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白明月(山東省禹城市畜牧業(yè)發(fā)展中心)
牛傳染性鼻氣管炎(Infectious Bovine Rhinotracheitis,IBR)又稱紅鼻病,是由牛傳染性鼻氣管炎病毒(Infectious Bovine Rhinotracheitis Virus,IBRV)引起的一種主要發(fā)生在牛的傳染病,主要特征是高熱、流鼻液,隨后發(fā)展為呼吸困難等癥狀,除導致牛生長緩慢、產奶量下降外,亦可造成繁殖力下降、流產等,同時IBRV還可引起免疫抑制,繼發(fā)其他呼吸道病原,給各國養(yǎng)牛業(yè)造成較大的經濟損失。雖然IBR發(fā)病后死亡率不高,但由于其可影響國際貿易,世界動物衛(wèi)生組織(OIE)將其列為法定報告的傳染病,我國也將其列為二類動物疫病。該病最早于1955年由Miller在美國科羅拉多的育肥牛群中發(fā)現(xiàn),并于1956年由Madin首次分離出病毒,之后一些學者相繼在發(fā)病牛的眼結膜、腦、外陰、流產胎兒等組織、材料中分離出病毒,1964年Huck確認IBRV為皰疹病毒。我國于1980年由周泰沖在新西蘭進口奶牛中首次分離到IBRV,之后流行病學調查顯示IBR在我國廣泛流行,嚴重制約我國養(yǎng)牛業(yè)的健康發(fā)展。
表1 選取牛場相關信息
1.材料。
(1)病毒、細胞與血清。IBRV陽性毒株由山東省農業(yè)科學院奶牛研究中心研究員楊宏軍饋贈,牛胚腎細胞(MDBK)、IBR陽性血清、陰性血清均購于中國獸醫(yī)微生物菌種保藏管理中心(CVCC),待檢血清采集自山東省濟南、泰安、德州、東營、濰坊、臨沂等6市共15個奶牛場或奶牛養(yǎng)殖小區(qū),共計1981份樣品。上述牛場未暴發(fā)過IBR且均未接種包含IBRV抗原的疫苗。
(2)試驗動物。2~6月齡健康奶牛篩選自泰安市及周邊養(yǎng)殖場,要求IBRV抗原、抗體均為陰性。IBRV抗原檢測時取待檢牛的鼻拭子,浸泡于1.0毫升含10%胎牛血清的細胞培養(yǎng)液中,低溫運送至實驗室,反復凍融3次,8000r/min(r/min指每分鐘所旋轉的圈數(shù))離心10分鐘,取上清液抽提DNA后直接PCR檢測;IBRV抗體檢測時無菌采血,析出血清后使用IBRV ELISA抗體檢測試劑盒[Infectious Bovine Rhinotracheitis Virus(BHV-1) gB Antibody Test Kit]進行檢測。
表2 不同牛場犢牛ELISA法檢測抗體陽性率匯總(2016—2018年)
表3 不同牛場成年牛ELISA法檢測抗體陽性率匯總(2016—2018年)
表4 不同地區(qū)ELISA法檢測抗體平均陽性率匯總(2016—2018年)
(3)主要試劑及儀器。IBRV ELISA抗體檢測試劑盒為IDEXX公司產品。2×Taq Plus MasterMix(Dye)購于康為世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低熔點瓊脂糖、中性紅染色液均為索萊寶公司產品;胎牛血清為Biological Industries(BI)公司產品。
2.試驗方法。
(1)山東省牛傳染性鼻氣管炎流行病學調查。為了解山東省內IBR的感染情況,本課題組在2016—2018年,連同地方畜牧獸醫(yī)局的春防秋防工作,選取濟南、泰安、德州、東營、濰坊、臨沂等6市15個奶牛場開展流行病學調查,分別對15個牛場中2~6月齡犢牛和1歲以上成年牛(包括懷孕牛)進行采血,犢牛采血方式為頸靜脈采血,成年牛通過尾根靜脈采血,共計采血1981份,其中犢牛采血489份,成年牛采血1492份。操作時使用10毫升注射器無菌采血5.0毫升,之后將血液負吸到促凝管中,混勻后靜置,置于4℃析出血清后收集到EP管中,56℃水浴30分鐘進行滅活,-20℃保存待用。15個牛場相關信息如表1。
(2)ELISA法檢測血清樣品。按說明書進行操作,具體如下:
試驗前準備。將試劑盒所有組分恢復至18~26℃,并混勻;洗滌液的準備:對恢復至18~26℃的洗滌液進行10倍稀釋;取出用抗原包被的反應板,并記錄好樣品位置;每孔加入50微升稀釋的洗滌液;分別將50微升的陰性對照加入到適當?shù)?個孔中,分別將50微升的陽性對照加入到適當?shù)?個孔中,分別將50微升的被檢樣品加入到剩下的檢測孔中;將反應板中的溶液振蕩混勻;37℃條件下孵育2小時;棄掉孔內液體,用大約300毫升洗滌液洗滌加樣孔,共洗滌5次。每次洗滌后棄去孔內液體,最后1次洗滌后將孔內殘留的洗滌液排干;在每個反應孔中加入100微升酶標抗體;在18~26℃條件下孵育1小時;棄掉孔內液體,用大約300毫升洗滌液洗滌加樣孔,共洗滌5次。最后1次洗滌后將孔內殘留的洗滌液排干;在每個反應孔中加入100微升的TMB底物溶液;在18~26℃條件下避光孵育10分鐘;在每個反應孔中加入100微升的終止液終止反應;在450納米波長下測定樣品及陽性、陰性對照的吸光值。
酶標儀讀數(shù)后進行計算,當阻斷率<45%時,判為樣品陰性;當45%≤阻斷率 <55%時,判為可疑;當阻斷率≥55時,判為樣品陽性。
山東省牛傳染性鼻氣管炎流行病學調查的結果。將采集的1981份血清樣品全部使用試劑盒進行檢測,結果顯示,濟南等6市15個牛場中有14個牛場檢測出IBRV gB抗體陽性牛(表2、表3)。其中,濟南、泰安、德州、東營、濰坊、臨沂等6市試驗牛場的IBRV gB抗體整體平均陽性率分別為10.2%、58.0%、12.4%、20.3%、18.5%和5.0%(表4)。通過數(shù)據(jù)分析可知,山東省的牛場普遍感染IBRV,但不同牛場的檢測結果差異較大,有些牛場,如TA1,犢牛與成年??贵w檢出率都很高,而牛場DZ4的IBRV gB抗體檢出率則為0。試驗結果顯示,不同牛場犢牛、成年牛的抗體檢出率并無明顯相關性。
1.不同牛場IBRV抗體存在差異的原因。經檢測可知,不同牛場IBRV抗體陽性率存在較大差異,部分牛場則未檢出,原因之一在于不同牛場采取的管理措施不同,如牛場TA1,未實行自繁自養(yǎng)的模式,主要從東北、內蒙古和浙江等地引牛,犢牛的流動性較大,在引牛的過程中不清楚當?shù)嘏鲆卟?、免疫等情況,加之長途運輸,可能導致牛感染IBRV或是IBRV隱形感染,之后配種產犢,由于病毒垂直傳播的特性,導致新生犢牛也存在IBRV抗體。反觀牛場DZ4,實行自繁自養(yǎng),近3年中均未檢出IBRV抗體陽性牛,說明牛場的管理方式對于疫病的防控會起到關鍵作用。
2.犢牛與成年牛抗體關系的分析。對于自繁自養(yǎng)的牛場,如濟南市的3個牛場,牛場DZ5、DY2等,新生犢牛全部來源于牛場的懷孕牛,犢牛出生后需飼喂初乳,如果懷孕牛曾經感染過IBRV,體內會產生相應的抗體,并隨著初乳被犢牛吸收。初乳在犢牛體內的生物半衰期只有3周左右,但9月齡也能檢測到,同時考慮到IBRV垂直傳播的特性,體內有IBRV抗體的懷孕牛產犢后的犢牛IBRV抗體檢測應為陽性。本研究采集的犢牛與成年牛樣品雖然只有部分為母子關系,但抗體陽性率整體符合規(guī)律,即懷孕牛IBRV抗體陽性牛產犢后犢牛IBRV抗體也為陽性。而另外部分的牛場,由于經常引進、賣出犢牛,加之引進的犢牛背景不清楚,部分犢牛育成后會配種產犢,導致犢牛與成年牛之間沒有明顯的IBRV抗體相關性。
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山東省的牛場普遍感染IBRV,抗體陽性率為5%~58%,不同牛場檢測結果差異較大,不同牛場犢牛、成年牛的抗體檢出率并無明顯相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