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
1 前言
大腸埃希菌(E.coli)俗稱大腸桿菌,是人和動物腸道內(nèi)的正常菌群成員之一,常隨糞便排出,故被用作水、食品和飼料等衛(wèi)生檢測的指標。少數(shù)具有致病性,可以引起畜禽特別是幼畜禽的大腸桿菌病。本研究擬對鐵嶺地區(qū)豬肉源大腸桿菌的藥物敏感性進行檢測,為指導臨床合理使用抗菌藥物提供依據(jù),以減少耐藥菌株的產(chǎn)生。
2 材料與方法
2.1 材料
2.1.1 菌株
2019年7月,從鐵嶺地區(qū)2家市場采集的樣品中分離得到13株大腸桿菌。
2.1.2藥物
氨芐西林、頭孢唑啉、頭孢噻肟、美羅培南、慶大霉素、阿米卡星、鏈霉素、四環(huán)素、氯霉素、氟苯尼考、萘啶酸、環(huán)丙沙星、黏菌素、磷霉素、復方新諾明。
2.2 方法
采用瓊脂稀釋法,對13株大腸桿菌進行耐藥性檢測。
2.2.1菌液制備
將已純化并鑒定的大腸桿菌在瓊脂平板上劃線培養(yǎng)后,挑取單個菌落接種于2mL MH 肉湯管中,37℃恒溫振蕩培養(yǎng)4~8小時,用MH肉湯稀釋菌液,至含菌量約為1×106 CFU/mL,備用。
2.2.2 抗菌藥的稀釋
把抗菌藥物原液按試管二倍稀釋法在試管中稀釋到需要的各個梯度,吸入2mL藥液放進做好標記的平皿中。
2.2.3 藥物瓊脂平板的制備
用25mL滅菌移液管吸取18mL 冷卻至50~60℃MH瓊脂,加入已有2mL抗菌藥物的平皿中,吹打混勻。同時每種藥物設(shè)有兩個空白瓊脂平板。在超凈工作臺中風干冷卻后,立即使用。
2.2.4 細菌的接種
按照藥物濃度從低到高的順序,將菌液接種到瓊脂平板表面。將接種好菌液的瓊脂平板放置在超凈臺內(nèi),直到接種的菌液被瓊脂完全吸干。然后將平板放入培養(yǎng)箱,37℃恒溫培養(yǎng)18~24h。
2.2.5 結(jié)果判定
當接種前后兩塊空白的MH平板上的所有接種點的菌生長良好,而無接種細菌的平皿均無菌落生長時,實驗組完全不見細菌生長的最低藥物濃度為該藥物對細菌的最小抑菌濃度(MIC)。以 MIC值規(guī)定的敏感、耐藥折點值范圍判斷結(jié)果。受試藥物的敏感折點值判斷標準見表1。
3 結(jié)果與分析
實驗中13株大腸桿菌對氨芐西林、四環(huán)素、氯霉素的耐藥率在70%以上,對的頭孢唑啉、氟苯尼考、萘啶酸、復方新諾明的耐藥率在15%以上,對頭孢噻肟、美羅培南、阿米卡星、鏈霉素、環(huán)丙沙星、黏菌素均敏感。
4 討論
本研究中,大腸桿菌對四環(huán)素的耐藥率高達92.3%,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四環(huán)素類抗生素作為廣譜抗生素,在臨床上使用范圍廣泛,存在交叉耐藥。
氨芐西林、頭孢唑啉、頭孢噻肟和美羅培南都屬于β-內(nèi)酰胺類抗生素。在本研究中,氨芐西林的耐藥率達到76.9%,而頭孢唑林的耐藥率有46.2%,而頭孢噻肟和美羅培南則全部敏感,差別比較大。本研究中,氨芐西林屬青霉素類β-內(nèi)酰胺抗生素,頭孢唑啉和頭孢噻肟則屬于頭孢菌素類β-內(nèi)酰胺抗生素。青霉素類β-內(nèi)酰胺抗生素與頭孢菌素類β-內(nèi)酰胺抗生素對不同的青霉素結(jié)合蛋白具有不同的親和力,這可能是本研究中大腸桿菌對兩類藥物耐藥率不同的原因之一。而且氨芐西林在臨床上使用也較頭孢唑林和頭孢噻肟早,這可能也是前兩者的耐藥率較后兩者高的原因之一。
氟苯尼考和氯霉素同屬酰胺醇類抗生素。本研究中,氟苯尼考的耐藥率在15.4%,而氯霉素則達到76.9%,這可能是由于其臨床應(yīng)用較后者少。
阿米卡星、慶大霉素屬于氨基糖苷類抗生素。本研究中,慶大霉素的耐藥率達到0.7%,雖然此藥已在臨床廣泛應(yīng)用,但是其耐藥性維持時間短,停藥一段時間后易恢復敏感性,這是慶大霉素的耐藥率依然能維持較低值的原因。阿米卡星則全部敏感,這可能是由于其臨床應(yīng)用較慶大霉素少。
5 結(jié)論
實驗表明,一些常用藥物在豬肉源大腸桿菌中的耐藥率較高,這將給臨床治療大腸桿菌的感染帶來困難。為了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需要正確合理地使用抗生素,在藥敏試驗的基礎(chǔ)上有針對性地選擇用藥,加強對細菌耐藥性的監(jiān)測以及對臨床用藥的指導和監(jiān)管,避免耐藥菌向人類的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