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喆
摘 要:錢幣學(xué)研究有多種方法,如錢幣歷史的研究、某一類錢幣的研究、錢幣鑄造方法的研究等,其中有一種方法叫錢幣譜錄,這種方法是古代研究錢幣的一種最常見的方法。泰州有兩本研究錢幣的專著,即夏荃的《退庵錢譜》和費錫申的《巽齋所藏錢錄》,文章就《巽齋所藏錢錄》做介紹,以求教于方家。
關(guān)鍵詞:錢幣學(xué);錢幣譜錄;《巽齋所藏錢錄》;泰州
在我國古代的各種學(xué)問中,有一門特別的學(xué)科叫做錢幣學(xué),它的研究對象就是各種貨幣,過去以古代貨幣為主,現(xiàn)在還延伸到近現(xiàn)代貨幣和外國貨幣。古代貨幣除了大量的傳世品外,近幾十年來各地墓地和窖藏中出土的古錢幣也為研究增加了許多新的材料。
錢幣學(xué)的產(chǎn)生已有1500年左右的歷史。錢幣學(xué)研究有多種方法,如錢幣歷史的研究、某一類錢幣的研究、錢幣鑄造方法的研究等,其中有一種方法叫錢幣譜錄,即把作者所見、所藏的歷代錢幣拓印成圖加以考辨,以供后人查閱研究,這種方法是古代研究錢幣的一種最常見方法。
我國研究錢幣實物的專著,最早的是南朝蕭梁顧烜所著《錢譜》,此書為《隋書·經(jīng)籍志》收錄,南宋洪遵評說此書“凡歷代造立之原,若大小輕重之度,皆有倫序,使后乎此者可以概見”。唐宋兩代的錢幣譜錄之作,也多已無傳。舊譜得傳于今者,只有南宋洪遵《泉志》,它是中國現(xiàn)存最早的錢幣學(xué)著作,目前所見的最早刻本是明萬歷年間徐象梅摹圖,由胡震亨、毛晉所刻的《秘冊匯函》叢書本。元、明兩代寶鈔的使用時間長,銅錢鑄額不大,錢幣學(xué)方面的著作也不多。元代馬端臨《文獻通考》中的《錢幣考》二卷,整理了從貨幣起源到宋錢的錢幣之制,以紀(jì)述兩宋錢監(jiān)鼓鑄和紙幣為詳。明代錢幣學(xué)專著有傳本的只有明初董遹的《錢譜》,此書質(zhì)量不高,只補記一些年號錢而已。
清代錢幣學(xué)空前發(fā)展。到了乾隆、嘉慶年間,隨著考據(jù)學(xué)的興起,錢幣學(xué)可謂盛極一時。在清人的譜錄專著中,出現(xiàn)了中國錢幣學(xué)史上的第一部官修錢譜,即乾隆十五年(1750)梁詩正等人奉敕纂輯的《錢錄》十六卷。此外影響較大的是初尚齡的《吉金所見錄》、張崇懿的《錢志新編》、倪模的《古今錢略》、李佐賢的《古泉匯》、李佐賢與鮑康合編的《續(xù)泉匯》、吳文炳的《泉幣圖說》、金錫鬯《晴韻館收藏古泉述記》、盛大士的《泉史》、夏荃的《退庵錢譜》、許元愷的《選青小箋》、謝堃的《錢式圖》、唐與篦的《泉幣匯考》、王錫棨的《泉貨匯考》和費錫申的《巽齋所藏錢錄》等。他們或是著錄自藏,或匯錄所見結(jié)集成書,其中有考據(jù)詳略的,有著錄出譜之品者,各有不同,質(zhì)量也有高下之分,質(zhì)量高的書不等于沒有缺陷,質(zhì)量差的著錄也會間有佳處。
在上述著名的錢幣著錄中,泰州就有兩本研究錢幣的專著,即夏荃的《退庵錢譜》和費錫申的《巽齋所藏錢錄》,它們與當(dāng)時泰州的政治、經(jīng)濟有著很大的關(guān)系。泰州古稱海陵,自南唐升為泰州以后,城市逐步發(fā)展起來。有宋一代,名宦鄉(xiāng)賢輩出,儼然成為東南的一顆明珠。經(jīng)過元末明初的動亂,社會經(jīng)濟陷入蕭條,到了明代中晚期尤其是嘉靖萬歷之時,泰州因為有屯田和鹽鹵之利再次崛起于江淮之間,經(jīng)濟的繁榮促進了文化的發(fā)展,正如史書中所說“海陵俗務(wù)儒雅,至窮巷茅茨之下,往往聞弦誦聲。蔚然有文雅之風(fēng)”。
清朝時期,泰州秉承安泰之州的遺韻,生活安定,文風(fēng)盎然,其中鹽業(yè)的因素起了很大的作用。泰州鹽業(yè)歷史悠久,歷史上的泰州統(tǒng)轄著許多鹽場,是全國的重要產(chǎn)鹽區(qū)。清代咸豐、同治之際,太平軍占領(lǐng)揚州,兩淮鹽政機構(gòu)從揚州遷到泰州,大批鹽官和鹽商同時涌向泰州城,使泰州城變得異常繁榮,一時冠蓋之盛,商賈之多酷似揚州,詩人朱寶善在《海陵竹枝詞》中稱“眼底煙花太寥落,淮南賴有小揚州”。星羅棋布的“官鹽浦”分布在泰州城南、城北的河道邊,泰州繁華一時。汪琴山在一首竹枝詞中說:“來往行船唱棹歌,淮南鹽舶北門多。不知清化橋頭水,近日平添幾尺波?!钡莱隽水?dāng)時的盛況。鹽商們與本地的文人們詩酒酬唱,切磋弦歌畫賦,以文以樂交朋,以書以畫會友,營造了濃郁的文化交流氛圍。社會文化的繁榮在錢幣研究上也得到了體現(xiàn),本文就《巽齋所藏錢錄》做介紹,以求教于方家。
此書的作者費錫申,字炎夫,生活在道光、咸豐時期,泰州人,在道光二十年(1840)考中秀才。他家是泰州的收藏世家,他的父親費履堅喜好藏書,著有《春暉草堂詩存》四卷。費錫申本人亦好收藏,《巽齋所藏錢錄》十二卷是他著作中最有名的一本書。這本書前序記載:“生平舍古泉外無他好,每得一品,審聲度色,終日摩抄不去手,蓋古真君子也。”由此可知費氏是一個對錢幣情有獨鐘的文人。巽齋應(yīng)為其號,其意出自《易經(jīng)》中的《巽卦》,象征謙虛柔順,小心從事可以達到亨通。巽卦又為風(fēng)卦,有像風(fēng)一樣的特性,來去自由,無拘無束,滲透性很強。這本錢譜是他去世之后,由他的兒子費在山編輯印刷的,曾收入《販書偶記》,國內(nèi)揚州大學(xué)圖書館、吉林大學(xué)圖書館等單位均有收藏,和夏荃的《退庵錢譜》合稱清代泰州錢幣研究的雙璧。
該書是光緒十六年(1891)刻本,竹紙線裝,前有朱晉原書首、泰州王貽牟序,序中介紹了成書的艱辛,概述了本書的體例,其云:“上溯三代,下迄明季,凡正統(tǒng)偏安竊據(jù)外藩壓勝打馬諸品,一一俱載,察稽而詳??贾傊?,有大者小者,圓者方者,厚者薄者,橢而長者,狹而窄者,其體有正者、行者、草者、八分者、大小篆者、蝌蚪文者、無字者?!睂懶虻氖峭踬O牟,王貽牟的父親王廣業(yè)是泰州晚清有名的詩人,原名佐業(yè),字子勤,為道光六年(1827)進士。后來由兵部郎中入仕,官至福建汀漳龍兵備道、漳州府知府,55歲的時候因為眼睛有病致仕歸里,80歲時還參加了“重宴鹿鳴”。著有《袁文合箋》十六卷、《聽苑軒詩》《鄉(xiāng)賢世德錄》等。王貽牟,字笠農(nóng),是他的第七個兒子,最有名的是著有《續(xù)纂泰州志稿》三十五卷,也是當(dāng)時泰州地區(qū)的名賢。
《巽齋所藏錢錄》共分十二卷,所收錢幣上溯三代,下迄明末,卷一收錄上古三代至三國吳時期錢幣25種;卷二收錄晉至南北朝時期錢幣21種;卷三收錄隋至唐時錢幣11種;卷四收錄五代十國錢幣21種;卷五收錄北宋錢幣30種;卷六收錄南宋錢幣20種;卷七收錄遼金夏元及元末農(nóng)民起義軍錢幣29種;卷八收錄明代錢幣16種;卷九收錄明末諸王及明末農(nóng)民起義軍錢幣11種;卷十收錄外國錢幣及無考品錢幣68種;卷十一收錄壓勝錢吉金錢52種;卷十二收錄紙幣錢、神符錢、通花錢、馬格錢、合鏡錢。
此書除了收羅的錢幣較為齊全外,引用古代文獻也非常多,前后計有二十幾種,如西漢司馬遷的《史記》、東漢班固的《漢書·食貨志》、唐房玄齡的《晉書》、后晉官修的《舊唐書》、宋歐陽修的《五代史》、北宋李孝美的《歷代錢譜》、南宋洪遵的《泉志》、宋羅泌的《路史》、宋馬端臨的《文獻通考》、清陸虎岑的《續(xù)泉志》、元脫脫等人的《遼史》、明宋濂等奉敕撰的《元史》、清代萬斯同等編著的《明史稿》、明代官修的《明會典》、明王圻的《稗史匯編》、宋龐元英的《文昌錄》、明末清初顧炎武的《日知錄》、清王逋的《蚓庵瑣語》、吳鈞的《選錢齋筆記》、清沈心醇輯《紀(jì)元韻編》、清張崇懿的《錢志新編》、清梁詩正等人奉敕纂輯《欽定錢錄》和《西清古鑒》、王漁洋的《池北偶談》等。古人著錄錢譜所用方法大抵一樣,以時間為軸線,以收藏為基礎(chǔ),以文獻為依據(jù),間或有自己的見解則殊為難得。
該書所引較多的是清揚州人謝堃所語。謝堃(1784—1844),原籍江西,先輩遷居江蘇揚州,住邵伯鎮(zhèn),字佩禾,清代戲曲作家,曾為國子監(jiān)生。他工詩擅畫,收藏名書畫甚多,并有極高的書畫鑒賞水平。一生交友極廣,中年后漫游各地,也曾飽覽曲阜孔府的收藏,后即供職于衍圣公府,并舉家遷往山東曲阜定居。著有《謝坤所見書畫錄》《金玉瑣碎》《春草堂集》等。其中《春草堂集》中對錢幣有所研究,《巽齋所藏錢錄》就借鑒了許多謝堃關(guān)于錢幣的見解。
費錫申撰寫此書大抵遵循前人之法,中規(guī)中矩,根據(jù)歷代文獻對收錄的每一品均記敘其由來,并結(jié)合自己的見解就真?zhèn)芜M行辨識。其中收錄了一些稀見品種,如成漢李壽“漢興”錢,后趙“豐貨”錢,遼“天贊通寶”錢,劉豫“阜昌元寶”錢等。但正如作者自云其僻處海陵,對錢幣研究當(dāng)有謬誤之處,尤其是一些珍稀品種,還囿于成見,真?zhèn)尾槐?,這也是由時代的局限造成的。此書另一可貴之處是記錄了清代晚期泰州收藏錢幣的點滴資料,雖然只有寥寥數(shù)語,但彌足珍貴,以下略舉數(shù)例。
如開篇第一錢,識為“安邑貨二金”,斷為夏幣。其實應(yīng)為“安邑二金化”布幣。布幣是春秋時期除齊、楚以外普遍使用的貨幣。早期的布幣形體較大且無文字,以后多鑄有紀(jì)數(shù)、紀(jì)地、紀(jì)干支、紀(jì)幣或幣值的文道字?!捌绞追阶悴肌笔菓?zhàn)國時期流通最廣的布幣,“金化”有二說,劉師陸主張合作一字,釋為“釿”;李佐賢主張分成二字,釋作“金化”。安邑為地名,戰(zhàn)國時期魏國舊都,地址在現(xiàn)在的山西夏縣。其貨幣有“安邑二釿”“安邑一釿”“安邑半釿”。釿是幣值,二、一、半則是紀(jì)數(shù),二釿等于二枚一釿,又等于四枚半釿?!鞍惨囟鸹奔床贾刀鸹玻^金化、法化的化字應(yīng)是貨字之頭,化即是貨的簡寫。
其次,“大平興寶錢”由其外孫戈光甫收藏。它是越南最早的錢幣,是丁朝于太平年間(966),鑄造的“大平興寶”背“丁”字錢。據(jù)《大越史記》記載:“安南丁部領(lǐng)于宋開寶三年建國,改元太平,號曰丁朝。此錢面文太平,紀(jì)年,背文‘丁,紀(jì)國號也?!睂τ谠侥献钤缰圃斓倪@枚“大平興寶”錢幣,北宋時期的李孝美在他所撰的《泉譜》里就已經(jīng)明確論述過,可是,他卻錯誤地將“大平興寶”讀解為“大興平寶”。“大興錢,李孝美曰:此錢徑八分,重三銖六累,文曰大興平寶,復(fù)有一丁字背文穿上。余按此錢,今世至多,丁字不常其處,或在穿上,或在穿下”?!顿泯S所藏錢錄》別出新意斷為“太興平寶”錢,是十六國時期北燕馮弘(?—438)所鑄。馮弘是北燕國君主,北燕太祖馮跋之弟,馮跋在位時,馮弘被封為中山公。馮跋死后,馮弘殺死馮跋的兒子馮翼,自立為北燕國君,年號“太興”,在位六年。公元437年,魏攻打北燕,兵臨城下,馮弘被迫逃往高麗,兩年后被高麗王所殺。這里費氏斷錯了錢文,進而按文索驥,安到了馮弘身上。
古代錢幣著錄書籍好收一些稀見貨幣,以示其收藏水平之高,客觀上難免泥沙俱下,真贗莫辨,此書也不例外。如著錄有“應(yīng)天元寶”錢,也是其外孫戈光甫收藏?!皯?yīng)天元寶”是五代初年大燕皇帝幽州劉守光稱帝后所鑄,其書法秀美,用筆流暢,結(jié)構(gòu)疏朗,錢體重量適中,存世極少,珍罕至極。劉守光自稱盧龍節(jié)度使,并建國稱帝,國號大燕,史稱大燕皇帝,改元“應(yīng)天”。公元911年,同時鑄行金屬貨幣“應(yīng)天元寶”流通于世。此錢曾由錢幣收藏大家張叔馴先生所藏,張先生系浙江南潯人,在上海與泉幣收藏愛好者程文龍等人創(chuàng)辦過古泉學(xué)社,同時還創(chuàng)辦了《古泉》雜志。張叔馴祖上是南潯“四象”之一,曾祖張頌賢是著名絲商和浙江鹽業(yè)巨頭,父親張石銘和大哥張乃熊都是著名的藏書家,侄子張珩是著名的書畫收藏家、鑒賞家。張叔馴偏愛古泉,收藏宏富,素有“南張北方”的美稱。張叔馴先生獨藏三枚五代王守光的“應(yīng)圣元寶背拾”“乾圣元寶背百”“應(yīng)天元寶背萬”均為孤品。因原錢沒有多少藏家親眼見過,僅憑一張拓片來猜測,據(jù)說該三枚錢已流到日本,未有人見過其廬山真面目,但在泉界已公認(rèn)“應(yīng)天元寶背萬”錢。
另,《巽齋所藏錢錄》斷“太平通寶”錢為隋末農(nóng)民起義軍林士弘“太平雙柱”錢,史書記載隋煬帝大業(yè)十二年(616),江西鄱陽操師乞舉兵反隋,自稱元興王。年號始興,煬帝派治書侍御史劉子翊興兵征討,操師乞中箭而死。其將林士弘與劉子翊大戰(zhàn)彭蠡湖(今鄱陽湖),劉子翊戰(zhàn)死。林士弘率兵十萬沿贛江而上攻占虔州,初稱南越王,國號楚,后稱皇帝,年號太平。太平元年,各地豪杰紛紛殺隋守令歸附。當(dāng)時北至九江,南達番禺,都為林士弘所轄。林氏是否鑄錢,史無記載,費氏所論,不知依據(jù)何在。
綜上所述,費錫申的《巽齋所藏錢錄》雖有一些不足之處,但是瑕不掩瑜,它收錄古代錢幣之完整,引用文獻之廣泛,論述錢幣之全面,在清代錢幣著錄中占有一席之地。
泰州博物館所藏《巽齋所藏錢錄》是21世紀(jì)初泰州收藏家蔡醴泉先生捐獻,據(jù)其藏書便條自序是1953年購買于泰州馮氏書肆。蔡醴泉又名蔡禮泉、蔡同椿,他省吃儉用,一生收藏眾多名人字畫、印章等。1999年駕鶴西去時留下的遺囑中有“是泰州的總歸要還給泰州”,希望后人將他收藏的藏品捐給政府。2002年,其女婿汪維寅整理蔡老的收藏珍品后,遵循蔡老的遺愿,選出45件文物贈給了泰州博物館,這些作品的作者大多是泰州籍人士,其中包括宮偉鏐、季應(yīng)召、朱銘盤、儲震昌、凌文淵、韓國鈞、吳熙載等歷史文化名人,《巽齋所藏錢錄》即是其中之一。