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付杰
(中鐵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北京 100040)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基礎設施建設飛速發(fā)展,傳統(tǒng)的建筑形式、建造技術難以滿足人們對于大跨度、大空間、建筑美學等方面的需求,為此大跨度的公共建筑中異形復雜鋼屋蓋越來越多[1],以此來滿足大跨度公共建筑本身對結構造型的需求。異形鋼屋蓋大多采取網格結構,造型復雜、異形構件制作難度大、安裝時空中定位難度大、焊接量大、工期長、施工成本難以控制[2-9],為高效解決這些難題,在每個異形復雜鋼屋蓋施工中,施工單位都采取各種措施加快進度、降低成本,本文介紹一種簡單、高效、低成本、保質量的施工方法與大家共同探討。
貴州銅仁鳳凰機場改擴建新航站樓平面投影尺寸為158 m×50 m,結構頂標高為18.6 m,主要網格形式采用正放四角錐異形網架結構體系,網架結構高度1.4 m,最大跨度38 m[10]。 航站樓屋蓋設帶狀采光頂和懸挑透光雨棚,于采光頂及懸挑雨棚處設置兩向斜交斜放網架,雨棚結構最大懸挑12 m,懸挑根部結構高度1.4 m,邊緣結構高度0.7 m。 航站樓南側帶有局部夾層,夾層采用組合樓板,下部設鋼柱支撐。 鋼結構網架部分支承在夾層柱頂,部分直接落地。 網殼桿件均為圓管,夾層構件采用焊接箱型和H 型鋼截面。 用于鋼結構各部分的節(jié)點有焊接球、相貫節(jié)點、銷軸節(jié)點、夾層鋼結構梁柱節(jié)點和梁梁節(jié)點、埋入式剛接柱腳節(jié)點等。 支座節(jié)點根據受力情況,采用固定鉸支座、滑動鉸支座。 貴州銅仁鳳凰機場是銅仁市重點工程,航站區(qū)改擴建完成后,旅客吞吐能力將提升到每年100 萬人次、貨郵吞吐能力將提升到每年2 500 t、飛機起降能力將提升到每年12 158 架次,很大程度上加快了銅仁鳳凰機場由支線機場向區(qū)域性國際機場轉變的步伐。
總體施工思路:為了減少高空作業(yè)量,目前成熟的做法是將鋼屋蓋在其投影下方的樓面或地面分塊拼裝,然后整體提升到設計標高,最后進行高空合攏的施工方法。 但是本工程鋼網架是下弦支撐,鋼柱多,如果采取這種施工方法,地面拼裝時網架支座附近的桿件都要抽空,提升到位后高空塞桿量太大,不利于保證工期和質量。 經過多次分析研究確定鋼屋蓋在地面或樓面上錯開鋼柱拼裝,這樣支座球和桿件都可以在地面拼裝,提升到設計高度后再平移到柱頂位置。
3.1.1 拼裝位置
(1)確定提升支架、網架、軸線對應關系。
(2)網架地面拼裝胎具。
①拼裝場地要求:由于拼裝胎架坐落在級配回填土上,故應保證回填質量,且雨季應保證排水通暢;②拼裝平臺材料:砌塊、鋼管102 ×6 mm,鋼管規(guī)格可根據現(xiàn)場材料進行調整。 拼裝現(xiàn)場見圖1。
圖1 屋蓋地面拼裝
3.1.2 拼裝順序
考慮到地面標高不同,為方便拼裝施工,因此由中間14 軸為界限向兩側進行拼裝,網架劃分為2 個單元塊,分塊進行拼裝。
網架拼裝方法:第1 步,首先在地面平臺上擺放1 ~14 軸下弦球、下弦桿。 第2 步,拼裝成正錐形,第3 步,安裝上弦桿。 第4 步,向四周擴展;同理,其余部位均可重復以上操作過程。
3.1.3 拼裝機械
汽車吊(主要用于上料等垂直運輸)。
提升范圍:網架屋蓋。 提升重量:約530 t。 支承結構:12 +15 根支承柱(4 肢格構柱),共計27 個提升點;第一次提升區(qū)域1 ~14 軸,重量約215 t,鋼件數量6 953 件。 第二次提升區(qū)域14 ~27 軸,重量約312 t,鋼件數量10 172 件。 提升高度約11 m。
對焊接好的網架進行驗收并合格后,通過已確定位置來布置相應數量的格構式井字架提升支架。每組提升支架上設置提升電動葫蘆4 只,每只葫蘆的起重能力為10 t。 葫蘆和網架之間采用鋼絲繩進行連接,其中一端的鋼絲繩需與網架的下弦球節(jié)點進行連接,且需用卡環(huán)進行鎖緊,同時另一端則要與葫蘆的吊鉤上進行固定。 為保證吊裝的準確性,吊裝前均需在每個網架提升架的位置懸掛卷尺,同時需檢查每一點提升的速度,以此保證網架整體提升的一致性。 為保證提升支架承重后的穩(wěn)定性,在網架的四角八字形設置手動葫蘆,手動葫蘆一端固定于鋼柱底部,一端固定于網架下弦,以此來控制在提升過程中,網架因輕微擺動而產生的誤差。
3.3.1 試提升
首先將所有倒鏈繃緊。 通過調整吊點確保每一根鋼絲繩作用上的點在球節(jié)點上,且保持不滑動。 通過統(tǒng)一指揮,開始進行提升操作,同時開始每個提升點倒鏈的拉動,使得網架緩慢脫離地面,在離開地面100 mm 后,停止提升。
在提升過程中時刻需關注支架的地面沉降量,當沉降量過大時,須及時暫停網架的提升,通過進行支架的基礎處理,或者可以通過加大支架底部的鋼板面積來進行處理。 同時需靜置2 h 后,通過二次檢查,如果仍未出現(xiàn)異?,F(xiàn)象則可繼續(xù)進行提升。
3.3.2 正式提升
通過統(tǒng)一指揮下達指令進行網架的提升,同時開始倒鏈的拉動工作,從而讓網架緩緩提升(見圖2)。
圖2 屋蓋提升
為了避免提升高度出現(xiàn)偏差,通過在支架設置等高線進行精度的保證,等高線每隔500 mm 設一道,同時保證每個點的高度不得超過100 mm,在等高線標識的位置進行找平。 找平時由每個支架的組長負責向總指揮報告找平情況。
提升過程中,檢查人員要隨時觀察支架的根部有無翹起的情況,一旦出現(xiàn)需及時報送責任人并進行整改。 網架提升過程中,應配合調整四周錨固攬風繩的長度。 提升范圍:網架屋蓋、采光頂、雨棚等。 提升重量:約530 t。 支承結構:二區(qū)重量約215 t 設12 個提升支架;一區(qū)重量約312 t 設15 個提升支架。
提升支架和橫梁:此項目中拔桿使用φ159 ×6圓管及∠50 ×5 角鋼搭設而成,拔桿頂部標高20 m,平面尺寸為1.8 m×1.8 m。 拔桿頂部使用φ180 ×10 圓管制作十字橫梁,端點懸掛手拉葫蘆。 頂部支撐懸挑出支架500 mm,距端點200 mm 處為葫蘆掛點。
提升架的架設與網殼拼裝穿插同步進行,提升前完成提升系統(tǒng)的安裝、調試和驗收等工作,提升架的設置位置應避開桿件位置,同時應盡量落在梁上,減少對結構的加固工作量。 提升架底部自由坐落于地基上。
在滑移前檢查是否所有支點都超過了格構柱頂。 增加錨固點在柱頂的水平倒鏈。
3.4.1 滑移就位
主提升倒鏈的拉緊操作和松動操作同時進行,使得網架慢慢移動。 第一階段放松近繩倒鏈,兩側倒鏈隨著網架的運動進行調整,使得網架將初始偏移變?yōu)?,然后繼續(xù)放松原近繩倒鏈直到其失效,使得網架繼續(xù)運動,當倒鏈1 失效時,網架由3個倒鏈形成平衡狀態(tài),這時的偏移距離已經很接近于就位位置。 第二階段施加額外的水平力將網架拽到位。
水平倒鏈起到輔助作用,不得生拉硬拽。 網架周邊的輔助拖拉繩,會隨這網架的移動而進行適當的調整,以此避免整個系統(tǒng)在提升過程中失穩(wěn)。 同時網架在滑移過程中,須時刻觀察支架根部有無翹起的情況,一旦發(fā)現(xiàn)須立即整改。
網架滑移就位后,及時降落到柱頂,并采用水平倒鏈對支座在柱頂的位置進行調整,以確保支座的位移符合規(guī)范設計要求。
同時當支座調整好后,便調松動相關倒鏈,使得網架的承重在柱頂,此時需使倒鏈保持繃緊狀態(tài)。
3.4.2 網架與原有結構連接
網架就位后開始安裝在地面抽空的桿件。 螺栓球桿件的安裝應注意桿件是否擰緊,不得有假連接現(xiàn)象。 焊接球桿件的安裝應適當增加桿件的縫隙,但不得隨意切割桿件。
3.4.3 卸載及提升支架的拆除
當所有桿件補充完畢后,按照一定順序逐點松動倒鏈,使得倒鏈處于非工作狀態(tài)。 卸載應按照由兩邊向中間的順序進行;分階段逐步卸荷并對網架進行撓度觀測。 拆除設備和支架,在支架的拆除過程中,不得使用網架桿件作為吊點。
網架整體到位后,首先安裝網架后補桿件,焊接完成后,提升系統(tǒng)卸載,拆除加固桿件、提升設備、平臺等。 網架最終就位位置為下弦桿件(支座),坐落于柱頂。
(1)提升原理簡介(見圖3)
圖3 提升原理
提升過程:在上升過程中F1 和F2 在變大,F(xiàn)1a的垂直分力是在變大,F(xiàn)2a 的垂直分力在減??;可以通過調節(jié)兩側受力的大小,維持網架的平衡和產生一定方向的位移;每個支架4 個倒鏈能夠提供最大提升力20 t,實際使用控制在15 t。
(2)滑移過程(見圖4)
圖4 網架滑移示意
減小F1,網架向F1 方向位移,F(xiàn)4 增大;當F1 =0時,F(xiàn)4 <10 t。
在施加水平力F0 后F1 和F2、F3 增加,F(xiàn)4 減小,網架就位。
(3)提升系統(tǒng)的穩(wěn)定
無額外水平力時,支架穩(wěn)定,當有額外水平力時應控制其大小不超過1 t。 支架的4 個支點的反力出現(xiàn)1 個以上拉力時,支架傾覆。
網架滑移就位時,支架的穩(wěn)定性處于最不利狀態(tài),而網架已經處于格構柱頂部,已經處于安全狀態(tài)。
當提升至距離柱頂約10 mm 時暫停,觀測支座對柱中心線偏移,對存在的偏差進行調整,調整以后緩慢提升,到達柱頂標高以后用人工和葫蘆進行水平移動。
由于屋蓋提升施工過程復雜,施工過程的安全性及結構自身的安全性至關重要[11-12],故對屋蓋提升施工過程進行計算機仿真分析。 非線性施工過程模擬采用大型通用有限元軟件MIDAS GEN 8.2.1。 計算鋼屋蓋在整體提升過程中桿件強度、剛度、整體穩(wěn)定是否滿足相應的規(guī)范要求。
分析模型:鋼屋蓋整體模型。
邊界約束:提升點處設置豎向約束。
靜止狀態(tài)下,支點之間為四跨連續(xù)簡支梁,受力比較均勻,利用midas civil 進行結構有限元分析,桿件(單元)按照空間無側移框架進行分析,此時單元應力最大應力123 MPa <310 MPa,受力滿足要求。
提升時由于提升設備提升力一致,中間一排支架邊界約束放開,改用61 kN(各提升點受力均勻取其平均值)的拉力替代拉索對提升過程進行動態(tài)模擬,同樣采用無側移空間結構計算模型。 網架變形均小于設計允許變形值。
總之,通過地面錯位拼裝,提升到設計標高以后平移到柱頂的施工方法,和常用的投影下方拼裝再整體提升到設計標高的施工方法相比,大大減少了高空塞桿的數量,提高了功效、保證了安裝精度、降低了成本,具有顯著的經濟效益,值得在今后類似工程中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