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俊蓮
天津市北辰區(qū)秋怡小學創(chuàng)建于2013年,是天津市保障房配套的一所學校,學校占地面積12000平方米,建筑面積9345平方米,設施齊備。目前在校學生1060人,27個教學班,55名教師。
學校的辦學特色是“全人養(yǎng)成教育”。2018年9月,筆者被調入秋怡小學,成為一名秋怡人,由此走進了“全人養(yǎng)成教育”,與老師們一起實施全人養(yǎng)成教育,提高辦學內涵品質。
凝練“全人養(yǎng)成教育”內涵
學校的“全人養(yǎng)成教育”,是2014年天津教科院劉金明院長結合學校辦學實際幫助確立的。劉院長為其確定的內涵為:人的素質包括德、智、體、美幾方面,全人養(yǎng)成教育遵循“德育為先、能力為重、體藝為基”的原則,突出習慣養(yǎng)成和行為訓練,使德智體美的發(fā)展要求具體化。
我想,“全人養(yǎng)成教育”字面含義,是否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理解:全人教育;養(yǎng)成教育。
全人教育? 360百科認為,全人教育的智慧來自古今中外的哲學家、教育家、政治家,他們的思想是全人教育的智慧之源??鬃?、孟子、蔡元培、陶行知、柏拉圖、亞里斯多德、裴斯泰洛齊、杜威、馬克思、毛澤東的教育思想等,蘊含著全人教育思想。南京師范大學教育博士生孫軍對全人教育作如下界定:全人教育以兒童為核心,是以學校為主導、家庭共同參與實施的整體的、系統(tǒng)的教育,該教育面向全體兒童,通過課程建設、師資培訓、課堂教學、綜合實踐活動、家長學校等途徑,致力于兒童的心智與體魄的全面發(fā)展、和諧發(fā)展、持續(xù)發(fā)展。
我想,“全人養(yǎng)成教育”應該著重突出教育的主體——人。這個“人”字,一撇一捺,一撇代表品格,一捺代表能力,兩者互相扶持,互相支撐,才形成一個完美的人。它告訴我們,一個真正的人必須是德與才的和諧統(tǒng)一。
我的認識應該說與劉院長的詮釋不謀而合,劉金明院長將其更加具象地進行了細化。如圖所示:
劉院長的細化,給我們指明了實踐工作的方向。
養(yǎng)成教育? 眾所周知,小學階段,是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的最佳時期。就如葉圣陶先生所講:教育往簡單方面說,就是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
行為習慣是一個人行為方式的自動化,是不需要思考和意志力的行為方式。當一個人形成了某種行為習慣后,是不需要別人提醒和督促的。并且,習慣是需要天長日久的養(yǎng)成,才可以固化。因此,養(yǎng)成教育是我們小學階段工作的重點。劉院長的圖解中,對于“全人養(yǎng)成教育”清晰地指出了應該注重學生“人格、智能、體能、體態(tài)、體形”的養(yǎng)成。
全人養(yǎng)成教育? 定義:全人養(yǎng)成教育,是以兒童為核心,注重習慣、品格、能力的養(yǎng)成,促進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引領學生向著幸福進發(fā)的教育。
內涵:一是教育核心為兒童。兒童是教育的主體,因此,學校教育教學的出發(fā)點應該將孩子的立場作為教育的原點,以兒童作為核心。
二是終極目標為“幸?!?。“引領學生向著幸福進發(fā),教師向著幸福的教育前行”,這是我們的辦學理想,也是我們的教育宣言。
三是培養(yǎng)焦點為習慣、品格、能力。在實施過程中,聚焦習慣、品格、能力三個方面。
四是本質特點為提升素養(yǎng)。素養(yǎng)是一個人的精神財富,它是人生意義、人生價值、人生幸福的支撐。因此,全人養(yǎng)成教育的本質特點在于將習慣、知識和能力轉化為素養(yǎng)。
架構“全人養(yǎng)成教育”文化系統(tǒng)
樸素的教育思想作為校訓引領辦學追求? 學校的教育思想,代表著學校教育的價值追求。在我校的辦學歷程中,始終在追隨著一種最樸素的教育思想,那就是校訓“蒙以養(yǎng)正,立己達人”。校訓內容分別取自《易經》和《論語》。取義為:蒙童時代應培養(yǎng)純正無邪的品質,自己樹立仁德的同時也幫助他人。這兩者有著內在的邏輯關系,“蒙以養(yǎng)正”才能“立己達人”;“立己達人”又是“蒙以養(yǎng)正”的一個體現,而且促進“正”的深層次發(fā)展。
西方哲學家康德認為:人之所以為人,完全是教育的結果。確實,學校教育的首要任務是立德樹人,其本源意義就是健全人格,激發(fā)人真善美的情感??梢?,我校在建校初期已經在關注小學階段學生的特點,從中構建最初的全人養(yǎng)成教育思想,并用這這一校訓來詮釋對教育本真的理解。
構架全人養(yǎng)成教育文化系統(tǒng)? 理念文化——“構建怡人校園,奠基幸福人生”,知識的積累從這里開始,習慣的培養(yǎng)從這里起航,人格的塑造從這里起步。
主題文化——“五彩楓葉黃,片片放光芒”,老師的呵護是成長的搖籃,孩子的笑臉是永恒的追求,溫馨的校園是隱形的課堂。
校風文化——“春華秋實,健康怡人”“求真務實,勤奮成才”。淵博的學識需勤奮努力,高潔的品行需求真務實,身心的健康需積極舒暢。
建構工作框架,引領學校發(fā)展? 學校在開展“全人養(yǎng)成教育”過程中,建構工作框架,從而保證工作有原則,有方向,有效果。
工作框架:
原則:德育為先、能力為重、體藝為基,突出習慣養(yǎng)成和行為訓練。
德育:以“理想信念、生命、習慣、感恩、儀式”構成主要內容。
智育:以“習慣、閱讀、思考、書寫、表達” 構成主要內容。
體藝:以“習慣、興趣、體能、審美、創(chuàng)新”構成主要內容。
實施“全人養(yǎng)成教育”
“全人養(yǎng)成教育”在實施的過程中,著重從環(huán)境建設、制度建設、課程建設、課堂教學建設四個方面展開深入實踐研究。并且,在推進過程中都是從“德育篇”“智育篇”“體藝篇”幾個方面同時開展,研究過程中遵循“德育為先、能力為重、體藝為基”的原則,突出習慣養(yǎng)成和行為訓練,使德智體美勞的發(fā)展要求具體化。
環(huán)境建設? 在建校初期,學校的環(huán)境建設圍繞“全人養(yǎng)成教育”的辦學理念,著重進行了大廳、樓道、圍墻等主要地域的環(huán)境建設。
在后期的“全人養(yǎng)成教育”實施過程中,學校注重發(fā)揮環(huán)境育人的作用,讓全體教師和更多的孩子有強烈的歸屬感、幸福感。
學校每學年初,都會在入樓之處粘貼每個年級組的全體教師合影、優(yōu)秀骨干教師簡介、各類學生活動照片、多種學生作品……讓學校的文化顯現出校以育人怡、師以敬業(yè)怡、生以成長怡的三個層面的追求。
制度建設? 在實施“全人養(yǎng)成教育”過程中,學校注重制度文化的建設和落實,積極倡導陽光精神:燦爛、光明、溫暖。燦爛,代表著追求的目標和境界;光明,意味著管理的透明和民主;溫暖,象征著管理的人性化。
具體措施:一是將“規(guī)范、嚴謹、民主、激發(fā)”作為工作準則,努力提升管理效能。
二是將剛性、民主、自主相結合,發(fā)揮秋怡文化影響力,彰顯自動自發(fā)。
課程建設? 一是精品課程校本化。學校幾年來,著重推出了“紙漿畫”“硬筆書法”這兩項“精品”課程。分別編寫了各年級教材,由美術教師、書法教師、語文教師利用美術課、書法課、午間習字等專用時間保證實施。學校樓道內展出的各種精美的作品,既是肯定孩子們的能力,也為學校創(chuàng)設了濃郁的氛圍。目前,“中國象棋”的課程正在開發(fā)中。
二是活動課程生活化。根據小學生的特點,我們在“全人養(yǎng)成教育”實施過程中遵循“生活即課程”“活動即課程”的原則,積極組織五大主題活動,努力創(chuàng)設“怡人”的教育氛圍,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熏陶和教育。
三是素質拓展課程個性化。在素質拓展課程實施過程中,我們努力滿足每個孩子的個性化發(fā)展需求,采取“點線面”立體育人策略,以期化識成智,以美育人。
若干“點”實現課程多樣化。我們所謂的“點”,是指學校素質拓展課程框架分類中的各個具體項目,其中有四個“大點”,即:“非遺資源”點、“中國象棋”點、“國際跳棋”點、“書法”點。
一師一線增強校本化。在素質拓展課程實施過程中,我們更多地引領教師人人做課程的開發(fā)者、實施者、完善者。每個教師人人做“非遺”的挖掘者、傳承者,同時,每位教師開設一門課程。全體教師的努力,再加上家長的參與,社會力量的支持,彰顯我校課程的校本化、個性化、特色化。
點線面整體育人。素質拓展課程中,點線俱動,形成了立體的育人面,這個面就是:化識成智,以美育人,課程育人。
課堂教學建設? 課堂教學是實施“全人養(yǎng)成教育”的主陣地,也是我們在研究過程中的重點。
一是根據核心素養(yǎng),確定課堂教學方向。全人養(yǎng)成教育將提升素養(yǎng)作為本質特點。核心素養(yǎng)指的是個體在面對復雜的、不確定的顯示生活情景時,能夠綜合運用特定學習方式所孕育出來的學科觀念、思維模式和探究技能,結構化的學科知識和技能,以及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內的動力系統(tǒng),進行分析情境,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交流結果等。
小學教育是基礎教育,那么核心任務就應該是為學習者的后續(xù)發(fā)展打基礎,為他們的終身學習做準備,因此,我們所教的東西就應該讓學生“帶得走”。在蘇霍姆林斯基看來,應該是指讓學生掌握進行學習活動所不可或缺的最基本的技能技巧。有專家從學習過程的角度,把學生的學習能力分為閱讀能力、思考能力、表達能力。細細想來,這三種能力恰恰是學生的基本能力、核心能力,是其他能力的基礎。因此,我校在此基礎上,確立我校的課堂教學理念。
形成全人養(yǎng)成教育課堂。全人課堂,自在探索;兒童中心,生活出發(fā);安全期待,活躍飛翔。
全人養(yǎng)成教育課堂公約。預習后會發(fā)言;傾聽時會思考;有想法會補充;有問題敢提問;有質疑敢爭辯。
全人養(yǎng)成教育學生課堂特質。合作有自主有探究;表達有順序有文采;傾聽有修養(yǎng)有思考;質疑有道理有依據;學習有方法有效率。
二是圍繞學科特點,深入開展教學研究。學科教育的內容和憑借是學科知識,但目的和落腳點是人。即學科是學科教育的手段,人是學科教育的目的。這一點和我們實施的全人養(yǎng)成教育是非常契合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指的就是受過這門學科教育的人所展現出的形象、氣質、行為、習慣、能力、素質。我們要通過實施與該學科相關的所有學科和活動,來實現學科與學科的貫通、學科與生活的貫通、學科與活動的貫通、學科與大教育的貫通。
我們通過學科組“一課四上”研討、備課組交流磨課的方式,不斷地進行實踐、反思、總結、提升,實實在在地在課堂教學中落實全人養(yǎng)成教育的理念。
三是指向提升素養(yǎng),全面評價學習過程。我們充分發(fā)揮評價這個指揮棒的作用,在開展常用的紙筆測試評價的基礎上,增加了表現性評價,以此來指引學生素養(yǎng)的提升。表現性評價就是指通過觀察學生在完成實際任務時的表現來評價學生已經取得的發(fā)展成就。我們主要采取了以下項目的評價:現場朗誦、經典積累、口算達標、英語口語表達、英語朗誦、歌曲演唱、美術鑒賞、體能達標、實驗操作。
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小學教育對孩子一生至關重要。我們將繼續(xù)把孩子的立場、感受、發(fā)展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fā)點和終結點,堅持孩子的發(fā)展是學校辦學的原點。在“構建怡人校園,奠基幸福人生”的辦學理念引領下,將學生培養(yǎng)成“全面發(fā)展的人”。
(作者單位: 天津市北辰區(qū)秋怡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