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慧敏
如何利用暑假提高學生的時間規(guī)劃能力,培養(yǎng)良好的親子關系,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作為班主任,要充分發(fā)揮引導作用,結合學生和家長的實際情況,線上線下無縫對接,助力家長找到家庭教育的方向,幫助學生在集體中重獲幸福,使其成為更好的自己。
1.師長領航伴成長,引導家長找到教育的方向
首先,指導家長做“用心”的父母。家庭教育的關鍵在于“用心”,而并非簡單的“用力”。所以,班主任可以在放假前和家長一起提前設計暑假生活,指導家長做“用心”的父母。比如,邀請家長做社團導師;參與學生成長小組的管理;和孩子、老師共讀一本書;讓每位家長列一張計劃清單,把放假后親子關系中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寫下來,再試著想出相應的對策(心理上的、態(tài)度上的、行為上的等),積極作好準備。
其次,引導家長做好階段性設計。暑假期間,教師和家長要注意線上和線下的節(jié)奏、內容變化及調控,結合實際情況,爭取學習、生活安排合理、內容適度,做到“日日有規(guī)律,周周有新鮮”,讓孩子在新發(fā)現(xiàn)中享受趣味,讓未知的日子充滿期待。
第三,幫助家長做到“有效陪伴”。教師首先要讓家長了解什么是“有效陪伴”。“有效陪伴”的前提是“共情”,一旦家長的陪伴成了孩子的鬧鈴或沙袋,這樣的“陪伴”也就無效了。所以,家長不要過多干涉,要以平等的姿態(tài)傾聽、溝通,總而言之,心要在一起,而不僅僅是人在一起。
2.朋輩互助共情理,幫助學生在集體中重獲幸福
暑假期間,學生的心理健康不容忽視。據(jù)有關統(tǒng)計顯示,越來越多的中小學生存在心理方面的問題,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學生居家學習四個多月,由此帶來的焦慮、煩躁等不良心理情緒,可能會困擾很多學生。這種情況下,教師可以發(fā)揮朋輩互助的作用,讓學生在集體中找回幸福感。
復課前的四個月時間,我所帶的班級組成了六個成長互助小組,在小組剛剛組建的一周里,我放手讓每個組的組長與組員一起利用各種線上方式討論,制定個性化小組方案,然后大家線上云分享,互相學習、互相監(jiān)督。幾個月來,每個小組的計劃都在按部就班地實施著,每天都會有人在小組群中提醒本組伙伴按時起床、上網(wǎng)課以及提交作業(yè),班級學習部的幾個學生還制定了自主學習任務提交方案,方便同學操作。朋輩的力量是巨大的,學生在學習上共同成長,在生活上互相陪伴,在有序居家學習生活的同時,也提升了交往能力。在這個特殊的暑假,我們依然可以延續(xù)這一做法。
比如,暑假前,讓學生在期末考試后自由組合成立新的成長小組。先由教師任命有想法、有責任心,且學習能力較強的小組長,從學習和生活兩個方面制定小組活動方案;然后,在如何制定作業(yè)的進度、如何完成過程中的答疑、怎樣選擇有價值有意義的小組活動等方面,教師可以根據(jù)不同小組長的工作特點,給出具體的指導和建議;最后,小組長在班里演講,招募組員。至于組員的構成,可以讓學生自主選擇,沒必要做到“平均”,因為組員興趣相投更容易激發(fā)自主學習的意識。新的小組成立后,可以讓每個小組邀請一位家長助力,協(xié)助小組長做好保障工作。暑假期間,班主任可以安排3-4次的線上主題交流活動,讓學生分享假期中的收獲與幸福。
3.社團活動享愉悅,助力學生成為最好的自己
在埃里克森心理社會理論的8個階段中,12-18歲青少年的積極結果就是“自我統(tǒng)合”,也就是具備“成為自我的能力”。教師可以利用暑假,培養(yǎng)學生帶有中國印記的精神追求,以廣泛導師制(借助社會資源)為基礎,開展一些親子或師生共同參與的社團活動。疫情防控常態(tài)化下的這個暑假,可以在導師的指導下安排豐富的社團活動,既可以避免多人的聚集,又可以讓學生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是提升“成為自我能力”一個很好的路徑。
在以前的寒暑假中,我們的學生社團曾在導師指導下組織過多次活動:健身社團在景明日到植物園練長跑,發(fā)動社員居家自創(chuàng)健身方式并在線上展示;中傳社團到仙谷里穿漢服品茶道,去胡同里看院落聽故事,到老舍茶館體驗京味文化;戲劇社團寫劇本排“三國”,請票友說京戲,去天橋劇場看曲劇;書畫社團請畫家講傳統(tǒng)美學,往幽靜處習書法聽箴言,去故宮賞建筑刻印章……在這個暑假,我們還可以增加美食社團、手賬社團等,需要注意的是,組織社團活動時,要提醒學生盡量安排線上的活動設計,如果安排線下活動,也要保持適度的社交距離并做好必要的防范措施。這樣,用積極健康的狀態(tài)度過這段特殊的日子,在傳統(tǒng)文化的溯源中享受藝術生活,在尋找民族之根的過程中增強責任感與使命感……
總之,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無論線上還是線下,無論學習還是生活,都要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智慧,通過家校攜手,記錄下學生成長的每一步,使其成為學生生命中最好的記憶。2020年暑假,我們一定會讓學生收獲看得到的成長。
欄目編輯 _ 汪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