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前茶
送老公公去省腫瘤醫(yī)院放療后,眼見著他的胃口一日日衰減,同病房的家屬江姨悄悄對我說:“想不想在附近借個火,煨個湯給老爺子?拐過前面那條長滿薔薇藤的小巷,就是一個菜市場?!?/p>
經(jīng)她指點,我才知道早上賣油條和各色稀粥的老葛夫婦,中午允許這里的病友和家屬,在他的鋪面里借個火,炒菜或者燉湯。炒一個菜,柴火費2 塊,燉一個湯4塊,老葛夫婦還為大家準備了簡單的作料,都包含在柴火費里了。
之后的一個月,我在這里,與病人家屬一起蹲在水池前擇菜,與他們一起排隊使用高壓鍋,與他們一起幫頭發(fā)花白的老葛從三輪車上卸下幾百塊蜂窩煤餅。是的,如果不是在這里借火,我怎么也不會想到,21 世紀在省城,還有不用液化氣和天然氣炒菜熬粥的地方。老葛解釋說,他計算過,用蜂窩煤餅,他收這點兒柴火費才能勉強混得過去,若是用液化氣,恐怕要賠大本。提高借火的收費,他心里也十分過意不去,因為提著飯盒來的病患和家屬,都已經(jīng)被命運帶到溝里。有人已經(jīng)在醫(yī)院的陪護椅上睡了四五十天,就為了把住旅館的錢省下來,好為病人多買一支白蛋白,多燉上一份排骨湯。
“能幫他們一時,是一時吧?!崩细鸬难劬?,已經(jīng)被鋪子里的煙火氣熏得通紅,“用煤餅炒菜燉湯,火力猛而綿,做出來的東西好吃,只是高壓鍋和炒菜鍋都被熏得墨黑,好在大家也不嫌棄?!?/p>
從上午九點半,到下午一點半,人們在這里排隊、借火、互相問詢親人做化療時的反應,交流為日夜插著吊針的病患洗頭翻身的巧妙方法。這里形成了互相安慰、互相支撐的氣場,沒有大話,也少見眼淚,早來的安撫后來的,教他如何像礁石般穩(wěn)住身子,靜悄悄等著命運的怒潮從頭頂、從身體上滾過。
這里甚至是有笑聲的,人生也許短暫,不笑就是損失。前來燉湯的老先生摘下了他的鴨舌帽,向大家展示他圓溜溜的光頭,說從今往后省了洗發(fā)水,多好,引得眾人歡笑。他83 歲了,老伴去世,兒子兒媳都在拼命打工,希望給他更多用自費藥的機會,他不得不自己照料自己。誰都會覺得他一個人來住院化療,暗含一絲凄涼,但老先生顯然不這么想,他在煤爐上一氣呵成,做好了溜魚片和菌菇湯,得意于很少有老爺子有他這個手藝——當年,他被老伴緊急培訓成了會燒年夜飯的大廚。老伴因為骨癌晚期截肢,拄著拐在廚房里現(xiàn)場指導,不許他躲懶,理由是:會燒菜,往后的路就沒有那么寡淡荒涼。
一位20 歲的姑娘來為剛割去腫瘤的媽媽做幾個炒菜。她顯然是那種自小被照顧得無微不至的姑娘,從來沒有進過廚房,茭瓜絲切得橫七豎八,削土豆皮差點削到手指,鐵鍋沒擦干就急著放油,被濺出的熱油驚得一跳三尺遠,惹得邊上的大叔失笑。姑娘做這一頓飯,接連拜了兩位師傅,她顯然不曉得媽媽這病的厲害,炒完了菜,嘗過咸淡,非常驕傲,帶著100 分小學生才有的笑聲離去。旁邊的人對她豎起大拇指,直到姑娘拐彎消失,才嘆息著默默收起自己的飯盒。
一位年過不惑的妻子來燒清淡的湯菜,燒完后擱在案板上稍稍放涼,用自帶的料理機打成糊糊再帶回去。她家丈夫已沒有了咀嚼的力氣,喂食這些營養(yǎng)糊糊,是希望幫他撐到孩子中考放榜的那一天。旁邊的家屬憐恤她的勞累,拿出手機,告知她哪些品牌有營養(yǎng)糊糊賣,開水一調(diào)就行,何苦如此麻煩?女子淡淡一笑說:雖然醫(yī)生說他的味覺大體已經(jīng)消失,可我總覺著,他能吃到家里的味道,是種安慰。
一個月后,泡桐的殘花已經(jīng)落滿一地,春天就快過去了,我又在老葛的鋪面里熬魚湯。老葛夫妻運煤餅去了,囑我暫時看管鋪面,此時來了一位六旬老太太,她提來一個紙盒,說老伴動過手術(shù),存活3年了,一直惦記著主治醫(yī)生和老葛的恩德,無論如何要專程前來謝謝他們。今天早上6 點,她從安徽蕪湖出發(fā),就是想見見老葛,送一樣不值錢的禮物,代表她的真心。
我代老葛收下禮物,紙盒里是一個锃光瓦亮的嶄新高壓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