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國輝
(江西服裝學院,江西南昌 330201)
化學染料也被稱為合成染料、人工染料,可以根據染色對象適當調整配比,以保證染色織物具有良好的耐皂洗、耐日曬、耐汗?jié)n色牢度,在靈活性與制備成本上具有很大的優(yōu)勢;但化學染料的制備與使用造成了大量的廢水、廢氣等,給環(huán)境帶來很大的安全隱患。在國家大力提倡可持續(xù)發(fā)展與保護環(huán)境的背景下,適宜采取污染小、環(huán)境友好的植物染料染色[1-2]。植物染料大多從含有色素植物的葉、莖、皮、根、花等部分中提取,依據染色機理,常將植物染料分為直接型、還原型、媒染型與陽離子型[3]。植物染料不僅對人體皮膚刺激性較小,還具有較強的藥用價值[4]。本實驗從黃連中提取色素對棉織物進行染色,探討黃連素對棉織物染色與抗菌整理的可行性。
織物:平紋機織棉(實驗室自織,經緯紗線均為18.2 tex,經紗密度為360 根/10 cm,緯紗密度為320根/10 cm);試劑:黃連(購于藥店),L(+)-酒石酸、碳酸鈉(分析純)(國藥集團化學試劑有限公司),平平加O(上海森斐化學品有限公司),氯化鈉(連云港冠蘇實業(yè)有限公司),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桿菌(大連醫(yī)學院)。
儀器:PTT-A+200 電子天平(1/1 000,常州市亨托電子衡器有限公司),Datacolor 600 測色配色儀(美國德塔公司),SW-24A 型耐洗色牢度試驗機(溫州際高檢測儀器有限公司),DHG-9023A 實驗室用小型烘箱(北京北方利輝試驗儀器設備有限公司),SHZ-CD全不銹鋼五抽頭循環(huán)水真空泵(上海科升儀器有限公司),UV757CRT 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上海精密科學儀器有限公司),WD-062B 標準光源箱(萬達科技儀器股份有限公司),UV-2000F 型紫外線透過率分析儀(美國藍菲光學有限公司),DHP-9012B 電熱恒溫培養(yǎng)箱(上海一恒科學儀器有限公司)。
用2 g/L 碳酸鈉與2 g/L 平平加O 溶液在60 ℃恒溫水浴中浸泡30 min,洗滌干凈,105 ℃烘干。
參照文獻[5]提取黃連素:稱取黃連80 g,粉碎成末溶于800 mL 蒸餾水中,快速加熱至沸騰,并持續(xù)60 min 后過濾;抽取濾液,濾渣再次提取,反復3 次;將提取的黃連素濾液混合,真空濃縮至固體黃連素(分子結構式如下)。將固體黃連素配制成溶液,利用浸染法上染棉織物,浴比1∶35,升溫速率20 ℃/min,染色時間60 min。
吸附量:利用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分別測試棉織物染色前后染液的吸光度(A0、A1),計算上染率(α);根據上染率、染色前染液質量濃度(ρ0)、染液體積(V)與棉織物干燥狀態(tài)下的質量(m)計算棉織物上的染料吸附量。重復5次取平均值。
K/S值:參照GB/T 8424.1—2001《紡織品 色牢度試驗表面顏色的測定通則》,利用測色配色儀在D65光源、10°觀察角下測試,測5個不同試樣,取平均值。
抗紫外線性能:參照AS/NZS 4399:1996《日光防護服評定和分級》,利用紫外線透過率分析儀測定。
抗菌性能:參照GB 18401—2003《國家紡織產品基本安全技術規(guī)范》、FZ/T 01021—1992《織物抗菌性能試驗方法》與文獻[4]測試;參照GB/T 3921—2008《紡織品色牢度試驗耐皂洗色牢度》進行洗滌后再次測試。
2.1.1 染料用量
由圖1 可知,棉織物的K/S值與染料吸附量隨黃連素用量的增加而升高,當用量高于2%時增幅減緩。由此可知,黃連素的優(yōu)化用量為2%。
圖1 黃連素用量對上染性能的影響
2.1.2 染色溫度
由圖2可知,隨著溫度的升高,棉織物的K/S值不斷增大,并在70 ℃達到峰值后逐漸降低;染料吸附量增加,這是由于溫度升高提高了黃連素的擴散效率與溶解度,同時纖維溶脹程度增加,染料吸附位點增多,上染率也隨之增大。觀察K/S值與染料吸附量曲線可知,兩者的變化幅度較小,尤其是染料吸附量變化幅度在0.05 g/kg 以內。由此可知,溫度對黃連素上染棉織物的影響較小,考慮到染色均勻性,黃連素對棉織物的染色溫度選擇70 ℃。
圖2 染色溫度對黃連素上染性能的影響
2.1.3 pH
由圖3 可知,隨著黃連素染液pH 的增大,棉織物的K/S值和染料吸附量均呈現(xiàn)上升趨勢。這是由于:(1)黃連雖含有多種生物堿,但能作為染料使用的僅有小檗堿(即黃連素),為陽離子型色素,歸屬于水溶性較好的季銨類生物堿[6]。pH 增大會使色素中的醚基電離,即羥基數量增加,色素溶解性提高,從而使色素擴散性增強,上染率提高;但色素溶解性過度增大即色素帶電性能增大,又會導致染色棉織物電位過度降低,即染料不容易吸附在基質上,所以上染率下降。(2)pH 增大促進了棉織物表面羧基等基團的電離,表面電荷增加,促進了黃色素的吸附,提高了染色棉織物的K/S值。由此可見,pH 增大有助于黃連素對棉織物的上染,但當pH 超過8 時,棉織物K/S值與染料吸附量增幅減小,而染液堿性過大會造成染色成本提高、環(huán)境污染加劇,綜合考慮,黃連素對棉織物上染pH 為8時相對最佳。
圖3 pH 對黃連素上染性能的影響
由圖4 可知,在345、426 nm 處較為明顯的紫外與可見光吸收峰驗證了黃連素中芳香環(huán)和異喹啉環(huán)的存在,進一步確認了對棉織物起上染作用的色素為小檗堿;與此同時也證實了黃連素自身具有吸收紫外線的性能。
圖4 黃連素的吸收光譜曲線
由圖5 可知,隨著黃連素用量的增加,染色棉織物的UPF 值增大,UVA 透射率降低;當用量高于1.5%時,UPF 值與UVA 透射率變化幅度減小并趨于穩(wěn)定。依據AS/NZS 4399:1996,當UPF 值高于30、UVA 透射率低于5%時,即可認為該服裝具有抗紫外線性能,由此可知,黃連素整理棉織物具有良好的抗紫外線性能。結合優(yōu)化染色工藝可知,利用黃連素對棉織物進行抗紫外線整理的用量可以控制在1.5%~2.0%。
圖5 黃連素用量對棉織物抗紫外線性能的影響
由圖6 可知,黃連素整理棉織物對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與肺炎桿菌均具有一定的抗菌性,未洗滌時,整理棉織物對大腸桿菌與肺炎桿菌的抗菌率高于67%,洗滌5 次后仍保持50%左右的抗菌率,在洗滌10 次后,對3 種菌的抗菌率也高于20%。黃連素的抗菌性源于生物堿,合理提高黃連素與棉織物的結合力有利于提升織物的抗菌功能。
圖6 洗滌次數對黃連素整理棉織物抗菌性能的影響
黃連素對棉織物染色的優(yōu)化工藝:pH 8,染色溫度70 ℃,染料用量2%(omf)。黃連素整理棉織物具有良好的抗紫外線與抗菌性能,黃連素對棉織物進行抗紫外線整理的用量宜控制在1.5%~2.0%,5 次洗滌后對大腸桿菌與肺炎桿菌的抗菌率仍約為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