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賈誼與賈誼集的文學史觀察

2020-09-18 04:29:12劉明
語文學刊 2020年4期
關鍵詞:賈誼劉勰楚辭

○ 劉明

(中國社會科學院 文學研究所,北京 100732)

生活在漢初文帝時期的賈誼,觀察他的文學史角色和地位,莫過于南朝劉勰的論斷,“秦世不文,頗有雜賦。漢初辭人順流而作,陸賈扣其端,賈誼振其緒”(《文心雕龍·詮賦》)。劉勰并未明確交代何謂“雜賦”,但肯定賈誼沿著“雜賦”的傳統(tǒng)發(fā)展了秦代的“賦”文學。漢賦的興盛繼而成為漢代主流文學樣式,不宜忽視賈誼所起的承前啟后作用。劉勰還提出“議愜而賦清”的觀點,在賦作之外又強調賈誼奏疏的文學價值。賈誼胸懷政治抱負,處在漢朝由定鼎向文景之治鞏固發(fā)展的文帝前期,特殊的歷史階段賦予他發(fā)揮政治才能的機遇。所作奏疏屬于政論性散文,正屬曹丕所稱的“經(jīng)國之大業(yè)”。賈誼在秦漢文學史和漢初政治史中的雙重“過渡性”角色,決定了他的賦議創(chuàng)作有著明顯的時代烙印,需要在此框架里去理解其文學史意義。

劉勰有關賈誼賦作文學史定位的見解,與他的具體分析是相匹配的。劉勰舉《鵩鳥賦》和《吊屈原賦》兩篇為證,稱“《鵩鳥》致辨于情理”(《詮賦》),“發(fā)憤吊屈,體同而事核,辭清而理哀”,都在強調一個“理”字。賈誼此兩篇賦作,盡管情郁其中而帶有明顯的騷體賦格調,似乎是從楚辭演變而來;但在劉勰看來仍屬于秦代雜賦的傳統(tǒng),與楚辭并不存在源流的關系。推斷劉勰所稱的秦代“雜賦”,實際就是說理性很強的賦作,姑稱為說理賦。李斯的《諫逐客書》雖然不稱以“賦”,但通篇排比鋪張,辭藻華美,音節(jié)和潤流暢,理氣充沛。既繼承了戰(zhàn)國縱橫家的言辭之風,同時又具有漢代辭賦的語言美和音節(jié)美,實際就是一篇“雜賦”范疇內的說理賦。再來看李斯的刻石文,同樣是論理通暢,文辭豐贍,有著法家和縱橫家的“文氣”。更為突出的形式特點是四字一句,承《詩經(jīng)》“雅”“頌”余緒,具有強烈的說理氣勢。李斯師從荀子,應該說也深受荀子文風的影響,荀子《賦篇》即多為四字句。此類作品不以賦作的眼光視之,實際是受到了有“兮”字的楚辭體賦作的思維慣勢影響。由此反觀賈誼的此兩篇賦作恰多為四字句,只不過是增加了“兮”字而已。劉勰強調賈誼賦作的“理”,也意在表明它與騷體賦的區(qū)別。劉勰對賈誼賦作的評價,足可見出他獨到而深邃的有關文學史發(fā)展源流的看法①。盡管賈誼也有《惜誓》這樣純粹的騷體賦作品(王逸認為是否賈誼之作“疑不能明”),但劉勰沒有完全受西晉荀勖“賈誼之作,則屈原儔也”(《太平御覽》卷五百八十七引)說法的影響,而是有所鑒別和分析。新中國成立以來所編很有影響力的幾種《中國文學史》,講賈誼時都不引劉勰“賈誼振其緒”這段話,原因似乎是認為賈誼賦作與秦代雜賦沒有直接的關系,而主要是將其視為楚辭影響下的流脈。唯游國恩等主編《中國文學史》有這樣一段說法:“漢初騷體的楚辭逐漸變化,新的賦體正在孕育形成,故賈誼的賦兼有屈原、荀卿二家體制?!弊⒁獾搅速Z誼賦與荀子賦風之間的關系,但似乎還是一種平衡論;而實際情況應該是賈誼賦作主要是秦“雜賦”的傳統(tǒng),只是漢初又受到屈原騷體賦的影響。文學史家不會不注意到劉勰的此段話,造成這種忽視的原因,還是認為賈誼賦作主要是屈原的騷體賦傳統(tǒng)。而此認識,與賈誼兩篇賦創(chuàng)作的時空背景有著直接關系。

文帝前元元年(前179年),西漢朝廷召賈誼為博士,議對頗得文帝賞識,在二年(前178年)又“超遷”至太中大夫。文帝還欲擢賈誼任公卿之位,結果遭到周勃、灌嬰等人的嫉恨而貶謫,三年(前177年)出任長沙王太傅。賈誼渡湘水時,作《吊屈原賦》,云“共承嘉惠兮,俟罪長沙。側聞屈原兮,自沈汨羅”?!百棺铩狈从吵鲑Z誼心情比較抑郁,在湘水一帶聽到了屈原事跡的傳聞,深有所感而作是賦。文帝六年(前174年)在太傅任上,又見鸮飛入舍中遂作《鵩鳥賦》,進一步抒發(fā)傷悼身世而自為寬慰的心情。這兩篇賦作都作于楚地,又是鮮明的“兮”字抒情句式,很容易將之視為楚辭體影響下的創(chuàng)作。平心而論,兩賦確實受到楚辭體“兮”字的影響,但創(chuàng)作手法和題旨與楚辭并不同。再者賈誼在赴長沙前已有文學積累,并不是在楚地才接受影響而創(chuàng)作兩賦。首先就文學形式而言,兩賦絕大多數(shù)屬四字一句,鏗鏘有力,與楚辭里屈宋賦作的纏綿婉轉是不同的。其次題旨意在說理,而非騷體賦的諷喻。司馬遷的評價很能說明此點:“及見賈生吊之,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諸侯,何國不容,而自令若是。讀《鵩鳥賦》,同死生,輕去就,又爽然自失矣。”(《史記·賈誼本傳》)司馬遷不認為楚地的屈原對賈誼創(chuàng)作兩賦有太多的影響,相反還借《吊屈原賦》而批評屈原固于自守,而沒有做到與世俯仰的灑脫。司馬遷讀《鵩鳥賦》看到的也不是屈原賦的香草美人傳統(tǒng),而是賈誼參透生死、淡然得失的超然之理。長期以來,賈誼楚地創(chuàng)作兩賦的現(xiàn)實,給認識他的賦作的性質帶來一定的誤讀。即形成賈誼兩賦屬“騷體賦”的認識,將賈誼賦作與屈原影響完全聯(lián)系起來,其實遠在西晉的荀勖就曾持有此見。結果是忽視劉勰做出的賈誼賦作實乃繼承秦代雜賦的判斷,導致此說在文學史教材里長期“失聲”,既無助于多方位地把握和理解一種文學現(xiàn)象的繼承和發(fā)展,也沒有更準確地認識到賈誼在秦漢文學史中的地位。

不管《惜誓》是否屬于賈誼的作品,劉勰看到了南朝編本賈誼集(當即《七錄》著錄的五卷本賈誼集,見《隋志》小注),能夠整體把握賈誼賦作的文學源流及其藝術特色。故劉勰的判斷是可以信從的,即賈誼賦作繼承了秦代雜賦的文學傳統(tǒng),由于貶謫楚地的經(jīng)歷又不可避免地受到騷體賦的影響,但不等同于繼承屈原賦的傳統(tǒng)。游國恩等人編著的《中國文學史》稱:“賈誼的賦在形式上,趨向散體化,同時又大量使用四字句,句法比較整齊。這是新體賦的特點,顯示了從楚辭向新體賦過渡的痕跡?!惫P者認為此看法顛倒了上述兩種傳統(tǒng)之間的關系,應該將賈誼賦視為秦代雜賦即說理賦的傳統(tǒng),顯示出雜賦受到楚辭體影響向新體賦的過渡??创凉h賦的源頭,不應只看到楚辭的傳統(tǒng),還要看到秦代雜賦的傳統(tǒng),按照劉勰的意見這是主流的傳統(tǒng)。其實不惟賈誼的賦作,他的奏疏類作品可謂縱橫捭闔,氣勢磅礴,言辭激切,長于說理。劉勰用“捷”“愜”和“文潔而體清”予以概括,后世有評者也稱其為“縱論剴切,筆力老健”(清刻《漢魏六十名家》本《賈太傅書》之《請封建子弟疏》篇末評語)。這與李斯的《諫逐客書》有相類之處,均沾染戰(zhàn)國縱橫家激蕩犀利的文風。在這一點上,賈誼的賦作與奏疏只是文體的不同,就其文學傳統(tǒng)和寫作手法都可謂秦代雜賦的流承。故清人何紹基批點《吊屈原賦》是“曲折盡致,甚為雄矯”(如圖1),完全是奏疏的文風和文氣。孟子強調“知人論世”,賈誼作品的此類特點與他的生平經(jīng)歷有著密切的關系。

圖1

《史記》本傳稱他“年十八,以能誦詩屬書聞于郡中,得河南守吳廷尉賞識而“召置門下”,而吳廷尉在秦時與李斯同邑,且曾師事李斯。賈誼熱心政治,擅長寫政論性的文章,應該說間接受到的正是李斯的影響。劉躍進認為:“賈誼的文章風格與李斯相近,都受到了荀子的影響?!雹陉懙旅鞯摹督?jīng)典釋文·序錄》還稱武威張蒼授《春秋左氏傳》于賈誼。據(jù)《史記》本傳,張蒼秦時任御史,“主柱下方書”,且“明習天下圖書計籍”。張蒼也是荀子的弟子,可以說賈誼的文風同時受到張蒼和李斯的影響,更有充分的理由相信賈誼繼承的是秦代的文學傳統(tǒng)。游國恩等主編《中國文學史》認為賈誼《過秦》篇有“戰(zhàn)國縱橫家的遺風”,而評價李斯的《諫逐客書》也說“有戰(zhàn)國縱橫辭說的習氣”。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中國文學史編寫組的《中國文學史》,同樣評價李斯的《諫逐客書》“受了《戰(zhàn)國策》中一些文章的影響”,與“漢初賈誼、鄒陽等人的文風是很相近的”,還提出賈誼的思想“基本上是儒家思想,但也雜有法家、黃老等思想”。兩者都在散文這個層面強調賈誼創(chuàng)作與秦代文學之間的關系,如果再結合劉勰的判斷,可以說賈誼從賦到散文(政論、奏疏等)的創(chuàng)作都傳承秦代文學的傳統(tǒng)。楚辭對賈誼創(chuàng)作的影響,使雜賦獲得了新的文學表現(xiàn)形式,更適應時代的文學表達;而楚辭體的創(chuàng)作也接受了雜賦擅長說理、講求氣勢的優(yōu)點,更關注漢代的現(xiàn)實生活,兩者相結合創(chuàng)造出漢大賦的鋪張揚厲之美。

隨著魏晉以來的文學自覺意識,特別是四部觀念的形成,賈誼的作品形態(tài)也在發(fā)生變化?!稘h志》著錄賈誼五十八篇即《新書》,又著錄賈誼賦七篇,兩者之間的界限很明確。隨著集部范疇內作品集的編撰,這種界限開始打破。據(jù)荀勖《文章流別論》有關賈誼賦作的評價,推測當時可能已經(jīng)有賈誼集之編。至于集子所收的篇目內容,根據(jù)劉勰對賈誼作品的評論,可以推斷所依據(jù)的賈誼集至少收有賦和議(奏疏等)兩類作品。再者《七錄》著錄的五卷本賈誼集,也絕非僅包括《漢志》著錄的七篇賦作。惜此五卷本在唐初便已不傳,《隋志》即不著錄;而僅著錄十卷本《賈子》(另有錄一卷),在子部儒家,按理說即賈誼《新書》。按孫詒讓《札迻·賈子新書》稱馬總《意林》引有“《賈誼新書》八卷”,高似孫《子略》載南朝梁庾仲容《子鈔目》則著錄有《賈誼新書》九卷,不管是八卷還是九卷,都與此十卷本《賈子》有異,推測這部《賈子》除包括《新書》在內,還附錄了賈誼的賦疏類作品。大概五卷本賈誼集散佚,存留的部分作品與《新書》合編,而題以“賈子”之稱。《兩唐志》則各著錄有賈誼集兩卷本,應該是作品自《賈子》里析出獨立成編,以作品別集的面貌出現(xiàn)。但是南宋《直齋書錄解題》著錄的又是合編本,題《賈子》十一卷,與《隋志》著錄本同,稱:“今書首載《過秦論》,末為《吊湘賦》,余皆錄《漢書》語,且略節(jié)誼本傳于第十一卷中。其非《漢書》所有者,輒淺駁不足觀,絕非誼本書也?!卑础段倪x》卷五十一《過秦論》李善注引應劭語云:“《賈誼書》第一篇名也。”推知至遲在東漢應劭時所看到的《新書》傳本,第一篇就是《過秦論》。印證此十一卷本首先收入的是《新書》內容,在《新書》之末又附編了賈誼的賦疏類作品,《吊屈原賦》乃此類作品的末篇。照此推論,陳振孫著錄本極有可能就是《隋志》著錄本,也再證《兩唐志》著錄的賈誼集二卷本,即自《賈子》析出單行者。賈誼的《新書》與其集部(文學)層面作品的分合關系,是很有趣的文學史現(xiàn)象。這似表明有時候將賈誼視為滿腹經(jīng)綸、胸懷政治抱負的儒家形象,有時候又認為他還是筆力遒健、悲壯激蕩的文學家形象。兩者的相互消長,直接影響賈誼的作品該如何編定。所以,看待作品集的編撰還不宜僅限于集部文獻學的視角,還應該綜合文學史的觀念去體認。照此理解,賈誼的文學家形象除了體現(xiàn)在魏晉以降的六朝外,便是在唐代。蕭統(tǒng)編《文選》收入賈誼《鵩鳥賦》《過秦論》和《吊屈原文》三篇,這在漢武帝之前的漢初作家里是不多見的,可以印證賈誼在南朝的文學家形象。李商隱詩云:“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更無倫??蓱z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庇质挿f士云:“賈誼文辭最正,近于治體?!笨赡苡衷谟∽C唐人心目中的文學家形象。

宋代的合編本大致元明之際已亡佚,但合編的形式卻保留了下來?,F(xiàn)存第一種合編本即明人喬縉在成化十九年(1483年)刊刻的十卷本《賈長沙集》(如圖2),雖然是《新書》與賈誼賦疏類作品(收在卷首喬縉所撰的《洛陽賈生傳》里)合編,喬縉卻違背宋代傳本稱“賈子”的慣例而稱以“集”。這給“賈誼集”的歸屬問題帶來淆亂,《七錄》和《兩唐志》著錄的“賈誼集”之目都很明確地放置在“別集類”。而此喬縉本“賈長沙集”則面臨著分歧:如果放在“別集類”,它的主題內容卻是子部儒家類的《新書》;如果放在“儒家類”,可是它的題名是“賈長沙集”而非“新書”,顯得不倫不類。一般意識里會認為內容重于形式,而在這里形式卻制約了內容,導致“賈長沙集”的身份尷尬。但總得有個目錄學的歸屬,只好在“妥協(xié)”的狀態(tài)下歸入“別集類”,形式?jīng)Q定了內容。如果放在宏觀的文學史觀念里,明朝人存在將賈誼全部作品視為“文集”的觀念,“文”的范疇延伸到了集部之外。賈誼作品合編之外也出現(xiàn)反拔,回歸“賈誼集”的本來面貌,首倡者是以“異端”自居的李贄?,F(xiàn)存有一種明萬歷間刻本《李卓吾先生批選晁賈奏疏》,他除了選賈誼奏疏,還選了《吊屈原賦》《服賦》(即《鵩鳥賦》)和《過秦論》三篇,很明顯是在借“批選”來編“賈誼集”②。書中還鐫刻了李贄的評點,不外乎“透”和“通達”諸語,賈誼文的縱橫家之風確實很合乎李贄任性率真的性格。當然,李贄批選也有可能是書賈托題,目的在售賣射利。沿著李贄的路數(shù),張燮編《七十二家集》本賈誼集,著眼于集部范疇的別集體制,更是凡入《新書》者一概不選入集子,當然《過秦論》除外。他在《七十二家集·凡例》中明確提出:“集中所載皆詩賦文章,若經(jīng)翼史裁子書稗說,聽起別為單行,不敢混收。蓋四部元自分途,不宜以經(jīng)史子而入集也。”有著非常明晰的集部意識,可謂回歸到了“本色”的賈誼集。張燮之后的張運泰、余元熹所編的《漢魏六十名家》本《賈太傅書》一卷,又將《新書》與賈誼賦疏類作品合編。要之,賈誼作品在明代的流傳同樣經(jīng)歷了由合到分再到合的過程,盡管有些淆亂,但還是遵循了隋以降南宋之前的發(fā)展路徑。就當時的文學觀念而言,明代中期以來前、后七子倡言“文必秦漢”,如李夢陽即推重賈誼文,認為“誼文最高古”(《刻賈子序》),“誼文”也包括《新書》在內。當時的實際情況是《新書》屢加刊刻,可以看出作為政論散文的結集在文學復古運動中的地位和影響力。張燮的編集行為和取向,既是著眼于《七十二家集》的體例,也是對別集混收其他部類作品,造成體例不純的回應。至于《漢魏六十名家》本《賈太傅書》,則意味著讀賈誼當“求其全”,是讀者的一種閱讀體驗和需求。

圖2

賈誼在漢初文學史中的地位近似于初唐的陳子昂,是一個轉折期的過渡者角色,也創(chuàng)造了“獨愴然而涕下”的獨行者形象。因此在賈誼身上有著主流的文學傳統(tǒng),也必然會受到時代的影響。這個主流即秦代文學傳統(tǒng),是說理文學的傳統(tǒng),賦和文都具有說理性。時代的影響是南方騷體賦為代表的楚辭體影響,使傳承自秦代的主流文學傳統(tǒng)在漢帝國獲得新的文學表達和書寫方式,為漢代辭賦及散文創(chuàng)作出現(xiàn)繁榮打下了基礎。以前的文學史講賈誼,把他區(qū)別為賦的賈誼和文(奏疏等)的賈誼,前者強調是楚辭體影響下的結果,后者強調與戰(zhàn)國以來縱橫家文風的關系。把一個人活生生的文學面貌人為割裂,實際上賈誼的賦和文都受到了縱橫家講求氣勢、言辭激蕩和縱論說理的影響,也就是劉勰所稱的“雜賦”傳統(tǒng)。不過這里的“雜賦”從大的范疇上講是一種說理文學,不單純局限于賦體。這也提示解讀作家作品以及他的文學史地位,要重視前人的文學批評。以賈誼為例,就要充分細讀并理解劉勰的看法,因為他看到的賈誼集里的作品遠較我們今天看到的傳本為豐富,他做出的文學史見解是基于整體作品的判斷,顯然更具有可信性和高度性。因為,隋唐以至明代賈誼集(賦疏類作品)與《新書》的分合關系,嚴格來說,意味著不能反映六朝本舊貌的賈誼集基本失去獨立的地位。在此情況下,如果不充分利用和闡釋劉勰基于賈誼集“全貌”做出的見解,而僅憑借著后世流傳的這點“只鱗片爪”的作品集,想做出符合實際的文學史判斷是不可能的。

【 注 釋 】

①汪春泓先生提出“文學史當返歸劉勰”的觀點(《古代文學前沿與評論》第一輯,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8年版,第14頁),研究先唐的文學現(xiàn)象及文學史應該充分重視劉勰的論斷,主要原因是他依據(jù)的作品集不管是別集還是總集,都很大程度上保留了舊貌,遠非后世的輯錄本可比。

②參見《〈過秦論〉三題》,載《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年第2期,第8頁。

猜你喜歡
賈誼劉勰楚辭
《楚辭·九章·惜往日》校讀一則
劉勰《文心雕龍》論“三曹”詩
劉勰“文以明道”中的情志主體論
屈原和楚辭
秋夜讀《楚辭》
中學語文(2019年7期)2019-03-27 01:21:40
辯漢文帝不用賈誼
漫畫
讀書(2018年10期)2018-10-13 07:58:12
懷才不遇的賈誼
魏晉南北朝時期楚辭的接受
文學教育(2016年18期)2016-02-28 02:34:34
劉勰《文心雕龍》的辨體理論體系——兼論其辨體觀的開創(chuàng)意義和深遠影響
學術論壇(2015年6期)2015-12-24 15:55:20
开远市| 滨州市| 丹巴县| 西和县| 琼中| 精河县| 陕西省| 京山县| 杭锦旗| 延庆县| 荔浦县| 通许县| 陆丰市| 九龙城区| 贵溪市| 贞丰县| 蓝田县| 宜兰市| 旬阳县| 纳雍县| 宝鸡市| 米脂县| 日土县| 思南县| 泸定县| 秭归县| 土默特左旗| 鹰潭市| 琼中| 蕲春县| 武义县| 兴安盟| 碌曲县| 广东省| 屯门区| 平潭县| 邮箱| 大安市| 遂宁市| 玛曲县| 彩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