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 云
入冬之后,進山林,選一竹子,削削剪剪。又收取雛兔幾許毫毛,捆實,沾濕,接續(xù)。初見之時,筆的樣子也不過和兔子尾巴,相差無幾。
我想最開始的筆該是這樣制作出來的吧!
陡然間,置于詩人之手,便成了江南詩句里的蠅頭小字,跳躍著蹦跶著,徐徐流淌著詩人胸中之溝壑,骨骼之間亦然是風(fēng)骨,肌肉之內(nèi)橫亙著風(fēng)華。
揮就揮個刀光劍影,運就運個千里快哉風(fēng)!
張旭估計是最懂筆的,習(xí)狂草,筆是最重要的??褚竦挠懈裾{(diào),手中利劍“筆”要剛?cè)岵€(wěn)要穩(wěn)得剛勁有力,柔要柔情似水。
下筆之后,筆尖流淌似游龍戲鳳,手握筆桿若絕頂劍客,人劍合一,忘我形于天地。
一陣風(fēng)吹過,竹林微漾,誰的前世?誰的今生?笑也長歌,悲也長歌。
也不知道是怎樣的一株松,才燒出那樣黑的煙,且如此濃,濃得秋風(fēng)都托不動了,所幸還留有黏性,結(jié)成串,匍匐著。
黑呀,真黑,黑得黑白分明。遇到水,倒是水墨丹青,遇到江南倒是水墨江南,瞬間“近墨者黑”之意也拋到九霄云之外。
胸壑極白之人,愛墨亦極深。東坡愛濃墨,幾經(jīng)漂泊,依然是“明月夜、短松岡,千里孤墳……”濃墨一書,即使千里江山,傾盆瓢潑,依然沖不淡。顏真卿愛墨,鐵馬冰河終是勝不過墨跡之涓涓細流。
人言,魏晉有風(fēng)骨。若是沒有了陶淵明之采菊東籬,七賢在竹林飲醉,還剩下的也就是王家那一潭黑乎乎的水了。
溶于水而黑得驚起,似《蘭亭集序》遇上了“未若柳絮因風(fēng)起”,爾然間“風(fēng)骨”二字顯得那么透亮,深徹。
終是東風(fēng)吹皺一池春水,如江南,水墨丹青的成色,美到極致。
借松竹之間的空兒,偷那么浮生一日閑,世間的意外驚奇,就那么偶然撞上你。初時發(fā)現(xiàn)紙的蔡倫,估計就是這樣的。
夫其為物,厥美可珍。于詩人,紙乃世間尤物,可珍極了。似江南墻的白,絲絲溫情如窈窕之女。
宣紙一張,白的色,開啟了幾千年的詩畫文墨。無龜殼背之拙劣,也無骨頭上劃刻的沉重,竹簡已然成為談笑光陰的物什。
可掛可書可卷,袖口一開,就是一個盛世的繁華。想必王羲之該是深得力透紙背的意味。留一點白,一筆一畫,一詞一句承載了一個書法史,夠詩人膜拜千年。
滿懷惆悵時,少年嫩綠,可供涂鴉,興盡而書。紙,是該有傲氣的,每一句絕美愁腸都有著它的溫度。紙,該是悲絕著深沉,每一幀歷史的血雨腥風(fēng),都用它沾著,承載著。
山高水長,決絕而后紙也蒼老了。
文房四寶里要數(shù)“硯”是最笨拙的擺設(shè),其余各寶各顯本色,風(fēng)飛色舞,揮舞、浸沒、舒展,不需巧言令色,即可使人頷首擄須。殊不知,美存在無言,陪襯亦然是美的景致。
東坡藏有硯,甚愛研墨于硯滑行中的樣子,其余皆不足為道。古今文人墨客,習(xí)書法,好筆墨,沒有一個不愛尋一好硯,觀之,賞之。此時,方硯即是天地萬物,妙境云間,霞飛孤鷺。
世人所好者甚多,有味蕾,有山川行跡,有銅聲銀臭,唯有愛硯的人,甚是別致。米芾算是很極致之人,愛得有狂悖,消管王侯將相、墨浸華裳,得硯便勝卻世間無數(shù)。
日月星斗,山河旋轉(zhuǎn)之后,筆毛褪卻。風(fēng)吹日曬之后,墨也變了當(dāng)初顏色。雨打雷鳴之后,紙也會消磨消散。唯有硯,千錘百煉,風(fēng)采依舊。
或許,這就是硯的哲學(xué),質(zhì)堅而細膩,瑩潤可沉。
——落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