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飛 李斌 王凡
摘?要:光譜成分對魚類行為可能產(chǎn)生影響,但魚類對顏色是否存在選擇偏好,結論不一。本試驗通過分別記錄和比較群體條件下不同規(guī)格紅色草金魚(Carassius auratus red var.)對不同彩色(紅、綠、藍)背景和白色背景的停留時間選擇差異以及往返次數(shù),研究紅色草金魚對不同顏色的選擇偏好。結果顯示群體條件下,相對白色而言,紅色草金魚對彩色背景有明顯偏好,且相對于藍色,小規(guī)格魚會更多傾向于選擇紅色和綠色。研究表明在群體條件下紅色草金魚具有顏色背景喜好。
關鍵詞:紅色草金魚(Carassius auratus red var.);顏色偏好;背景;不同規(guī)格
魚類對環(huán)境顏色的偏好受到很多研究者關注,但魚類是否能夠辨別顏色并對不同顏色有不同反應,一直處于爭議之中。一些研究表明魚類可能具有顏色識別能力,例如,網(wǎng)箱養(yǎng)殖大黃魚對顏色和光強的行為反應結果表示其對藍色和綠色有明顯偏好[1];尼羅羅非魚對紅、黃、綠、藍、青灰色定置網(wǎng)片的反應結果顯示其對青灰色網(wǎng)片具明顯的適應現(xiàn)象[2];另一些研究也表明魚類對顏色沒有明顯的偏好,例如,瓦氏黃顙魚對6種環(huán)境顏色的偏好實驗的研究結果表明其沒有明顯環(huán)境顏色偏好[3]。本試驗通過研究紅色草金魚(Carassius auratus red var.)對不同背景顏色的時間選擇差異,探討紅色草金魚的辨色能力,為魚類的辨色能力研究提供一定的幫助,并且對紅色草金魚的水族箱背景顏色的布置提供一定的參考依據(jù)。
1?材料與方法
1.1?試驗魚的選擇和飼養(yǎng)
試驗魚為洛陽師范學院水產(chǎn)所自己繁殖的紅色草金魚,選取大(體長在13~14 cm)、中(體長在10~11 cm)、?。w長在6~7 cm)三種規(guī)格的魚,選擇標準:體質(zhì)健壯、無病無傷、鱗片完好、游動自如。試驗魚飼養(yǎng)在透明玻璃缸內(nèi)(100 cm×45 cm×50 cm),水深25 cm,飼養(yǎng)用水為72 h曝氣后的試驗室自來水,使用多功能潛水泵使水體循環(huán)和增氧。每天喂食金魚飼料2次,每次投食量約為試驗魚總體重的2%,每天及時清除多余的飼料和排泄物,并適量換水。待試驗魚適應了飼養(yǎng)環(huán)境后(15 d)開始試驗。
1.2?試驗的設計與操作
試驗設計參考張洪茂的研究[4],試驗中,將不同顏色的卡紙,貼于透明魚缸朝陽面與側面,魚缸被兩種顏色背景分為2等分,一側是白色背景,另一側為紅色、藍色或綠色背景(如圖1)。試驗魚缸靠近窗戶,光線充足、空氣流通。選擇晴天8:30到17:30進行試驗,用秒表分別記錄魚在不同顏色中停留的時間和往返次數(shù)。將每組紅色草金魚(3尾不同規(guī)格魚為一組,隨機組合)從白色與彩色交匯處放入魚缸,經(jīng)過3~5 min的適應階段后,在20 min內(nèi),分別記錄每尾魚在彩色和白色中停留的時間和往返次數(shù),在觀察的這段時間,應該保持安靜,并且觀察者距離魚缸約5 m,盡量減少外界條件對其選擇造成的影響。共進行12組測試,每組魚進行編號,每組魚僅使用一次,不同顏色間試驗魚重復使用。
1.3?數(shù)據(jù)分析
SPSS for Windows(13.0)用于數(shù)據(jù)分析,利用Wilcoxon Test檢驗紅色草金魚在白色背景和各單色背景間的時間選擇差異。利用Friedman Test檢驗紅色草金魚在3種不同背景顏色間的時間選擇差異;檢驗同種彩色不同規(guī)格紅色草金魚的時間選擇差異;檢驗紅色草金魚在3種不同背景顏色與白色間的往返次數(shù)的選擇差異。
2?結果
2.1?群體條件下紅色草金魚在不同顏色背景中停留時間
2.1.1?不分規(guī)格紅色草金魚群體在不同背景顏色時間選擇比較?不分規(guī)格,紅色草金魚在白色背景和彩色背景的選擇時間統(tǒng)計結果見表1。從表1中平均數(shù)可以看出,相對于白色背景而言,紅色草金魚在紅色、綠色、藍色中停留時間較多,Wilcoxon Test檢驗結果表明,紅色草金魚對白色背景和彩色背景的選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群體條件下紅色草金魚在中彩色背景中停留時間由大到小為紅>綠>藍,經(jīng)Friedman Test檢驗結果表明其在不同彩色背景中時間選擇存在極顯著差異(P=0.008 4)。
2.1.2?三種規(guī)格紅色草金魚在三種顏色間的時間選擇比較?大、中、小三種規(guī)格的紅色草金魚分別在三種彩色背景中的停留時間結果見表2,從平均數(shù)可看出,大、中、小三種規(guī)格的魚在三種顏色中停留時間差別不大,也無一致的規(guī)律。Friedman Test檢驗結果也表明,三種規(guī)格間的魚對紅和綠色背景的時間選擇無顯著差異(P>0.05),但對藍色背景的時間選擇有顯著差異(P<0.05)。從表2中還可看出,同種規(guī)格紅色草金魚在三種顏色中停留時間大小順序,大、中、小規(guī)格的均是紅>綠>藍。但經(jīng)Friedman Test檢驗結果表明,大、中規(guī)格紅色草金魚在紅、藍、綠三種顏色停留時間無顯著差異(P=0.205 2和P=0.472 4);而小規(guī)格紅色草金魚在紅、藍、綠三種顏色停留時間卻存在顯著差異(P=0.049 8),更多傾向于紅色和綠色。
從表2中還可看出,從平均數(shù)可看出大、中、小三種規(guī)格的魚分別在三組顏色對比(彩色與白色)中停留時間有明顯差異,均在彩色中停留時間較長。Wilcoxon Test檢驗結果表明,僅小魚在藍白背景間選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99),其他均有顯著性差異(P<0.05)。
2.2?群體條件下紅色草金魚在不同顏色背景中往返次數(shù)
2.2.1?不分規(guī)格紅色草金魚群體在不同顏色往返次數(shù)比較?群體紅色草金魚在白色和彩色之間往返次數(shù)詳見表3。平均往返次數(shù)從大到小依次為:綠色>藍色>紅色,每次往返平均停留時間從長到短依次為:紅色>藍色>綠色,但經(jīng)Friedman Test分析結果表明,紅色草金魚對3種單色背景與白色間的往返次數(shù)的選擇差異也沒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797)。
2.2.2?三種規(guī)格紅色草金魚在不同顏色背景中的往返次數(shù)差異分析?三種規(guī)格紅色草金魚在不同顏色背景中的往返次數(shù)詳見表4,從平均往返次數(shù)來看,三種規(guī)格的魚在白綠背景下往返比較頻繁。但經(jīng)Friedman Test分析結果表明,大型、中型、小型紅色草金魚在不同彩色背景(紅白、藍白、綠白)對比中的往返次數(shù)無顯著差異(大型P=0.544 3,中型P=0.138 2和小型P=0.819 3)。三種規(guī)格之間在紅白、藍白、綠白間往返次數(shù)的差異不大,經(jīng)Friedman Test分析結果表明,大、中、小三種體型的魚只在藍白背景中的往返次數(shù)有顯著差異 (P=0.004 8),在紅白與綠白背景中往返次數(shù)無顯著差異(P>0.05)。
3?討論
本研究結果顯示,群體條件下,整體上分析紅色草金魚在不同彩色背景間的選擇上有極顯著差異,其對白色背景和彩色背景的選擇也有極顯著差異。這可能說明在群體條件下紅色草金魚對顏色是有選擇偏好的。這與網(wǎng)箱養(yǎng)殖大黃魚[1]、尼羅羅非魚[2]、甲尻魚和新月錦魚[5]的研究結果基本一致,都認為魚類是具有顏色選擇和偏好性的。當然這同時也可能與魚類對光線強弱選擇有關[6-10],彩色背景的光線(反射光)通常比白色背景的光線要暗。但是本研究結果與張洪茂等對紅色草金魚的研究結果[4]有很大差異,這最有可能是由于群體條件下增強了魚的安全感而使其對顏色的選擇更加明顯所致。因此本試驗對通常情況下進行群體飼養(yǎng)的紅色草金魚在魚缸的選擇及其布景顏色的設計提供更直接的參考。本試驗的結果與對紅白鯽群體條件下偏好橙色和黃色背景,不喜歡紅色背景的結果[11]不一致,這可能是金魚品種不同,特別是紅色在體色上的分布不同,以及試驗時群體組成不同(前者為明顯不同大小個體的群體,后者個體大小基本相同,主要為花色差異的群體)所致。
從不同規(guī)格來看,三種大小規(guī)格的魚在藍白兩色背景中的停留時間存在顯著差異,且在往返次數(shù)方面,大、中、小三種魚在藍白背景中的往返次數(shù)也有顯著差異,這說明紅色草金魚的規(guī)格大小會極大地影響其對藍色的偏好程度。與大、中規(guī)格的魚不同,小規(guī)格魚在紅、藍、綠三種顏色停留時間存在顯著差異,這可能說明魚體越小其對顏色的偏好性表現(xiàn)得越明顯,其更多偏好紅色和綠色,這可能與其自身體色(紅色)和淡水自然水體綠色常見有關。
綜上所述,魚類對背景顏色是否具有選擇偏好,不僅可能與環(huán)境背景(或常見物品)顏色有關,還可能與魚體自身體色、個體大小、單獨或群體組成等因素有關。
參考文獻:
[1] 方金,宋利明,蔡厚才,等.網(wǎng)箱養(yǎng)殖大黃魚對顏色和光強的行為反應[J].上海水產(chǎn)大學學報,2007,16(3):269-274.
[2] 蔡厚才,何大仁,周仕杰,等.尼羅羅非魚對不同顏色定置網(wǎng)片的反應特性[J].臺灣海峽,1992(1):69-73.
[3] 路波,白艷勤,劉德富,等.瓦氏黃顙魚對環(huán)境顏色無趨性行為[J].三峽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6):103-105.
[4] 張洪茂,李昆侖,陳喜群.紅色草金魚對不同顏色背景的選擇偏好[J].四川動物,2010,29(3):419-421,423.
[5] Marshall N J.Communication and camouflage with the same ‘brightcolours in reef fishes[J].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London(Series B),2000(355):1243-1248.
[6] 魏開建,張海明,張桂蓉.鱖魚苗在光場中反應行為的初步研究[J].水利漁業(yè),2001,21(1):4-6.
[7] 徐永淦,劉理東.我國魚類及某些海洋無脊椎動物趨光生理研究評述[J].海洋科學,1984(6):58-61.
[8] 俞文釗,何大仁,鄭玉水.在光梯度條件下蘭圓鲹、鮐魚的行為反應[J].廈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78(4):1-13.
[9] 許傳才,伊善輝,陳勇.不同顏色的光對鯉的誘集效果[J].大連水產(chǎn)學院學報,2008(1):20-23.
[10] 王萍,桂福坤,吳常文,等.光照對眼斑擬石首魚行為和攝食的影響[J].南方水產(chǎn),2009,5(5):57-62.
[11] 劉飛,張家旺,張武偉.紅白鯽對不同背景顏色的選擇偏好性研究[J].水生態(tài)學雜志,2019,40(5):7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