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琳琳 祁娟娟 田會麗
【摘 要】目的:研究低分子肝素鈣聯合物理治療干預對長期臥床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預防效果。方法:選擇我院2018年4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68例長期臥床患者,根據電腦隨機盲選法,分為聯合組和對照組,比較兩組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發(fā)生率及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結果:聯合組的下肢深靜脈血栓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低分子肝素鈣聯合物理治療干預可有效預防長期臥床患者形成下肢深靜脈血栓,且治療安全性高,可在臨床中推廣。
【關鍵詞】長期臥床;物理治療;低分子肝素鈣;下肢深靜脈血栓形
【中圖分類號】R4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20)11--02
下肢深靜脈血栓是指靜脈血液凝滯于下肢深靜脈血管中的一種疾病,具有較高的發(fā)病率,多發(fā)生于產后、外傷、昏迷、盆腔術后或長期臥床患者中[1]。該病可引起下肢水腫、皮炎、色素沉著、繼發(fā)性靜脈曲張及下肢瘀滯性潰瘍,不僅影響患者運動功能,嚴重者還可能出現肺栓塞,危及生命[2]。本文研究了低分子肝素鈣聯合物理治療干預對長期臥床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預防效果,現報道如下:
1 一般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8年4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68例長期臥床患者,根據電腦隨機盲選法,分為聯合組和對照組,每組34例。對照組:男21例,女13例,年齡32~67(40.52±5.61)歲。病理類型:腦卒中1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12例,嚴重外傷12例。聯合組:男18例,女16例,年齡35~62(38.67±5.09)歲。病理類型:腦卒中8例,慢性阻塞性肺病15例,嚴重外傷11例。比較兩組患者病理類型、臥床時間、年齡等基礎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納入標準:⑴VTE風險評估分≥5分;⑵臥床時間≥1年;⑶無低分子肝素禁忌癥者;⑷均知情同意。
排除標準:⑴合并精神障礙者;⑵合并代謝異?;蛎庖吖δ苷系K者;⑶合并合并心血管疾病;⑷合并其他臟器功能衰竭不能耐受治療者。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物理治療干預。每日指導家屬協助患者在床上開展屈伸四肢,活動關節(jié)訓練,被動按摩四肢,間隔1~2h翻身。鼓勵患者進行深呼吸,作有效咳嗽。被動作抬高腿部訓練,抬高角度<30°。上午下午各實施1次,每次訓練時間60min,訓練時注意動作輕柔,避免損傷皮膚或關節(jié)。同時可配合實施針灸、穴位貼敷預防下肢靜脈血栓。
聯合組在對照組物理治療的基礎上,聯合應用低分子肝素鈣注射液(廠家:深圳賽保爾生物藥業(yè)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60190;規(guī)格:1.0ml:5000A*a單位*20支)治療。皮下注射,在腹壁前外側,左右交替。用食指和拇指捏住皮膚皺褶,針頭垂直注射。手術前12小時,手術后12小時,術后第3天,每次用0.3ml,術后第4天起每天一次0.4ml,或遵醫(yī)囑。連續(xù)治療4~10d。
1.3 評價指標
使用彩色多普勒超聲對雙側下肢實施監(jiān)測,了解下肢靜脈血栓發(fā)生率不不良反應發(fā)生率。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研究數據運用SPSS18.0軟件進行處理,計數資料(%)比較行檢驗,計量資料()比較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及下肢深靜脈血栓發(fā)生率對比
聯合組出現血小板下降、出血、皮膚損傷等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與對照組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其下肢深靜脈血栓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3 討論
長期臥床患者由于其活動量少,血液流動速度較慢,動靜脈存在不同程度的瘀滯,加大了靜脈回流的堵塞風險,引發(fā)靜脈血栓。該病具有起病急、癥狀表現明顯、預后效果差等特點,臨床表現為患肢腫脹、壓痛、淺靜脈曲張等,若治療不及時,可能影響患者肢體功能,引發(fā)殘疾,嚴重則可能因血栓脫落引發(fā)肺栓塞,危及患者生命臨床常用藥物療法、抗凝療法、溶栓治療等手段改善[3]。對于靜脈血栓的治療,臨床常用藥物為氯吡格雷,但該藥用藥患者易出現發(fā)熱、惡心嘔吐、過敏等不良反應,對機體損傷較大[5]。低分子肝素是一種分子含量較低的肝素,與普通肝素相比,該藥具有更強的抗凝性和藥物活性,可疏通堵塞靜脈,暢通靜脈通路。物理治療通過對患者四肢及關節(jié)開展被動訓練,可有效改善患者四肢血液循環(huán)狀態(tài),加速血液流通,避免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
在本次研究中,對照組給予物理治療,聯合組聯合應用低分子肝素鈣與物理治療,結果顯示,聯合組的下肢深靜脈血栓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說明聯合應用低分子肝素鈣聯合物理治療可有效改善下肢血液循環(huán)狀態(tài),加速下肢血液流動,降低下肢深靜脈血栓發(fā)生率。同時,兩組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標無明顯差別,說明物理治療與低分子肝素均不會對患者的凝血功能產生影響,而是通過刺激血液流動,加大下肢血液流通量達到預防下肢靜脈血栓的目的。在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方面,兩組患者均未見嚴重不良反應,證明了兩種治療手段的安全性。
綜上所述,低分子肝素鈣聯合物理治療干預可有效預防長期臥床患者形成下肢深靜脈血栓,且治療安全性高,可在臨床中推廣。
參考文獻
陶永清. 紅花黃色素聯合低分子肝素預防骨折術后臥床患者深靜脈血栓的臨床觀察[J]. 臨床醫(y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7,4(95):18751-18752.
廣清青. 骨科創(chuàng)傷手術后患者并發(fā)下肢深靜脈血栓的預防和治療[J]. 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8,11(19):144-145.
蔣際釗,趙奎,范海平,等. 中醫(yī)定向透藥療法預防老年髖部骨折圍手術期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臨床研究[J]. 中醫(yī)藥臨床雜志,2018,30(09):1727-1733.
湯曉燕,劉曉燕. 腹部大手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預見性護理[J]. 中西醫(y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9,7(09):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