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維興
【摘? 要】田徑是高中體育教學的基礎項目,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受到社會環(huán)境、家庭認知、教師素質等因素的影響,對于體育田徑教學缺乏科學組織設計,沒有調控好訓練量與訓練強度,導致田徑教學無法發(fā)揮應有的作用。田徑訓練的訓練強度和訓練量是相關的,學校應該完善田徑訓練體系,督促教師根據(jù)教學目標合理調控訓練強度與訓練量,強化訓練與專項訓練相結合。
【關鍵詞】高中體育;田徑教學;訓練強度;訓練量;控制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8?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0493-2099(2020)24-0014-02
【Abstract】 Athletics is a basic project of high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In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it is affected by factors such as social environment, family cognition, teacher quality, etc. There is a lack of scientific organizational design for athletic teaching, and the amount of training and the intensity of training are not regulated. As a result, track and field athletic teaching cannot play its due role. The training intensity and amount of track and field training are related. Schools should improve the track and field training system, urge teachers to reasonably adjust the training intensity and amount of training according to the teaching objectives, and combine intensive training with special training.
【Keywords】 High school sports; Track and field teaching; Training intensity; Training volume; Control strategy
一、田徑教學中訓練強度及訓練量的相關性分析
在田徑教學中,訓練強度、訓練量屬于兩個專業(yè)的名詞,前者是指跑步所用時間與跑步距離,后者則是指跑步速度、運動成效等,科學的田徑教學方案,需要平衡好這兩個因素,這樣既能保證學生跑步過程中的安全性,同時又確保訓練能夠取得效果。如訓練強度過高,訓練量過大,將導致學生過于疲憊,難以取得跑步速度上的突破,這樣會增加學生的身體負擔,繼而令學生心理壓力增大,無法感受到跑步的樂趣,參與積極性大大降低。在田徑訓練中,訓練強度和訓練量是相關的,當訓練強度下降40%,要想達到同樣的田徑運動效果,就必須增加4至5倍的訓練量。這也就是說,高中體育教師在展開田徑教學時,必須確定想達到怎樣的訓練效果,然后根據(jù)教學時間分配,控制好訓練強度與訓練量,在學生身體負荷得了的情況下,取得理想的田徑訓練效果。
二、田徑教學中訓練強度及訓練量的影響因素分析
(一)社會環(huán)境
當前,高中體育田徑教學中,教師對于田徑訓練量及訓練強度把控得不合理,與社會大環(huán)境有關。我國在高中體育田徑教學方面,缺乏專業(yè)的教育體系,大部分體育教師對于如何制定科學合理的田徑教學方案,沒有投入太多的精力,僅將田徑訓練看作是一種業(yè)余鍛煉的方式,而不是運用自己的專業(yè)知識,基于理想田徑訓練效果,控制訓練強度與訓練量。當前,我國僅針對田徑運動員制定了專業(yè)的教學方案,對于高中體育田徑訓練的相關研究與報道不多,導致體育教師科學訓練缺乏指導依據(jù)。
(二)家庭認知
雖然說體育教學是高中教育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大部分家長對于應試教育科目的關注度,遠高于體育項目,不少家長甚至認為,田徑訓練會浪費學生的時間和精力,導致學生過于疲憊,在接下來的課堂中體力不足,注意力不集中,或者說體育鍛煉會令學生過于興奮,玩心大起,不會將精力放在學習上,這樣的家庭認知,會影響到學生對于田徑訓練的看法。為了改變這一現(xiàn)狀,國家應該宣傳普及田徑訓練知識,讓家長意識到,健康的體魄是支持學生高效學習的基礎,改變家庭認知,繼而推廣專業(yè)田徑知識與訓練方式,促進田徑教學體系的科學化發(fā)展。
(三)教師素質
受到高中教育環(huán)境的影響,很多體育教師對于體育這門科目的認知產(chǎn)生了偏差,認為田徑訓練不過是走走過場,沒有花太多的精力去設計田徑教學方案。此外,部分體育教師專業(yè)素質不足,不了解科學的田徑訓練方式,因此無法平衡好訓練強度與訓練量之間的關系,在教學時,僅僅是簡單地讓學生跑一圈,就讓學生就地解散、自由活動,或者是讓學生進行跑步比賽,這樣的田徑訓練是無法達到提升學生跑步水平的效果的。
三、高中體育田徑教學中的訓練強度及訓練量的控制策略分析
(一)完善田徑訓練體系
為了提升高中體育教學成效,優(yōu)化田徑訓練的效果,學校應該建立科學完善的田徑訓練體系,制定標準化的教學方案,平衡好訓練強度與訓練量,同時,引導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基于學生身體素質,再調整訓練強度與訓練量,在學生身體耐受的情況下,以合理的跑步時間、跑步速度來獲得理想的運動效果,從而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而且,在高中教育體系中,教師不僅要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而且要增進學生對體育課程、田徑專業(yè)知識的認知,使文化教育與田徑訓練相結合。在田徑課上,教師應該先讓學生進行充分的運動準備,再分配學習任務,時刻關注每個學生的運動狀況,基于學生參與興趣、身體承受能力的考慮,調整教學計劃,調節(jié)訓練強度與訓練量,全面提升田徑教學實效性。
(二)強化訓練與專項訓練相結合
在高中體育田徑教學中,教師應該合理應用專業(yè)知識,基于當代高中學生身體素質,制定科學合理的田徑訓練方案,合理配置訓練強度以及訓練量。秉承著終身學習的理念,關注田徑教學相關的研究與報道,學習科學訓練方法,平衡好訓練強度與訓練量,并且將所學的專業(yè)知識傳授給學生,讓學生也樹立其科學的訓練意識。在教學過程中,采取專業(yè)訓練與強化訓練相結合的教學方式,全面激發(fā)學生的身體潛能,以強化訓練來保持并提升學生的身體機能,塑造健康的體魄。在專項訓練計劃制定時,應該控制好訓練的專業(yè)度,不可過于專業(yè),否則在一項訓練中會花費過多的時間,無法保障訓練的全面性,達到全方位培養(yǎng)學生體育技能、促進學生全身肌肉協(xié)調發(fā)展的目標,也不可過于寬泛,導致訓練無法達到理想的效果,學生也無法掌握相關項目的專業(yè)知識與技能。為了平衡好田徑訓練的專業(yè)性與寬泛度,基于體育課程教學計劃,合理安排田徑訓練日程,循序漸進,全面提升學生身體素質。
(三)科學調控與訓練恢復
除了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外,在田徑訓練中,訓練后的恢復過程也同樣重要,而這一點,往往是高中體育田徑教學中被忽視的,大部分體育教師,都會將時間與精力花費在訓練方案制定上,以充分挖掘學生身體潛能、強健學生體魄為核心,但卻忽略了訓練恢復,在運動后,沒有科學引導學生進行放松與恢復,這樣可能會增加運動損傷的風險,而且運動員長期處于超負荷運行狀態(tài),會影響到其身體健康程度,無法長期保持較高的競技水平。
為了彌補這個問題,教師除了優(yōu)化田徑教學方案設計,積極挖掘學生運動潛能外,還應該關注后期的訓練恢復,關注學生的身體變化,讓學生進行充分的拉伸,拍打腿部肌肉,促進乳酸分解。同時,積極地與學生保持聯(lián)系,成為學生學習上的良師,生活中的益友,幫助學生解決體育鍛煉上的問題,保持科學的訓練。
四、結語
在高中體育田徑教學中,教師應該合理設計教學方案,基于學生個人體質差異,科學控制田徑訓練量與訓練強度,確保其發(fā)揮應有的作用。在此過程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良好的體育鍛煉意識,讓學生掌握科學的田徑訓練方式,掌握訓練強度、訓練量等專業(yè)知識,根據(jù)自身身體素質制定合理的訓練方案,提升訓練水平,避免學生在鍛煉過程中遭受運動損傷。
參考文獻:
[1]賀盛,辛艷軍.新課標、新方向、新理念——高中田徑教學內容的優(yōu)化設置[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9(02).
[2]王小麗.引入游戲、趣味教學——游戲教學模式在中學田徑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田徑,2019(12).
(責任編輯? 李?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