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吐魯番出土文書中表完結的動詞“了”及阿爾泰語動因

2020-09-18 04:29:10曹利華
語文學刊 2020年4期
關鍵詞:阿爾泰吐魯番中原

○ 曹利華

(攀枝花學院 人文社科學院,四川 攀枝花 617000)

關于“了”字,學界多有探討,成果豐碩,不過基本都是探討“了”作為副詞和語氣詞的具體用法、語法化過程等,對用作表“完結”意義的動詞“了”論及甚少。吐魯番出土的晉唐時期的文書中表“完結”意義的動詞“了”大面積使用,很值得關注,可以給漢語史上“了”的研究提供新的資料和研究視角。我們發(fā)現表“完結”意義的動詞“了”在吐魯番出土文書中普遍使用,有“動詞+了”“副詞+了”“光桿動詞‘了’”三種用法,而同時期的南方文獻表完結意義時,一般用“竟”“畢”等中古漢語詞匯。我們認為這要從中原漢語的第一次南北大分化去考察,要放在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形成的歷史背景中去考察,這種現象的出現應該是北方阿爾泰語影響的結果,是北方民族交流融合在語言中的具體體現。

一、吐魯番出土南北朝時期文書中表“完結”的動詞“了”

吐魯番出土文書中有大量的“了”用作表完結意義的動詞。《吐魯番出土文書》(圖錄本)中的“了”出現117例,全部用作動詞,表完結意義。吐魯番出土文書中用作“完結”義的“了”,有“動詞+了”“副詞+了”“光桿動詞‘了’”三種形式,以下各舉3例。

1.動詞+了

(1)故緋結發(fā)一枚,故紺綪結發(fā)一枚,故釵一枚,故木梳一枚,故練覆面一枚,故綪尖一頭,故栭一枚,故練衫一領,故綺兩當一領,故碧襦一領,故絓小裈一立,故絓大裈一立,故絳絓袴一立……右條衣裳雜物悉張世容隨身所有,若有人仞名,詣大平事訟了。建平六年閏月廿八日?!督ㄆ搅陱埵廊蓦S葬衣物疏》(1-90,75TKM99:7)①

例(1)為建平六年(442年)吐魯番地區(qū)張世容的隨葬衣物疏,大意為這里條列的衣裳雜物全部為張世容隨身所有,如果有他人認領使用,要起訴到“大平事”處理完結此事,“大平事”為“平息爭端處理訴訟的官員”[1]。該例在動詞“訟”之后加表完結的動詞“了”。例(2)翟強為共治葡萄園過程中不能按時足額交租等事進行解釋,大意講今年風災、蟲災等影響葡萄收成,此事已經上報地方管理者。例文中動詞“投”之后又用動詞“了”,“投了”意思是報告完畢。例(3)該文書是一份佃田契,僧奴向地主租種“南渠常田壹分,次薄田壹分”,兩分田中的“糞堛土”可供僧奴充分使用,而種田所需要的耕牛、人力、麥子、粟子等則由僧奴承擔。這里的“承了”,可以理解成承擔完畢。

2.副詞+了

例(4)是王念與朱越賣駝的券契,約定買賣完畢,各不相干?!岸鞲髁恕笔莾扇烁髯粤私Y,動詞“了”受副詞“各”的修飾。例(5)員崇為自己有眼疾而辭請免除個人屯守之事?!安涣恕?,為沒有了結,沒有結束之意。副詞“不”,修飾動詞“了”。例(6)是高昌延昌二十年(580年)按照月份記錄的交付麥賬的內容,其中記錄“次取麥七斗,自取,至月竟了”,這里的“竟”可以看作副詞,表示竟然終結的意思。以上三例中的“了”分別出現在副詞“各”“不”“竟”之后,表示“完畢、終結”之意。

3.光桿動詞“了”

(7)承平八年歲次己丑九月廿日,翟紹遠從石阿奴買婢壹人,字紹女,年廿五,交與丘慈錦三張半。賈則畢,人即付。若后有呵盜仞名,仰本主了,不了,部還本賈?!侗睕龀衅桨四?450年)翟紹遠買婢券》(1-92,75TKM99:6(a))

例(7)大意是翟紹遠從石阿奴處買婢的契約,錢、婢相互交付后,不得再認領奴婢,若出現這種情況,“仰本主了”,即由原主人了結。例(8)是高昌國時期計月付麥賬的具體約定,明確了什么時候還多少,其中“付羊皮女了”,意即交付給羊皮女了結。例(9)該文書是高昌國時期租賃田地的文書,規(guī)定了日期和條件,其中“渠破水□”“紫祖百役”③即水渠、灌溉、各種與土地相關的租稅勞役,由宋某承擔。這里的“了”和前兩例一樣,也用作動詞,表示“完結、了結”之意。

總之,以上所列數例中表完結的動詞“了”多出現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吐魯番出土文書中,表明魏晉南北朝時期“了”表完結意義的用法在吐魯番地區(qū)比較普遍。相比之下,同時期的傳世文獻及南方文獻中,“了”的這種用法卻極為罕見。

二、南北朝時期南方漢語中表“完結”的動詞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南方文獻中,“了”表完結的用法極為罕見,一般用“畢”“竟”等動詞,而不用“了”。如“看書竟,默然無言”(《世說新語·雅量》),“王飲酒畢,因得自解去”(《世說新語·方正》)。

《世說新語》是魏晉南北朝時期口語性較強的代表當時南方漢語使用情況的文學作品。據統(tǒng)計,《世說新語》中“了”僅出現20例,其中和其他詞語連用如“了了”“了不”“了無”13例,用作“了解”義動詞4例,用作“完結”義動詞3例[2]。這3例分別是:

(10)鄭玄欲注《春秋傳》,尚未成,時行與服子慎(虔)遇宿客舍。先未相識,服在外車上與人說己注傳意。玄聽之良久,多與己同。玄就車與語曰:“吾久欲注,尚未了。聽君向言,多與我同。今當盡以所注與君。”

(《世說新語·文學》)

(11)畢茂世云:“一手持蟹螯,一手持酒杯,拍浮酒池中,便足了一生。”

(《世說新語·任誕》)

(12)苻堅游魂近境,謝太傅謂子敬曰:“可將當軸,了其此處?!?《世說新語·雅量》)

例(10)是說鄭玄正在進行注釋《春秋傳》的工作,但是無意間聽到服虔也正注釋《春秋傳》,并且很多觀點和自己的一致,于是就對服虔說,自己準備注釋已經很久了,尚未完成,就把所有的材料交給服虔。這里“尚未了”,是以副詞“尚未”加動詞“了”的形式出現的。例(11)畢茂世講一手持蟹螯,一手持酒杯,整日飲酒,便足以了此一生。句中“了”意為“終了”“終結”,其前有副詞“足”修飾。例(12)苻堅的兵逼近東晉邊境,太傅謝安對王子敬說可以派遣當權大臣,把他們消滅在此地,“了”是“了結、消滅”之意,用作光桿動詞,單獨做謂語。以上3例沒有超出該時期吐魯番出土文書中“了”的用法。

三、南北漢語中“完結”義動詞使用的對比分析

《世說新語》為南朝宋劉義慶所著,是當時南方漢語的代表性作品。在完結意義的表示方面,主要沿用古代中原漢語的“畢”“竟”等詞來表示,而不用“了”。先秦漢語未見“了”字,《說文解字》:“了,從子無臂,象形。”[3]“了”字第一次被記載,和時間無關,更未用作完畢意義的用例。漢代“了”僅有的兩個看似表完結的用例,被學者反復論證后予以否定[2]65-67?!傲恕弊殖幸u中原漢語的《世說新語》表完結意義時,主要使用“畢”“迄”等動詞,“了”字的使用應該是北方漢語影響的結果。吐魯番出土文書中,偶爾也沿用古代漢語的“畢”“迄”等,據統(tǒng)計只有 4例,這體現了吐魯番地區(qū)漢語作為主體語言對古代漢語的繼承。

為什么同為魏晉南北朝時期,表示同一意義,在用詞上竟有如此巨大的反差。我們認為這主要與魏晉南北朝社會大分裂時期漢語的第一次南北大分化有關。

南北朝時期社會分裂動蕩,晉室南渡,五胡亂華,南北對峙。隨之,中原漢語第一次出現了南北大分裂,而“北雜夷虜,南染吳越”,這是漢語史上的一大巨變。東晉中原漢族政權南遷,中原雅音也隨之到長江以南。在南方相對安定的社會里因為統(tǒng)治者使用中原雅音,故中原雅音在長江以南被廣為接受,很好地保留了古漢語的聲韻特征;不過統(tǒng)治階層為籠絡江南大族,也學習本地方言,并且長期交往過程中南遷的中原雅音必然受當地方音的影響,而“南染吳越”,形成漢語的南音,即南方語音系統(tǒng)。在北方,游牧民族紛紛南下建立獨立政權,統(tǒng)治中原,出現了歷史上的民族大遷徙大融合,此時期及以后的北方漢語受阿爾泰語影響非常明顯,濁音聲母清化、聲調簡化、入聲韻尾消失等都是北方漢語發(fā)生的顯著變化。

“了”字的使用,在吐魯番出土文書所代表的北方漢語④與以《世說新語》為典型代表的南方漢語,表現出極大差別,這是南北漢語分化的結果,也是南北漢語受各自所在區(qū)域民族影響的表現。

總之,在完結意義的表示方面,南方漢語主要沿用古代漢語但是也沾染了北方漢語的特點;吐魯番地區(qū)屬北方漢語,主要受北方民族的影響,出現了新的表示方法,也表現出對傳統(tǒng)中原漢語的繼承。這一方面體現了南、北漢語對中原漢語的繼承,另一方面也體現了社會大分裂、民族大融合時期,南、北漢語受所接觸民族的影響而表現出的地域差異。

四、“了”動詞用法的阿爾泰語動因

“了”用作完結意義的動詞,不僅能單獨使用,也可用在“動詞+了”“副詞+了”結構中。“了”完結義動詞的用法在北方漢語繼續(xù)發(fā)展。唐朝“動+了”結構中逐漸增加了賓語,出現“動+賓+了”現象;到晚唐時期“了”字前移,出現“動+了+賓語”句式[2]65-77,“了”逐漸由動詞虛化為表完結義的助詞。

這種轉化在與吐魯番出土文書地域相近、時代相序的敦煌文獻中較早完成,尤其是口語性較強的敦煌變文。茲舉數例如下:

(13)子胥解夢了,見吳王嗔之,遂從殿上褰衣而下。(《敦煌變文集·伍子胥變文》)

(14)目連剃除須發(fā)了,將身便即入深山。

(《敦煌變文集·大目犍連變文》)

(15)說了夫人及大王,兩情相顧又迴惶。(《敦煌變文集·歡喜國王緣》)

(16)唱喏走入,拜了起居,再拜走出。

(《敦煌變文集·唐太宗入冥記》)

例(13)(14)“解夢了”“剃除須發(fā)了”,都是“動+賓語+了”格式,分別是解夢完畢、剃發(fā)完畢。例(15)(16)“說了夫人及大王”“拜了起居”都是“動+了+賓語”格式,這時候的“了”已經具有了助詞性質。

那么“了”是如何受阿爾泰語的影響,在漢語中逐漸具有“完結”義,并進一步虛化為助詞的?宋金蘭先生撰文考察了漢語中表完結義的“了”與阿爾泰語詞尾“-l”“-r”,認為它們之間有明顯的對應關系。同時指出阿爾泰語的詞尾對北方漢語有明顯影響,這個詞尾可能最初變換為一個漢語單音詞,其語法意義轉為漢語的詞匯意義,并借用“了”的書寫形式。于是,“了”便具有[+完結]的語義特征,可以用作表完結意義的動詞[4]。如:

(17)將軍破了單于陣,更把兵書仔細看。

(《敦煌變文集·唐太宗入冥記》)

阿爾泰語類似的格式,如:

蒙古語 nadǎd og-loo. 給了我。

狗跟你來了。

(18)任伊鐵作心肝,見了也須粉碎。

(《敦煌變文集·維摩詰經菩薩品變文》)

阿爾泰語類似的格式,如:

以上各例屬于阿爾泰語的蒙古語、達斡爾語中出現的“l(fā)oo、laa、l”,具有明顯的完結意義,漢語中“了”具有[+完結]的語義特征可能是在特定的歷史大背景下受到北方阿爾泰語的影響。并且南北朝時期南方漢語和北方漢語中“了”的使用情況和語義差別能從側面為這一觀點提供有力支撐。

綜上所述,阿爾泰語中表示完成的詞尾“-l”“-r”在魏晉南北朝時期民族大遷徙大融合的過程中影響了北方漢語,在北方漢語中借助“了”的語音形式,表示完結意義。所以,“了”逐漸用作完結意義的動詞,并在北方漢語中推行,并且不斷發(fā)展。當用在“動+賓+了”和“動+了+賓”的結構中,“了”就虛化為助詞。

【 注 釋 】

①用例后“()”內標示例證出處。吐魯番出土文書用例多引自唐長孺主編圖錄本《吐魯番出土文書》,如“建平六年張世容隨葬衣物疏”是文書標題,“(1-90,75TKM99:7)”指該文書收入唐長孺主編圖錄本《吐魯番出土文書》第1冊,在第35頁,出土文書原始編號為75TKM99:7,下同。

②該文書于1975年出自阿斯塔那62號墓,據墓葬題解可知,該墓出有《緣禾五年隨葬衣物疏》,緣禾可能為北魏太武帝延和年號。據此可推知此件文書大約也是這一時期。詳見唐長孺主編《吐魯番出土文書》(壹),文物出版社,1992年,第47頁。

③“渠破水□”“紫祖百役”的解釋,詳見王啟濤《吐魯番出土文獻詞典》,巴蜀書社,2012年,第827-829頁、第1370-1372頁。

④一般認為吐魯番地區(qū)的漢語方言屬于河西方言,而這種河西方言和當時的長安方音相差不大。

猜你喜歡
阿爾泰吐魯番中原
沁園春·贊中原
黃河之聲(2021年23期)2021-06-21 03:51:18
媽媽的吻
媽媽的吻
做人與處世(2020年3期)2020-03-07 05:23:55
相逢吐魯番
民族音樂(2019年2期)2019-12-10 13:14:55
追夢新時代 中原更出彩
人大建設(2019年3期)2019-07-13 05:41:40
My Favourite Animal
御中原 畫餅充饑
新疆阿爾泰鐵礦成礦規(guī)律淺析
新疆地質(2015年3期)2015-12-10 05:08:23
晚清吐魯番協(xié)理臺吉
吐魯番地名新探
語言與翻譯(2015年2期)2015-07-18 11:09:56
平利县| 武穴市| 东源县| 铜川市| 舞阳县| 常熟市| 江孜县| 黔东| 定边县| 凤台县| 上栗县| 敦煌市| 宁波市| 大渡口区| 呼伦贝尔市| 翁牛特旗| 泌阳县| 咸丰县| 思茅市| 扶余县| 乐清市| 福建省| 鲁山县| 丹阳市| 宁阳县| 通山县| 土默特左旗| 开原市| 山阴县| 平利县| 成武县| 蛟河市| 康定县| 咸宁市| 崇文区| 旌德县| 加查县| 嫩江县| 肥乡县| 吉林市| 岢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