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琳哲 廖雪晶 黃勇智
摘 要:人類社會的發(fā)展促進了語言的形成,不同地區(qū)有不同的語言,語言學語法由詞法、句法組成。而建筑是自從有了人類就產生的,是必不可少的。由于新技術的出現和建筑師對于建筑空間更多形式的追求,“建筑空間語法”這個概念出現,其最早出現于勒·柯布西耶時代,彼得·艾森曼曾將建筑看作句法,而查爾斯·詹克斯將其看作語義。語言和建筑都是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兩者看似沒有直接關聯,但它們的內在構成或邏輯大致相同。
關鍵詞:語言學;建筑空間;語法;詞法;句法
語言和建筑都是必不可少的,要把建筑空間語法與語言學語法相類比,我們必須要抓住它們類比的依據,即它們內在的邏輯結構。20世紀西方建筑師第一次提出了“建筑空間語法”這個概念,這極大程度上奠定了現代及當代建筑設計的基礎。在多年以前,人們認為建筑只需要滿足生活和基本的精神需求,而隨著技術的發(fā)展和“建筑空間語法”這個概念出現之后,出現了更多的建筑空間組合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建筑的發(fā)展。
一、語言學語法概述
語言是社會向前發(fā)展的必然產物,而為了方便語言的傳播和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就出現了語法,語法具有邏輯性,正是這種邏輯性使得一種語言可被所有人學習并使用。語法是語言的三個要素之一,是用詞造句的法則,其中包括詞的構成規(guī)則、變化規(guī)則以及組合規(guī)則。所有使用這門語言的人都要遵守這種規(guī)則,如此才能理解對方表達的意思,進而促進人類文明的傳承。
在語言的三要素中,語法與詞匯、語音相比變化最為緩慢,這體現了語法的穩(wěn)定性。語法包括詞法和句法兩個部分。詞法是每個單詞構成的內在邏輯,根據語素在一個詞中作用的不同,我們把它區(qū)分為詞根、詞綴和詞干、詞尾。以英語單詞為例,基本的構詞法中,詞根表示原本的意義,前綴表示方向和狀態(tài),后綴表示詞性。比如“unprecedentedly”,“un-”和“pre-”分別表示“否定”和“……前的”的意思,“-ced-”表示原本的意義“走”,“ed”表示“過去”,“-ly”為副詞后綴,這幾個部分共同決定了它的最終含義,即“史無前例地”。句法是把每個詞連接起來進而表達更完整意思的規(guī)則,句法結構包括主謂結構、述賓結構、述補結構、偏正結構和聯合結構等等。比如偏正結構表示修飾與被修飾關系,如“紅色的蘋果”“堅定的決心”。
語法在語言學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有了它,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才會沒有障礙,人類文化的傳承才得以持續(xù)。
二、建筑空間語法的發(fā)展
文藝復興之前,西方國家皇室一直追求所謂的奢華,如巴洛克、洛可可風格,人們的思想被宗教束縛。文藝復興之后,人們的思想得到了解放,很多建筑師在想什么才是“美”。20世紀,著名德國建筑大師密斯·凡·德羅提出了“少即是多”的設計理念,認為我們應該拋棄那些多余的裝飾,追求純粹的美,這種設計理念成為了現代主義建筑最重要的一部分。而到了20世紀下半葉,美國建筑師羅伯特·文丘里又提出了“少即是乏味”,他極力反對密斯“少即是多”的理念。他認為,普通大眾是不懂現代主義建筑語言的,他們更喜歡平凡、活躍,有強裝飾性,又具有隱喻性的建筑。
隨著新技術的出現,又有建筑師提出這樣的建筑過于單調,開始追求建筑空間變化更多的可能,“建筑空間語法”這個概念被提了出來。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建筑師是雷姆·庫哈斯,他設計的法國圖書館就充分展現了建筑空間語法在建筑設計中的運用。
與語言學語法類似,建筑空間語法也有詞法和句法。如同一門語言,建筑空間語法的詞匯也包括名詞、動詞、形容詞,它們對應的建筑構件分別是房間、交通空間和界面空間。這三者可以任意組合,形成不同形式的空間。
其中房間和交通空間組合形成勒·柯布西耶的多米諾空間,“房間+界面空間”形成密斯·凡·德羅的通用空間,這兩者是建筑中的核心。與語言學類似,交通空間和房間的組合與動賓結構類似,比如聚落空間;而交通空間和界面空間組合類似于動補結構,比如園林空間?!敖缑婵臻g+房間”和“界面空間+交通空間”的組合類似于漢語中的偏正結構,形成架構空間、折疊空間。
上述六種組合構成了六種基本的空間形式,但在現實中,對于一個較為復雜的建筑,往往一種空間形式并不能完全描述,但每個小的空間,必然包含其中的一種。正是這個概念的提出,才出現了更多樣的空間組合形式,隨著技術的發(fā)展,未來也會出現更多的形式。
三、語言學語法與建筑空間語法的聯系
在哲學中,萬物之間都是相互聯系的,語言學與建筑學也是如此。每一種語言都有它固定不變的語法結構,對于建筑來說,也有它的空間語法。我們把名詞類比為房間,是因為房間是固定不變的,是一個建筑最核心的部分;把動詞類比為交通空間,是因為交通空間是人流量最大的地方,是動態(tài)的;把形容詞類比為界面空間,是因為它在空間中往往起修飾作用,是次要的。
正如語言學中,每個語法成分都不可能獨立存在一樣,建筑的空間結構也都不可能獨立形成一個完整的空間。一篇結構豐富的文章,是因為使用了語法結構的多種組合,因此,一個復雜的建筑也有多種空間組合形式。在與建筑空間對話時,空間語法是我們思考和談論空間的交流語言,它賦予了建筑生命,讓更多人能夠讀懂它。在建筑設計過程中,要經過一系列復雜的過程,而建筑空間語法為設計師提供了一個思路,使建筑設計有一個通用的規(guī)則,而且這種規(guī)則不僅可用在建筑設計方面,也為城市規(guī)劃等方面提供了一個新思路。
四、中國傳統園林中空間語法的體現
《道德經》第十一章云:“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意思是說,和泥制作陶器,有了陶器中空的地方,才能發(fā)揮它的作用。開鑿門窗建造房屋,因為有了門窗四壁內空虛的部分,所以才有了房屋的作用?!坝小苯o人以便利,而恰恰是“無”使它發(fā)揮作用。從辯證法角度來看,“有”和“無”是相輔相成的,兩者都不可能獨立存在。在中國古代,很早就有了空間語言的概念,人們利用它建造了很多不朽的園林和建筑,其充分體現了空間的靈動之美、虛實之美和流動之美,下面我們以江南園林中的拙政園為例來分析。
作為中國最具代表性的江南私家園林,拙政園不僅有江南水鄉(xiāng)特色,而且文化底蘊深厚。拙政園整體分為東、中、西、住宅四個部分,住宅是典型的蘇州民居。而從整體布局來看,拙政園主要由一條條廊道、半開放的亭子組成,這形成了整個園子的脈絡。從空間語法角度來看,廊道相當于交通空間,亭子相當于界面空間,而整體來看是由多個界面空間按照一定的規(guī)則通過交通空間連接起來的,交通空間是最重要的。因此,拙政園也是典型的園林空間。
雖然中國古代還沒有“空間語法”這個概念,但古人早就有了類似的意識,并建造出了很多值得后人研究學習的建筑。
五、建筑空間語法在現代建筑中的運用
20世紀下半葉,由于新技術的出現和建筑師對于建筑空間更多形式的追求,“建筑空間語法”這個概念被提了出來,隨后,就出現了一些形式更多樣的建筑。比如法國圖書館,它是雷姆·庫哈斯的代表作之一,在他最初的設計構思過程中,就是利用了那六種不同的空間形式組合,還有他之后的作品中央電視臺新大樓、西雅圖圖書館等等。近些年,我國也出現了越來越多依靠這個邏輯建成的建筑。
此外,還有更多的建筑師利用空間語法這個思維方式設計出了很多優(yōu)秀的建筑?,F代建筑出現了更多的可能性,不僅僅是因為新材料和新技術的出現,更是因為空間語法理論的發(fā)展。
語言學的發(fā)展促進了人類文明的發(fā)展與傳承,促進了不同地域的文化交流,而“建筑空間語法”這個概念的出現也一定會使“建筑”這座大廈更加豐富。事實上,語言學與建筑學并沒有直接的聯系,但是它們的內在構成邏輯卻大致相同。這就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思路,我們用語言學語法的思維來思考建筑空間,它會使我們有更多的靈感,也使未來的建筑充滿了無限的可能性。
參考文獻:
[1]岑運強.語言學概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
[2]楊瀚,盧俊鵬,梅悅駪.建筑空間的語法結構[J].華中建筑,2014(7):11-14.
[3]王天琪,李新慧.中國傳統建筑的空間語言[J].建筑設計研究,2012(10):188.
[4]DURSUN P.Space Syntax in Architectural Design[Z].Lstanbul,2007.
作者單位:
桂林理工大學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