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迎
我覺得畫畫就要輕松愉快地畫,不要太緊張, 以少勝多,不要太拘泥于細節(jié)的描摹,信奉“論畫以形似,漸于兒童臨”的古訓。
尤其是國畫有其本身的形成過程和文化底蘊,已經是通過多年的文化沉淀精簡提煉的,千萬不要用國畫工具畫西畫,舍近求遠。
很多近代畫家的國畫作品不過用國畫工具畫速寫和素描而已,初期學習,寫生可以,抒情創(chuàng)作我覺得不可取。
先理解什么是中國畫,不是用筆墨紙硯畫的就是中國畫,我認為,還要建立在中華傳統(tǒng)文化之上。說到中華文化,我覺得簡單說是禪運的,精簡的。正所謂:“大道至簡?!?/p>
像我正在學習的古琴,悠遠、簡約,有意境。國畫也講究意在筆先,意境很重要。這個意境應該是有禪運,是高雅、簡潔、空靈的。
所謂“大者寫,中者畫,小者描”,我覺得也是這個意思。我追求的是“寫”。
“寫”就有其隨意性,但重內涵修養(yǎng)。
我追求的“寫”是輕松的,是筆墨暢快自然的表達。我認為毛筆和生宣的結合是先人們結合中華文化底蘊的偉大發(fā)明。一筆下去,干濕濃淡焦盡然紙上,不只是中鋒,散峰更神奇,在筆抖開的瞬間,氣息貫穿每根筆叉,心筆合一,同時描繪出需要的畫面,神形兼?zhèn)?,非描畫所能及?/p>
我追求的“寫”是自然生動的。很多墨破色、色破墨、一筆墨等筆墨技巧,都是我自己總結出來的,都是繪畫語言,語言要有根,要有表現(xiàn)方向,多畫,多體驗,尊崇大道很重要。
我畫畫從不用炭條起型,會被型束縛。大膽落筆,是先造險,后面是像下棋一樣的思考,再去破或者收。我認為這些方法能使畫面充滿生動和生機變化。
再說“止”,我認為什么時候停很重要,不是一味地深入就是好畫,很多畫都是因為畫多了,毀了、匠氣了、描了、花了、糊了、小氣了,這些是我要避免的,寧愿多留點空白,甚至缺陷,保留點輕松的氛圍,甚至有點敗筆也好,很自然,米芾和王羲之的字帖也有涂改的痕跡……
及時收手,為了追求“弦外之音”,畫到什么時候停,最重要是知止。
這也是人生的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