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馬從春
當日子爬進農(nóng)歷臘月的門檻,平靜的鄉(xiāng)村就忙碌起來,開始有了過年的氣氛。腌制蘿卜干,抽干水塘捕大魚,宰殺雞鴨鵝,灌香腸,所有的事情都指向新年的餐桌,而最為隆重和讓人難忘的,是殺年豬。
對于鄉(xiāng)民們來說,豬是生活富足的象征。豬古稱豕,又稱彘、豨,是五畜之一。我國具有悠久的養(yǎng)豬歷史,據(jù)說早在母系氏族公社時期就已開始飼養(yǎng)豬。一個村莊,沒有豬是不可想象的。記得小時候,在鄉(xiāng)下老家,無論大家還是小戶,家家都有一頭或者數(shù)頭大肥豬。那時沒有豬圈,豬都是散養(yǎng)的,臨近年關,它們都吃得肥頭大耳的,懶洋洋地走著,在冬日暖和的陽光下睡大覺。
殺豬是一件大事。村里有專門殺豬的屠戶,得提前幾天預約。屠戶有一整套的殺豬工具,各種鋒利的刀子、一個大木桶和一些掛肉的鉤子。選擇一個天氣晴好的日子,請幾個青壯年幫忙逮豬,等到屠戶來了,就可以開始了。
一切準備妥當,幾個壯小伙子早已把大肥豬按住。屠戶拿了刀,在我們閉著眼睛不敢看時,他已經(jīng)手起刀落,豬血汩汩而出,流進了一個大臉盆,它將被做成血旺,成為孩子們愛吃的食品。
開水已經(jīng)事先燒好,注滿了屠戶的大木桶。一番燙洗之后,屠戶開始用他的小刀給豬去毛。黑黑的豬毛在刀子的刮動下吱吱作響,不一會兒,白白肥肥的肉皮就顯露在我們的眼前。
屠戶的技藝實在是好。開膛去內臟,用肉鉤子將肉掛起,不消半天工夫,一頭大肥豬便被收拾好了。
一切結束,已近中午,聚餐開始了。鄉(xiāng)下規(guī)矩,無論誰家殺豬,都要請左鄰右舍來嘗鮮。每家各派一個代表,至于小孩子,則全部早早趕到。
那真是一幅熱鬧的場面。一個不大的農(nóng)家小院子里,擺了好幾桌。菜以豬肉和血旺為主,配以大白菜等時令鮮蔬。大人們倒上了酒,邊吃邊聊,從東家長西家短到莊稼收成,從豬肉的優(yōu)劣到誰家的紅燒肉做得最好,一切盡在酒杯之中。孩子們呢,更是開心不已,一邊吃著,一邊嬉笑打鬧個不停。
豬肉一般會被賣掉一些,余下的全部腌制,曬成干臘肉,等待過年之用。家家戶戶的殺年豬陸續(xù)不斷,要一直持續(xù)到臘月下旬,成為鄉(xiāng)村一道別致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