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智偉 張淑君 路鴻略 張潔
(承德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耳鼻喉科 承德 067000)
自1968年Delahunty等[1]提出咽喉反流(laryngopharyngal reflux,LPR)概念以來,其作為耳鼻喉疾病的可能病因被普遍關注。近10%的耳鼻咽喉科門診患者與LPR有關[2]。反流物對喉、口、氣道、鼻腔均可帶來嚴重刺激,從而造成喉、氣管、咽、鼻竇等部位的損傷,引起聲嘶、咽異物感、咳嗽、呼吸困難、耳鳴、慢性鼻竇炎等,嚴重影響了患者正常的工作及生活[3-5]。嗅覺作為人類的基本感覺之一,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正常的嗅覺依賴于復雜的生理過程,從嗅上皮(上鼻甲上部和鼻中隔上部黏膜內)、嗅神經、嗅球、嗅束到皮質中樞[6],對嗅覺通路有任何干擾都可能導致嗅覺障礙[7]。已有研究[4-5,8]證明,LPR會影響鼻腔生理,但是LPR對嗅覺功能的影響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了解LPR對嗅覺功能的影響。
1.1 臨床資料 選取我院 2017年1月~2018年5月門診確診的LPR患者50例作為LPR組,選取年齡、性別構成比相匹配的無吸煙、飲酒史健康志愿者50例作為對照組。所有入選者均行嗅覺功能測試、反流癥狀指數(shù)(reflux symptom index, RSI)量表和反流體征評分(reflux finding score, RFS)量表評分、鼻內鏡檢查及Lund-Kennedy評分[9]。對比2組的嗅覺功能及Lund-Kennedy評分,并分析LPR患者RSI、RFS量表評分、鼻內鏡下Lund-Kennedy評分與嗅覺功能的相關性。本研究通過我院倫理委員會通過,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自愿參與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LPR診斷標準 ①患者完成RSI量表[9](共9項癥狀,包括聲嘶、清嗓 、吞咽困難、痰多或涕后流、呼吸困難或窒息發(fā)作、飯后或躺下時咳嗽、咽異物感、慢性咳嗽、反酸、胃灼熱。每種癥狀從無到最嚴重為 0~5 分 ,最高45 分)和RFS量表[10](喉鏡檢查:包括假聲帶溝、喉室消失、喉水腫、紅斑或充血、肉芽腫、后連合增生、聲帶水腫、喉黏膜增厚共8項體征,每項0~4 分 ,最高26分),從中篩選出RSI>13分和RFS>7 分的患者。②經LPRD診斷“金標準”[11-12]雙探針24 h食管動態(tài)pH值監(jiān)測確診。
1.3 排除標準 ①年齡<18歲或>60歲;②近1個月服用過胃動力、抗酸藥或其他治療LPR的藥物;③影響嗅覺的局部及全身疾?。汉粑阑蚍尾扛腥尽⒈羌追蚀?、鼻竇炎、變應性鼻炎、鼻息肉、鼻外科手術后、腫瘤、內分泌紊亂、糖尿病、甲狀腺功能減退、影響嗅覺的神經疾病等;④妊娠或哺乳期婦女;⑤不能配合治療或精神異常的患者;⑥吸煙、飲酒患者。
1.4 嗅功能測試方法 應用Sniffin’ Sticks試驗測試患者嗅功能。測試分為3部分:①氣味閾值測試(odor threshold ),由48支筆形測試棒(德國Burghart公司)組成 ,每3支為 1組(2支空白對照, 1支正丁醇溶液),共 16 組。最高分為16分(最低濃度也能辨別),最低分為0分 (最高濃度也不能辨別)。②氣味辨別測試(odor discrimination),由48 支筆形測試棒組成,每 3 支為 1 組(2 支含相同的嗅素溶液,1 支含其他嗅素),共16組。最高分為16分(所有組均能辨別)。③氣味識別測試(odor identification),由16支筆形測試棒組成,提供給受試者的是一個有氣味的筆,要其從4個選項中挑出正確的氣味。最高分為16分(全部選擇正確)。氣味閾值(T)、氣味辨別(D)和氣味識別(I)3項測試的得分相加即為TDI總分。
1.5 鼻內鏡檢查及Lund-Kennedy評分 2組患者由同一名高年資主治醫(yī)師進行鼻內鏡檢查及Lund-Kennedy評分。Lund-Kennedy評分包括5項內容:息肉、黏膜水腫、分泌物、瘢痕、結痂,每種從無到最嚴重為0~2分。其中息肉、瘢痕為排除條件,故只進行其他3項評分,單側0~6分,總分0~12分。對有膿性分泌物者做進一步檢查及病史詢問,符合排除標準者不納入研究。
2.1 2組受試者嗅功能比較 Sniffin’ Sticks試驗3項測試中,LPR組的氣味閾值得分、氣味辨別得分、氣味識別得分和嗅覺總分均低于健康對照組(P值均<0.05,表1)。
表1 2組受試者嗅功能比較 (分)
2.2 LPR患者RSI量表中癥狀評分與嗅覺評分相關性分析 痰多或涕后流評分與Sniffin’ Sticks試驗中的氣味閾值、氣味識別、TDI 值呈負相關(r=-0.511,P<0.05;r=-0.315,P<0.05;r=-0.652,P<0.05);反酸、胃灼熱評分與氣味閾值、氣味辨別、TDI 值呈負相關(r=-0.642,P<0.05;r=-0.284,P<0.05;r=-0.575,P<0.05)。詳見表2。
2.3 LPR患者RFS量表中體征評分與嗅覺評分相關性分析 喉水腫評分與Sniffin’ Sticks試驗中的TDI值呈負相關(r=-0.582,P<0.05);喉黏膜增厚評分與氣味閾值、TDI 值呈負相關(r=-0.317,P<0.05;r=-0.341,P<0.05)。詳見表2。
表2 LPR患者RSI、RFS量表中癥狀、體征評分與嗅覺評分相關性
2.4 鼻內鏡評分與嗅覺評分相關性分析 LPR組鼻內鏡Lund-Kennedy 評分為(3.01±1.25)分,對照組為(1.14±0.21)分,2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2.717,P<0.05)。鼻內鏡下Lund-Kennedy 評分與嗅覺評分TDI 值呈負相關(r=-0.415,P<0.05)。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生活方式和飲食結構隨之改變。近年來咽喉反流性疾病的發(fā)病率逐漸增加。咽喉反流性疾病是胃內容物反流至食管上括約肌以上部位,損傷喉、口、氣道、鼻腔等所致。LPR可引起鼻炎、鼻竇炎、鼻息肉等鼻部病變[4-5,8],其對嗅覺的影響卻鮮有研究。嗅覺在日常生活中有重要作用,不僅可以感受氣味、調節(jié)情感,更可以警示我們躲避危險,如火災、煤氣泄漏等。Sniffin’ Sticks試驗在嗅覺測試中有良好的可靠性和可重復性,在國內外廣泛應用,是一種檢測嗅覺功能的良好方法[13-14]。本研究通過Sniffin’Sticks試驗測量LPR患者的嗅覺功能,探討LPR對嗅覺的影響。此外,患者年齡、性別、吸煙史等因素也會影響嗅覺功能[15],為了減少上述因素對檢查結果的影響,我們選擇了年齡、性別構成比相同、無吸煙及飲酒史的正常人群作為對照。
本研究發(fā)現(xiàn),LPR患者氣味閾值得分、氣味辨別得分、氣味識別得分和嗅覺總分均低于健康對照組(P值均<0.05),說明LPR可損害患者的嗅覺功能。并且RSI量表中痰多或涕后流評分與Sniffin’ Sticks試驗中的氣味閾值、氣味識別、TDI 值呈負相關(P值均<0.05),反酸、胃灼熱評分與氣味閾值、氣味辨別、TDI 值呈負相關(P值均<0.05);RFS量表中喉水腫評分與Sniffin’ Sticks試驗中的TDI 值呈負相關(P<0.05),喉黏膜增厚評分與氣味閾值、TDI 值呈負相關(P值均<0.05)。根據(jù)本研究結果,我們推測LPR導致嗅覺功能下降的可能機制為:①阻塞作用。鼻內鏡Lund-Kennedy 評分與嗅覺評分TDI 值呈負相關提示LPR導致的分泌物增多、鼻塞、黏膜增厚等情況使氣味分子對嗅上皮的作用減弱。②炎性反應引起嗅覺感知功能障礙。LPR可導致局部炎癥。有文獻[16-18]報道炎性細胞如淋巴細胞、促炎性細胞、活化的巨噬細胞釋放炎性遞質,影響嗅上皮微環(huán)境及信號轉導;另外,炎性遞質對嗅覺感受神經元有毒性作用。
本研究中LPR患者在隨訪過程中,應用藥物治療后,部分患者嗅覺功能減退有所好轉,但仍有部分患者嗅覺功能無改善??紤]與病程、局部炎癥反應、患者主觀感覺有關。
綜上所述,LPR可導致患者嗅覺功能降低,在氣味閾值、氣味辨別、氣味識別上均低于同齡正常人群。但本研究樣本量有限,并對嗅覺功能缺乏客觀檢查,在以后的研究中將加大樣本量、增加客觀測試。經治療后LPR患者嗅覺轉歸情況有待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