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廖生訓
南宋臨安府棚北睦親坊南陳宅書籍鋪刻本《唐女郎魚玄機詩》一冊,為海內(nèi)孤本,今藏于中國國家圖書館。是書版框高17、寬12厘米,共12版,每半頁10行,行18字,輯錄魚氏詩49首。
自明中葉以后,此書迭經(jīng)朱承爵、項元汴、何焯、黃丕烈、徐渭仁、袁克文等名家遞藏,鈐印累累(圖1),燦然可觀;各家不僅珍護有加,而且多有題跋。在流傳數(shù)百年后,附著于正文的題跋,已超過詩集內(nèi)容(圖2),為之題詠者多達30余人。這種情況,在存世古籍中并不多見。其中,在黃丕烈庋藏期間,曾先后邀集李福、吳嘉泰、瞿中溶、孫延、夏文燾、彭蘊章、石韞玉、陳文述、潘奕雋等20多位吳中名士欣賞把玩,專就此書吟詠、唱和,由此引出一段鑒藏佳話,讓此書備受矚目。后來的藏家徐渭仁、袁克文等,對此書更是珍如拱璧,視為“無價之寶”。這薄薄一冊、并不十分顯眼的《唐女郎魚玄機詩》,何以讓藏書家如此青睞?
一
黃丕烈于嘉慶八年(1803)以白銀五圓購此書于蘭陵繆氏。對于購書過程,黃氏有詳細介紹:
《唐女道士魚玄機詩集》,陳氏《書錄解題》載其名,其書則世未之聞也。癸亥閏余之月,五柳主人以書棚本《朱慶余詩集》易余番錢十圓而去,謂是蘭陵繆氏物,且聞其家多宋刻小種,皆善本,惜遲遲散出,大都為居奇計。余亦利其有,故于其始出也,不惜以重直艷之。既而五柳主人云有《魚玄機集》,亦宋本也,余聞其名,急欲一睹。適五柳主人出吊海寧,遷延不獲見所謂魚玄機者,方悵然若有所失。忽從他處遇之,即此《唐女郎魚玄機詩集》也。書僅十二葉耳,索白銀八金。惜錢之癖與惜書之癖交戰(zhàn)而不能決,稽留者數(shù)日矣,至是始許以五番售余,可云快哉!而后乃令百宋一廛又添一名書。
黃氏有“佞宋”之癖,此書在“交戰(zhàn)而不能決”的情況下最終收入“百宋一廛”,首先自然是因為其宋刻身份。此書卷末牌記署“宋臨安府棚北睦親坊南陳宅書籍鋪印記”,與黃氏前面提到的《朱慶余詩集》(圖3)一樣,都出于陳宅書籍鋪刊刻,是確鑿無疑的南宋刻本。陳宅書籍鋪由陳起、陳續(xù)蕓父子相繼經(jīng)營半個世紀,以刊刻唐人詩文集為主,兼刻金石、書畫等藝術(shù)類書籍。其刻本卷末多有“臨安府棚北大街陳宅書(經(jīng))籍鋪印行”“臨安府棚北街陳解元書籍鋪印行”(陳起在寧宗時期曾考取鄉(xiāng)貢第一,故世稱“陳解元”)“臨安府陳道人書籍鋪刊行”等牌記,版式則以半頁10行、行18字、白口、左右雙欄為主要特征。陳氏父子多聘技藝高超的刻工雕版,刻成的書行格舒朗,版式工整,雕工精美,楮墨俱佳,歷來為藏書家和鑒賞家所稱道。流傳至今的作品,如《王建詩集》(圖4)《周賀詩集》《棠湖詩稿》(圖5)《賓退錄》《畫繼》《五代名畫補遺》等,均為宋刻精品。一般認為,陳氏書籍鋪刻本是南宋坊刻中的翹楚之作,代表著宋代坊刻最高水準?!短婆婶~玄機詩》雖只有十二版,但字體工整秀麗,刀法純熟精到,用上好皮紙印造,墨色晶瑩,版印極為精美。盡管其前四頁與后八頁非出一手,有明顯差異,但總體上仍可視為陳氏書籍鋪刻本中的上品。加之此本又是魚玄機詩集唯一的宋刻本,以佞宋著稱的黃丕烈對它青眼相加,實屬正常。
圖1 唐女郎魚玄機詩 南宋臨安府棚北睦親坊南陳宅書籍鋪刻本
黃氏珍視此書,還因其流傳有緒、印鑒燦然。他不無得意地稱,此書“歷為諸名家寶藏,古色古香,溢于楮墨,真為奇秘之物”。據(jù)統(tǒng)查,書中印章達128方之多,而在黃氏收藏之前,已有數(shù)十方,多為名家鈐印。朱承爵收藏期間,在正文末頁隸書“朱承爵鑒”四個大字,下方鈐朱氏“西舜城居士”印;項元汴得書后,先后鈐下“項元汴印”“項子京家藏”“項墨林父秘笈之印”“墨林秘玩”“檇李項氏士家寶玩”(圖6)等十數(shù)枚印。入清后,此書由沈梥、何焯等遞藏,沈氏于正文末頁題有“戊戌四月得于項子協(xié)。勁寒梥識”,并鈐“沈梥之印”“沈木公氏圖書”等印章。何焯為清初著名學者,曾在書中鈐“茶仙”印。起初黃丕烈不知道“茶仙”為誰,購得此書后即有跋語,“‘茶仙’一印更不知其姓名,俟博訪之”。后經(jīng)多方考證,終于在嘉慶十六年(1811)獲知為何焯印章,續(xù)此條跋云:“‘茶仙’一印是義門先生圖章。辛未仲冬獲觀,因附志于此”??傮w而言,此書自明中期由朱承爵收藏以后,傳承有緒,印章累累,傳到黃丕烈手上時,雖已歷近三百年時光,但據(jù)書中印鑒、題款,可知流傳脈絡(luò)。名家的印鑒、題跋,既可判明此書為精善之本,又增添了其文化內(nèi)涵。
圖2 唐女郎魚玄機詩題跋
圖3 朱慶余詩集
黃氏多次邀集眾人觀書、吟詠,除了得意于其為名家遞傳、版印精良的宋本,還有一層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詩集的主人——魚玄機。黃氏藏書有“百宋”之稱,其所藏宋本比《唐女郎魚玄機詩》重要、精彩者所在多有,但類似情況卻極少見,何以如此?數(shù)千年間,知名女詩人并不多,刻集傳世者少之又少。魚玄機在短短數(shù)年的詩歌生涯中,留下了幾十首風格突出的詩,和類似“易求無價寶,難得有情郎”這樣的傳世名句,而其以才貌獲寵但旋即被棄、因妒恨殺人而慘遭處死的經(jīng)歷,可謂奇詭,又讓文人雅士平添幾分悵嘆。眾人圍繞此書吟詩填詞,幽思嘆詠,正是出于對女詩人的欣賞、同情和憐惜。
魚玄機約生于唐武宗會昌四年(844),字幼微,出身于長安貧寒之家,喜讀書屬文。青年即有詩名,才貌雙全,頗受矚目,與溫庭筠等名士多有唱和。后為李億侍妾。李億,字子安,于宣宗大中十二年(858)高中狀元。這本是一段才子佳人的美好故事,無奈好景不長,因李億正妻裴氏不能容納,魚玄機被逐出家門。之后與李億漸行漸遠,“書信茫茫何處問,持竿盡日碧江空”,音訊漸渺,灰心失望、萬念寂滅之余,魚玄機“從披冠于咸宜觀”,當了道姑。從詩集中多首與溫庭筠、李郢、李近仁、左名場等名流相唱和的詩文來看,魚氏進入道觀后,與士人交往較多。關(guān)于魚玄機因殺奴婢綠翹而被戮事,皇甫枚《三水小牘》所載甚詳:
一女僮曰綠翹,亦明慧有色。忽一日,機為鄰院所邀,將行,誡翹曰:“無出,若有客,但云在某處。”機為女伴所留,迨暮方歸院。綠翹迎門,曰:“適某客來,知煉師不在,不舍轡而去?!笨湍藱C素相昵者,意翹與之私。及夜,張燈扃戶,乃命翹入臥內(nèi),訊之。翹曰:“自執(zhí)巾盥數(shù)年,實自檢御,不令有是非之過,致忤尊意。且某客至,款扉,翹隔闔報云煉師不在,客無言,策馬而去。若云情愛,不蓄于胸襟有年矣?!睓C愈怒,裸而笞百數(shù),但言無之。既萎頓,請杯水,酹地曰:“煉師欲求三清長生之道,而未能忘解佩薦枕之歡,反以沉猜,厚誣貞正,翹今必斃于毒手矣!”……言迄,絕于地。機恐,乃坎后庭,瘞之,自謂人無知者。時在咸通戊子春正月也。
圖4 王建詩集
圖5 棠湖詩稿
圖6 項氏藏印
皇甫枚居處離咸宜觀不遠,又是同時期人,所述基本可信。魚玄機殺綠翹,實因妒恨、心理扭曲,難以自控而失手。她在感情上長時間受李億冷遇,心理已失常;綠翹自認“貞正”,不肯低頭,在廣有交游的她聽來,不無嘲諷之意,激情之下,將綠翹鞭撻致死。案發(fā)后,據(jù)說朝野為她說情的人絡(luò)繹不絕,但不幸的是,掌握她生殺大權(quán)的是京兆尹溫璋,溫氏以嚴酷著稱,不為所動,當年秋天即“戮之”。此年為唐懿宗咸通九年(868),魚玄機年僅25歲。
魚玄機詩傳世50首,此集收49首,可知陳氏輯刻時對魚詩已廣為搜采,大體完備。魚玄機詩作多數(shù)看上去平實、質(zhì)樸,但字句工穩(wěn),感情充沛,具有很強的藝術(shù)感染力。詩集中題名“寄子安”的幾首詩,真切而直率,既寄托著魚玄機對李億的無限思念,又有油然而生的怨恨之情。廣為流傳的“易求無價寶,難得有情郎”,“憶君心似西江水,日夜東流無歇時”,“惆悵春風楚江暮,鴛鴦一只失群飛”一類詩句,都可見真情流露,感人至深,字字平淡而字字似血。作為唐代成就最高的女詩人之一,人們將她與李冶、薛濤相提并論,合稱“女冠三杰”。明代鐘惺在《名媛詩歸》中對她評價很高,稱“玄機蓋才媛中之詩圣也”。
黃丕烈購藏此書后,不時出以示人,并多次邀集友好為之題詠,更多的是因為魚玄機特殊的才情與命運。千載之下,人們對她仍然給予欣賞和同情,吟詩作詞,感慨系之。
二
統(tǒng)計此書正文前后附頁,題詩者計有15人,共29首;題詞者7人,計7首;題跋者6人,計12篇;題款6人6次;另有繪像1幅。其中的詩詞、跋文,大多成于黃丕烈收藏時期。
圖7 黃壽鳳 隸書題寫“唐女郎魚元機詩”
圖8 余集手繪“唐女道士魚元機小影”
圖9 石韞玉詩評
嘉慶八年(1803)五月黃氏得書后不久,即邀請詩社好友李福、吳嘉泰、瞿中溶、戴廷介、孫延、顧莼、董國華、袁廷梼、徐云路、夏文燾等10人到家中觀書,以“蕘翁屬題唐女郎魚元機詩”11字為韻,每人拈取一字,題寫詩詞以相唱和。道光五年(1825),黃丕烈又邀請尤崧鎮(zhèn)、陸損之、彭蘊章、朱綬、陳彬華、吳嘉淦、褚逢椿、孫子和、沈秉鈺、潘曾沂、吳根壽、李一鳳等12位詩友,到家中觀書并吟詩作詞,此次“不限體韻,各盡所長”,只要內(nèi)容圍繞《唐女郎魚玄機詩》即可。兩次大型觀書題詠活動,留下了大量精彩的詩詞和題跋。在這兩次活動之外,友人過訪時,黃丕烈也經(jīng)常拿出此書與人共賞、品題,留下詩文作為紀念,石韞玉、陳文述、王芑孫等人都對此書有詩作或題款。
20多年間,圍繞詩集,已有數(shù)十首詩作、題跋。在第二次結(jié)社吟詩活動之后不久,黃丕烈精心地對這本珍愛的詩集做了一次“大手術(shù)”:將《詩集》和相關(guān)的繪像、題詠、書信等組裝在一起,用黃氏特有的蝴蝶裝形式予以重新裝裱。從此,古書舊墨與新紙題跋,完整地融為了一體,呈現(xiàn)出全新的面貌。
重新裝裱后,正文之前是由黃壽鳳隸書題寫的“唐女郎魚元機詩”(圖7),兩字一頁,占四頁。壽鳳是黃丕烈第三子,自幼習書,所書七個大字結(jié)體雅正,筆畫干凈、圓潤,有清麗、秀媚之氣,置于女詩人作品集之首,可謂相得益彰。其后為名畫家余集手繪的“唐女道士魚元機小影”(圖8),是黃丕烈得書之初專請余集所作。余集是浙江人,曾參與編修《四庫全書》,晚年寓居蘇州,與黃丕烈、潘奕雋等過從甚密。他工詩擅畫,尤擅繪仕女、花鳥、蘭竹等。因所畫美人像富有風致、神韻特出,受到時人追捧,譽為“余美人”。此像采用白描手法,玄機身著道衣,手執(zhí)如意,眉眼輕垂,體態(tài)豐腴,給人以嫻雅、恬靜之感。像下有袁克文小字詩贊,有“一角眉山淡入微”句,與繪像之神韻暗合。黃丕烈表兄、乾隆朝狀元石韞玉后有詩評(圖9),“好事多逢翰墨緣,翩翩才調(diào)若飛仙。幾年彩筆書花葉,留得叢殘五十篇。沉香熏像喚真真,想見咸宜觀里人。幸有錢塘余學士,解將水墨繪精神?!痹谫澷p魚氏才情的同時,也夸贊余集此像傳神,如見真人。
在正文前,還有陳文述作于道光元年(1821)正月的四首詩(圖10):
圖10 陳文述題詩
圖11 曹貞秀題詩
遮羞羅里浣香塵,潛淚花間感舊春。解得有情勝無價,不知鄰女是何人。
不怕吹簫事未諳,文姬有貌更無慚。容華南國誰相并,最是東鄰姊妹三。
丁年甲帳句爭傳,莫悔南華第二篇。如此憐才勝卿相,烏絲小字寄金銓。
應(yīng)有蕓香辟蠹魚,洪韋善本更何如?多情誰是黃公望,肯較蘭陵繆氏書。
前兩首均化用魚玄機詩句。第一首出自魚玄機最有名的詩作《贈鄰女》:“羞日遮羅袖,愁春懶起妝。易求無價寶,難得有情郎。枕上潛垂淚,花間暗斷腸。自能窺宋玉,何必恨王昌?!钡诙讋t是將魚玄機一首長詩中“昔聞南國容華少,今日東鄰姊妹三”“文姬有貌終堪比,西子無言我更慚”“不怕吹簫事未諳”等句摘出,稍作轉(zhuǎn)調(diào)而成。這兩首沿引、化用了玄機最為人熟知的詩句,看似信手拈來,不著痕跡,實則對仗工整,筆調(diào)自然,毫無造作之感。通過這樣的手法,既讓人心領(lǐng)神會,重新回味玄機詩作,感嘆其人生和命運;又寫出了魚玄機的才情與風致,體現(xiàn)了詩作者對于魚玄機作品的熟諳、對魚玄機本人的欣賞和同情。第三首詩寫溫庭筠憐惜玄機才情、多年與之詩文交往的故事,“丁年”“甲帳”“南華篇”等字句也源自溫庭筠原作,以“南華”典故,寓指溫庭筠雖因失口不能致卿相,但愛才惜才,也很值得稱賞。對溫氏的體認和贊嘆,實際上也隱含了古往今來文人對于玄機普遍的憐惜之情。最后一首夸贊黃丕烈不僅愛書惜書,也肯下功夫以此書與洪邁、韋縠所選玄機詩作對校,以黃公望之鐘情山水來比擬黃丕烈樂于校書,評價不可謂不高。陳氏詩用于題詠此冊,非常貼切,同時其書法俊秀、流暢,深為黃丕烈所欣賞,因而其題詩置于卷前的重要位置。
正文末頁后有十頁題跋、詩詞、書信連綴。首為嘉慶庚午(1810)初夏墨琴女史曹貞秀題詩四首(圖11),其中第三首:“太白廬山送內(nèi)詩,子安隔漢望夫辭。仙郎一樣蟠根李,補闕何從比拾遺?!痹陬}詠文字中較為特殊。此詩感嘆李億和李白都姓李,都是仙郎一樣的人物,但李白對夫人還算情深義重,李億卻狠心拋棄玄機,從女性視角,批判李億薄情寡義,比不上李白。曹貞秀出身名門,能書善畫,工于詩詞,是有名的才女。時人對她的書法評價非常高,“氣靜神閑,娟秀在骨,名聞海內(nèi),蓋過其夫。應(yīng)推本朝閨閣第一?!庇深}詠文字可以看出其書法筆畫精整、娟秀端莊,確實有較高的水準。曹氏為王芑孫妻,與黃丕烈是兒女親家,此詩旁有王芑孫“楞伽山人同觀”題款。黃丕烈把曹貞秀題詩放在卷末之首要位置,自有特別推重之意。
圖12 袁廷詩作
圖13 黃丕烈詩作
圖14 唐女郎魚玄機詩題跋
此后是按首次觀書時“蕘翁屬題唐女郎魚元機詩”順序品題的詩詞、題跋。其中袁廷梼分韻得“魚”字,其詩作(圖12):“鏡檻妝臺樂有余,咸宜觀里托清虛。吟成一卷緣情作,傳到千秋尚憂渠。莫想令顏真絕代,請看此集是奇書。汪洋叔度風流甚,雙手熏香辟蠹魚?!蔽淖种卑?、淺顯,沒有過分夸飾玄機才貌,但對流傳下來的一冊《詩集》,卻以“奇”稱之,并由衷贊賞黃丕烈愛書之情,詩作簡明而質(zhì)樸。黃丕烈分韻得“機”字,題七律兩首(圖13),其一云:“小字流芳說幼微,女冠入道剪霞衣。鐘情尚憶云同夢,怨別還驚雁獨飛。洪度有才偏遇譴,季蘭無行便相譏。見憐難望溫京兆,笞婢身先動殺機。”其二云:“井桐吟后又薔薇,才女工詩卻也稀。補闕郎猶羞玉貌,咸宜觀自勝羅幃。貪看蝴蝶尋花徑,怕說鴛鴦近釣磯。誦到焚香端簡句,依然一室坐忘機。”通過描寫魚玄機一生遭遇,表達了對魚玄機的深深同情,對魚玄機的詩才玉貌也深為贊賞。和陳文述詩作類似,黃丕烈所作也沿用了魚玄機詞句,筆調(diào)自然,用意甚深。
黃丕烈將第二次觀書品題形成的吟詠作品,與余集、潘奕雋等人的信函等,也順序裝訂進了原書。黃氏身后,徐渭仁、袁克文等藏家步其后塵,將題跋字墨附于原書,從而形成了今天書棚本《唐女郎魚玄機詩》題跋累累的特殊面貌(圖14~15)。經(jīng)黃丕烈之手,書棚本《唐女郎魚玄機詩》由一個珍罕的宋本詩冊,變成了內(nèi)蘊獨特、富有張力的書史傳奇。
三
此書在黃丕烈身后散出,由徐渭仁、黃荷汀、周海珊等名家遞藏。民國五年(1916)為袁克文所得,袁氏酷愛此書,與過從甚密的傅增湘、周叔、張伯駒等,又圍繞此書衍生出了一段典藏佳話。不過袁克文也未能長守,因急需現(xiàn)款,他于民國二十六年(1937)將此書售與潘宗周。50年代,潘宗周之子潘世滋將此書隨寶禮堂其他藏書一起,捐給了北京圖書館(今國家圖書館)。
在黃丕烈購藏之后,宋本《唐女郎魚玄機詩》由默默無聞而名聲大振,受到藏書家、鑒賞家的廣泛關(guān)注。應(yīng)人們鑒賞之需,此本曾被多次仿刻影印,百年間印行了十余次。嘉慶十五年(1810)沈氏古倪園從黃丕烈處將此書借出影刻,用上好開化紙印制,與薛濤詩、楊太后宮詞合為《三婦人集》,受到歡迎。嘉慶二十四年(1819)沈氏古倪園再次影刻《唐女郎魚玄機詩》,此次補入孫淑《綠窗遺稿》,合為《四婦人集》。因據(jù)原本影刻,沈氏刻本非常逼真,不過其翻刻以正文為主,從黃丕烈手中借出時,還沒有后來的印章、題跋。此后,著名學者江標于光緒十九年(1893)以沈氏影刻本為底本,刊刻了《唐女郎魚玄機詩》,效果稍遜。光緒二十五年(1899)藏書家葉德輝仿刻了宋本《唐女郎魚玄機詩》。葉氏下了很大功夫,不僅移錄了原書的題跋、藏印,而且親撰《魚玄機事略》附后,為人們研究詩集提供線索。光緒三十一年(1904),著名學者、藏書家徐乃昌據(jù)汪士鐘影寫本,影刻了此書,入“隨庵徐氏叢書”。雖所據(jù)并非原本,但徐氏聘名工陶子麟雕版,非常精美。
圖15 唐女郎魚玄機詩題跋
在徐乃昌之后,周叔弢曾用珂羅版影印《唐女郎魚玄機詩》。周氏從袁克文處借來原本,聘北京的山本寫真館照相,隨后將照片寄到日本,由日本印廠精印而成。
隨著照相、印制技術(shù)的發(fā)展,影印本越來越多。這些影印本的出現(xiàn),也向人們展示了書棚本《唐女郎魚玄機詩》的獨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