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麗君 朱大龍 周衛(wèi)紅 畢艷 王靜 馮文煥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心腦血管疾病發(fā)病風險增加,與其伴發(fā)代謝綜合征(MS)相關,MS組成成分包括中心性肥胖、糖脂代謝紊亂及高血壓。尿酸為機體內嘌呤代謝終產物,在嘌呤代謝紊亂或尿酸排泄障礙時顯著升高,促發(fā)高尿酸血癥[1]。多項研究表明,血清尿酸水平與MS組成成分密切相關[2-4],但探討NAFLD患者中兩者之間是否存在關聯(lián)的研究較少[5]。本研究通過分析南京市NAFLD體檢人群的臨床資料,分析血清尿酸水平與MS的相關性,旨在為NAFLD患者通過干預高尿酸血癥預防MS的發(fā)生提供依據。
1.對象:選取2016年1月1日~12月31日在東南大學醫(yī)學院鼓樓臨床醫(yī)院健康管理中心接受體檢的NAFLD患者1 716例,其中男1 468例,女248例。NAFLD診斷標準[6]:(1)腹部超聲檢查結果提示肝臟脂肪變性;(2)排除酗酒;(3)排除病毒性肝炎等其他原因導致脂肪肝;(4)不合并其他慢性肝病。排除標準:(1)合并血液系統(tǒng)疾病及惡性腫瘤;(2)合并急性感染;(3)既往有心腦血管疾病病史。MS診斷參照《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7]中的診斷標準,符合以下3項及以上可診斷:(1)中心型肥胖:男性腰圍≥90 cm,女性腰圍≥85 cm;(2)高血糖:空腹血糖(FPG)≥6.1 mmol/L或葡萄糖負荷后2 h血糖≥7.8 mmol/L和(或)已確診為糖尿病并治療者;(3)血壓≥130/85 mmHg和(或)已確診為高血壓并治療者;(4)空腹血清甘油三酯(TG)≥1.7 mmol/L;(5)空腹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1.04 mmol/L。高尿酸血癥診斷標準[8]:空腹血清尿酸水平>420 μmol/L。本研究經東南大學醫(yī)學院鼓樓臨床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患者均知情同意。
2.方法:采用標準方法測量研究對象的身高、體重、腰圍和血壓,計算BMI。所有研究對象均空腹8 h后于次日清晨抽取肘靜脈血檢測血清尿酸、FPG、總膽固醇(TC)、TG、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HDL-C、ALT和肌酐(SCr),并于空腹狀態(tài)下行肝臟超聲檢查。
1.MS組和非MS組臨床資料比較:1 716例NAFLD患者中,伴發(fā)MS者860例(MS組),其中男746例,女114例,中位年齡50.01(40.70,58.70)歲;不伴發(fā)MS者(非MS組)856例,其中男722例,女134例,中位年齡48.96(38.75,58.80)歲。與非MS組比較,MS組患者BMI、腰圍、收縮壓、舒張壓、血清ALT、FPG、TG、TC及尿酸水平均明顯升高,HDL-C明顯降低(P<0.01)。MS組伴發(fā)高尿酸血癥、高血壓病、糖尿病及腎結石的患者比例均高于非MS組(P<0.01)。見表1。
2.正常尿酸組和高尿酸血癥組MS組成成分比較:根據血清尿酸水平將NAFLD患者分為正常尿酸組和高尿酸血癥組比較其MS組成成分,結果顯示,高尿酸血癥組患者的腰圍、收縮壓、舒張壓、血清TG均明顯高于正常尿酸組(P<0.05),血清FPG和HDL-C水平均低于正常尿酸組(P<0.01),見表2。為排除藥物影響,剔除180例糖尿病患者后,高尿酸血癥組(524例)FPG為5.34(4.91,5.90)mmol/L,正常尿酸組(1 012例)FPG為5.36(4.96,6.09)mmol/L,兩組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63)。
表1 MS組和非MS組臨床資料比較[M(P25,P75)]
表2 正常尿酸組和高尿酸血癥組MS組成成分比較[M(P25,P75)]
3.NAFLD患者血清尿酸水平與MS組分的相關性分析:Spearson相關分析結果顯示,血清尿酸水平與收縮壓、舒張壓、腰圍、血清TG呈正相關,與血清FPG、HDL-C呈負相關(P<0.05)。見表3。
表3 NAFLD患者血清尿酸水平與MS各組分的相關性分析
4.NAFLD患者血清尿酸水平與MS患病風險的關系:采用二分類logistic回歸分析,以MS為因變量,根據尿酸水平將NAFLD患者分為正常尿酸組和高尿酸血癥組,校正年齡、性別、BMI、ALT、SCr、高血壓病及糖尿病病史,結果顯示,高尿酸血癥是NAFLD患者伴發(fā)MS的獨立危險因素,NAFLD伴高尿酸血癥患者MS發(fā)病風險是尿酸正常者的1.785倍(OR=1.785,95%CI1.406~2.266,P<0.001)。
MS是一組包括中心性肥胖、高血壓、糖脂代謝異常等多種心腦血管疾病代謝危險因素的癥候群[7]。高尿酸血癥患者易伴發(fā)MS。2007年一項研究發(fā)現(xiàn),MS患病率隨血清尿酸水平升高而明顯增加,其在血清尿酸<360 μmol/L人群中的患病率為18.9%,而在血清尿酸≥600 μmol/L人群中高達70.7%,并且這種趨勢在校正了年齡、性別、飲酒史、BMI、高血壓病和糖尿病病史后仍然存在[9]。合并MS的NAFLD患者心腦血管疾病發(fā)病風險顯著增加[10]。高尿酸血癥是否為NAFLD這一特定人群伴發(fā)MS的危險因素尚不明確[5],本研究結果顯示,NAFLD合并MS者血清尿酸水平明顯高于不合并MS者,NAFLD合并高尿酸血癥者的腰圍、收縮壓、舒張壓、血清TG較尿酸正常組均明顯升高,血清HDL-C水平降低?;貧w分析結果顯示,校正年齡、性別、BMI、ALT、SCr、高血壓病及糖尿病病史后,高尿酸血癥仍為NAFLD患者合并MS的危險因素,提示NAFLD合并高尿酸血癥者易伴發(fā)MS。
MS的發(fā)生與胰島素抵抗相關,血清尿酸水平升高使血管內皮細胞一氧化氮合成減少,內皮功能障礙,降低內皮細胞葡萄糖攝取和胰島素利用,促發(fā)胰島素抵抗[11-12];高尿酸引起氧化應激,促發(fā)脂肪組織炎癥反應及功能障礙,可導致MS發(fā)生[13]。因此,高尿酸血癥促發(fā)胰島素抵抗和脂肪組織炎癥反應,可能引發(fā)MS。
本研究結果顯示,NAFLD患者的血清尿酸水平與血壓、腰圍、血清TG呈正相關,與血清FPG及HDL-C呈負相關。有研究發(fā)現(xiàn)高尿酸血癥為高血壓的獨立危險因素[9,14]。高尿酸血癥導致血管內皮細胞功能失調,激活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tǒng),并下調一氧化氮合酶表達,可能為高尿酸血癥促發(fā)血壓升高的機制[14]。高尿酸血癥導致胰島素抵抗,促使內臟脂肪堆積及中心性肥胖發(fā)生,增加腰圍,促發(fā)MS[15]。本研究中血清尿酸水平與TG、HDL-C的相關性和既往研究相似[16-17],可能與高尿酸血癥促發(fā)內臟脂肪堆積有關。一項Meta分析結果表明,血清尿酸水平與FPG呈正相關[18],而本研究在剔除糖尿病患者后發(fā)現(xiàn),高尿酸血癥者FPG與正常尿酸者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血清尿酸與FPG呈負相關,但FPG不能代表患者全天的血糖水平,血清尿酸與糖代謝之間的關系有待于引入糖化血紅蛋白、一日多點血糖檢測明確。
本研究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1)沒有檢測空腹胰島素,無法計算患者的胰島素抵抗指數;(2)沒有充分排除藥物影響:(3)為橫斷面研究,不能明確NAFLD患者降尿酸治療是否有利于降低MS發(fā)病率。
綜上所述,NAFLD伴高尿酸血癥者的大多數MS組分水平異常,血清尿酸水平升高是NAFLD患者合并MS的獨立危險因素,降低血清尿酸治療是否利于減少NAFLD患者伴發(fā)MS,尚有待降尿酸藥物的相關前瞻性研究證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