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蓉
預習是求知過程的一個良好的開端,是自覺運用所學知識和能力,對一個新的認識對象預先進行了解,求疑和思考的主動求知過程。本文聚焦預習提綱設計、預習方法指導、預習形式選擇,提高預習有效性,進一步提高課堂效率。
存在問題:在語文教學中我通過對學生課前預習效果的檢查反饋,發(fā)現(xiàn)學生的課前預習往往停留在比較淺的層次上,僅僅是解決一下生字詞,通讀幾遍課文,或者借助教輔讀物抄寫作者簡介及中心主題等,很少能通過課前預習提出有深層價值的問題。課前預習的價值和對課堂教學的預熱效應沒有體現(xiàn)出來,預習只是流于形式。如何通過保證預習有效,并提高課堂效率呢?我在中年級教學實踐中,對提高預習的有效性,做了一些初淺的探索。
為解決這一問題,我嘗試結合單元導讀提示,編寫課前預習提綱,教給學生有效的預習方法,根據(jù)難易程度選擇合適的預習形式,提高預習的有效性,進一步提高了課堂效率。
一、領會導讀提示,緊扣訓練重點設計預習提綱
人教版小學語文中年級教材每組課文一個主題,每個單元的導讀部分都根據(jù)知識體系知識點分布安排了訓練重點,每個單元的每篇課文又依據(jù)訓練重點循序漸進地分解重點,安排訓練。因此,緊扣單元訓練的重點和每篇課文的重點設計預習提綱和教學流程及課后作業(yè),做到有目的的教學和訓練,有利于提高教學效率。例如:在教學四年級下冊第七組課文時,結合單元導讀部分,我設計以下預習提綱:
1.字詞預習要求:借助拼音,工具書掃清字詞障礙,讀通課文
2.把握課文內容預習要求:讀熟課文,思考:課文講了誰成功的故事,成功的表現(xiàn)在哪里?用一句話寫下來。
3.感悟中心預習要求:品讀課文,找出文章中描寫人物外貌、動作、心理描寫或環(huán)境描寫的語句用橫線勾畫下來,并在旁邊寫下自己的感受。
4.交流從故事中你獲得的啟示。
5.提出不明白的問題。
這樣的預習提綱緊緊圍繞導讀提示,將訓練重點融入到具體的題目之中,預習目標明確,訓練重點緊扣課標對四年級學生的要求,重點訓練學生掌握概括主要內容的方法,并學會在讀中質疑,在品中感悟。同時通過找文章中的細節(jié)描寫,又為本單元習作訓練——《我敬佩的一個人》做鋪墊,在預習中既教會學生同類文章的學習方法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獨立思考的能力,有效地提高了學習效率。
二、教給學生預習方法,培養(yǎng)預習能力
預習提綱根據(jù)教材的重點設計了許多問題,這是教師的“教”和 “導”,讓學生通過預習教材,去解決問題,達到獲得新知的目的。然而如何能讓學生掌握不同類型文章預習的方法,讓學生能自主設計預習提綱,培養(yǎng)學生的預習能力,其具體做法如下:
1.認真閱讀《單元導讀》。
在進行每一單元的教學前,首先要讓學生認真閱讀《導讀》部分,使學生對教材有一個總體的印象,明確本單元訓練的重點,并作勾畫。
2.讀、思、畫、查、疑、寫相結合,培養(yǎng)學生預習的良好習慣。
(1)在通讀課文中勾畫,感知課文大意。指導學生在認真通讀課文的基礎上,教學生會用各種不同的符號在文章中加上各種不相同的標記。例如:用“——”標出生字詞;用“‥”標出重點詞語;用“=”標出重點句子;用“﹏”標出優(yōu)美的句字,并反復朗讀,用“?”標出不懂得地方等等通過學生動手、動腦、動口、了解課文大意,初步整體感知課文內容,使學生養(yǎng)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
(2)在析讀課文中質疑,提出不懂的問題。根據(jù)預習提綱中的問題去讀書,去解決問題,把用“?”標出的問題首先在學習小組中相互質疑,再把仍解決不了的問題設計成預習提綱中的題目培養(yǎng)學生勤動腦,善思考的習慣。
(3)在品讀課文中思考,寫批注。學習語文主要環(huán)節(jié)之一是品讀。品讀在預習中是最不容忽視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品讀含義深刻的,優(yōu)美的句子或段落,運用修辭手法的句子等,從中思考作者寫這篇文章贊揚了什么,批評了什么?向我們揭示了什么道理。把自己欣賞的字、詞、句,哪怕是一個標點的使用好處,都可以用簡潔的文字批注在書的空白處。讀到能發(fā)人深省的句段,讀到能觸動人心的部分,和同學談談自己的理解感受和體會,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和想象能力。
(4)在查閱資料中,拓展閱讀,深化理解。不同類型的課文查閱資料方法不同。寫景的文章可以通過搜集圖片,查閱不同作者對同一景點的描寫,通過對比,閱讀等方式進一步深入理解課文。例如學習了《威尼斯的小艇》這篇文章,可以搜集相關圖片感受威尼斯這座水上城市的魅力,可以查閱更多描寫威尼斯的文章,就可以知道它不僅是一座水城,還是百島城、橋城,威尼斯的夜晚更迷人,讓遙遠的威尼斯走進學生的內心;寫人的文章,可以搜集人物的小故事,讓人物的形象更豐滿;學習古詩,通過查閱詩人的生平和創(chuàng)作背景,加深對古詩情感的把握。
總之,以《導讀提示》為導向,將讀、思、畫、查、疑、寫這些方法結合起來,預習就有了實際意義。
三、根據(jù)預習題綱的難易程度,采取不同的預習形式
教師要根據(jù)不同年齡學生的特點,循序漸進地提高學生的預習能力。比如,低年級學生年齡小,自主學習能力不強可以較多的采用集體預習、親子預習的方式;中高年級的學生可多采用合作預習與獨立預習相結合的方式;高年級的學生還可以采用網(wǎng)絡預習。由于中年級學生有一定的學習基礎。因此,在設計的預習提綱中,熟讀課文、認字解詞題目,通過獨立預習完成;了解文章大意、品讀批注和析讀質疑可采取獨立預習與合作預習相結合的方式;搜集資料采取親子預習與網(wǎng)絡預習相結合的方式。不同層次的學生靈活選擇不同的預習方式,人人參與,在交流合作中,相互學習,相互幫助,人人有收獲,讓學生在豐富多樣的預習中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師生的教學觀念得到了轉變,預習有效性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