具有搶救毛南族音樂口述資料的價值,是對這一少數民族音樂資源保存和傳承的重要途徑。
關鍵詞:毛南族;音樂口述史;民間音樂藝人
注:本文系2017年度貴州省教育廳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青年項目“貴州毛南族民間音樂藝人口述史研究”(2017qn17)資助。
一、相關概念
(一)口述史
口述史,即口述歷史,就是口傳記憶或具有歷史記憶的個人觀點,用訪談的形式記錄整理的一種歷史文本形式,是歷史學重要組成部分。口述歷史作為一種收集口頭史料和使用口頭史料來研究歷史和文化的方法,肇始于20世紀40年代的美國。其方法和研究過程是一位準備充分的訪談者,向受訪者提出問題并且以錄音和錄像技術記錄下彼此的問答。
(二)音樂口述史
口述歷史作為一種收集口頭史料和使用口頭史料來研究歷史和文化的方法,被文化人類學者借鑒為田野工作的重要方法之一??谑鰵v史研究于20世紀80年代傳入我國之后,其研究方法被民族音樂學領域借鑒,產生了音樂口述史這一研究方向。因此,音樂口述史就是與音樂有關的口傳記憶或具有歷史記憶的個人觀點,由音樂家用訪談的形式開展并記錄整理的一種音樂歷史文本形式。從性質上來看,其隸屬于音樂學和歷史學兩個學科。
貴州毛南族民間音樂藝人音樂口述史屬于音樂口述史的范疇,就是貴州毛南族民間音樂藝人的口傳記憶或具有歷史記憶的個人觀點,由音樂家用訪談的形式開展并記錄整理的具有音樂學和歷史學雙重屬性的一種文本形式。
二、貴州毛南族民間藝人口述史研究的價值
(一)理論價值
貴州毛南族是貴州省的世居少數民族,人口不足十萬,主要聚居在貴州平塘縣的卡蒲毛南族鄉(xiāng)。但正是這樣一個人口不多的民族,卻創(chuàng)造了自成一體的文化,成為共同締造華夏文化的一部分。
口述史學認為歷史是勞動人民締造的,因此歷史應書寫默默無聞的人們??谑鍪纷鳛槭占瘹v史素材的一種新的技術手段和新觀念,為書寫默默無聞的人們提供了方法和途徑,也為研究民間音樂藝人的口傳記憶或具有歷史記憶的個人觀點提供了思路。貴州毛南族音樂文化的締造者是該民族的民間音樂藝人,因此收集和整理民間藝人的口述史料具有重要意義。丹納德·里切爾認為:“歷史事件帶給我們獨一無二的故事和故事線索?!币虼嗽诶碚撋?,我們至少可以在三個方面運用貴州毛南族音樂藝人口述的故事:以故事帶給過于概括的理論以挑戰(zhàn);以故事形象解釋和闡明一些寬泛的理論;以故事作為建構更加廣泛理論意識的一個途徑[1]。而這些故事能夠使人們從歷史的角度理解毛南族音樂文化的核心觀念。
(二)實際價值
毛南族音樂藝人口述史研究,可以提供“活態(tài)”的貴州毛南族音樂資料,能作為貴州毛南族音樂史的史料補充,還能為其他民間音樂藝人的口述史研究積累經驗。
通過對貴州毛南族民間音樂藝人的口述史研究,可以喚起藝人的文化自覺,也可以喚起學者對貴州民族民間音樂藝人的研究熱情,從而推動民族音樂的傳承與保護。
三、研究現狀述評
口述史學科傳入我國后,音樂學學界即開始借鑒其研究方法,獲得了音樂口述史研究的學術碩果。這些成果最先將口述史引進民族音樂學領域,根據文獻梳理,相關成果大致可分為理論探討和對象研究兩個類型。
(一)音樂口述史理論研究
音樂口述史理論研究又可分為兩小類,一是以對象研究為基礎理論文獻,以臧藝兵的《民間歌手研究的口述史模式——理論視角與方法》[2]和王建朝的《口述史:一個研究維吾爾木卡姆的有效維度》[3]為代表,是從具體音樂實例研究上升至理論和方法研究的學術成果。二是純理論研究文獻,如臧藝兵的《口述史與音樂史:中國音樂史寫作的一個新視角》[4]、高賀杰的《口述,史?——基于Ethnomusicology的“口述史”反思》[5]等,從概念、口述史與音樂史的關系、從Ethnomusicology研究角度的音樂口述史思考和理論探討。
(二)口述材料文獻與以口述材料為研究依據的文獻
口述材料文獻中有代表文獻如楊曉的《蜀中琴人口述史》[6],該著作采用完全忠實口述者的口述材料,整理記錄了蜀中二十位琴人關于琴藝、琴學、琴人、琴事等諸方面的口述材料,并整理記錄了五位琴人關于琴界往事的記憶。其他同類文獻還有臧曉曦《壯族女性與民歌傳承——歌手黃榆婷口述史》[7]、向先清《壯族嘹歌的傳承與發(fā)展——歌手農美英口述史》[8]等。以口述材料為研究依據的文獻有代表文獻齊琨《顛覆抑或延續(xù)——關于徽州樂人階層變遷的口述與文獻研究》(上、下)[9-10],將樂人的口述材料和文獻材料相結合,記述了徽州樂人階層的歷史變遷及生存現狀。典型代表還有狄佳的《吐魯番木卡姆口述史研究》[11]等。
通過文獻梳理,未見貴州毛南族音樂藝人口述史文獻,僅見引用藝人口述材料支撐觀點的文獻,如《貴州毛南族做橋儀式與儀式音樂的人類學考察》[12]、《卡蒲貴州毛南族銅鼓與周邊民族銅鼓比較》[13]、《貴州卡蒲毛南族(佯僙人)喪葬儀式中的銅鼓音樂》[14]等??梢妼W界對貴州毛南族民間音樂藝人的關注不夠,此為貴州毛南族民間音樂藝人口述史研究這一領域提供了研究空間。
四、結語
貴州毛南族民間音樂藝人音樂口述史研究具有較高的理論價值和實際價值,以故事帶給過于概括的理論以挑戰(zhàn),以故事形象解釋和闡明一些寬泛的理論,提供建構更加廣泛理論意識的途徑,為貴州毛南族音樂的研究提供“活態(tài)”資料,積累研究經驗,喚起社會和藝人的文化自覺,推動民族音樂的傳承與保護。對貴州毛南族民間音樂藝人的口述資源的挖掘,還能使人們從歷史的角度理解貴州毛南族民間音樂的文化核心觀念。目前,學界對貴州毛南族民間音樂藝人的關注還不夠,相關文獻不多,且多以貴州毛南族個別音樂藝人的口述材料作為其研究觀點的支撐和佐證。
參考文獻:
[1]RITCHIE D A.Doing oral history[M].New York:Maxwell Mac
millan International,1995:132.
[2]臧藝兵.民間歌手研究的口述史模式:理論視角與方法[J].音樂研究.2005(4):21-25.
[3]王建朝.口述史:一個研究維吾爾木卡姆的有效維度[J].人民音樂,2015(3):70-73.
[4]臧藝兵.口述史與音樂史:中國音樂史寫作的一個新視角[J].中央音樂學院學報,2005(2):47-52.
[5]高賀杰.口述,史?:基于Ethnomusicology的“口述史”反思[J].交響(西安音樂學院學報),2012(2):55-61.
[6]楊曉.蜀中琴人口述史[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3.
[7]臧曉曦.壯族女性與民歌傳承:歌手黃榆婷口述史[J].柳州師專學報,2009(3):7-10.
[8]向先清.壯族嘹歌的傳承與發(fā)展:歌手農美英口述史[J].柳州師專學報,2009(3):11-14.
[9]齊琨.顛覆抑或延續(xù):關于徽州樂人階層變遷的口述與文獻研究:上[J].黃鐘(武漢音樂學院學報),2010(3):139-148.
[10]齊琨.顛覆抑或延續(xù):關于徽州樂人階層變遷的口述與文獻研究:下[J].黃鐘(武漢音樂學院學報),2010(4):105-111.
[11]狄佳.吐魯番木卡姆口述史研究[D].新疆師范大學,2011.
[12]陳重,歐陽鵬婷.貴州毛南族做橋儀式與儀式音樂的人類學考察[J].通俗歌曲,2015(11):52-53.
[13]陳重,楊通俊.卡蒲貴州毛南族銅鼓與周邊民族銅鼓比較[J].通俗歌曲,2015(12):16-17.
[14]陳重.貴州卡蒲毛南族(佯僙人)喪葬儀式中的銅鼓音樂[J].戲劇之家,2014(8):90-91.
作者簡介:
陳重,黔南民族師范學院音樂舞蹈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民族音樂學。
李瑞彪,黔南民族師范學院音樂舞蹈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民族音樂創(chuàng)作、民族音樂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