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曼
摘 ?要:嚴歌苓的《穗子的動物園》以動物的視角展開敘事,使動物作為與人平等的生命個體的主體性得以呈現(xiàn)。作家賦予動物與人相似的思維方式、性格特征及人生態(tài)度,書寫動物身上的美好品性,張揚動物對生命尊嚴的維護,借動物之口書寫對人類自身生命的尊重,表達對人性的反思和洞見。同時,動物“他者”的身份也為人與動物關系的探討提供了新的視界。
關鍵詞:嚴歌苓;《穗子的動物園》;人性
中圖分類號:I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4437(2020)03-0071-05
嚴歌苓的新作《穗子的動物園》是其為數(shù)不多集子中的一部,由十二篇散文和兩篇小說構成。文中的“穗子”是在作家的許多作品中都出現(xiàn)過的敘述者,穗子是作家穿梭于文本和現(xiàn)實生活中的完美代言人,她身上有作家的許多影子,但又不是作家?!端胱拥膭游飯@》寫到穗子生命歷程中幾乎所有的動物,前十二篇散文中的穗子可以等同于作家本人,后兩篇小說《黑影》和《愛犬顆韌》是在真實人(動)物基礎上加工虛構而成,但出于主題表達的需要及敘述策略的安排,穗子又不能等同于作家本人。曾參與到作家生命中的生靈們,每一位都寄托著作家對人性美好的追求,動物視角敘事手法的使用,對動物生命尊嚴的張揚,對人與動物關系的探討等都寓意著人與自然其他物種的對話和交流,同時這也是作家對人類本身的反思與關照,對人性幽微與曲折的書寫。
一、以動物視角敘事
在我國的文學傳統(tǒng)中,動物視角敘事由來已久。人類看待動物的視角也是人類看待自身的方式?!端胱拥膭游飯@》一書,每個短篇文章中都有一個或多個有靈性的動物作為主人公,它們或是友善、或是聰慧、或是忠誠,有呆萌可愛或雄壯威武的外表,每一個都是呼之欲出有血有肉的形象,這是引起讀者情感共鳴的基礎。我們會為給祖母陪葬的貓咪而感動;為潘妮倔強的自尊而肅然尊敬;為顆韌的命運而潸然淚下……作家“成功地賦予其筆下的動物以自身特有的價值觀念、人生態(tài)度以及思考方式,在字里行間營造出一個與人相對應的、有生命感覺和獨特氣味的動物世界,同時也從側面反映出其對人所處現(xiàn)實世界的價值反思與情感寄托”。[1]動物們就像我們身邊的朋友和親人,我們能感知到它們的喜怒哀樂,這都來源于作家采用了動物視角的敘事手法。
(一)動物主體性的凸顯
在有關動物題材的文學作品或影視作品中,人和動物的角色設定有如下幾種類型:一是擬人化的動物世界。這類作品中動物被擬人化,動物可以像人類一樣說話,人類只是以“異類”或“配角”的形式出現(xiàn),比如動物題材童話等。由于動物仍處于一個與人類沒有平等對話的世界中,動物的主體性也無從體現(xiàn)。二是人類對動物擁有絕對支配權。這類作品中人類認為自身擁有絕對優(yōu)勢,凌駕于其他物種之上,動物是被利用和憐憫的對象,是作為不會言說的“他者”出現(xiàn)的,是人類的附屬品。三是動物被看成獨立的生命個體,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穗子的動物園》即屬于此類作品。文中的動物們每一個都有來源,因各種機緣巧合闖入了作家的生活。小黃是穗子從父親槍口下救下的不知品種的小鳥;麻花兒是外婆送給祖母作為禮物的蘆花母雞;克利亞是因我的“爛好心”買下的狗;壯壯是被買下和人類兒童相伴成長的狗;黑影是穗子童年偶遇的小野貓等等。穗子與動物們的相遇開啟了她(它)們各自的獨特生命歷程,散發(fā)出別樣的生命光彩。
作品中的動物們各有性格,被作家賦予了人性和靈性,儼然成為主人公,成為穗子的伙伴,也成為閱讀者心目中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豆沸⊥怠泛汀犊衫麃喸诜侵蕖穬善械闹魅斯际墙锌衫麃喌男」?。文中直接用可利亞的身份宣稱動物具有的主體性,“一個會跑會取寵的東西叫狗,一個會彰顯個性,爭取自身利益,爭不到就造反耍惡作劇的就叫可利亞!”[2]88在非洲,可利亞在本地土狗面前的不戰(zhàn)而潰,是聰慧的狗兒在有了一定的生活閱歷之后對“人情世態(tài)”的領悟。《黑影》和《我不是查理》雖然一個是貓的故事,另一個是烏鴉的故事,但黑影和查理都是游離于人類與自身種族之外的孤獨者,它們一方面對人類的救助和情誼充滿感激,另一方面它們所在的生命類屬對自身種別的守護,又使它們淪為了變節(jié)者。
《穗子的動物園》中的每一個成員都有屬于自己的獨特的故事,擁有和人類相似的生命體驗,展示了與人類休戚相關的動物文化。穗子的動物園中的動物們不再是人類的附屬品,人類的支配和控制并不能真正改變動物的生命遭際,像張金鳳和李大龍最終依然是和無數(shù)中華田園犬一樣的宿命。穗子只是見證并參與、成全了這些生命,但不能決定它們的命運。因為事實證明,人類自以為能決定動物的天性或命運時,是多么的愚蠢,比如小燕子的悲劇。文中動物們的形象、性格、經歷、情感等的展現(xiàn),都是作家對動物作為獨立生命個體的本質的認同,這是動物作為敘述對象的主體性得以實現(xiàn)的前提,也是動物敘事視角的具體體現(xiàn)。
(二)動物口吻和動物心理活動描寫的運用
作品中大量擬人化的動物口吻的話語和對動物心理活動的深入細致的描寫,都是作家所采用動物視角敘事的力證。“動物的特殊身份既可以在人類毫無防備的狀態(tài)下親近他們的生活,又能看到在他人視線之外的人的真實品行,可以更加真切的看透人性,揭露社會現(xiàn)實。”[3]動物沒有經受過人類意識文化的浸染,更多表現(xiàn)出的是生命個體的本質特征,和人類兒童時期有相似之處。當突破動物不能用人類語言進行交流和表達的限制之后,讀者和敘述者之間的距離縮短了,達到了一種彼此無間隔的敘事效果。動物心理活動的呈現(xiàn),增加了讀者對動物的理解,動物身上所散發(fā)出的美好與真誠之光進入了讀者的審美視野,也具有了人性真善美的內涵。
用人和動物互擬的方式進行思考,以第三人稱“它”的視角和立場描述動物眼中的人類世界,人類在觀察動物,動物同樣也在觀察人類。人與動物在此是一種“看”與“被看”的關系?!秶栏墒潞托⊙嘧印分校八湍敲凑驹诩堖吷?,看著紙張從白的到深藍的,漸漸爬滿吃不得的種類,原來它的人類母親每天就干著這么一樁無聊事務,把一張張好端端的白紙毀了,讓他們布滿深藍的,不會動的蟲子?!盵2]53人類的文字在小燕子眼中是吃不得的蟲類,寫作是把白紙弄臟,從動物的觀察視角出發(fā),帶給我們的是“陌生化”的情感體驗。《我不是烏鴉》,更是采用不同的視角(POV)來敘述烏鴉查理的故事。文章有十三個敘述語篇組成,其中以查理的視角展開敘事的有五個語篇,以查理的烏鴉叔叔的視角展開的有一個語篇,其余以收養(yǎng)查理的家庭成員和鄰居歌苓的視角出現(xiàn)。對于查理的內心活動有大量的描寫,“但它不能再接受人類的喂養(yǎng),因為從曾經的寄生蟲查理變成真正的自食其力者,它付出了多重的代價?”[2]206查理和人一樣擁有名字,和人一樣有思想,能感受到痛苦和快樂,有在營救與撫養(yǎng)它的人類和它的烏鴉家族之間的矛盾和抉擇,有生命個體對自由的無悔追求。查理雖然感謝撫養(yǎng)它的人們,但它最終即使孤獨一生不被同類認同,依然選擇做一只自食其力的、自由的、擁有自我的查理,而不是一只烏鴉,讓人感受到生命對于自由追尋的可貴。
《黑影》中小野貓黑影,“它看出她是人類中幼小脆弱的一員,野性也尚未褪盡,尚未完全給那混賬人類馴化?!盵2]224黑影由奮力反抗人類對它的生命的參與,到與人類幼崽穗子相互信任、相伴成長,它的微妙的心理轉化是符合邏輯的,也自然有了真實感,從而對人性幽微的作品主題也有了深度表達。它身上的靈性與野性讓人動容,野貓家族對血統(tǒng)維護的堅強意志讓人類尊敬,黑影的高貴也自然而然深入到讀者的內心。整部《穗子的動物園》中,每個篇章都涉及到不同的動物,也都有以動物的視角去展現(xiàn)動物的生存,動物不再是沉默的、失語的存在,而是被賦予了更多主體性的生命個體。動物的生存世界得以展現(xiàn),動物作為生命個體所呈現(xiàn)出的豐富的精神世界,動物身上釋放的原生態(tài)的生命美好特性都是作家對生命體驗和人性的書寫。
二、對動物生命尊嚴的張揚
《穗子的動物園》給讀者呈現(xiàn)出了一系列自尊自愛、有情有義、忠誠信任的動物形象。這些動物身上不可避免的帶有人的痕跡,動物身上美好“人性”的展現(xiàn),人與動物的生命對話與陪伴互助,本質上表達的是作家對人類、對自然、對生命的思考和洞見。
(一)動物身上的美好品性
作品中作為主人公出現(xiàn)的,有名有姓的動物達十幾只之多,每個動物都有不同的命運遭際,動物對事情的反應態(tài)度及作家對動物的評價共同促使動物身上的美好品性得以體現(xiàn)。汪曾祺說:“一個作家對生活沒有熟悉到從心所欲、揮灑自如的程度,就不能取得真正的創(chuàng)造自由?!盵4]嚴歌苓在談到這部作品的寫作動機時曾說過,是她的愛犬壯壯的離世讓她異常想念,想通過把它寫進作品中的形式來表達她最真切的思念。作品中各種動物都曾經直接或者間接參與到作家的生命歷程中,作家對它們都有很深厚的甚至濃烈的情意,所以作家才會把她的情感意志、價值理念很自然地映射到動物身上,但文本中作家的情感又是相對理性的。嚴歌苓在這部作品的新書發(fā)布會上說到:“寫任何東西,你再有感情的人和動物,你都要冷靜的,讓它處理成淡淡的,你不能丟掉自己作為一個寫作的小說家或者說是作者的這種態(tài)度,距離感,這是最難的?!盵5]作家自由地穿梭于理性與感性、理想與現(xiàn)實之中,這個距離感作家是做到了,但她平淡克制的語調下,動物的溫情依然喚醒了讀者內心深處的柔軟和美好。
《禮物》中貓咪是外婆送給祖母的禮物,貓咪與祖母的關系由最初的互不相擾,到貓咪因為線團把祖母認為玩伴,再往后祖母因貓咪捉老鼠蟑螂的貢獻而接納了貓咪。從此一位老人和一只貓以相同的生活狀態(tài)度過了一段歲月靜好的日子。祖母離世,貓咪以絕食的方式給祖母陪葬。貓咪對情義的堅守,讓身為人類的讀者也為之打動?!杜四荨分械呐四菔侵回?,參加人類的宴會,會帶一只田鼠的尸體,以表示它是和其他參與者平等的個體,它沒有白吃白喝,它是靠自己的勞動和能力吃飯。潘妮如此通人性,讓人驚奇之外更讓人尊敬。潘妮誤食藥片,跳躍中失足跌落,遭到人類起哄大笑,它的自尊心被人類的笑聲割傷。它在無人注意的情況下,反復練習那個失誤的跳躍動作,以期找回自信和尊嚴。潘妮對它的跨種族伴侶老坎也給予了慰藉和對生命本能的尊重。老坎垂垂老矣,潘妮沒有嫌棄,給老坎關愛和護理,給予一個垂老生命最后的,也是最珍貴的尊重。動物成為關照人類自身,反思人性的一面鏡子。
《壯壯小傳》里壯壯被前主人拋棄,認準了作家是個值得信賴的主人,就死心塌地地信任她。經歷了打狗運動、鄉(xiāng)下逃難、生病手術、車禍等磨難,與作家相依而生。壯壯重情義,它的笑容甚至比人還要真誠、還要無辜。壯壯的真誠和信任讓作家不忍背叛和辜負,人性中對真善美的感知和創(chuàng)造也由此生發(fā)。《黑影》中野貓黑影與穗子兩個不同物種幼崽之間相顧無言的憐惜;陪伴年幼孤獨的穗子成長;黑影的報恩都以動物的深情給人類以溫柔和愛?!稅廴w韌》中顆韌用一只狗的生命為我們演繹了閃耀著人性光輝的一個詞語“忠誠”。顆韌面對一群十幾歲士兵們“暴虐的溫柔”:士兵們因嫉妒而剝奪它的愛情;因自保而把它當成青春躁動的替罪羊;因釋放壓抑而把它當成眾人情感的寄托。所有這些來自人類的不夠溫情,依然沒有改變顆韌對收養(yǎng)它的士兵們的信任和忠誠。文章結尾寫到“顆韌和趙蓓從來不肯到我們軍營的夢里來?!盵2]299也許是顆韌洞悉了軍營是容不得人情味的吧。
動物成為人的延伸,我們在動物的身上看到了珍貴的人性,反觀人類自身卻生活在一個人性力量普遍缺失的環(huán)境中,要使干枯的心靈生出新鮮活潑的生命價值,就要重新審視生命的意義,尊重生命的形式,還生命以高貴的本性。陳思和曾說過:“我更相信人性的自身力量,相信人依靠理性和美好感情可以保衛(wèi)自己的尊嚴和自信。”[6]書寫動物的美好品性,即是對人性善的追求。
(二)與死亡有關的尊嚴
死亡是生命必經的過程,是生命歷程的終點和歸宿。死亡是每一個生命個體包括人類在內必須面對的事實。古今中外,無數(shù)先哲都對“死亡”話題有各種思考和探討。生命的唯一性決定了生命的可貴。也正因為生命對每個生命個體只有一次,所以人類在面對死亡時會有焦慮、恐懼。動物不能直接跨越語言的障礙與人類進行直接的對話交流,但它們具有對死亡洞悉的靈氣。穗子的動物園是陪伴穗子成長的精神樂園,作家為穗子的動物朋友們立傳,作品中的動物們每一個都有相對完整的一生,包括對其死亡的交代。麻雀小黃、母雞麻花兒的最終命運,作家采用留白的方式,沒有明確說明它們死亡的方式,給了讀者想象的空間,但面對死亡,小黃和麻花兒都不具有選擇的權利。相對來說小燕子的死體現(xiàn)了一定的自主性,它在人類養(yǎng)母和竹掃帚之間選擇了后者,因為竹子更類似樹林,意味著真正的家園和安全。安妮活到貓的高齡二十三歲年紀,感應到死亡的臨近,極度自尊自愛的它選擇遠離人類,回到它祖輩生活過的山野中去,悄悄地、平靜地迎接屬于它的死亡,把死亡有可能帶來的丑陋和痛苦留給自己,把體面留給他人,以維護生命最后時刻的尊嚴。壯壯歷經病痛的折磨,全身關節(jié)炎導致癱瘓,絕食七天寧愿有尊嚴地死去,是身邊的人喚起了它求生的欲望,教會它再一次熱愛生命。活下來的壯壯為了有尊嚴的活著,重新開始人生的第二次行走。最終壯壯再次被病魔擊倒,沒有了尊嚴和舒適,作家出于人道的考量為壯壯選擇了安樂死。人與動物之間的人倫情誼讓作家相信這也是壯壯的選擇。顆韌的死是悲壯的,它十六個月的生命隱喻十六七歲的文工團士兵們。顆韌失去“愛情”后捶胸頓足的痛苦和小周與周蓓愛情被強行拆散后帶給文工團每一個人的創(chuàng)傷,顯示出跨越種族的驚人的相似。痛苦和快樂對所有的生命個體都是相通的。顆韌身上寄托著嚴酷軍旅生活中文工團士兵們所有的快樂和溫情,顆韌的死帶走了他們青春的色彩和溫度。文工團士兵們的青春也隨之凋謝、枯萎。顆韌被處決時見到了它最信任的小周,“它什么都明白了,我們這群士兵和它這條狗?!盵2]298人和狗很多時候都沒有選擇的權利,包括死亡這件事。小周給痛苦的顆韌喂了一顆子彈,它理解這是為它好。死亡已經來臨,不可避免,人和動物共同作出了決定,讓痛苦和掙扎更早一點結束,還生命應有的平靜和尊嚴。
三、和諧共生:人與動物關系之探討
作品中的動物有的是穗子童年時家人養(yǎng)的寵物或家禽,這些動物或是與穗子關系親密無間,或是保持著若即若離的距離。不管動物們是以何種方式闖入了穗子的生活,都成為穗子生命歷程的參與者,留下了各自的痕跡:或是溫情的陪伴,或是創(chuàng)傷性的記憶。每一個動物主人公都承載了作家對個人和時代的印記?!皩懲暌院蟀l(fā)現(xiàn),這不就是我自己成長史旁邊的一條平行線嗎?書里的很多人物都承載著我們民族的記憶,而這些小動物也同樣有這樣的功能?!盵5]人與動物之間的關系如何,作家也通過散落在各個篇章中的只言片語進行了探討。
(一)陪伴:心靈的安放
人和動物之間的關系在人類發(fā)展的不同階段各不相同。在社會生產力水平低下、人們的認識水平和范圍也很有限的遠古時期,動物是神秘未知的存在,人類把動物作為崇拜的對象,即古代的圖騰。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們的視野逐步開闊,人類開始馴養(yǎng)動物為人所用,動物存在的意義對于人類來說是價值的利用,比如戰(zhàn)馬、家禽等。當今時代人類對大自然索取翻倍,動物也飽受其害,但也有些動物充滿善意,成為人類忠實的朋友,互相成全彼此的生命。穗子的動物園中的成員們便是如此。
小黃和傘花布拉吉一樣是穗子童年不能忘卻的美好和歡樂。小燕子是千轉柔腸的嚴干事的牽掛,“她在乎小燕子在乎她”。小燕子的陪伴讓二十出頭的閆干事有了母親的情懷和責任。可利亞與穗子斗智斗勇,給主人的新衣試穿捧場,看護陪伴孤獨失眠的主人。狗對人無聲的陪伴,驅散了失眠人的孤獨。張金鳳和李大龍是兩只中華田園犬,卻以蓬勃的生命力成了渾然無邪女兒的驕傲。作家領養(yǎng)壯壯的目的之一就是想“讓一個狗兒童和人類兒童相伴成長,在孩子進入真實世界前,先置身童話世界”。[2]120同樣的童話世界在《黑影》篇中也有出現(xiàn),小野貓黑影和人類幼崽穗子之間因“同樣天真蒙昧的心靈”而那樣的相顧無言。六歲的小女孩穗子,因為“反動文人”父親的原因,沒有朋友和玩伴,與被人類救助過而遭到家族驅逐的黑影參與到彼此的生活,彼此陪伴而生,成為互相心靈的安放地。穗子對黑影愛之深重,以至成年以后的作家,用成人的眼光去敘述兒童穗子的故事,評價黑影悲劇命運對年幼穗子的影響時,依然使用了“創(chuàng)傷性”這個詞語。
人與動物之間的情誼在作家看似理性的筆端下,依然具有撼動讀者心靈的力量,這也是作家對人與動物關系的重新審視。作品中充滿人性力量的動物園已然成為人們心靈的安放之地。
(二)天人合一的自然觀
人類是大自然中的一員,并無特權,和大千世界中的其它生命一起構成了和諧、絢麗多彩的世界。本應是“萬物并育而不相害”(《禮記·中庸》),“仁者以天地萬物為一體”(《孟子·梁惠王》)的和諧世界,因人類對自然界的狂妄和傲慢而危機重重。恩格斯一百多年前就提出這樣的警告:“我們不要過分陶醉于我們人類對自然界的勝利,對于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對我們進行報復?!盵7]當今嚴重的生態(tài)危機正是大自然對人類的報復。生態(tài)問題,本質上還是人性的問題,人性的占有、貪婪和自大才是根源。作品中作家的追問和自我反省,正是基于對人性真實性和復雜性的揭示。
人類為了走向文明,第一步是告別饑餓,通過野蠻的獵殺消除了饑餓,卻走入了非文明的境地,這種現(xiàn)代文明的悖論正是麻雀小黃受傷的原因。穗子控訴吃麻雀的人類,“你們任人宰割,卻弱肉強食的吃更弱小的生靈?!盵2]8兒童的思想是單純的,成人社會的規(guī)則又是無奈的,這種無奈正是對人與動物關系探討必要性的前提。人類潛意識中的人類中心主義思維方式造成了對其他種類生命形式作為獨立主體的漠視,以人類的意志去干涉改變它們,這樣就破壞了自然的平衡,也使人性中惡的一面滋生。這種反省和探討在作品的很多篇章中都有體現(xiàn),嚴干事用饅頭偽造的蟲子騙過了小燕子,天真地以為人可以改變其他物種的遺傳密碼,小燕子因吃假蟲子而死,并且選擇死在竹掃帚上。小燕子的死讓嚴干事清醒的認識到,危機與機遇并存的大自然才是小燕子真正的歸宿,物種也不會因人類的干涉而變異。兩只土狗張金鳳和李大龍原本生活在對所有生命都坦然而宿命的二嫂家,是作家理想主義的思想主導,要把兩只狗露宿戶外的命運改變,但兩只狗從農村到城市,兜兜轉轉又回到它們最初的生存狀態(tài),沒能被拯救的悲劇命運讓作家明白了這種拯救中的“造作和矯情”,也認同了二嫂人畜相生相克、相互養(yǎng)活的天人合一的自然觀和生存哲學。穗子如果不去拯救兩只狗,它們會和二嫂村里的“黑姑娘”(作品中指沒有戶口的女孩)一樣,被人們稀松平常地養(yǎng)活著,遵循自然規(guī)律,生生不息?!敦i王漢斯》中漢斯本是統(tǒng)領龐大野豬部落的野豬王,它的群落卻因為人類城市的擴張而遭到屠殺,它見證了它所有臣民被屠殺而無能為力。漢斯的悲哀也是人類的悲哀。人類對其他生命和種族的主宰權,并不是理所應當?shù)?。人類發(fā)展的歷史證明,主宰與被主宰的對調的情形經常在歷史中上演。這是對人類最深刻的警醒,正如這個篇章結尾所說:“對于主宰這個主題,有漢斯在,對于我們人類永遠是控訴,也是提醒?!盵2]218同時,作家也通過另一個篇章《漢娜與巴比》的故事,向我們證明自然界是公平的,愛的回報是愛,人類對動物的善意即是對人類自身的保護。
《穗子的動物園》通過人與動物之間溫情相惜的故事,展示了動物真實的生存狀態(tài),以獨特的動物視角和敘事,為我們展現(xiàn)了熟悉又陌生的動物形象。作品對動物的主體意識的表現(xiàn),對動物生命尊嚴的張揚,都體現(xiàn)了作家對動物們作為獨立生命個體存在意義的認同。動物故事表象掩飾下的,依然是作家對于人類生存狀態(tài)的思考,其間貫穿的是文學永恒的主題——對人性的深情書寫。
參考文獻:
[1]陳佳冀,熊瑤結.人性、動物性與鄉(xiāng)土中國的想象:莫言小說中的“動物敘事”[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03):176-183.
[2]嚴歌苓.穗子的動物園[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9.
[3]王麗華.“他者”如鏡:杰克·倫敦與楊志軍筆下的動物形象之比較[D].廈門:集美大學,2011:38.
[4]汪曾祺.晚翠文談[M].杭州:浙江文藝出版社,1988:33.
[5]騰訊網.《穗子的動物園》寫的是愛、平等與尊重.[EB/OL].(2019-11-17)[2020-01-12].https://new.qq.com/omn/20191119/20191119A0LVVW00.html.
[6]陳思和.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名篇十五講[M].2版.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7:3.
[7]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59-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